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林颐耀同志在1980年《地震战线》第四期中对我在1979年《地震战线》第六期刊登的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我表示欢迎。科学问题是越辩越明的。现对林颐耀文章中提出的问题谈谈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地震战线》1978年6期,朱书俊等同志认为白常陵墓至今还保存着康熙七年(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时的现场,并进而作为推测当时地面右旋运动的一个依据。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不同看法,并与朱书俊等同志商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一卷)收录的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二月河东南路地震的史料欠全,对《汇编》所释地名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以一些证据对此次地震进行了释考.  相似文献   

4.
夏浩明 《地震地质》1989,11(4):50-52
《地震地质》10卷2期所刊朱令人同志的《大地震前地震信息熵的异常——以乌恰地震为例》(以下简称《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朱令人同志对地震信息熵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成果。一般来看,《例》对耗散结构理论的重视和引进并大胆地联系地震活动实际和着意进取的精神,应当肯定。但是,《例》关于地震信息熵的若干定义有欠妥之处,愿提出来与朱令人同志商榷。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5.
看了《山西地震》1982年第3期胡丛桂、姜永和同志写的《对划分太原市地震基本烈度的商榷》一文后,深有感触.我认为这个问题很值得讨论.太原地区的基本烈度,确实需要准确鉴定.现就这一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供参考.一、准确鉴定烈度的重要性地震基本烈度是进行城乡建设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主要依据.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因为,低估地震的危险性,有可能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国内外方面的事例不少,教训极其深刻.反之,高估了地震的危险性,固然比较安全些,但势必在采取抗震措施中增加投资(7度区增加造价约  相似文献   

6.
据最近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由一个四名地震学家组成的小组撰文指出:沿加利福尼亚州圣安德烈斯断层发生一次重大地震的可能性现在达到一年的六分之一左右。由于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主任安德森(D.L.Ande-rson)博士是小组成员之一,他们对加利福尼亚州地震趋势的看法将引起人们比目前更大的兴趣。安德森博士耗费了自己大部分工作时间用于收集加州地震的资料。圣安德烈斯断层从美国—墨西哥交界的索尔顿湖一直延伸进太平洋的旧金山湾。人们对  相似文献   

7.
谢君斐同志在本刊4卷2期,发表了“关于修改抗震规范砂土液化判别式的几点意见”一文(以下简称谢文)并将所得结果纳进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没计规范》(TJ11—85)修订稿。笔者对谢文进行了讨论,题为‘对“关于修改抗震规范砂土液化判别式的几点意见”一文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发表于本刊5卷l期),指出谢文在具体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些看法、做法和由此得到的结果是不够妥当的。谢君斐同志对此作了答复,题为‘对“关于修改抗震规范砂土液化判别式的几点意见”一文讨论的答复’ (以下简称“答复”,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初探》(发表于《国际地震动态》1989年10期)一文的续文。该文进一步讨论了城市对地壳的重力荷载作用,通过对比分析,说明这种作用是各种外力对地壳作用之中最大的一个,从而,仅从重力荷载这一方面论证了人为因素激发城市直下型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安欧同志在《地震战线》1980年第6期中发表了“台站压磁应力仪原理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该文对于提醒人们注意安装应力仪时的岩石完整性来说是有意义的。事实上,大部份台站在安装应力仪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而且,由于安装深度一般在100米左右,所以围压很小,也不存在安欧同志在“岩石在不同温度下的形变蠕变和滞后”[《地震地质》2(4),1980,21—26]一文中所说的温度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80年我国各地曾发生多起地震谣言,引起社会一些反响,各地地震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一般都采取了相应对策和有效措施进行了辟谣工作,并较及时地制止了谣言的扩散,解除了群众的思想顾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作为开展“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的一项内容,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社会学”研究室(即第十研究室)在局、所领导的支持安排下对其中某些地震谣言进行了一般情况了解和社会调查,在工作过程中都得到了当地地震系统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的积极协助。本刊第6期发表了他们与之配合的福建省地震局同志写的对闽南地区地震谣传的社会调查报告;这里发表的是他们与山东省地震局有关同志协作进行并合写的关于山东省烟台地区地震谣言的社会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的地震事业》出版发行十余年,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60年之际,仅以此文纪念主编之一,抗日老战士卫一清同志。1983年中宣部部署了编写《当代中国》丛书的任务。国家地震局负责编写地震卷,即《当代中国的地震事业》。于是已经离休的原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卫一清同志和当时的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国瑜共同担任主编,负责组织编写地震卷的工作。而具体的领导重担则落在了卫一清同志的肩上。我作为科研处的工作人员,被指派在卫一清领导下做日常管理事务。我认识卫一清是1964年毕业后分到中科院地球…  相似文献   

12.
王泽皋  乔子云 《地震学报》1998,20(5):552-554
1资料1979年以前采用顾功叙教授主编的两本《中国地震目录》;1980年采用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制,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四级以上地震目录》;1981~1988年采用冯浩同志发表在《地震》(1981~1988年各期)上的资料;1989年以后...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研究之后 ,国家研究理事会地震科学委员会终于发表了它的报告《生活在活动的地球 :地震科学的前景》。作为起草这个报告的地震科学委员会的主席 ,我希望这个报告能有力地证明地震研究已取得的重大进展 ,并帮助科学家们及其资助机构制订未来几年的有效的研究计划。可是我不得不承认 ,领会这个 40 0多页的 (不是带到海滩上休闲的那类 )大部头可能是个挑战。因此我欣然接受《地震研究通信》 (SRL)的编辑们提供的摘录该报告某些部分的机会 ,并加入一些个人的观点。围绕国家减轻地震灾害计划 (NEHRP)采取的“以了解为基础”的策略的…  相似文献   

14.
消息动态     
《内陆地震》2007,21(4)
2006年度《内陆地震》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内陆地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震学术性刊物。在广大作者的支持下,刊物的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印刷质量逐年提高。为推进新疆及内陆地区的地震科学研究,为答谢广大作者对本刊的厚爱,经《内陆地震》编委会研究决定,组织专家对每年度在本刊上发表的论文进优秀论文评审,对前6名优秀论文作者予以适当奖励。经专家评定,2006年度发表在本刊上的下列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罗福忠,胡伟华,赵纯青,等巴楚-伽师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及未来地震地质灾害(20卷第1期)谭俊林,张文孝,王增光…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6月29日,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洋中脊地震揭示出极端类型的大洋岩石圈》(Mid-ocean-ridge seismicity reveals extreme types of ocean lithosphere)。文章称,超慢速洋中脊的地震与其他震区有着本质的区别。超慢速洋中脊下方15km深处的水循环有利于形成类似"软皂"的岩石,导致其上的岩石圈板块虽然发生移动,却不会产生地震。  相似文献   

16.
《地震》1983年第五期刊登了《台站水准测量精度及精度公式讨论》(下简称《讨论》)一文,文中对现行台站水准规范有关的精度评定公式及限差进行了讨论,认为现行台站规范关于水准测站高差中数中误差的公式  相似文献   

17.
1982年6月16日四川省甘孜县发生6.0级地震,对本次地震的控震和发震构造,有些文章作过论述。近来本刊又陆续收到一些稿件,对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为更好地贯彻“双百”方针,促进学术交流,现将有关同志的一些认识摘编于下,以供感兴趣的同志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的同志,让我就刊物的内容和发行写一点感想。恰好,近1—2年我到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辽宁等地,接触到不少这个刊物的读者,我想把他们的意见归纳一下,权且成文,作为我的看法吧。去年我与林云松同志到山东菏泽台进行深井爆破观测。工作中遇到一个问题,台上同志立即拿出这个刊物,翻到需要的页码。在那篇文章上已加注不少点点线线,可见台上同志对这个刊物多么熟悉又是多么用心阅读。其它地区的台站,也几乎订了这份刊物。他们的评价是:很实用,很解决问题。这使我想到一个刊物的办刊宗旨,一定要针对自己的读者,给他  相似文献   

19.
1854年12月24日(清咸丰四年十一月五日)在南川县陈家场(今南坪镇)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1971年《中国地震目录》和1975年《四川地震目录》根据有关资料,对这次地震的震中烈度定为七度,震级5 1/2级。重庆市博物馆胡人朝同志在1980年第4期《考古与文物》上撰文,提出“1854年陈家场地震的震中烈度应低于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5月18日,《地震研究快报》(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在线发表了题为《德克萨斯州诱发地震历史回顾》(A historical review of induced earthquakes in Texas)的文章指出,自1925年以来,人类活动已经在德克萨斯州引发多次地震,此后,人为诱发地震迅速遍布整个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