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娄烦县不算沟铁矿勘查区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体地质等的综合和分析研究,总结了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为在该区外围继续找矿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湖南邵东县石桥铺铅锌矿是产于岩体构造破碎带中,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位于关帝庙穹窿内,成矿时代为新华夏系。目前该矿区的一号断裂带、四号断裂带和九号断裂带中的局部地段发现有铅锌矿体和矿化体。岩浆期后的断裂带为后期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矿液运移通道和储矿空间;新华夏系断裂控制着本矿区内矿体的形态、大小、产状等,是矿区内的主要控矿、容矿构造。且矿体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上部主要为萤石矿、重晶石矿,中、下部为铅锌矿。本文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变化规律,分析矿床成因,总结找矿标志,为矿区找矿前景进行探讨和分析,为外围找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锡矿山锑矿为湘中典型层状、似层状硅化岩型锑矿床,锡矿山箱状背斜及桃江—城步深大断裂之F75联合控制了矿床规模.本文简要从锡矿山矿区地质、矿体特征及作者在矿区的勘查工作中取得的一些认识,对下一步找矿方向提出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独山锑矿田是贵州省重要的锑产地之一,矿田内多数矿床面临资源枯竭,急需深部外围找矿突破以延续矿山的生产。目前对矿田内的找矿模式研究较少,尚未建立适合现阶段勘查程度的找矿模型,在本次勘查工作中半坡矿床外围取得了较大的找矿突破。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本次找矿工作的思路,建立了预普查阶段的找矿模型,填补了矿田找矿模型方面的研究空缺。本次实现突破的勘查方法组合为:地质+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CSAMT)+钻探。   相似文献   

5.
焦家成矿带发现多个超大型、大中型金矿床,但其矿体赋存标高均在-940 m以上。纱岭矿区于焦家成矿带-940 m以下再次发现超大型金矿,攻深找盲取得重大突破。发现金矿体184个,其中规模达第Ⅰ勘查类型的矿体3个,达第Ⅱ勘查类型的矿体3个。提交金矿(332)+(333)金金属量近390 t。该文对矿区内的矿体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对找矿标志等进行综合整理,指出了纱岭矿区深部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6.
山东龙口大园矿区金矿121号脉产于胶西北著名的玲珑金矿田北部,矿体直接产出于玲珑花岗岩体内,受NEE向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类型、围岩蚀变、找矿标志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分析,总结了成矿规律。玲珑帚状构造控制了该区金矿床的分布,NEE向断裂构造控制了矿体的产出,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夹石英脉是找矿的直接标志,通过综合研究,在121号脉走向上有一定的找矿空间,在-400m深部以下亦是有利的找矿地段,为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灭格滩矿区位于青海北巴颜喀拉造山带大场金矿田北缘。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昌马河组砂板岩是矿区主要赋矿地层。矿区内构造发育,矿(化)体主要沿NW向构造破碎带分布,产状受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绢云母化等。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Au、As、Sb、Hg元素丰度明显偏高,异常明显,浓集中心突出,各元素异常套合较好,呈NW向带状分布。剖面上元素含量峰值与矿体位置对应良好,据此构建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能有效指导隐伏矿体的找矿勘查工作。在综合分析矿区地质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圈定了找矿靶区和成矿远景区,可以为灭格滩金矿区乃至矿田核心区外围找矿勘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武宣县三里锰矿西区淋滤型氧化锰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类型的分析探讨,阐明了该矿区除了地表有堆积型锰矿之外,中深部还有淋滤型氧化锰矿赋存,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同时提出了该区及外围乃至武宣县境内新一轮锰矿勘查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9.
鲁西地区归来庄金矿床找矿始于1987年初,历经"六进六出"的坚持不懈,探求金金属量34.8t,填补了鲁西地区无大型金矿的空白。近几年,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在归来庄金矿床深部及外围开展的勘查工作,扩大了归来庄主矿体的规模,并且证实归来庄主矿体沿F1构造蚀变带向深部尚未封闭,仍有良好找矿前景。目前归来庄金矿累计探明金金属量超过50t,是鲁西地区唯一的特大型金矿床。该文在系统分析以往成果资料基础上,系统归纳了归来庄主矿体地质特征,建立了铜石杂岩体周边多种金矿化类型"一体多型"成矿模式,指出了下步找矿方向:归来庄金矿床深部找矿仍以寻找隐爆角砾岩型为主,外围重点围绕"一带多区",争取早日实现铜石地区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乌拉特中旗284东矿区已开展金矿勘查工作多年,但一直未取得较大进展。以往勘查工作认为矿体赋存于破碎蚀变的石英闪长岩中,但矿床规模不大。在对以往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和实地踏勘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内炭质千糜岩为主要赋矿岩石的找矿新思路,并通过对以往施工钻孔岩心的重新编录和取样分析以及坑道施工,对找矿思路进行了实践。通过地质工作,在炭质千糜岩中发现了金矿体,矿体规模达500 m(走向)×500 m(斜深),为找矿思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成果支持。新发现的金矿体位于(1)号蚀变带内,受F9断裂控制;矿体存在SW向侧伏规律,在构造交汇及产状变化等部位易形成厚大矿体;矿石具有贫金属硫化物、易见明金的特点,金粒径变化范围较大。依据新思路进行下步找矿工作有望取得较大找矿突破,增加金资源量。找矿新思路的提出不仅为该区金矿勘查指明了方向,也为相邻矿区金矿勘查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由山东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承担勘查的烟台市牟平邓格庄金矿资源接替找矿项目,在其深部和外围发现并探明中型金矿,新增金资源储量12.6t,老矿山可延长服务期24年,稳定职工就业干余人。根据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规范要求和矿区地质特点,山东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在勘查过程中,以综合研究为先导,以深部找矿为重点,采取综合技术手段,克服矿体埋藏深、产状陡立、施工难度大等困难,累计完成钻探进尺25000m,坑探560m。  相似文献   

12.
招平断裂带是胶东地区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勘查,其中段和北段陆续发现数个大型、超大型金矿床,而南段勘查活动较少,有找矿突破的矿区更是屈指可数。位于招平断裂带最南端的山旺矿区在山东省地质六队的勘查下取得新进展,探获金矿资源量规模达到中型,探矿深度达到1 342 m,矿体最大埋深接近1 000 m。矿体主要分布于断裂带下盘,呈似层状、脉状产出,矿化类型中浅部以石英脉型为主,深部渐变为蚀变岩型。该文阐述矿床地质特征,总结成矿因素,分析成矿远景,为下一步在招平断裂带南段研究和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口山矿田找矿历史回顾及新一轮老矿山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水口山矿田地质矿产特征,回顾了矿田内的地质勘查工作历程,总结了近50年的找矿经验,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新一轮找矿应注重已知矿区深边部及外围的找矿方向,并初步分析了康家湾、石头排、仙人岩等矿区深部找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三维地质模型可直观展示金矿床地质特征,在数据提取、分析上更加方便、准确,便于研究金矿床地质特征,深化成矿规律认识。夏甸—姜家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目前勘查深度已超2000m,勘查程度高,地质资料丰富,易于构建三维地质模型。本文在基于200余个钻孔资料建立夏甸-姜家窑金矿床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金矿床的三维空间特征。通过三维透明化分析发现,以往作为独立金矿床勘查、开采的多个浅部矿区,其主要矿体向深部连为一体,构成一个超大型金矿床。矿体品位×厚度的三维分布显示有2处矿化富集区。主控断裂在三维空间上形态变化大,构造产状变化地段为矿体富集部位。分析表明,矿化富集区与断裂倾角变化部位相吻合,且矿体主要富集在倾角较缓部位,认为探索深部构造三维形态可有效指导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南省陕县铧尖嘴重晶石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区、矿体地质特征、矿化富集特点的研究,并与邻近已知矿区类比,认为该区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沂源金星头矿床为矽卡岩型金铁共生的多金属矿床,伴生银、铜和硫。金星头地区主要成矿岩体为燕山晚期沂南序列闪长质杂岩体。一直以来,该区勘查工作主要围绕北部金星头岩体浅部进行,其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程度相对较低。该文在总结金星头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基础上,对成矿岩体、矿体、控矿构造、蚀变矿化等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结合鲁西部分金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类比,对该区成矿潜力和赋矿部位进行探讨:该区以金星头断裂以北为重点找矿区域,围绕金星头岩体,以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岩体的西北部及东部、东北部开展深部及外围系统勘查工作,寻找有利控矿构造,综合寻找爆破角砾岩型—岩浆热液型—接触交代型—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多种矿化类型。同时,进一步查明区内岩体间及其与金星头断裂的空间分布,指导外围及临区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7.
哈勒蒙套海铁矿床柴达木盆地周缘,通过勘查工作,目前发现2条矿化蚀变带,圈定2条铁矿体和1条铁铜锌矿体。矿体主要集中在岩体与碳酸盐地层接触带部位,矿化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硅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矿石类型主要为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成因类型以矽卡岩型铁矿为主。根据矿区地质背景和地球物理,研究区圈定了2处找矿远景区,显示该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需在今后的矿产勘查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近日,湖南省地勘局418队在桃江县木瓜园矿区实施的第五个钻孔成功终孔,再次验证到厚度达500米的斑岩型钨矿体。据悉,这是湖南境内首次发现大型斑岩型钨矿床,为全省钨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广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勘查总院提交的《广西靖西县新圩铝土矿Ⅰ、Ⅱ、Ⅲ、Ⅳ号矿体群详查报告》和《广西靖西县新圩铝土矿Ⅴ、Ⅵ、Ⅶ号矿体普查报告》于 2月 9日通过了国土资源部储量评审中心评审。这标志着广西继平果铝土矿之后又探明 1个特大型铝土矿床。广西靖西县新圩铝土矿区处于右江褶皱带的南部 ,矿区面积 2 6 0km2 ,矿床类型为岩溶堆积型铝土矿 ,矿体分布于现代岩溶洼地内 ,并相对集中于 7个地段。该矿区地质勘查工作始于 1978年 ,2 0多年来广西有色地质勘查局 2 70队、2 74队、广西有色地质勘查总院等单位相继对该区进行了矿产调查…  相似文献   

20.
吴家楼铜矿为中低温热液脉型铜矿床。通过普查对吴家楼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的系统研究,认为矿区NW向断裂控制了含铜石英脉及孔雀石化重晶石化碎裂岩的分布。在分析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开展地球物理化学勘查,加大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力度,以期发现新的铜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