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区处于欧亚东西向海西铀成矿带与环太平洋成矿带相交的有利部位。铀矿化产于地槽褶皱阶段、反射活化阶段和地洼阶段,具有铀成矿作用时间长、矿化类型多的特点。该区中新生代岩浆岩,特别是火山岩十分发育,与此相应地洼期铀成矿作用以热液型为主,特别是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成矿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塔前-朱溪多金属成矿带的叠生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叠生成矿作用在赣北是一种最重要的成矿作用,塔前-朱溪多金属成矿带就是一例.该成矿带位于景德镇与乐平县的交界处,呈北东向延展达35公里以上.带内有关的多金属矿床,既受中石炭统黄龙组、下二迭统茅口组层位控制,又受中生代地洼阶段中酸性斑岩类叠生成矿作用的制约,几乎每个矿床都具有叠加式层控矿床的特征. 成矿带地质构造特征成矿带的基底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组成.盖层主要为上古生界地层,其中的中石炭统黄龙组  相似文献   

3.
龙首山成矿带查明有两个重要的铀成矿系列:与中条期混合岩化、岩浆作用有关的多阶段、多来源、复成因铀成矿系列,及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浆演化有关的铀成矿系列。前者产出伟晶白岗岩型铀矿床,后者产出钠交代型和硅质脉型铀矿床。它们是该区地壳发展演化特定阶段的产物,成矿作用与花岗岩浆、热液演化及围岩条件关系密切,矿化在空间上受不同级别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4.
贲成德 《西北地质》1991,12(3):42-48
甘肃幅员辽阔,铜矿资源较丰富,除已知铜矿产地外,潜力较大。已知铜矿主要分布在北山区、龙首山区、北祁连区和西秦岭区。但在阿尔金—敦煌地区和龙门地区至今尚未发现铜矿床。1 区域地质背景1.1 区域构造甘肃大地构造单元包括天山地洼区北山地穹系、青甘地洼区走廊地洼系和祁连地穹系、巴颜喀拉地槽褶皱区西秦岭褶皱系、南疆地洼区阿尔金地穹系、南北地洼区贺兰地洼系和龙门地穹系等。区内构造演化经历了槽、台、洼3个阶段(西秦岭例外),具有继承性、阶段性、不均一性和递进性特征。前地槽期,全区受敦煌—阿拉善古陆和陇西古陆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华南地区位于东亚壳体东南缘,包括东南地洼区和江南地洼区两个典型的华夏型地洼区,该区多阶段的复杂构造–岩浆演化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及断裂构造,并导致大量多因复成热液铀矿床的形成。这些花岗岩体、断裂构造及铀矿床的空间分布均具有分形特征。东南地洼区断裂构造的分维值为1.6800,明显大于江南地洼区的1.5939,显示前者更有利于热液铀成矿作用的发生。花岗岩体空间分布盒维数D总体上随其规模增大而增大,较大的周长–面积分形维数DPA会导致盒维数D增大,显示其构造–岩浆活动的复杂性增强。其中燕山晚期、燕山早期和印支期较大的D和DPA显示其更有利于热液铀成矿的发生。华南地区热液铀矿床空间分布盒维数为1.0254,明显小于两个不同构造区断裂构造空间分布的分维值,表明华南地区铀矿床的发育程度低于断裂。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断裂和成矿演化进行模拟的结果表明,其分维值随时间逐渐增大,到中晚期断裂分维值增高至超过临界值后才有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成矿分维值显著增大。多阶段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分形演化导致了华南地区多因复成热液铀成矿的分形分布。  相似文献   

6.
中生代以来的板块活动,使全球许多地方,出现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化,大地构造性质发生了变化,进入地洼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巨大改造期,它具有一系列的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在成矿作用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色。以铀矿床为例,我们将成因上与中新生代活化过程有关的铀矿床,称之为地洼期铀矿床。这是全球最重要的铀成矿期之一。在国外,美国是最主要的铀资源国之一,目前有90%以上的铀矿储量赋存在砂岩型铀矿中,并广泛分布于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闽西南—粤东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特征、铜、(伴生)银矿床的成矿作用及与大地构造演化的关系。指出本区地壳经历了从太古代陆核阶段→中元古代—早元古代地槽裂谷阶段→晚古生代地台断拉谷阶段→中生代地洼陆相火山岩阶段的多阶段演化,形成了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地台盖层和地洼盖层的四层结构。铜、(伴生)银矿床赋在于三个构造层七个层泣中,与一定的沉积建造有关。成矿作用与各大地构造阶段发生的主要构造热事件有关。矿床具有明显的多因复成特点。  相似文献   

8.
龙首山中段广泛出露加里东期花岗质岩体,是龙首山花岗质岩浆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里东期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铀成矿(尤其是碱交代型铀矿化)关系密切。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项目组认识,系统总结了龙首山地区铀成矿带内加里东期花岗岩浆作用特征和铀成矿作用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加里东期岩浆作用与铀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认为该区加里东期花岗岩浆作用与铀成矿(尤其是碱交代型铀矿化)关系十分密切,既为铀成矿提供主要铀源,也为铀成矿提供热源。同时认为该区在岩浆岩成岩成矿时代、成岩成矿构造环境、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研究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引言近年来获得新资料,可以对南西伯利亚褶皱区进行评价。该区的重要性在增长,尤其是在西们利亚地台的前寒武纪褶皱构造区里,发现了一些新的成因类型的铅、锌和黄铁矿-多金属矿床之后更为明显。1968年,V.S.Kormilitsyn确定了叶尼赛-贝加尔多金属成矿带。该矿带为南西伯利亚多旋回褶皱区体系内一个较大成矿省的一部分。南西伯利亚多金属省,延伸到西伯利亚地台南部褶皱区上,是经过几个成矿期后才形成的。由于有不同成矿期矿床的存在,以及有不同时代的褶皱构造区和上迭构造的存在,使该省有明显的条带状构造。成矿带(从老至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内外发现的地洼区及其与铀成矿时代的关系,分为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7个不同时代的地洼区。铀的成矿富集,发生在地洼阶段激烈期向余动期的过渡时间内。元古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早,铀成矿年龄值大,地洼余动期时间长。中新生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晚,铀成矿年龄值小,地洼余动期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铀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作为26个重要矿种之一完成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及成矿系列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本文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现状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铀成矿规律,进而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20个铀~多金属成矿系列。上述研究成果与进展有利于综合分析区域铀成矿规律,以期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世界核电发展及铀供需态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祖伊  王兴无 《铀矿地质》2010,26(2):120-128
以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资料数据为基础,介绍了世界核电近期至中长期的发展态势,归纳了当前世界铀生产的主要特点,初步分析了至2030年铀的供需关系。认为从世界层面看,铀资源对于近期和中长期的世界铀生产和核电铀需求是有充分保障的,世界铀生产可以满足近期的核电铀需求,但至2015年以后核电的快速发展时期又会出现较大的供需缺口。如果世界新铀矿山的投产和老铀矿山的扩产计划都能如期悉数实现,铀生产满足长期核电铀需求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汪君  王頔  赵建新 《岩矿测试》2010,29(3):316-318
探讨了溶矿时间和溶矿温度对测量铀矿石及含铀岩石中铀(Ⅵ)和铀(Ⅳ)的影响及高含量铀(铀含量≥100μg/g)和低含量铀(铀含量≤100μg/g)中铀(Ⅵ)和总铀的关系。结果表明,溶矿3 h、溶矿温度65℃可以有效检测铀矿石及含铀岩石中的铀(Ⅵ)和铀(Ⅳ)。高含量样品,总铀含量等于铀(Ⅵ)和铀(Ⅳ)之和;低含量样品,铀(Ⅵ)的含量在数值上和总铀符合数学关系:w[U(Ⅵ)]=(A560/A584)×w(U总)。通过测定不同波长下的总铀含量,应用数学关系导出低含量样品中铀(Ⅵ)和铀(Ⅳ)的含量,可以大大简化分析步骤,提高分析效率,经济便捷。  相似文献   

14.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进展与主要成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属于国情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集成核地质系统几十年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地质研究成果,全过程使用GIS技术,全国范围内圈定铀矿预测区329个,预测铀资源量200余万t。在铀矿床类型、成矿区带划分、地物化遥综合信息及铀成矿规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首次实现了铀矿资源潜力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评价,为制定铀矿地质勘查中长期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我国铀矿资源的常态化动态评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粤北下庄铀矿田富铀矿找矿前景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通过对下庄矿田铀矿找矿潜力分析 ,探讨区内富铀矿找矿方向和找矿前景。研究表明 :下庄矿田是铀元素高度富集的矿集区 ,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和发展前景 ,是粤北富铀矿找矿的重点地区之一 ;区内“交点”型、碱交代碎裂岩型和群脉型铀矿是该区今后找矿的主要目标类型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Uranium,as one of twenty-six kinds of important minerals in China,is strategic resource and energy mineral,which has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in the project of National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Uranium Resource.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ject,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uranium resource in China systematically,through the researche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ranium resource,uranium deposits type(genetic and prediction type),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and metallogenic serie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in uranium explor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the uranium deposits in China should be divided into 4 classes,9 types,21 subtypes in genetic,and 50 types in prediction;suggests to divide China into 29 uranium metallogenic belts and 20 uranium prospective area,and constructs 20uranium-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series,through summariz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uranium deposits in China.The above research is beneficial to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uranium metallogenic regularity,and will direct the uranium explora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铀矿资源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为摸清其资源潜力,科学规划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铀矿与其他25个重要矿种一同开展了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评估工作全面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成果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完成了共49个铀成矿(远景)区带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并对各区带潜力评价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评价了我国铀资源潜力,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和核能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陶勇 《新疆地质》2004,22(4):382-385
通过分析铀迁移、沉淀、富集的成矿特点,结合伊犁盆地南缘铀矿床中铀矿石成分研究,分析了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指出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铀主要以碳酸铀酰络合物形式迁移,在富含有机质、硫化物、硫化氢等有效还原剂的条件下,形成强烈的地化反差还原地球化学障环境,铀还原沉淀,最后富集成矿.为指导普查找矿、开展铀矿床矿石成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512矿床含矿层不同地段铀系列同位素研究,对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过程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根据矿卷前锋铀系列同位素组成分布规律和含矿层不同氧化还原分带中样品铀系列同位素分布特征,认为砂岩型铀矿含矿层岩石的铀系列同位素组成分区特征不仅可以记录铀富集的滚动成矿过程,而且可以作为预测铀矿化的重要找矿标志依据,A区应定名为"氧化还原矛盾区"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铀矿资源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澳大利亚铀矿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铀矿资源国。本文重点介绍了澳大利亚铀矿床类型和铀矿资源分布情况。了解澳大利亚铀矿产出的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对寻找铀矿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经验可为勘查人员提供更多寻找铀矿的思路。我国铀矿勘查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借鉴澳大利亚找铀矿思路和成功经验,开辟新区和矿区外围铀矿勘查,推进国内铀资源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