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地革而四时成"(<周易革第四十九>);天地应时变化而四时成序."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韩愈<送孟东野序>)."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非常丰富的农业气象经验,也是天文、气候与农业生产三者密切结合的科学产物.  相似文献   

2.
“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和天气变化息息相关。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对此就已有深刻的认识。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指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西医之祖希波克拉底在《空气、水和地域)一书中,对医师提出忠告:“谁要掌握医学科学,必须懂得考虑一年四季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的确,人与天地相参,您之康健,性养乃至行为(情绪)某种程度上无不受制于天也!  相似文献   

3.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 ,与天时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皇帝内经·素问》说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又说“夫百病之生也 ,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 ,以之化之变也”。此即为中医学所强调的“天人相应”整体观念。一年四季 ,春夏秋冬 ,循其一定规律而环周往复 ,周而复始。四季气候各有特点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这种自然界阴阳消长逸变过程 ,时刻影响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长发育。人类亦不例外 ,生物界历经亿万年的进化过程 ,不断地适应着气候的变化。而正常的气候变化亦成为一切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自然条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是自然…  相似文献   

4.
充分利用四川盆地气候资源,建立优质的稻,油,果,菜,粮经作物“三高”农业示范区,从气候角度论证了建立“三高”农业区的适应性及其对策建议,以及以示范区农业稳定高产来带动全川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气候与养生     
我国关于探索人类养生的记找,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简称《内经》)它在二千多年前就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说明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古代明医华佗的《论人法与天地》指出:“人者,上禀天,下委地……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天合于人,人法于天,观天地逆从,则知人盛衰”说明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气候条件直  相似文献   

6.
“农业气象资料审核及报表制作系统”的研制是以中国气象局1994年下发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为依据研制的,建库内容和审核内容盖含了农气观测和农气审核95%的内容,增加了相关审核功能和基数计算功能,同时建立了农业气象资料数据库,为以后农业气象服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系统是1999年研制,2000年试运行,现已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推广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奎省农村深入开展科技之冬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省局于元月至3月在全省气象部门开展“科技之冬”活动。为配合这次活动.本刊特约几篇专稿,开辟了“科技之冬”专栏,以推动我省气象科技的迅速传插,为辽宁“科教兴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疆兴农网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中,为适应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在网站建设思路上力求做到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业生产。农网的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为气象工作在新疆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开拓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新的重大的课题,如何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取得工作的主动权,需要大家一起来探讨研究。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战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要研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联系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  相似文献   

10.
1季节的演变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二季),后世常以春秋作为一年的代称。四时(四季)最初的顺序是"春秋冬夏"。《素问.八正神明论》:"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西周中期后,四时之称就规范为春夏秋冬了。因为四时与五行相配缺少一位,曾加"长夏"以配土。  相似文献   

11.
全国农业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郭发辉  宋超辉 《气象科技》2004,32(5):372-376
在分析我国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全国农业气象资料数据模式”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以1993年版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为依据、以现行“农业气象观测记录年报表”的内容为基础、符合气象行业标准编写要求、具有延续性与可扩展性、面向现代化数据管理和应用服务等,对数据模式的结构和主要技术特点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数据模式的研制将有助于现存的农业气象报表资料的数字化以及今后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自动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物候的变化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物候观测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秦时代就有《夏小正》《吕氏春秋》十二月纪等关于物候的记载,目的就是为了掌握适时的时龄,以进行农业生产。《吕氏春秋》中的《审时》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凡农之道,候之为主”;西汉《氾胜之书,耕作篇》也写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省农气中心发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主动、及时为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农业气象保障服务。除进行常规农业气象服务外,还开展了专题农业气象服务(根据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及时印发天气与农业生产的服务材料,如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干旱动态分析、干热风的影响、作物适宜播种期预报、土壤墒情预报等)  相似文献   

14.
钟继祥 《四川气象》2003,23(1):34-34,41
干旱是危害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广安区化旱严重危害大春作物。客观正确地认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而采取科学的抗旱措施,对广安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仅对广安化旱情况作初步分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征订启事     
欢迎订阅《气象知识》 《气象知识》是中国气象学会主办、全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气象科普期刊。现辟有:“气海沧桑”、“灾事博览”、“谈天说地”、“科学考察”、“七彩人生”、“旅游天地”、“生活指南”等栏目,并经常根据气象热点问题推出有特色的特辑或专栏。 国内邮发代号:2—4820全年订价:7.8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相似文献   

16.
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防御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庚山  安顺清等 《气象科技》2001,29(1):F003-F003
干旱缺水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绊脚石,特别是近年来的连续大旱不仅对农业生产,而且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的不利影响。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迫切需要有效的农业干旱防御技术。然而农业干旱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它涉及到土壤、作物、大气和人工措施等方面,因此它的准确监测、预报以及有效防御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无论提到什麽高度都不过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中的“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防御技术研究”专题(960200101)通过5年的攻关研究,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17.
土壤墒情(土壤古水量)的好坏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尤其是春播、秋播及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土壤墒情对农业生产及农业主管部门决策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而现在的单站测墒资料网点稀少.给宏观了解全区的土壤墒情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将单站的测墒资料做为要寮值填在全区地理图上,利用这些要素值分析出全区各级墒情的等值线。  相似文献   

18.
气候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农业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丰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的研究热点。本文根据沈阳1906~1995年90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对影响沈阳市农业生产的农业气候年景进行了分析,并对“九五”期间(1996-2000年)的农业气候年景进行了预测。对预测的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王晓录 《山西气象》1999,(2):16-18,21
21世纪是社会高度信息化、经济高度知识化的时代,实施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举措。最近国家科学技术部颁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农业信息化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20.
1概述 2003年冬季(2003年12月~2004年2月),山西省气温偏高,尤其是2004年2月中、下旬,气温异常偏高,大部分地方偏高4℃~7℃。降水,北中部大部、南部部分地方较常年偏多1成~5成,北中部局部地方偏多1倍,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