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正行星科学起源于天文学和地球科学,是伴随人类月球和行星探测工程快速诞生的学科,与全球板块活动理论同时期建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行星科学已细分为行星地质、行星化学、行星物理、天体生物学等成熟的分支。其中,行星地质学使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模拟对比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了解天体的地质演化;行星化学起源于传统地球化学和陨石学,主要目的是了解天体物质的起源和演化。行星地质和化学从跨越天体的角度研究地质过程和地球化学的本质,为探索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尤其是地球早期演化、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环境矿物学是主要运用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逐步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鉴于当前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这门学科在学术界能够受到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的如此重视,是理所当然的。。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生存的空间(有人称之为“Humansphere”),与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生物科学、生命科学等密切相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资源与环境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因此,地质科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地质生态环境到地质灾害的防治,从地方病的…  相似文献   

3.
万国江 《第四纪研究》2002,22(6):589-594
1972年刘东生院土撰文发表了“环境地质学的出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2年正式成立,刘东生院士的环境地质学学术观点聚焦于:环境地质学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需要,地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相互依存性。30年来,地质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以区域环境质量和全球环境变化两大科学问题作了基本目标,经历了调查评价,区域综合和界面机理3个发展阶段,研究重点是典型区域环境演化的发生学原理,谱系特征以及健康和生态效应,云贵高原地质环境的特殊性显示出青藏隆起对周边现代环境的影响。环境地质学以“地质学与人类”为宗旨,将在21世纪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福利。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地质学——21世纪新兴的地球学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环境地质学研究人为地质活动所引起的灾害,地质环境学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学科。生态环境地质学应用生物学、环境学和地质学的原理和知识,解决由于人类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而引起的问题。生态环境地质学牵涉到分类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沉积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涉及到由于人为的地质作用而引起的元素重新迁移、重新富集和重新沉积的过程,对于生命和人类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还涉及到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包括下列内容:(1)生态环境地质可容负荷研究;(2)监测研究;(3)预警研究;(4)修复研究;(5)实验研究;(6)虚拟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一、《工程地质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与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委员会有密切联系的,关于工程地质学、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工程地质学的高级学术期刊。二、主要刊登涉及到地质科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铁道、交通、公路、矿山、能源、水利水电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动态、进展和新技术、新方法。三、《工程地质学报》宗旨在于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工程地质学科的应用和技术发展,使工程地质科学更  相似文献   

6.
正一、《工程地质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与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委员会有密切联系的,关于工程地质学、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工程地质学的高级学术期刊。二、主要刊登涉及到地质科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铁道、交通、公路、矿山、能源、水利水电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动态、进展和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人为地质作用是当代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自立  侯满平  蔡源 《江西地质》2000,14(2):131-136
本文根据地球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人类活动所引发的各种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和规律,以及全球变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人类对地球的依赖与破坏而产生相互失调的矛盾,始终是解决人类社会与地球关系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加强对人为地质作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拓宽了地质学的研究领域和服务范围,对促进地球科学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面上项目指南 地球科学是认识行星地球系统的形成和演化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以及这些分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9.
面上项目指南地球科学是认识行星地球系统的形成和演化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以及这些分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地球科学分支学科的发展是地球科学发展的核心与基础。科学基金通过面上项目的资助促进地球科学各学科均衡协调发展,推动各学科的创新性研究和新兴领域的发展;激励原始创新,拓展科学前沿,为学科发展打下全面而厚实的基础。2011年度地球科学部共受理面上项目申请5 364项,申请单  相似文献   

10.
地质科学方法论的思考——以构造地质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桂棠 《地质通报》2008,27(9):1451
地质学的形成和发展至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地球科学的研究和方法也至少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地质学理论和地质学方法论一直是融于一体的,有建树的地质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思维创新的地质学方法论学家.他们用哲理化的语言留下的地质学专著,如赫顿的<地球的理论>(1795)、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1830)、居维叶的<地球表面的革命>(1826)等,奠定了地质学的基础,也是地质学方法论的基础.直到20世纪中期,1963年美国地质学会75周年纪念大会以"地质哲学"为主题在会前撰写出版了第一本综合性的地质哲学著作<地质学的组构>,才开始了有组织的系统的地质哲学研究活动.尽管不同学者对地质学的范畴归类认知不同.但是通常地质学家强调地质学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区别于物理学和化学,其目的是重建地球史,重塑地球物质运动的特殊地质事件的时间一空间序列.探求地球变化(如岩石圈运动)的内在规律性.地质学也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对地球上发生的变革过程及变化原理的理解.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地质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主要用来为社会发展服务,致力于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1.
面上项目指南 地球科学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门基础科学.他以地球系统及其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探究发生在其中的各种现象、过程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提高对地球的认识水平,并利用获取的知识为解决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供给、环境保护、减轻灾害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人类对地球奥秘的探索精神,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利用,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的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始终是地球科学发展的驱动力.地球科学的分支学科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与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  相似文献   

12.
地质科学是一门很早就发展起来的科学。早期人们仅限于对天体、地球、岩石、矿物、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和组成以及生命的产生和发展等地质基础科学的研究,很少同生产活动直接联系起来。随着认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继产生了许多应用科学,如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震地质学、遥感地质学等,使地质科学同生产建设产生了联系密切。尤  相似文献   

13.
传统地质学理论及其实践在找矿勘探、发展生产、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它发展的整个进程中,先后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及数学等学科相结合,产生了诸如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边缘学科,从而大大促进了地质学自身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应用,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最卓越的成就之一,由于它的高速自动运算、逻辑判断、计算精确和存贮信息等无可比拟的功能,引起了整个工业技术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本世纪六十年代初,电  相似文献   

14.
环境地质学是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之间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环境地质学基本任务是:研究地球表面地质环境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预测地质环境变化的趋势,以期达到认识,保护、控制、利用和改造地质环境的目的。环境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地质学科,当前世界上与环境地质有关的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环境地质学的历史渊源、涵义、研究内容、所属门类、学科地位等,广泛借鉴前人资料,总结了当今世界环境地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研究趋向:以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从不同空间尺度研究地球环境演化;环境变化的时间效应成为环境地质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环境地学研究领域内的重点问题;正在深入探索环境地质学的科学基础:水-岩相互作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新技术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发展速度很快。归纳了现在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地学问题: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地质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与地球化学循环变化;频繁的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指出需要在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下,紧密结合国家目标和经济发展紧迫需要,进行前沿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纳米科技是研究0.1~100nm粒级范围内物质特性的科学,纳米颗粒处于纳米尺度,具有表面与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殊的物化性质。纳米科技涉及地球科学的诸多领域,并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能源地质学和矿床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在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并结合作者最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纳米地质学的概念:以纳米科学与地球科学为依托,以纳米技术与地学研究方法为手段,以固体地球物质为研究对象,对各种地质体中已知或有待探知的纳米颗粒和纳米孔隙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地质过程中纳米效应与地质现象的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系统地分析了纳米科技与地质学结合产生的各分支学科:纳米矿物学、纳米岩石学、纳米地球化学、纳米构造地质学、纳米能源地质学、纳米矿床学、纳米地震地质学和纳米环境地质学等;全面阐述了纳米地质学及纳米成藏成矿领域重大和前沿科学问题,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由此指出,纳米地质学的兴起和发展将必然带来地学领域革命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农业地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地质学是农业科学和地质科学结合衍生出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她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阐明了农业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实例说明了农业地质学研究在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地质工作应综合运用先进的遥感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手段,开展地区性农业地质学研究服务于农业。  相似文献   

18.
万国江 《第四纪研究》2007,27(6):915-918
1972年刘东生先生发表了"环境地质学的出现".刘东生院士的环境地质观聚焦于:环境地质学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需要、地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相互依存性.35年来,地质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以区域环境质量和全球环境变化两大科学问题作为基本目标,经历了调查评价-区域综合-界面机理的3个发展阶段,在典型区域环境演化及环境-生态效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环境地质学以"地质学与人类"为宗旨,将在21世纪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福祉.  相似文献   

19.
地质科学基础研究稳定发展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科学是研究地球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目的在于丰富人类认识地球的知识,掌握自然发展规律为人类服务。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基础科学一样,具有积累性、探索性和开拓性的特点,需要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和社会环境。然而,地质学在不断丰富人类知识的同时,可为人类社会发展寻找更多的不可再生资源,并对改善环境、防治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历史经验表明,地质学的广阔应用前景和社会发展急需,既可促进地质学的发展,但又最易使其基础研究受到冲击或被忽略,这是我国地质基础研究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部分,是研究与工程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正常使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是研究地球的形成、结构和发展法则,并利用这些法则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科学。各种矿产与地下水的存在都有着一定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把地质学的知识应用在寻找和开发矿产方面的是矿床学和矿山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埋藏、化学成分、运动、变化和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