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论述北塔山地区的地形及地质基础入手,分析新构造运动时该区地貌发展和形成的作用及新构造运动应力场,得出新构造运动是由北向南减弱,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对地貌形成和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构造运动对冲积河流影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新构造运动本身及其对冲积河流的影响,可以深化地貌学理论、沉积旋回复杂性假设等的认识,也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将活动构造作为新构造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回顾了新构造运动对冲积河流影响,并提及新构造运动本身的研究进展。控制流域水系格局及河流走向的研究,侧重地质学解释;新构造运动应力场的研究,深化了新构造运动机理及驱动力的探讨。三类基本缓慢新构造运动影响水系发育、河床演变、河型变化及河道冲淤,表现出复杂性、层次性、敏感性和先兆性;文章兼及河流侵蚀作用形成"新构造"的研究进展,回顾了物理模型实验研究成就及数学模拟研究端倪。进而指出:应注重该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研究与新构造快速运动方式对冲积河流影响的研究,定期进行新构造运动活跃区的升降速率、河床演变与泥沙输移的观测,进一步推进物理模型实验与数学模拟研究,并加强研究力量的协作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一 我国新构造运动非常活跃,早在解放以前就已引起中外学者的注意,但尽那时的研究只是一些零星的粗浅观察,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生产建设的推动,特别是地震预测工作的推动,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才日益蓬勃发展起来。 解放以来,我国新构造运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从土壤发生发展的角度,简要综述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进而结合中国西部地区,重点从7个方面论述了新构造运动在土壤形成和分布中的作用,提出了新构造运动是土壤形成和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帕米尔东北侧邻区新构造活动具有幅度巨大,阶段性继承性明显,现今活动性强烈等特点。以帕米尔高原隆升为背景,研究了帕米尔东北侧邻区的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的规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第四纪新构造活动的应力场,并进一步探讨了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力源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土壤发生发展的角度,简要综述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进而结合中国西部地区,重点从7个方面论述了新构造运动在土壤形成和分布中的作用,提出了新构造运动是土壤形成和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吐鲁番盆地的新构造运动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具有叠加性质的吐鲁番中,新生代断隐盆 地中,新构造运动的形迹与地貌显示。指出晚第三纪以来周边山地与盆地底部巨大的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乃是深隐盆地形成的关键;盆地中新构造运动形迹十分明显,地貌表现普遍而突出。  相似文献   

8.
广东地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貌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大地构造运动、各构造旋回中形成的地层岩石特征、新构造运动与外力作用结合等与广东地貌发育的关系,阐述了构造运动控制了地貌发育过程,构造形迹构成了地貌的骨架,沉积建造是地貌形成的本底,新构造运动及外力地质作用最终塑造了现代地貌等地貌成因观点。  相似文献   

9.
阿勒泰地区中西部新构造运动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尔泰地槽褶皱带以规模宏大的断裂及广泛发育的花岗岩类侵入体为其特点。主要断裂多沿300-320度方向展布,本文涉及的范围主要是克兰河以西的山区、山前平原及额尔齐斯河南北等地。一般认为,中国西部新构造运动来自印度板块的向北活动,主压应力来自南方,新构造活动的强度自南向北减弱。经考察,阿勒泰地区虽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但新构造运动表现依然相当活跃,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对阿勒泰地区的地貌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在挽近期的多次活动塑造了本区现代地貌骨架。新构造运动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运城盐湖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城盐湖位于山西地堑系运城断陷盆地内的次一级深断陷内。本文通过分析运城盆地新构造运动和运城盐湖区的地层,认为新构造运动对湖盆的形成和湖水、盐份和沉积物的补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盐类矿物的沉积与气候变干有密切的关系;运城盐湖是特殊的构造和气候条件下的产物,是更新世早期古湖的残余。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东北部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大陆动力学和岩石圈动力学理论,讨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并探讨了这些特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玉龙雪山—苍山地区第四纪沉积与层状地貌的新构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陈富斌  徐毅峰 《地理学报》1992,47(5):430-440
本文通过断陷盆地第四纪地层层序与沉积间断、盆地早期地层下伏红色风化壳的层位、山地古夷平面的变形、金沙江阶地与洱海湖滨阶地发育的构造分析,提出新构造期的下限为330×104aBP左右、新构造运动的波动具有明显的递进性并呈现波动周期逐渐缩短、频率增大和晚第四纪断块差异性运动增强的基本趋势,探讨了新构造运动对地貌发育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疆天山夷平面形态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广泛发育着三级夷平面,削平了古、中生代多期构造形态及褶皱岩层。天山夷平面是在古华力西褶皱山脉的基础上,在地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经中生代,早第三纪的剥蚀夷平,于晚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新构造运动作用下,被抬升到不同高度,而后受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不断作用及天山独特气候条件的影响,使夷平面在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都存在着明显差异,表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形。  相似文献   

14.
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亚热带峨眉山、天目山和凤阳山的列样品研究表明,高、低海拔土壤在矿质风化与淋溶、氧化铁富集与转化、粘粒矿物类型及分布等方面均酷为相似,而这些地球化学特性在相同温差水平带的土壤上却有明显区别,由此推算的新构造运动强度与前人研究结构基本一致。这对阐明山地土壤的发生分类及拓宽新构造运动研究方法等有一定参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河间洼地湖和河谷沉溺湖是江汉湖群中的两种主要类型 ,它们的形态特征和成因与新构造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它们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据对临川市抚河、宜黄河支流及更欢一级沟槽的水系分布统计和频度、累积长度比处理,发现本区在玫瑰图上均存在NE0°~10°和NW20°~30°两个“优势”的最大值,表明因新构造运动的垂直差异性,使本区东南面地势相对较高,抚河干流也大致治区域地势最大梯度NNW方向延展.此外新构造运动也可伴随近水平方向的构造形变同时发生,在某些区段甚至可以超过水平位移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网纹红土的成因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朱景郊 《地理研究》1988,7(4):12-20
本文阐述我国网纹红土的分布和特征,着重讨论网纹红土的形成原因,指出网纹红土可表征我国南方中更新世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幅度和性质,并可作为我国东部是否存在古冰川作用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陶家元 《福建地理》2000,15(3):8-11
河间尘地湖和河谷沉溺湖是江汉湖群中的两种主要类型,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在成因与新构造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它们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晚第三纪到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对福建省主要旅游资源自然基底的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都有深远影响。新构造运动背景下,福建省内国家AAAA级及以上等级旅游景区分布极不均匀,主要旅游资源集中在闽东沿海断块差异活动区和闽西断陷上升区,且有4个主要特征,即主要旅游资源多集中在断陷区,旅游景区可进入性较好、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丰富,以中、低山为主、以政和-大埔断裂为界,东西两侧旅游资源各具特色、温泉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闽江以南,温泉出露点海拔高度较低,以淡水、中高温泉为主。  相似文献   

20.
河西黑河(弱水)水系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绳武 《地理研究》1988,7(1):18-26
中更新世晚期以来黑河流量逐渐减少,由外流河变为内流河,由统一水系变为各自的独立水系,中、下游由地面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不少河道随流量变化及新构造运动影响而改道,从而沿岸新老绿洲互不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