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光学航天传感器几何建模与DEM生成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成像系统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遥感和摄影测量领域.根据新型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系统主要特点及高分辨率卫星测图的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以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光学航天传感器几何建模与DEM生成"专题中的51篇文章为参考,总结了目前典型的光学卫星影像(主要是IRS-P5和ALOS/PRISM)的几何建模方法,影像匹配与DEM提取方法以及光学航天传感器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北斗卫星的广播星历数据提取轨道参数与钟差参数指标,从卫星轨道平面参数、形状参数、定向参数和卫星钟差序列等方面对现阶段北斗在轨卫星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DS卫星的轨道异常多于卫星钟差异常,其中GEO卫星出现异常的频率最高,IGSO卫星次之,MEO卫星的运行状态最稳定。  相似文献   

3.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28(2):F0002-F0002
王任享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专家。1933年10月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58年毕业于郑州测绘学院航测系,1980年至1982年在荷兰国际航空航天测量与地球科学院(ITC)进修。曾任西安测绘研究所所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及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测绘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为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4.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已经成为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数据源,而其定向是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利用单侧不同数量及分布的控制点对SPOT5 HRG影像进行了定向试验,探讨了在单侧控制条件下SPOT5 HRG影像的定向精度情况,为地面控制点获取较困难地区的影像定向提供了一条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5.
数字摄影测量学与现代信息科学的结合产生了数字三维地形技术,使人们能够借助计算机技术在三度空间完成对地形形态数字化的真实描述.获取数字三维地形成果主要涉及数据源、采集模式和生产流程3个方面.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使数字三维地形成果具有真实的效果和强烈的临场感.查询、分析、仿真等功能的实现使数字三维地形技术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获悉.经多年发展,我国具备了航空航天遥感对地观测能力.已形成了由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资源卫星系列组成的空间对地观测体系。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全球监测、分析和模拟地球系统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我国重视对地观测领域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测量学的研究应用领域工程测量学的研究领域既有相对的固定性,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工程测量学主要包括以工程建筑为对象的工程测量和以设备与机器安装为对象的工业测量两大部分。在学科上可划分为普通工程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  相似文献   

8.
空间3维信息获取技术与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新思维、新方向更推动了地理信息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航空摄影技术与摄影测量技术;机载与地面激光扫描、地面移动测量与GPS定位等传感器的精度与速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无人机、飞艇等低空获取技术在城市空间信息的获取和更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信息获取技术进行了讨论,并对航空摄影、机载3维激光、无人机、飞艇等3维信息获取方法进行了阐述,立足关注自主创新产品,突出各个领域技术合作与互补,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更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和藏区实景三维建模,介绍了一种利用无人机搭载小型倾斜航摄仪进行数据获取与实景三维模型建模方法,先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藏区城镇多视角、高分辨率影像,再利用Photomesh软件可快速生产藏区实景三维模型,以其真实美观的纹理信息全面反映藏区城镇实景三维模型,最后总结利用无人机进行倾斜摄影技术完成实景三维模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对地球定向参数的预报误差变化趋势和地球定向参数预报误差对自主定轨生成星历影响及由此给定位产生的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地球定向参数预报误差对长期(110天)自主定轨轨道的径向误差和卫星钟差几乎没有影响,主要影响水平方向(切向和法向)误差,并且这种影响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由此给定位带来的误差影响主要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城市大比例尺数字影像地图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数字影像地图的制作与应用是城市遥感和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是城市基础空间数据集和城市GIS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高涨。本文就城市大比例尺数字影像地图制作工艺、生产平台、比例尺系列、航摄要求、控制数据、质量要求和应用模式等进行了探讨 ,对比了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商用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在城市影像制图中的应用方式 ,认为在现阶段 ,在城市测量单位 ,以基于单片微分纠正原理的图像处理软件为主要制作平台 ,集成其它测量和制图系统以及既有控制数据和地形数据进行规模化的影像图生产具有极大的优势和推广应用前景.并以生产实例对优势和前景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田野考古制图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针对田野考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采用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野外数据和GIS开发平台的三种制图方法:即摄影制图、扫描制图和电子制图,得到田野考古所需的各种探方图。其中,摄影制图是利用数码相机获取田野考古的原始影像,然后直接经几何纠正生成的正射影像上数字化得到田野考古所需的各种探方图;扫描制图基本原理与摄影制图相同;电子制图是基于GIS开发平台,在已知野外制图数据条件下的电子制图方式。同时,制定了野外工作规范和流程。实验证明田野考古制图信息系统不仅使考古制图更简单方便,改变了传统纸质保存地图的方式,而且能保证一定的精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线阵扫描成像机理,建立了静轨卫星线阵扫描影像几何定位模型。在考虑比例因子λ为变量情况下,对其外方位元素引起的定位误差进行严密地理论推导与定量分析。同时,利用矩阵理论与变换性质,使繁琐的定位误差推导过程与公式得以简化。根据定位误差公式,基于C++开发其原型系统,并从多个角度对静轨卫星扫描影像几何定位误差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单个外方位元素误差与之引起的定位误差之间,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外方位元素对中心点定位误差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φ、ω、α、β、H、κ;对边缘点定位误差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φ、ω、H、α、β、κ;从图像中心到图像边缘,φ、ω、H引起的定位误差逐渐增加,α、β引起的定位误差缓慢减小,κ引起的定位误差缓慢增加,综合定位误差逐渐增加,在边缘增加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持续的示威游行活动会影响一个城市的经济活动。自2019年6月开始,香港地区持续性的示威游行活动对多个行业产生冲击,香港地区经济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经济活动受影响区域将有助于政府进行准确损失评估和制定有效的经济恢复政策。本文首次提出使用民航客机夜光遥感结合VGI数据识别经济活动受影响区域的方法。首先在民航客机平台上用手机获取了研究区域2019年8月28日的高度重叠的照片,然后基于摄影测量技术对照片进行拼接处理生成夜光遥感影像,再与珞珈一号-01星夜光遥感影像、POI密度图对比初步筛选出受影响区域。最后通过VGI照片数据进行验证,检测出观塘区有2个经济活动下降的区域,并做了定量分析,发现在观塘区有2个区域的DN值相关比例分别下降了9.52%和19.42%。利用本文的方法能快速识别香港经济活动受影响区域,对于研究其他城市的经济变化有着借鉴意义,在城市精准治理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列举分析了国内外由于未查明隧道水文地质条件给隧道施工和治理而产生问题的若干实例 ,指出水文地质勘测工作的重要性 ,叙述了利用遥感手段确定隧道富水程度与地面勘测方法的区别。重点介绍利用“遥感定量判释应用模式”评估隧道富水程度的思路 ,具体方法与步骤以及应用“隧道遥感富水程度估算经验公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无人机遥感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人机是未来网络环境下一种数据驱动的空中移动智能体,而无人机遥感则是无人机应用最重要的引领性产业。本文首先以国内外无人机遥感发展现状为背景,重点概述了中国无人机遥感21世纪以来“十五”到“十三五”所获得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支持与推动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无人机遥感定标场,航空航天定标场的建立以及应用验证,包括无人机遥感系统的载荷与系统技术发展;然后,进一步阐述了以遥感定标场、地物参量引导载荷性能、系统模型为代表的中国无人机遥感的相关技术跨越;接着,概略介绍了无人机遥感在国防反恐安全以及跨国应急救援,国土测绘与海洋岛礁测绘应用,地质灾害应用以及国家应急救援等领域的产业应用;最后,介绍了中国在无人航空遥感领域展开的跨越性的工作,包括组网智能控制、精度和实时性度量基础、载荷平台自组织冗余容错、遥感大数据云处理技术和无人机遥感组网实用化等内容。未来无人机遥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具备迅捷信息获取能力的无人航空器组网观测系统,实现无人航空器组网技术由项目层面跨越到遥感领域,同时也为中国成为世界遥感强国的国家战略跨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The crop estimates by remote sensing, developing quickly in recent decades, is a up-to-date technique. Regionalization for large area crop estimates by remote sensing, a special applied regionaliz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crop estimates in a large area by remote sens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mands of wheat yield estimation by remote sensing and wheat agroclimatic demarcation of China, this paper first puts forward some principles upheld in this regionalization and analyses its main bases. Secondly, it works out the classificatory schemes about the optimum temporal for estimating wheat yield by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sources of space remote sensing and landuse structure in China.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ization indices, this study divides the wheat plantable region of China into 14 regions of crop yield estimates and 31 subregions of crop yield estimates.  相似文献   

18.
Thecropestimatesbyremotesensing,developingquicklyinrecentdecades,isauptodatetechnique.Somesystemsofcropestimatesbyremotesen...  相似文献   

19.
The crop estimates by remote sensing, developing quickly in recent decades, is a up-to-date technique. Regionalization for large area crop estimates by remote sensing, a special applied regionaliz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crop estimates in a large area by remote sens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mands of wheat yield estimation by remote sensing and wheat agroclimatic demarcation of China, this paper first puts forward some principles upheld in this regionalization and analyses its main bases. Secondly, it works out the classificatory schemes about the optimum temporal for estimating wheat yield by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sources of space remote sensing and landuse structure in China.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ization indices, this study divides the wheat plantable region of China into 14 regions of crop yield estimates and 31 subregions of crop yield estimates.  相似文献   

20.
近期东北主要城市遥感监测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支持下,以LandsatTM、ETM和SPOT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采用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相结合、多源与多时相数据相结合、多种信息相结合、内业处理与外业调查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建立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环境分析信息系统,对10多年来城市演变规律、趋势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分析,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