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吉利明  妥进才 《沉积学报》1996,14(A00):115-121
松粉热模拟生成油的色谱,-色质谱分析表明,热解油以芳烃和饮 为主,芳烃又以单环和双环芳烃为主。热解油中正构烷烃量最高,碳粉分布为C4-C28,多以C12为主峰。轻烃色谱参数显示450℃为生油高峰的上限,低温热解油重烃含量大于轻烃含量,而高温阶段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松粉热模拟轻烃中芳烃分布特征及β-胡萝卜素的演化机理讨论吉利明孟仟祥(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现代松粉热模拟轻烃β-胡萝卜素关环目前对孢粉的化学组成和热降解成烃作用已有较深入的研究[1~3],但很少涉及孢粉降解轻质烃,对于高...  相似文献   

3.
张家口下花园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灰质页岩热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地区中上元古界地层烃源岩的有机质热演化普遍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而张家口下花园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页岩和灰质页岩的Rb仅有0.38-0.6%,处于低成熟阶段,是系统研究中上元古界地层的生烃模式及有机质热演化特征的较理想模拟实验样品。本次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温度在275℃以前(R0<0.80%)为低成熟阶段,275℃-350℃(R0为0.8-1.32%)为成熟阶段;其中325℃(R0为1.16%)为生油高峰,350℃(R0为1.32%)为轻质油高峰,350℃-410℃(R0为1.32-2.0%)为高成熟阶段,410℃以后(R0>2.0%)为过成熟阶段。随着温度升高,生成的烃类和干酪根碳同位素(δ^13)逐渐变重,验证了δ^13C存在温阶效用。在过成熟阶段,可溶有机质亦发生了芳核的缩聚反应,使芳烃含量减少,大分子的沥青质含量增多。可溶有机质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有“逆转”现象,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出现了双主峰,高碳数部位出现了奇偶优势等特征。当Rb>0.81%以后,同一温度点为Rb%>R0%。无水与加水模拟实验对比表明,加水实验的液态烃产率高,液态烃中重组分相对含量多,说明无水实验中热裂解反应强烈,而加水实验更接近地层热演化条件。  相似文献   

4.
现代松粉的热变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吉利明  王少飞 《沉积学报》1995,13(4):116-124
本文通过现代松粉较大样品量的热模拟定量研究,认为松粉具有很大的生烃潜力,其特性接近于1类干酪根。以甲烷为主的伴生烃类气体最高产率达247m3/t。液态烃包括轻烃和抽提物,产率最高分别达66.8kg/t和94.8kg/t。受热变质的松粉,低温阶段主要是收缩变小,逐步出现裂隙和本体与气囊分离,350℃以上完全破碎。随温度升高松粉及碎片的颜色不断加深,主要调150℃以下为黄,200℃~300℃为棕,250℃~450℃为棕黑,500℃以上为黑。色度指数和镜质组反射率值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贵州水城地区晚二叠世含树皮体煤成烃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旭光  秦胜飞 《地球化学》1999,28(6):605-612
采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以及有机岩石学等方法。对贵州水城含树皮体煤及其主要组分--树皮体的生烃潜力、烃类组成特征和成烃演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含树皮体煤友及树皮体的生烃潜力、氢指数和扔机碳含量都较高,含树皮 煤主要生烃温度区间和生烃高峰期分别为400 ̄500℃和420 ̄450℃;热模拟产物以轻质烃(凝析油或轻质油)占绝对优势,湿气次之;气态烃与液态烃演化模式截然不同,液态烃产率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石油勘探的深入和发展,煤和含煤沉积的生油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笔者选择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富氢组份含量高的煤样和富镜质组的煤岩样品,采用快速热解法,对其显微组份和全煤的热解生烃潜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R值为0.37~0.39%的未成熟煤岩样品中,壳质组和镜质组在350~450℃温度区间有最大热解峰面积S。(2)富氢组份含量高的样品中,热解产物以正构烷烃+正构烯烃为主,其次为芳烃化合物。(3)镜质组或富镜质组的煤岩样品中,A1600/Mg值较高时,热解产物在C-C15范围内,某些芳烃化合物成为主峰。(4)惰性组生烃能力最差,在较高温度下,形成含量很低的正构烷烃和烯烃,或在气态烃范畴产生少量烃类,或基本不产生热解产物。(5)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或原煤样品演化程度的升高,烯烃含量减少或消失,可能是干酪根转化过程中的残余氢为烯烃的氢化作用提供了氢源,使烯烃转化为烷烃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现代松粉的温-压热模拟实验中,产出的轻质烃和氯仿抽提物芳烃馏份的GC-MS分析均检出大量偶数碳优势明显的脂肪酸类分子生物标志物,轻烃主要为C16,C18烷酸及其甲,乙酯,芳烃组分相对比较复杂,包括饱和脂肪酸(酯),不饱和脂肪酸(酯)和脂肪酸内酯,前者碳数分布为C15-,C30,C16,C18碳酸(酯)相对丰度占绝对优势为特征,后者碳数分布为C20-C30,以C26,C28和C30脂肪酸内酯为主,在250℃以下样品中检测出相对丰度较高的不饱和C18碳酸(酯),脂肪酸酯化合物在极低的温度条件下便可排出,并分别在200-300℃和300-400℃之间形成两次产出高峰;花粉内质体中的游离态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形成低温阶段的第一次高峰;花粉壁脂质结构中的脂肪酸及饱和脂肪酸在较高温度阶段形成第二次高峰,原样及低温样品以脂肪酸酯为主,250℃及其以上温度条件下因水解产生较多的脂肪酸,随温率继续升高,脂肪酸酯易发生脱羰反应而生成链烷烃。400℃以后因强烈降解脂肪酸酯含量大大降低,这与350-450℃之间奇数碳优势正构烷烃在轻质烃和饱和烃中的大量产出相吻合,研究表明,植物花粉是沉积有机质中饱和及不饱和C16,C18脂肪酸酯的重要母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泥盆纪煤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泥盆纪煤是形成于特定地质历史条件的特种煤,因而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显微组成以富含角质体为特征;可溶有机质含量高于泥岩,低于正常腐植煤;芳烃中含丰富的多环芳烃,并检测出芳香倍半萜和芳香二萜及芳香断藿烷;热模拟表明角质体在R0达到0.95%时达到生烃高峰;丰富的四环二萜化合物随成熟度增加,由环状化合物裂解为链状烷烃。  相似文献   

9.
西藏措勤盆地下白垩统海相灰岩的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任拥军  李瑞雪 《沉积学报》2001,19(2):282-286
详细总结了西藏措勒盆地下白垩统海相灰岩的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包括萘、菲、芴、四环、五环及三芳甾烃系列化合物。总体组成以菲系列化合物占优势,四环和五环芳烃含量较高,其它芳烃含量较少为特征。样品中惹烯含量高,硫芴/氧芴值较高,且检出了一定含量的北、反映出该区海相灰岩的有机母源的多样性和具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还原沉积环境。应用萘、菲、芴、多环芳烃和三芳甾烃的各项成熟度参数分析了有机质的热演化特征,表明西藏措勤盆地下白垩统处于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原油芳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朱扬明 《地球化学》1996,25(1):10-18
塔里木不同类型原油的芳烃分布和组成有较大差异。陆相原油的萘系列、二苯并噻吩系列(1.41-3.07%)较少;菲系列、联苯系列(平均值20.4%)和二苯并呋喃系列较丰富;萘系列中有较高的1,2,5-三甲基萘和1,2,5,6-四甲基萘。海相原油中二苯并噻吩化合物含量高(7.70%-31.24%)。这反映出两类原油成油母质的沉积环境和生源的差别。芳烃成熟度指标表明,这些原油相当的R0值在0.6%-1.1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盐生杜氏藻的热模拟成烃研究,发现其热解产物中含有丰富的咔唑系列化合物,它包括咔唑(CZ)、甲基咔唑(M CZ)、二甲基咔唑(DM CZ)、三甲基咔唑(TM CZ)、四甲基咔唑(TeM CZ)、五甲基咔唑(PM CZ)和六甲基咔唑(HM CZ)。并且在300℃热模拟产物中咔唑系列化合物含量较高,在芳烃馏分中相对含量为30.97%,350℃时产出较低,为15.44%,而250℃时未检出此类化合物。这一方面表明嗜盐杜氏藻很可能是原油和烃源岩中咔唑类化合物的主要母源之一,另一方面表明高盐环境下这种以杜氏藻为主要生烃母质的原油可能富集咔唑类化合物,这为该环境下油源对比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沉积环境湖相低熟原油的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研究表明,不同沉积环境湖相的低熟原油芳烃生物标志物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淡水湖相低熟原油芳烃以萘和菲系列化合物为主要组份、膏岩盐湖相低熟原油芳烃以脱羟基维生素E和三芳甾烷为主要组份、盐岩湖相低熟原油芳烃则以三芳甾烷为主要组份、其它生物标志化合物组份的相对丰度均较低。本次研究的低熟原油芳烃中普遍检测出明显的苯并藿烷系列化合物、盐湖相低熟原油芳烃中还检测出藿烷酮化合物,表明该地区古环境中细菌、微生物发育  相似文献   

13.
沉积有机质中甾烷,4—甲基甾烷植物花粉来原的直接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利明  徐雁前 《地球化学》2000,29(2):175-179
松粉热模拟饱和烃GC-MS分析检出大量的甾族系列化合物,其中常规甾烷在200~350℃的中低温阶段的相对丰度较高,占总馏分的3%左右,表现出C29远大于C28、C27的高等植物输入特征。与常规甾烷相伴生,出现少量但特征明显的以C30为主的4-甲基甾烷,它与ααα(20R)C29甾烷的比什在0.1左右。研究表明,植物花粉是烃源岩、原油中甾烷和4-甲基甾烷的输入物源之一,花粉中所含的甾族和脂类化合物结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源对比新探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蒋助生  胡国艺 《沉积学报》1999,17(12):820-824
利用热模拟/在线同位素质谱和热模型/报相色谱分析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源岩和天然气烃且分组成和苯、甲苯碳同位素比值(&^13C)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下古生界灰岩中的Ⅰ型和Ⅱ型有机质在高演化阶段生成的轻烃产物中同样具有芳烃含量高的特征,轻烃中苯与甲七δ^13C值变化主要有机质类型有关,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气源岩糖烃中苯与甲苯δ^13C值约-27‰,上古生界约-22‰,上、下古生界气源岩中苯与  相似文献   

15.
试论轻烃形成过程中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轻烃和天然气是由富含干酪根矿物基质上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形成,而不是干酪根和重质烃的热催化作用所致。催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碳数闭作用,碳-碳及碳-金属键的断裂作用来实现的,它在轻烃形成的几个重要转化反应中起重作用,本文围绕着过渡金属的催化机理和轻烃的催化成因等基本问题展开经,目的在于不断探讨油气成因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6.
笔者采用GC/MS分析技术对黄县褐煤及其热模拟样品中的芳烃化合物进行检测,共检出六65种不同芳构化程度的萜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生物标志意义。可用于追索烃类的生源母质。通过对三个温阶模拟样品的芳烃组成对比,结合各温阶干酷根600℃热裂解定性、定量分析资料,讨论了芳构化萜类和烷基苯、萘、菲等系列化合物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的热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芳烃化合物是烃源岩和原油中非常重要的有机族组分,与饱和烃一样含有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应用GC-MS能检测到的芳烃化合物可分为常规多环芳烃、含NSO杂环芳烃、芳香甾萜烷及脱羟基维生素E。它们的一些参数可作为母质来源、热成熟度、沉积环境和油气运移判识的有效指标,是饱和烃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补充和佐证,对油气勘探与开发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生物降解、混源油等因素会影响这些参数的正确性。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GC×GC-TOF)对生物降解油芳烃中的鼓包化合物UCM(unresolve dcomple xmixtures)进行探索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也将是今后芳烃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轻烃在天然气中含量虽低,但因其含有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在天然气成因等研究方面引起了关注。作者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成气和雷三段油型气为例,采用GC和GC-IR-MS技术对煤成气轻烃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煤成气C7轻烃组成具有甲基环己烷分布优势,在甲基环己烷、正庚烷和二甲基环戊烷相对组成中,甲基环己烷含量最高,分布在48%~73%,平均为63.9%,煤成气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重,δ13C分布在-25.1‰~-20.0‰之间,大部分分布在-23.0‰~-21.0‰。轻烃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天然气成熟度对轻烃中芳烃含量变化影响复杂,在成熟和高成熟阶段,天然气轻烃中芳烃含量低,成熟度对芳烃的含量影响较小,而在过成熟阶段,芳烃含量高,成熟度对芳烃含量影响大。通过凝析油和天然气轻烃组成对比,蒸发分馏作用对热演化参数Ctemp和庚烷值、甲苯/正庚烷等影响较大,但对成因类型参数如(2-MH+2,3-DMP)/C7与(3-MH+2,4-DMP)/C7,P2/C7与N2/P3,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相对含量关系等影响小。天然气成因类型对轻烃Mango参数K1值、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相对含量关系以及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影响大,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参数进行天然气成因类型判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凝析油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践发  沈平 《沉积学报》1995,13(1):32-40
近十几年的勘探实际表明,在我国一些含油气盆地中,许多天然气藏均伴生一定量的凝析油(或轻质油)。按母质类型可将凝析油分为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煤系地层腐殖质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本文较详细地从成因机理上讨论了这三种不同成因凝析油的形成特点。海相腐泥型有机质一般在有机质热演化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由干酪根或早期形成的高分子液态烃热裂解才形成凝析油。煤系地层中腐殖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各个阶段所生成的一定量的液态烃一般主要以凝析油的状态与天然气相伴生。陆相混合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也都可能形成凝析油。利用凝析油单体烃的组份特征,石蜡指数和庚烷值对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凝析油的成熟度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大都与地质实际相吻合。研究表明我国凝析油成熟度的分布范围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均有。三种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差异,煤系地层腐殖型有机质形成的凝析油从组份来讲相对富含芳烃,其芳烃含量一般为16.2~23.5%,饱和烃/芳烃值为3.2~5.2,同时其姥鲛烷/植烷值相对较高,通常均大于3;而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相对富含饱和烃,其饱/芳比值为11.8~18.2,同时姥蛟烷/植烷值较低,一般小于1。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介于二者之间。三类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它们的芳烃组份(蔡系、联苯系和药系)和低分子生物标记物(菇类化合物)以及烷烃和芳烃组份的碳同位素组成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利用凝析油的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有效地判识凝析油的成熟度和成因类型,从而确定与之相伴生的天然气的成因或来源。  相似文献   

20.
松粉热模拟产物中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吉利明  张文正 《沉积学报》1999,17(4):644-650
松粉和高岭土混合样品热模拟残渣氯仿抽提物和烃饱馏份中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是正构烷烃系列化合物,其次是类异戊二烯烷烃、甾族系列、三环二萜烷和系列化合物,检测出少量量烷基环己烷系列,异构烷烃系列和类胡萝卜烷系列生物标志物。各类地球化学指标显示松粉热解排烃呈现150 ̄250℃和300 ̄400℃两个高峰期,前期生烃物质可能来地孢粉抽粉壁中的类脂物,后期主要来泊于分外壁中的孢粉素,后斯的排烃量大于前期。正构烷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