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德研究部将投资4亿5千万马克在黑森林或北部的巴伐利亚地区钻掘一口长14公里、接近顶部直径约为80厘米、最低点直径为20厘米的井孔,以进行勘探。这项计划将进行10年。筹备工作是在3年前开始的,约有200名地球物理学家参加,预计1987年可搜集到充分的数据,对钻探地点作最后的决定。在此之间,世界上最深的井孔位于苏联的科拉半岛,深达12公里。  相似文献   

2.
现在越来越清楚,“矿床根部”与地球深部构造有关。由于靠近地表的矿藏实际上都已探明,因此今后寻找矿藏能否取得成效有赖于对地壳基础知识掌握得如何。所以,透彻了解深深埋藏在我们脚下的秘密对人类生死攸关。这方面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探索地球内部的仪器完善程度。要知道,即使世界最深的科拉钻井也只不过钻进地下12公里。换句话说,我们采用钻探这种直接方法最多只不过穿透地球的最表层。还有一些间接方法,例如地震测深。俄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戈利岑把地震比作可在瞬间照亮地球内部的一盏灯,这是不无道理的。研究在岩层发生如此强烈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7,(4)
<正>我们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的太阳星云,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都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地球经过漫长的演变,逐渐进化出了千姿百态的生命,各式各样的地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知的模样。相比于人类的巧夺天工,自然界锻造出来的地貌美景更加宏大,地球上有最长的垂直悬崖,有海拔最低的死海,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沟,等等。  相似文献   

4.
地球内部温度和组分的差异驱动着地球内部物质的缓慢运动,这在地表表现为构造板块运动。在矿坑和钻井中可以直接测量地球内部的温度,但仅限于上地壳(最深能达到10km 左右)。上地幔深层(~200 km)的部分地温信息可以由对火山  相似文献   

5.
地球物理学家们在1980年3月报告说,在对太平洋海底的一项重要研究中发现了从地球中流出的最热的水。这些水是由一个科学家考察队发现的,当时他们正在沿着“东太平洋隆起”轴调查太平洋海底2.5公里深部的岩石及其成形过程的性质。他们所调查的地点在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亚顶端圣卢卡斯角以南大约800公里。这个考察队是由来自美国、法国和墨西哥的20多名科学家组成,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学家斯派斯(Fr-ank N.Speiss)和麦克唐纳(Ken C.Mc Do-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198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在S. P. Lee海洋调查船(图1和图2)上,做了南极洲威尔克斯地(Wilkes Land)大陆边缘的地球物理测量,这次测量得到了大约1800公里长的24道多道地震反射资料,400公里长的单道地震反射资料和其它地球物理剖面资料,包括重力、磁场梯度、3.5和12kHz高分辨率回声探测和声纳浮标折射剖面,重力和回声探测资料,是在测  相似文献   

7.
应力、应变或地震活动会打破地壳中流体原有的水-岩平衡状态,引起地下流体化学组分和同位素的变化。根据河北何家庄流体观测井氢氧同位素和离子化学组分测试结果,分析了该井的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构造活动的关系。由氢氧同位素结果及高程效应,判定井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沿断裂裂隙渗入,深循环后温度增加,经溶滤作用等形成热水;按照舒卡列夫分类法,何家庄井水为Cl-Na.Ca型。受2015年9月14日昌黎M4.2地震的影响,区域应力变化使井孔断裂岩石裂隙增大,深部热水上涌,引起何家庄井水离子组分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等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何家庄井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井孔附近断裂构造活动和地震前兆异常分析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井孔水位微动态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孔地下水位微动态是地壳附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壳中产生附加应力的主要因素有地球固体潮、大气压力变动、降雨与地表水体的荷载及断层活动等。井孔水位微动态形成的基本过程是:产生附加应力→含水层变形与孔隙压力变化→含水层—井孔间产生水流运动→井孔水位发生升降。本文从岩土力学与地下水动力学的观点,对于上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7,(4)
<正>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整个地球,我们占据了陆地,我们能够在空中飞行,或者潜入最深的洋底,我们甚至还登上了月球。随着对地球的研究日益深入,你可能会认为对她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其实,关于我们的这个家园,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或者思想的误区。比如"地球"一词来源于古英语中的"Erda"、地球一天是23小时56分4秒,地球不是一个正圆,看上去就像有"腰间赘肉"……每一条知识,都让人感叹着地球的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0.
2017年8月中旬至11月底琼海加积井水位水温同步大幅上升后至今呈转平形态的异常现象,通过开展井孔周边环境干扰的调查、井孔水体化学组分的分析、井孔构造的影响分析、周边观测井水位水温资料的对比分析以及区域构造活动的分析等工作,认为加积井水位水温的大幅上升后转平的现象非地球物理异常,推测原因应是观测段内深部含水层水补给量的增大上涌导致观测井水位水温同步上升,之后逐渐达到平衡,转而在高值的水平上呈平稳形态。而深部含水层水量补给增大的来源可能是观测井深110m以下至井底观测段内含水带揭露处井壁坍塌渗漏所致;也可能是其他的干扰所致,但具体的干扰源还有待继续核实。  相似文献   

11.
对于地球内部剧烈活动的地表现象,我们经历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而且正在观测板块运动。最近,随着地震学方法的发展,地球内部构造更加明确,并有望得到理解其动力学的钥匙。近年来,经常听到一些有关“地球仍然活着”的说法。这对于居住在火山喷发和地震很多的国家的日本人来说,更是深有体会。但是,无论是火山,还是地震,都只不过是在地球表面附近发生的现象。众所周知,在地震中有一种深源地震,发生的深度可达地下700公里。  相似文献   

12.
井孔水位可以较灵敏地反映出地壳应力-应变动态的问题,已被大量的事实所证实,引起了地震、地质、地球物理与水文地质工作者的越来越大的注意,这可能为监测现代地壳活动和地震预报提供出某种途径。然而,对井孔水位反映地壳应力-应变动态的机理研究,至今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领域。单从地震地下水位观测井网得到的资料中进行研究,常常遇到两大困难,一是力源的特征不清楚,二是作为响应机构的井孔——含水层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3,(1):49
正美国天文学协会年会于2008年6月5日传出消息,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距离地球最远的两颗恒星,它们现在距离地球大约有800亿光年之遥(1光年等于10万亿公里)。两颗最远恒星的发现,是美国天文界于2000年发起的"斯隆数码太空调查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个计划耗资80亿美元,有200多名科学家参与,目标是在5年时间中给2亿个天体进行定位——其中包括10万颗恒星——并制作出三维的宇宙地图。设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帕奇天文台的多台数码天文望远镜,是天文学家们实施"斯隆计划"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承压、封闭性好的井孔-含水层系统可以看作是安装在地表附近的高灵敏度的体应变仪,它能观测到固体潮、地震波、气压效应、降雨负荷、海潮负荷以及断层活动等多种应力应变变化现象。井水固体潮分析结果既反映了液态地核动力学效应造成的日波振幅比随频率的变化,还可确定含水层体积模量、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以及基岩裂隙参数,某些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可能与构造活动有关。水震波分析结果可以确定井孔-含水层系统的频响特征。故井孔-含水层系统是一个探索地下信息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5.
郭原 《地球》2009,(1):53-53
钻到地心看一看 20世纪70年代初,大陆科学钻探作为一门高新科技,首先在原苏联受到重视并实施。随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等14个国家相继实施了这一宏伟的科学工程,向地球打了用于科学研究的钻井50个。原苏联已完成的18个科学超深井和深井中,有世界上最深的钻孔——科拉半岛超深井,其深度达1.2262万米。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每年投资1000万美元,实施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现已完成多个钻孔。德国于1996年10月12日终孔的主孔深度为9100米,  相似文献   

16.
导航定时与测距卫星(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打算用于战争的军事卫星系统,已经进行了最后的机载试验。非军事的地球物理学家已经学会如何使用军事卫星信号,所用的方法是该系统的创造者所没有意识到的。该技术对确定相距1公里或1,000公里的相对位置,其精度达百万分之一,即测量相距10公里的两点只有1厘米的误差。研究者预计在近一两年内将10公里内的测量误差减小到0.1厘米。这样的精度将优于传统的测量技术,而费用仅  相似文献   

17.
地球杂志     
《地球》2016,(11)
正《地球》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办,创刊于1981年7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大16开全彩印刷,112个页码。全年12期,单价:人民币16.00元/册,全年订阅价:人民币192.00元。国内统一刊号:CN11-1467/P;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0-405X;邮发代号:2-253。《地球》杂志是一本集前瞻性、权威性、科普性为一体的综合类期刊,是向社会公众普及和传播地球科学知识,深度报道国土资源开发,介绍矿产资源常识与信息,宣传生态  相似文献   

18.
地球杂志     
《地球》2016,(12)
正《地球》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办,创刊于1981年7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大16开全彩印刷,112个页码。全年12期,单价:人民币16.00元/册,全年订阅价:人民币192.00元。国内统一刊号:CN11-1467/P;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0—405X;邮发代号:2—253。《地球》杂志是一本集前瞻性、权威性、科普性为一体的综合类期刊,是向社会公众普及和传播地球科学知识,深度报道国土资源开发,介绍矿产资源常识与信息,宣传生态  相似文献   

19.
地球杂志     
《地球》2016,(3)
正《地球》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办,创刊于1981年7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大16开全彩印刷,112个页码,全年12期,单价:人民币16.00元/册,全年订阅价:人民币192.00元。国内统一刊号:CN11-1467/P;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0-405X;邮发代号:2-253。《地球》杂志是一本集前瞻性、权威性、科普性为一体的综合类期刊,是向社会公众普及和传播地球科学知识,深度报道国土资源开发,介绍矿产资源常识与信息,宣传生态  相似文献   

20.
地球杂志     
《地球》2017,(7)
正《地球》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办,创刊于1981年7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大16开全彩印刷,112个页码。全年12期,单价:人民币16.00元/册,全年订阅价:人民币192.00元。国内统一刊号:CN11-1467/P;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0-405X;邮发代号:2-253。《地球》杂志是一本集前瞻性、权威性、科普性为一体的综合类期刊,是向社会公众普及和传播地球科学知识,深度报道国土资源开发,介绍矿产资源常识与信息,宣传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