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世界环境日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5):56-56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目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开展各项活动,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滑坡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造成重大的损失,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针对滑坡灾害的各项研究正在不断地开展、深入;对目前滑坡监测和预报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信息在线     
胡锦涛: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日在向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发来的书面致辞中强调,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社会应该在研究开发、技术转让、资金援助等方面加强合作,使可再生能源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造福各国人民。胡锦涛指出,加强全球合作,妥善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可再生能源丰富、清洁,可永续利用。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  相似文献   

4.
精彩点映     
《国土资源》2004,(5):1-1
2003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件大事。对中国来说,我们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步战略构想,从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从全球框架看这一事实,13亿人口的“脱贫”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将起到发动机的作用。世界各国政要和经济学界人士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5.
滑坡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造成重大的损失,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针对滑坡灾害的各项研究正在不断地开展、深入;对目前滑坡监测和预报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占地球表面积5亿900万方公里73%的水表面积,只供应了人类1%的食物,而地球上可耕土地不过36亿英亩,却养活了三四十亿的人民,由这个比率来看,海淡水中的生产量,远远不如陆地提供了人类99%的食物。目前全世界的水产品的总产量约7000万吨,其中除淡水一千万吨之外,在6,000万吨海产品中,80%为海洋捕捞所得,捕捞的面积也不大,仅为海洋总面积7.6%,也就是在大陆架的上面,而且多位于北半球(约70%),各国从事于海洋  相似文献   

7.
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43年前的今天,一个美国学生发起了保护地球活动,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时至今日,保护地球,守护人类家园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在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中,社会各界渐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只有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永葆地球的健康,保护我们家园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虚假情况,给决策者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会计失真问题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问题,一直为世界会计学界所关注,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加强城市地质工作势在必行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生产、积聚和传播的中心.100多年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座城市拥有500万人口,而现在约有60座城市的人口超过500万,全球70亿人中的近50%居住在占世界总面积不到1%的城市地区.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并非危言耸听,人类大规模地进行城市建设,既给人类创造文明和辉煌,也给人类带来伤害和灾难。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工业进程的加快,及大量土石的移动和地下开挖工程的进行,也人为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由于城市地质灾害具有危害性、潜在性、突发性、隐蔽性、社会性等特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早在1971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就正式制定了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其第11项计划就是“关于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综合研究”,把城…  相似文献   

11.
纪念日     
1996年8月4日,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地学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开幕式。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各国和各地区的地质学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们都生活在同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地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是我们的可爱的家园。我们要感谢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特别是近百年来地质学家的辛勤工作,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产生了飞跃。  相似文献   

12.
正1996年8月4日,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地学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开幕式。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各国和各地区的地质学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们都生活在同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地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是我们的可爱的家园。我们要感谢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特别是近百年来地质学家的辛勤工作,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产生了飞跃。本世纪地质学领域的一些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整个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正以更大的强度和深度向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地球攫取更多的资源,同时却破坏着地球的生态环境。陆地资源的越来越匾乏,使人类的目光开始转向海洋和太空,尤其以海洋为重点,其中海岸带和近海又是世界各国尤其是亚太地区沿海各国瞩目之焦点,再联想一下当前我国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领土争端问题,便不难领会海岸带之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必须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共同性的基本问题,即人类社会对物质产品数量、性能、品种追求的无限性与自然环境、物质生产及供给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人类自出现以来就开始努力从自然界中谋求生存并争取更好的生存(发展的本质就在于此),这种努力永不停歇.尽管人类社会追求物质产品的无限性和自然环境供给能力的有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认识到他们的存在,特别是认识到这二者之间矛盾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却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占地球表面积5亿900万方公里73%的水表面积,只供应了人类1%的食物,而地球上可耕土地不过36亿英亩,却养活了三四十亿的人民,由这个比率来看,海淡水中的生产量,远远不如陆地提供了人类99%的食物。  相似文献   

16.
黄金,是在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外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第五大"硬通货",充当了世界各国官方的主要储备和民间的重要储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国家和个人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耕地保护政策演变及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中国耕地资源呈现出"一多三少"的特征:一是耕地资源总量多。世界各国耕地面积排行榜显示,中国耕地总量居世界第4位,仅次于美国、印度和俄罗斯。二是人均耕地面积少。中国耕地面积仅约占国土面积的14.0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1.27%。三是耕地后备资源少。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耕地后备资  相似文献   

18.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虚假情况,给决策者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会计失真问题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问题,一直为世界会计学界所关注,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失真事件仍然困扰着世界各国,比如美国正处于调查之中的“安然事件”,以及我国的“银广厦事件”、“红光事件”等。会计信息失真直接使审计工作量及难度加大,不仅要审计账务本身,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兴起了保护地质遗迹和建设地质公园的热潮.我国幅员辽阔,拥有许多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遗迹.2000年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建立以来,我国在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但毋庸讳言,地质公园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耕地后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人类对土地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耕种土地的多少和耕地后备资源能否持续利用,将直接影响到区域性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全球人口不断膨胀、自然资源日趋紧缺的今天,如何利用土地及保持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