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焦作市不断强化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占补平衡制度,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力度,着力推动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管护,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根据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市耕地数为295.0477万亩,超额完成了新一轮规划上级下达的292.4925万亩耕地保护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
信息视点     
<正>国土资源部通报2009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情况日前,国土资源部通报了2009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情况。根据考核结果,2009年度与建设用地项目挂钩的补充耕地数量略大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97%的  相似文献   

3.
湖南     
正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近日下发《关于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要切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为确保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补充耕地质量等级必须等于或高于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等级,占用水田必须补充水田。对因受客观条件限制,确实无法直接开垦水田的,可采取"补改结合"的办法,即开垦与占用水田数量相等的旱地,同时将数量相等的具备改造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实现广西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用地,目前,广西国土资源厅正采取有力措施对单位和个人自发开垦耕地实行统一、严格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为进一步拓宽广西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渠道,加大补充耕地资金投入,切实保障全区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广西国土资源厅会同广西财政厅相关处室,于2018年3月20日—23日赴河南、四川、山西三省就土地整治创新模式和耕地占补平衡先进经验开展了专题调研。一、河南等三省土地整治创新模式和耕地占补平衡基本情况(一)多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多渠道落实补充耕地任务1.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为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沁阳市2017~2019年计划完成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53公顷,用于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建设,基本满足城市提质工程、水系建设及招商引资项目需要。目前,已设立补充耕地项目3个面积38余公顷,土地复垦项目4个面积120余公顷,已完成可研、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淄博市国土资源局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资源,积极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一是认真抓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先补后占”等相关规定,对所占用耕地进行补充,为淄博市体育中心二期工程等市重点项目协调补充耕地58.67hm^2,补划基本农田58.67hm^2,保障了重点工程建设,节约了资金。办理异地开垦补充耕地2宗,  相似文献   

8.
<正>耕地占补平衡压力空前。2009年以来,国家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越来越严,所有的建设占用耕地都必须先补后占,所有的补充耕地指标都必须通过网上报备经部最终复核确认方可使用,所有的补充耕地都必须由农业部门进行质量评定等。  相似文献   

9.
日前,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08年度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4月底前完成2008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自查工作并呈报国务院,重点对耕地保有量变化、基本农田面积变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执行、补充耕地计划完成、耕地占补平衡落实等七方面内容进行检查,全面了解掌握目标责任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制定耕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新政策后,对各地补充耕地质量提出前所未有的高标准,摆在缙云县自然资源部门的首要问题是,今后用什么资源才能开垦出同质同量的耕地?耕地占补平衡道路该如何走?为此,缙云县根据县域资金和资源状况,探索出一条符合该县实际的补充耕地新路,那就是"创新理念、全域整治、补齐短板、产业融合"道路。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省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已基本完成,为保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的现势性,国家启动了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从我省现有的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等实际出发,谈谈对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技术的三点想法。  相似文献   

12.
为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有效保障富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日前,杭州市富阳区下达土地整治专项行动三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明确2016至2018年全区通过实施垦造水田专项行动计划,力保完成垦造耕地6000亩,其中垦造水田1500亩;完成“旱改水”3500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2400亩。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习总书记提出,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国土资源部等部门明确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行“占水田补水田、占优补优”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非农建设用耕地占补平衡,省政府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分级负责制,按照不同的用地情况,明确补充耕地责任,对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和个人承担耕地补充任务;对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德清县建设用地供应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1、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土地供应量与年度需求相比严重不足。2005-2007年三年上级下达我县的年度用地计划分别是1845亩、1030亩、1489亩,而每年建设用地需求量均在8000-10000亩,土地供需矛盾非常突出。2、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不足,耕地占补平衡难度  相似文献   

15.
《华北国土资源》2014,(3):27-28
近日,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赛乌素嘎查补充耕地储备库通过审核并录入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和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正式作为今后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充,这是鄂托克旗首个补充耕地储备库,储备库的建成标志着鄂托克旗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全面实现“先补后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为保障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同时保证本行政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占补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罗山县国土资源局多措并举、创新机制,连续六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2001~2006年,该县经依法批准的各类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面积315.4024公顷,挂钩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318.2321公顷,补大于占.2006年11月8日,该局承担的本县2006年度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内、外业工作受到省、市国土资源部门联合考核组一致好评和肯定.  相似文献   

17.
耕地保护是我国确保粮食安全、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制度。本文基于长沙市近几年耕地占补平衡及农村土地整治数据,分析认为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大量耕地、耕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耕地质量偏低且利用低下等是长沙市执行耕地占补平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分区域建立耕地补充制度、丰富耕地补充形式、完善责任目标考核制度等对策建议,对完善长沙市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1999年1月,新《土地管理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提出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同年2月,国土资源部发文要求实行建设用地占一补一制度,明确提出了耕地占补平衡概念,即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由此拉开了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序幕。该政策实施以来,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建设项目占补的需要,而且凭借指标调剂赢得了充实的财政资金,可谓是居功至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现了从"数量平衡、质量相当"到"占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宽甸县对于新开发或复垦的耕地,尤其是国家投资用于补充建设用地的新垦造地项目,在耕地开垦出来并经过验收合格后,不是完成指标了事,而是积极做好补充耕地的开发利用工作,追求更大的产出效益,把新增建设用地的文章做到底;使新增耕地真正实现了增地增收。1999年辽宁省因新建本(溪)丹(东)高速公路,占用了丹东市耕地5805亩。为了落实国家“占一补一”规定,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把补充上述耕地的任务交给了宽甸县政府,并由该县土地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宽甸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全力以赴,不到一年时间就在青椅山乡开发旱地6500亩,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并于2000年8月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验收,省厅下拨的500多万元造地费也全部拿到手。对此宽甸县上地局并没有轻意地划上句号。他们认为,造地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平衡耕地面积,而且在于保证粮食需求,保证上地的产出效益。如果补充的耕地不打粮,没有应有的收益,补充耕地;占补平衡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他们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又自筹50万元打了8眼机电井,建78个总量为30万立方米的蓄水塘,修了 1000多延长米的田间作业道和5600$延长米的排水沟,架设了 130D米的送电线路,在50...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洛阳市政府印发《关于下达2017年度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责任目标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全市补充耕地项目建设和城镇空闲土地处置任务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进行管理。《通知》要求,2017年,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吉利区等10个县(市、区)补充耕地任务量为26 86.67公顷。5月10日前,完成补充耕地项目立项、规划设计申报、审批,9月10日前完成总任务量50%的实施、验收、入库备案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