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1月1日,广西首个县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浦北县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自2014年11月试用以来,预警预报效果显著,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3起,避免人员伤亡94人,避免经济损失262.8万元。浦北县地灾预警系统成功推出是广西国土资源系统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个缩影。广西地质灾害易发区、中高易发区分别占广西陆地面积的96%、42.3%。"十二五"期间,广西国土资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在2013年度广西地质灾害实时监测系统建设示范工程总结会议上,广西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第4期建设通过专家验收,标志着广西地质灾害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已经基本建成。2009年以来,广西国土资源厅积极打造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在历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中发挥巨大作用,正如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应急处处长胡杰所说,广西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起步早,仪器数量多、品种全,并形成了一个系统平台,这项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高科技利器助阵,为地灾预警找到突  相似文献   

3.
2016年入汛以来,广西梧州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从责任落实、巡查排查、预警预报、工程治理、宣传培训等多个方面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4.
(2013年5月7日)一、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2012年,我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50起,其中滑坡16起,崩塌7起,泥石流1起,地面塌陷26起,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5起,搬迁避让379人,避免伤亡368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27.75万元。由于监测预警措施及时有效,全年  相似文献   

5.
2017年以来,广西东兰县国土资源局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防范地质灾害,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是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职责.县人民政府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总指挥部,负责指挥和部署超出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处置能力,需由县级人民政府处置的中型地质灾害;乡镇人民政府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发现险情及时报告,收到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以及防范措施,增强群众防灾避险意识.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汛期将至,连日来,广西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全区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形势严峻。近日,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军到广西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中心检查指导地质灾害防范工作。陈建军首先查看了新投入运行的地质灾害预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的汛期比往年来得要早,已出现了几次持续强降雨天气,加上受疫情影响,广西的地质灾害防范压力增大。如何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群测群防"还不够,"科技防灾"来加持,近期广西自然资源厅联合广西广播电视局、深圳思凯微电子公司、武汉大学成功研发的"北斗+广播"边坡高精度自动监测系统,以技术跨界融合方式,通过技术创新赋能地质灾害防范。跨界:"北斗+广播",创新数据传输方式传统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通常采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监测点周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广西地质灾害形势异常严峻,广西国土资源系统为加固地质灾害"生命工程"防线,采取了全面升级群测群防体系,强化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提高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等措施,同时开展"小手拉大手"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地灾知识宣传,切实提高防灾避险的能力与和水平,确保八桂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 2009年6月,国土资源部为进一步推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高监测预警的科技水平,下发国土资电发[2009]4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函>,明确要求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对危害较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安装监测仪器,实施自动化监测预警.同时,国土资源部向各地推荐一批由中国地调局研制的简易、实用的小型监测仪器,滑坡预警伸缩仪即是其中之一.目前,国土资源部首批20套滑坡裂缝预警伸缩仪已拨付我省,永康市方岩镇铜坑村滑坡、开化县村头镇大黄山村后山滑坡等省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已安装到位,开始实施自动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0.
信息荟萃     
正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联合气象局加强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为进一步深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保障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顺利开展,5月3日下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环境处和河南省气象局应急减灾处举行了"2018年度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会商会"。会议回顾总结了2017年河南省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充分肯定了双方在预警预报业务合作上取得的成绩。2017年,全省强化监测预警预报,实现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全覆盖,汛期,省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77次,市(县)发布  相似文献   

11.
2014年5月,为巩固和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广西国土资源厅全面启动“服务型机关建设年”活动,强调树立“担当、认真、创先”三种精神,搭建“四个平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厅机关作风建设。2014年汛期以来,广西出现持续性暴雨天气,该厅以开展“服务型机关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强化作风建设,采取有效的防灾措施:举办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救灾演练,率先在全国将气象预警作为单独科目纳入演练范围;利用近年来大力打造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及覆盖全区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切实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高科技利器助阵,为地质灾害预警找到突破口,摸清地质灾害“坏脾气”……这些防灾对策,仿佛一道道厚实的防灾“护坡”,有力地保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北斗滑坡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主要依托北斗定位技术及产品进行。文章介绍了该系统在百色"三林"地区的应用、取得的成效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广西智能化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瞭望八桂     
正百色:多举措确保群众安全度汛2017年以来,广西百色市国土资源局针对该市90%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在农村,且点多、面广、监测难等特点,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群众安全度汛。一是修订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为更加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临沂市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的发育情况,总结了临沂市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一些好的做法,对临沂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一套集远程自动测量和预警预报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构想,对提高临沂市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水平和预警预报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广西国土资源厅以"着力维护群众权益,在服务民生能力上实现新的突破"为着力点,从加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和监测力度入手,强化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和基层防灾能力建设,共指导32个县(市、区)完成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的建设。目前广西"十有县"数量达到63个,占全区地质灾害多发县的90%,基本建成广西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网络,防治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地质灾害防治这项事关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正>3月27日上午,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全省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座谈会,副厅长杨士海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加快构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地灾应急、基础支撑的地质环境"4+1"体系,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和地质环境保护水平,更好地服务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杨士海指出,2016年,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地质环境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2016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27起,避免人员伤亡934人,避  相似文献   

17.
近日从辽宁省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获悉,辽宁全省地质灾害防灾体系已基本建成。近年来,辽宁省通过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等工作,取得了良好防灾减灾的社会效果。去年全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91起,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人员伤亡为零,其中成功预报地质灾害273起,避免人员伤亡8684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广西地质灾害防治虽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发生次数,人员伤亡等均呈现上升趋势,专家指出,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亟待从立法、预警治理等方面加快步伐。当前,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如何?年初,记者采访了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何小明站长。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入汛以来,广西岑溪市遭遇多轮强降雨天气,防范地质灾害形势十分严峻。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岑溪市国土资源局从责任落实、巡查排查、监测预警、检查督查、应急处置等方面狠抓落实,努力为人民群众撑起一把牢固的安全保护伞。一是层层落实防灾责任。该局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更新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年度防灾方案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落实到各镇、村(社区)等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20.
正编者按:2014年5月,为巩固和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广西国土资源厅全面启动"服务型机关建设年"活动,强调树立"担当、认真、创先"三种精神,搭建"四个平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厅机关作风建设。2014年汛期以来,广西出现持续性暴雨天气,该厅以开展"服务型机关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强化作风建设,采取有效的防灾措施:举办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救灾演练,率先在全国将气象预警作为单独科目纳入演练范围;利用近年来大力打造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及覆盖全区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切实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