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我矿小型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各煤层间距小,且其顶、底板大都由相似的岩层组成而难以区分,煤岩层对比存在一定困难。因而对判别断层性质和寻找断失翼都很不利。为此,在采用岩相、岩性、小构造分析和煤的肉眼鉴定等对比方法过程中,发现各煤层顶,底板和几层薄灰岩中,富含各类生物化石,能否据以进行同一煤系内的煤、岩层对比?认识从实践始,我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陆续采集了动植物化石标本五千余块,初步摸索出井田内煤系地层中各煤、岩层化石分布、组合的一些规律,这对我矿的生产地质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含煤区的地质勘查中,依据测井单参数曲线与多参数组合曲线特征,结合传统地质学,建立了与勘探区地质沉积相对应的测井相。其中鱼卡二井选择了详查阶段的7个钻孔测井资料,依据各岩性段的岩石组合、层序、沉积相变化等规律,将其含煤地层大煤沟组分为4个测井相;同样在红柳泉项目,将整个含煤岩段从下到上划分为8个测井相。通过以岩石标志层和煤岩层为骨架进行的全井田测井相分析,为该区建立了一套直观、连续、可比性强的煤岩层对比和聚煤环境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青海一三二煤田地质勘探队在进行热水矿区牡丹沟井田的煤、岩层对比中,学习有关兄弟队经验,采用岩石煅烧法作为煤层对比的方法之一,为煤层对比提供了可以信赖的依据。方法是将采得的岩石样破碎到适当粒度,在800~850℃的高温下灼烧四小时,然后用透明塑  相似文献   

4.
煤岩层对比工作贯穿于整个煤炭地质勘查与矿井生产阶段的全过程,针对近距离、多煤层且构造复杂的矿井生产阶段煤岩层对比困难的问题,以贵州盘县煤田火烧铺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质勘查资料的分析,结合地面瓦斯勘查钻孔、井下地质调查、瓦斯参数测试工程从地质勘查阶段已经建立的煤岩层对比标志层中提取适应于矿井生产阶段的标志层;结合矿井生产过程中井筒、巷道、工作面及其两巷道、切眼等井巷工程生产揭露资料的宏/微观煤岩、煤质化验、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煤层的光学特征等资料,提炼矿井生产过程中基于开采技术条件的煤岩层对比的标志;综合地质勘查与矿井生产阶段重新构建矿井生产阶段煤岩层综合对比标准体系。研究表明:地质勘查阶段构建的煤岩层对比标志层在矿井生产阶段岩性组合、地球物理测井曲线,高位标志性岩层以及古生物化石层基本上失去了指导意义,而煤层结构、伪顶或低位直接顶板古生物化石层、岩性标志层仍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实践生产;矿井生产阶段大量的地层倾角数据、宏/微观煤岩组分特征、煤层夹矸岩性,尤其是可见光、热红外等光学特征,煤层瓦斯含量、压力参数,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参数等是煤岩层对比的良好标志层;构建的煤岩层综合对比技术体系可以有效地指导煤矿巷道高效掘进、工作面快速回采并识别断层发育特征。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指导煤矿井下生产工作而且可以为构造复杂区的煤矿井下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煤矿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提供地质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与岩石中的剪切指向标志对比,初步研究了煤中的剪切指向标志。发现了如羽状脉体等特殊的指向标志。煤中剪切指向标志研究,是岩层构造运动学分析的主要内容,可判别局部剪应力方向,进而为确定应力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泉店井田的煤岩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志层对比、层间距对比、煤、岩层组合特征对比、物性特征对比和煤质特性对比等多种方法,对泉店井田的煤、岩层进行了综合对比,对指导周边地区的地质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井田内煤岩层物性特征,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以及反映其沉积旋回的组合响应标志,确定鸳鸯湖矿区石槽村井田煤岩层对比的依据,以此对该井田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含煤地层进行定性、定厚解释和煤岩层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鸳鸯湖矿区石槽村井田含煤地层、煤层、煤组及沉积旋回的划分方法,确认了该井田延安组含煤地层的5个成因地层单位及其沉积相。  相似文献   

8.
随着煤炭资源的持续开发,部分煤矿上组煤已经开采殆尽,亟需开展下组煤的探测工作。受上组煤采空影响,下组煤地震波能量吸收和散射衰减严重,资料信噪比低,三维地震对采空区下组煤的探测尚属于探索阶段。以冀中能源东庞矿采空区下组煤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为例,采用“两宽一高”采集、高精度资料处理和属性体解释等技术,对不同年限采空区下组煤的探测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两宽一高”采集技术能够获取采空区下组煤的地震信息;振幅补偿、地震拓频技术使得9号煤反射波波组丰富、连续性好;采空区年限大于10年时,破碎岩层压实,相对稳定,下组煤反射波利于追踪,而小于10年时,岩层破碎未压实,导致下组煤反射波能量弱、杂乱无章。这一认识对于类似煤矿采空区下组煤探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据视电阻率、伽马—伽马、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等测井曲线在不同岩性地层的响应特征,结合钻探成果和煤样化验资料,对贵州省盘县北部某井田含煤岩系进行综合对比。通过对多个钻孔测井资料分析,归纳出该区识别不同煤岩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及组合类型,确定了该区煤岩层对比的标志层位,据此对该区T1f/P3l地质界线进行了圈定,以及煤岩层对比与断层解释。  相似文献   

10.
《地球化学》1973,(1):46-50
为了确定长江中下游中酸性岩浆活动的时代,我们于一九六九年底重点在江西九江地区进行了系统的地质调查,并且采集了同位素年龄岩石标本。与此同时,在湖北大冶、安徽铜陵地区也采集了少量年龄样品作为对比。  相似文献   

11.
山西二、三叠系界线岩石地层的次生磁化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太原西山剖面自上石盒子组1段至刘家沟组底部采集定向标本131个,在宁武孙家沟剖面自石千峰组至刘家沟组采集定向标本58个,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逐步地层展平校正表明,两剖面所获得的剩磁分别为校正系数等于0.5和0.6时的次生磁化。经与公认的华北陆块古地磁学数据对比,前者剩磁的产生时间应为晚三叠世,而后者的产生时间则应为白垩纪。岩石地层次生磁化的构造地质学意义为:晚三叠世,山西断块成为统一中国大陆的一部分;白垩纪,太原地区以隆升为主,宁武地区在隆升的同时发生岩层变形;新生代,山西断块在隆升的同时,中部产生断陷,但岩层变形不明显;宁武地区明显的盖层褶皱大体形成于白垩纪,而山西现今的地貌高度则至少来自于印支以及燕山两期构造活动的长期隆升。  相似文献   

12.
梅田矿区含煤地层的煤岩层对比问题多年来没能很好解决,地质勘探资料与矿井开发资料对比出入较大。其原因之一是该区褶皱发育,断裂纵横,构造比较复杂,给含煤地层正常层序的建立和煤岩层对比带来了困难。然而,在矿井生产中,煤岩层对比的正确与否,对于正确分析矿井构造形态,指导开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能否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煤和瓦斯突出,保证安全生产,以及正确指导矿井生产勘探,增加矿井储量和扩大远景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东部三叠纪含钾岩层古地磁及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合川地区沥鼻峡部面上进行了古地磁和岩石物性的研究工作,样品采自三叠系须家河组、雷口坡组、嘉陵江组和飞仙关组.共采集手标本500余块,对2200个样品测定了剩余磁化强度及方向、磁化率和密度.对样品进行了热退磁和交变退磁处理,并对部分样品作了镜下签定,确定了该区主要沉积岩石的磁性矿物是磁铁矿和少量磁黄铁矿.根据古地磁测量结果可知,四川盆地三叠纪时远离赤道由南向北漂移,在早三叠世时的古纬度为北纬18.72°附近,随后到达北纬26.68°附近,且后者相对于前者顺时针转动了30°.在此期间还发生了垂直升降作用.这些资料表明,本区在三叠纪时处于有利于成盐的中低纬度地区.我们还依据综合岩石物性资料,划分了本区的岩层.合川剖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将古地磁和岩石物性研究用于探讨盐矿生成环境,进行地层对比是非常有用的手段,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尚义煤田的煤岩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岩性段旋回法、标志层法和煤岩层组合特征法等多种方法,对尚义煤田的煤岩层进行综合对比,对指导煤田内地质勘查和煤矿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砂岩是沉积岩中一种主要的岩石,在煤田勘探中经常会遇到。按砂岩的岩石级别来说,除部分含燧石结核者外,一般在4级-7级之间,但由于其本身的摩擦性很高,所以在钻进过程中很快就磨钝切削具。同时这种岩石经常与煤系地层中比较软的地层,如页岩等,以及直接与煤一同沉积,形成砂页岩、煤的频繁互层,这就阻碍了采用一般硬岩层钻进方法,也即钢粒铁砂混合钻进的方法来钻进。所以在勘探煤田时,砂岩就成为一种最讨厌的岩层,并成为影响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西组沉积特征及聚煤变化规律的研究,采用煤岩层组合特征、标志层、层间距、测井曲线形态和地震物性特征等方法,对井田内山西组的煤、岩层进行综合对比。确定了山西组主采煤层的赋存层位、形态及区内的构造方案,对周边地区找煤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宋兵  蔡健 《岩土力学》2011,32(8):2313-2318
研究桩与岩石的侧摩阻力组成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准确地把握桩与岩石的侧摩阻力取值原则。在对桩与岩层的摩擦黏着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界面力与岩层抗剪力的区别,并提出岩层的极限侧摩阻力由界面强度及岩石强度两者较弱一方决定的观点。进行了中风化岩中4组混凝土短桩的抗压及抗拔极限摩阻力对比试验,获得了相应的极限侧摩阻力值以及抗拔与抗压极限侧摩阻力值的比值。抗拔时由于上部岩层对桩侧岩层的约束作用较弱,会使侧摩阻力相对抗压时有较大降低。通过有限元计算及其与试验值的比较分析,研究短桩与岩层的界面强度条件,发现岩层和混凝土灌注桩间的侧摩阻力中界面黏着力占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18.
杭东普查区煤层产状平缓,构造简单,但由于含煤地层为陆相沉积,煤层层数多、厚度、间距变化大,沉积岩相变化快、大范围内缺乏稳定的对比标志层,因此煤岩层对比是本区勘查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通过对比杭东普查区与邻区200余孔的测井资料,分析煤岩层在各种测井曲线的异常特征与异常组合规律,确定了对煤岩层对比有重大意义的标志层,如延长组与上覆延安组的典型视电阻率异常分界;延安组在高视电阻率曲线上的“树杆”状凸起特征;安定组视电阻率曲线近直线的低值形态;4-1煤在视电阻率曲线上呈现出的“斜坡”状或“刀”状高异常,以及在自然伽玛曲线上的“凹坑”特征;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的高伽马异常,等等。这些典型特征保证了该区煤岩层对比可靠性,为提交优质地质勘查报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湖南攸县兰村矿区龙潭组沉积厚度大,含煤层数多,岩性变化大,煤岩层对比困难。根据兰村矿区深部煤炭详查地质成果,利用标志层、物性特征、生物化石特征、显微岩矿鉴定结合相旋回等方法进行综合对比,解决了研究区煤、岩层对比难题,探获煤炭资源量(332+333+334)1.7亿t,为湖南近几十年来单个煤炭勘查项目资源量过亿吨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20.
大城勘查区含煤地层煤层层数多,厚度、间距变化大,煤层分叉现象较普遍,煤岩层对比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对比大城勘查区120余孔自然伽马测井资料,对其特殊层段辅以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层间距变化规律以及标志层岩性与物性对应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基岩顶部、煤系底部自然伽马异常分界明显;6煤组具有"塔松"异常形态特征反映;5煤层"剑指"形态与8煤组"凹状"形态特征显著等。根据自然伽马曲线的典型特征对本区的煤岩层位进行了对比,确定了煤系基底、基岩界面的基本形态,厘清了5煤、6煤8煤9煤等层位的关系。特别是在局部层位发育不全、煤层归位较困难时,通过形态特征跟踪,较为准确的识别了层位及其分叉合并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