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省耕地资源分布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耕地保护要因地制宜,发挥不同地区耕地资源的优势,合理保护耕地资源。该文分析了山东省耕地资源的区域分布差异,明确了分区方法和分区原则,采取聚类分析方法,将山东耕地资源分为5个区域,并提出差异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耕地质量监测是新时代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动态、实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举措.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精准化监测耕地生产力和改善耕地生态环境,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从省级、耕地监测区层面系统分析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控.基于陕西省2005~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对耕地利用水平分区和经济水平分区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相似文献   

3.
2010年底,全国出台了《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对供地推行差别化政策,这为我国供地政策变化开启了新篇。新一轮全国供地政策调整,即差别化供应政策进入倒计时阶段。理论界普遍认为,土地差别化政策分为区域差别化、产业差别化和管理差别化。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文件围绕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系统提出了多项加强耕地保护的新政策。同时,《意见》又坚持统筹协调与差别化管理相统一,进一步改进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当前,正值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舟山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以山东省夏津县为例,借助GIS技术和地学统计方法研究耕地质量监测区的划定以及监测样点的布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叠加自然质量分区、利用水平分区、经济水平分区、土地利用特征分区,在不打破原有行政村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夏津县共划分出21个耕地质量监测区;依据监测区面积分配比例,综合考虑自然质量等控制区、利用等值区、经济等值区、土地利用分区和监测样点覆盖全面性等因素对理论监测样点布设位置及数量进行了修整,夏津县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分区范围内共布设监测样点36个。研究结果对政府相关部门开展耕地监测与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浙江省一直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发展农业生产的首要位置,力争走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业发展道路。按照浙江省农用地生产能力与评价方法得出的浙江省农用地理论、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3个层次的产能是整个耕地的生产能力,其作物除了粮食作物外,还有经济作物。因此。核算结果与人们通常认为的粮食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限制生产和使用实芯黏土砖以及鼓励使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我省也制定了多项限制砖瓦用黏土矿山开采规模、开采条件和库存时限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同时,陆续关闭了一些严重影响环境和破坏、占用耕地的砖瓦用黏土矿山,对保护我省的地质环境和耕地数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开发技术的滞后和鼓励政策的不到位,使得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生产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在建筑市场的使用率还不能持续和大幅度提高,致使实芯黏土砖目前在我省建筑材料市场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对砖瓦用黏土矿山进行科学的生产管理及开展有效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而区域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方式共同影响着地区耕地利用方式、耕地利用效率、耕地可持续利用和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因此耕地保护需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研究小组利用调研的机会,对德保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作深入调查,进而对该县区域环境与耕地保护问题进行初探。一、德保县耕地基本情况德保县位于桂西南腹地,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2012,(8):37-39
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标志着耕地数量、质量并重保护的理念与行动,已经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为深入把握这项政策,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负责人,对《通知》的出台背景、重点政策、特点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正>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第一资源,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作保障。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是粮食安全的主要载体,应该首当其冲地得到强有力的保护。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得到基本农田划定结果,发现存在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低和基本农田保护不到位的问题,提出建立基本农田整备区、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加大相关方面政策力度、实施耕地动态监管  相似文献   

11.
日前,广西国土资源厅下达2009年全自治区土地利用计划,要求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及有关单位,在计划指标安排使用上体现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并明确2009年对土地利用计划实行差别化管理。对土地利用计划实行差别化管理。自治区预留的计划指标将依据2008年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耕地保护目标等考核结果。对计划执行严格、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显著的市给予计划指标奖励。  相似文献   

12.
尺度效应的存在使得不同地物的空间及属性尺度存在差异,不存在适合于影像中所有地物的唯一尺度。但通过影像分区,然后针对不同区域设置最优分割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影像整体的分割精度。耕地地块分割中,对分割边界的要求较高,需要保证地块边界清晰连续,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影像分区及尺度估计的耕地地块提取方法。本文利用不同地物的温度反演影像来实现区域划分,根据温度数据将影像划分为不同地物类型、作物类型或作物长势不同的多个区域。接下来,分别对不同的区域影像进行分割,由于不同类型地物的固有空间空间尺度不同,所以不同区域影像的最佳分割参数也随之不同。空间统计的平均局部方差法可以用来预估各区域影像的分割参数,与分割参数优选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定位,且效率较高。因此本文利用该方法进行参数估计,采用边缘约束分水岭分割算法进行耕地地块分割。此外,本文对现有影像分割评价指标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耕地地块提取方法可针对影像的不同区域,快速准确地设置分割参数,且与其他分割方法相比,地块边界更清晰连续、多边界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3.
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标志着耕地数量、质量并重保护的理念与行动,已经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为深入把握这项政策,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负责人,对《通知》的出台背景、重点政策、特点等进行解读. 数量与质量并重,是耕地保护工作的内在要求 记者:请问,出台这个文件,有什么背景?  相似文献   

14.
20年来伴随着中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同时在政策实施中,也逐步暴露出“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等现象,由此带来了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耕地占补平衡的改进和政策的完善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从城乡要素互动视角出发,如何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成为当前关注热点。文章采用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的研究方法。在阐述耕地占补平衡的发展阶段与政策绩效的基础上,对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及其逻辑根源进行了分析。耕地占补平衡主要存在实质性不平衡、时空性不平衡、政策性弱化等微观、中观及宏观层面问题,其逻辑根源在于城乡要素流动的成本与收益不平衡、耕地占补平衡的执行者和耕地权利主体的利益不一致,区域发展与后备资源禀赋差异,耕地保护意愿和用地审批权力不匹配等。  相似文献   

15.
耕地数据存在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理清耕地数据在各土地管理业务中的关系,对耕地数据的管理尤为重要。本研究对耕地数据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范围、数据采集方式、地类认定情况、比例尺、更新频度等进行综合分析,理清其内在联系与差异,提出如何规范耕地数据在各土地管理业务中的应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和提出了农村发展,农民增产增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方向,根据太原市山地多,平川少,农业人口比例大,后备资源可观等特点,提出要充分依托后备资源,利用农业科技提高耕地生产力水平发展本地经济,服务当地农村、农民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从探索起步到全面推进,已在补充耕地、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用地结构,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惠民利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与效应显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在实践中也日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亟待引起我们的关注与重视。我们认为必须要将绩效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中来,以便更好地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就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用途分区的基础上,按照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采取科学的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对一定规划用途分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和农村工矿废弃地的整理复垦,以整理复垦出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为途径,在动态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在特定规划区域内减少一定数量耕地的同时,相应增加一定数量城镇建设用地的一种做法.由于此项工作在辽宁省尚处于试点阶段,加之辽宁省不同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特点存在千差万别,因此,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农村建设用地现状与特点的分析,探讨适于辽宁省各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为辽宁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防止千篇一律、盲目模仿与攀比等形象工程的出现与泛滥.  相似文献   

19.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载体,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因素,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政治、经济稳定。在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耕地面积、质量、用途、投入、产出进行同步控制,努力提高现有耕地有效利用水平,是现阶段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仅作粗浅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耕地变化区的气候背景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我国耕地变化区的气候背景,对于了解耕地资源的生产能力,评价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效果,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和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全国耕地空间变化的基础上,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三个方面,研究耕地增加区和减少区的气候背景,并将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为国家保护耕地资源和发展农业生产等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8年4个时段,耕地减少区比耕地增加区的年平均气温高0.45~1.05℃,年降水量高56.77~79.59mm,年日照时数少45.80~98.83h。耕地显著减少区比耕地显著增加区的年平均气温高0.81~1.85℃,年降水量高85.69~305.26mm,年日照时数少86.96~207.85h。在四个时段中,我国耕地重心逐渐北移且海拔升高。若海拔高度不变,耕地增加区比耕地减少区北移0.5-1个纬度,耕地显著增加区比耕地显著减少区北移1-2个纬度;若纬度不变,耕地增加区比耕地减少区,海拔升高100~200m,耕地显著增加区比耕地显著减少区,海拔升高150~350m。随年份增加,耕地增加区和显著增加区与耕地减少区和显著减少区在水分条件上的差别越来越大。这些结论对于研究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评价耕地占补平衡、调整产业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