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乌石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发育于广东佛冈岩体中部的乌石岩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其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华南同熔型花岗岩类的特征.乌石岩体的Sm-Nd等时线和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06±26)×106a和(198±13)×106a,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87Sr/86Sr)i为0.7118,T2DM为1.88 Ga,εNd(t)为-10.5,反映其成岩物质来源于古华夏地块,是地壳成熟度较低的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下,促使深部物质重新分异、调整和运移,并导致了地壳的短缩增厚,而且造成了高原的整体隆升和深部壳、幔物质的侧向流展。基于青藏高原腹地和周边地域地壳与上地幔的成层速度结构,特别是其特异层序的展布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地壳巨厚,但岩石圈却相对较薄;地壳中于深20±5km处存在一低速层,层速度为5.7±0.1km/s,厚度为8±2km;上地幔软流圈顶部深度为110±10km;下地壳与上地幔盖层物质以地壳低速层为上滑移面,以岩石圈漂曳的上地幔软流圈顶面为下滑移面,在印度洋板块N-NNE向力源作用下在同步运移,即形成了青藏高原腹地和周边地域特异的大陆地球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3.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48-152
获得了近百万平方千米、精度达1×10-5m/s2的重力基础图件和处理解释图件;根据重力资料对大地构造进行了分区;推断了一批断裂构造;追踪、圈定了大型隐伏或半隐伏岩浆岩带;对多金属成矿带和油气盆地进行了推测;对区内的基底和沉积财内部的主要密度界面进行了研究,首次编制了中生界底和古生界底两个密度界面埋深图;对地壳厚度和地壳的均衡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华北板块北缘东段辽宁北部法库地区中三叠世风歧堡岩体和靠陵沟岩体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风歧堡岩体和靠陵沟岩体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1±1) Ma和(243±1) Ma,侵位时代为中三叠世。风歧堡岩体的Ba和Sr质量分数分别为(290.00×10-6~484.00×10-6)和(129.00×10-6~338.00×10-6),Sr/Y值为13.27~28.17,Sr/Yb值为117.50~250.28;靠陵沟岩体具有较高的Ba质量分数(899.00×10-6~1 300.00×10-6)和Sr质量分数(772.00×10-6~997.00×10-6),以及较高的Sr/Y值(67.47~78.21)和Sr/Yb值(661.81~781.32),Y、Rb和Yb质量分数较低,分别为11.00×10-6~14.70×10-6、55.80×10-6~78.40×10-6、1.17×10-6~1.39×10-6,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高Ba-Sr花岗岩的特征。此外,凤歧堡岩体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靠陵沟岩体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凤歧堡和靠陵沟岩体样品Nb/Ta值(4.18~10.26)和Zr/Hf值(30.39~38.76)与地壳平均值相近,Ni、Co和Cr质量分数较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法库地区中三叠世花岗质岩浆源岩为壳源岩石。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处于造山地壳加厚阶段。研究区中三叠世花岗岩的εHft)值均为正值,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949~555 Ma,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中三叠世花岗质岩浆源岩为造山地壳加厚过程中新元古代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区瘦狗岭断裂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采用40Ar/39Ar坪年龄和40Ar/36Ar-39Ar/36Ar等时线法对广州瘦狗岭断裂中的黑云母作了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86.36~216.91)×106a的区间年龄.其中,(216.91±4.64)×106a为萝岗花岗岩类组合的形成年龄,40Ar/36Ar-39Ar/36Ar等时线年龄(172.20±0.52)×106a为韧性剪切带形成年龄,(86.36±0.91)×106、(119.73±1.02)×106和(145.61±1.04)×106a为后期热事件叠加年龄;从而说明,本区燕山早期构造作用以逆冲挤压为主.  相似文献   

6.
获得了近百万平方千米、精度达1×1 0 -5m/s2 的重力基础图件和处理解释图件;根据重力资料对大地构造进行了分区;推断了一批断裂构造;追踪、圈定了大型隐伏或半隐伏岩浆岩带;对多金属成矿带和油气盆地进行了推测;对区内的基底和沉积财内部的主要密度界面进行了研究,首次编制了中生界底和古生界底两个密度界面埋深图;对地壳厚度和地壳的均衡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孔凡仙 《矿物学报》2000,20(3):293-297
东营凹陷早白垩纪火山岩,沿青城断裂分布,是一套弱碱性-钙碱性、富钠的大陆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其84Sr/86Sr=0.705197,K-Ar同位素年龄为116.8±2.4~121.6±2.5Ma,稀土含量在84.93×10-6~90.60×10-6,∑LREE/∑HREE=6.99~7.24.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并受地壳物质混染.研究表明,该套火山岩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是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后,左旋压扭应力场中的Nww向展布的次级张性盆地.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尤其是秦岭地区处于中国南北构造和东西构造的交汇部位,是中国地壳五大块体中的青藏块体、塔里木块体、华南块体和华北块体的分界部位,其地壳结构和地质构造都十分复杂。因此,利用区域地球物理场对陕西省深部构造进行研究十分必要。一、方法上地幔与地壳之间存在着一个物质界面—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它可引起相当可观的重力异常。因此,由区域重力异常,通过反演计算可以获得莫霍面的起伏变化和地壳视厚度值。按王懋基等采用的方法,本文用40×40公里网格计算平均重力异常,用  相似文献   

9.
新藏公路128公里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元龙  张旗  成守德  王焰 《新疆地质》2003,21(4):387-392
新藏公路128公里岩体是西昆仑加里东构造带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岩体.研究表明,该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岩体富Al、Sr和LREE,贫Y和HREE,具弱的负Eu异常,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指标类似于埃达克岩(adakite)的特征,可称之为类埃达克岩或埃达克质岩(adakite-like).岩体的成因可能与西昆仑板块的消减作用有关,产于一个具有加厚地壳的活动陆缘环境,主要由下地壳底部中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推测地壳厚度约在40 km左右,花岗岩熔融之后留下的残留物可能由角闪石+辉石±石榴石±斜长石组成.  相似文献   

10.
早中生代的华北北部山脉:来自花岗岩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质历史上何时何地曾经存在过高原或山脉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根据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Sr和Yb)与其形成压力的关系探讨了这种可能性。花岗岩按照Sr和Yb的含量可以分为5类:①埃达克岩(Sr>400×10-6, Yb<2×10-6)、②喜马拉雅型花岗岩(Sr<400×10-6, Yb<2×10-6)、③广西型花岗岩(Sr>400×10-6,Yb>2×10-6)、④浙闽型花岗岩(Sr<400×10-6, Yb>2×10-6)和⑤南岭型花岗岩(Sr<100×10-6, Yb>2×10-6)。其中除了广西型的含义不清楚以外,其他4类花岗岩的差别可能与其形成的深度有关。埃达克岩与残留相榴辉岩平衡,压力通常大于1.5 GPa,相应的地壳厚度超过50 km。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与高压麻粒岩平衡,石榴子石和斜长石是主要的残留相,压力通常在0.8~1.5 GPa之间,相应的地壳厚度在40~50 km之间。浙闽型花岗岩与角闪岩相(斜长石+角闪石)平衡,压力小于0.8 GPa,相当于正常地壳厚度(30~40 km)。南岭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环境,相当于正常或更薄的地壳厚度(30 km或更小)。按照上述标志,根据现有的同位素定年和地球化学资料,在华北北部识别出一个东西向延伸的早中生代的山脉(三叠纪—早侏罗世),称为华北北部山脉。推测该山脉东西长约3000 km,南北宽200~500 km,高度3000~5000 m。山脉大约在早、中三叠世时开始抬升,至晚三叠世达到顶峰,于早侏罗世后垮塌消失,指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地块碰撞导致的一次强烈的挤压构造和快速的抬升事件。  相似文献   

11.
华南新元古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SHRIMP锆石U 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 ,云南峨山、江西九岭和安徽许村等 3个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818± 10Ma、818± 10Ma和 82 9± 11Ma ,与广西北部的本洞、三防、元宝山、湖北的黄陵岩体以及的广西北部的基性岩墙的年龄完全一致 ,表明在 82 0~ 830Ma期间 ,扬子克拉通在广大区域内几乎同时发生了广泛的地壳重熔和幔源基性岩浆活动。虽然这些花岗岩的类型不同 ,但它们的形成时代相当一致 ,表明这些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应形成于相同或相关的构造环境 ,很可能是地幔柱活动导致下地壳重熔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湖南千里山花岗岩体的Nd-Sr同位素及岩石成因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本文利用Rb-Sr等时线方法测得第一阶段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第二阶段等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第三阶段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52±9)×10 ̄6a、(137±7)×10 ̄6a~(136±6)×10 ̄6a和(131±1)×10 ̄6a。Sr-Nd同位素资料表明各阶段花岗质岩石均基本上源于地壳物质的重熔。与钨多金属矿化有关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等粒黑云母花岗岩属同一岩浆体系分异演化的产物,其钕模式年龄(t_(DM)=2307×10 ̄6a)反映出成岩物质来自早元古宙地层的重熔。与铅-锌-银矿化有关的花岗斑岩的钕模式年龄(t_(DM)=1284×10 ̄6~1578×10 ̄6a)示意出其成岩物质来自中元古宙地层的重熔。  相似文献   

13.
香港中生代火成岩U—Pb法年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avis  DW 《广东地质》1998,13(3):59-68
香港中生代侵入岩和火山岩22个锆石和独居石新的U-Pb年龄,揭示了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火山-深成作用分为4期,(164.6±0.2)×10^6~(159.3±0.3)×10^6a,(146.6±0.2)×10^6~(146.2±0.2)×10^6a,(143.7±0.3)×10^6~(142.5±0.3)×10^6a,(140.9±0.2)×10^6~(140.4±0.2)×10^6a。从最早知道的  相似文献   

14.
Kohn  MJ 《世界地质》1992,11(3):166-177
对气压计用于岩石中的组合时压力的不准确度作出新评价。考虑的误差来源包括:通过实验确定的端员反应压力位置的准确度,体积测定误差,分析误差,电子探针标准成分及α因子的不准确度,温度计标准误差,石榴石和斜长石活度模型的变化以及天然矿物的成分不均匀性。对标定误差和分析误差可作统计处理,而对活度模型和天然成分的不均匀性则多半不能做统计处理。我们根据,5种气压计的分析结果对相当于这些误差来源的压力方面传播的误差的估算值(1σ或1/4宽度)为±0.3×10~8~±0.4×10~8Pa的气压计标定误差,±2.5×10~5~±0.4×10~5Pa的体积测定误差,±0.25×10~8~±1.0×10~8Pa的温度计标定不准确度,±6×10~6~±1.5×10~8Pa的活度模型变率以及±1.5×10~7~±5×10~7Pa的天然成分不均匀性(据说与样品有关)。当分析未知相分别采用同一标准样和不同标准样时假定分析标准成分和α因子的1%不准确度对GASP气压计产生±40×10~5和±1.5×10~6Pa的传播误差。当应用于岩石时气压计的准确度一般可在±6×10~7~±32.50×10~7Pa的范围内(1σ或1/4宽度),而最大的误差来源为温度计标定的不准确度和约束不良的活度模型,目的在于将温度计不准确度降至最低而更好地约束活度成分关系的实验与经验研究应能显著减少所传播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荷泽—长治剖面是国家地震局物探大队于1981年完成的地震测深剖面。其结果进行计算处理后发现,在以汤阴地堑为中心,深约20公里处存在一个东西延伸约100公里、厚约4公里、速度值6.6~6.8公里/秒的高速异常体.从它与周围介质的速度差(约0.5公里/秒)以及形态分布特征看,高速异常体的物质很可能来自上地幔,它借助于上拱的莫霍面上升至中地壳,甚至可能顺着地堑的张裂隙升迁到地表.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6.
岩石圈及其结构层的元素丰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计算整个岩石圈的基本数据:面积=510×10~6公里~2,平均厚度=77公里,体积=39×10~9公里~3,平均密度=3.26克/厘米~3,质量=124×10~(18)吨。沿垂向的结构层,上岩石圈分为沉积层和基底层,下岩石圈为幔岩层,质量百分数依次分别为1.4%、18.0%和80.6%。作者求出了各结构层和整个岩石圈的元素丰度。岩石圈的地球化学特征,分别用岩石圈及其结构层的主要元素的化学模型和痕量元素的分布来讨论,两者在各结构层中,尤其是在上、下岩石圈中,都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粤东北发现元古宙花岗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1∶5万罗岗、大坪幅区调工作中发现粤东北地区存在元古宙片麻状花岗岩.获得的两个单颗粒锆石年龄分别为(1 060±43)×106a和(1 027±30)×106a,属于中晚元古代,相当于晋宁构造运动期.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潘洞单元主要具有"S"型并兼有"Ⅰ"型花岗岩的特征,是上地壳和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且发生混染的产物;白云单元则为典型的"Ⅰ"型花岗岩,源岩物质为相当于玄武质的华夏古陆基底.  相似文献   

18.
煤中黄铁矿的铼-锇同位素含量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arius管溶样方法,通过热电离质谱对淮北煤田煤中黄铁矿样品的Re、Os含量及其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得出黄铁矿样品中Re和Os含量分别为1·22~1·29ng/g和0·0046~0·0054ng/g。对两个样品同位素定年测定得出,其年龄值分别为(73·9±3·2)Ma和(33±9)Ma,两个样品的年龄相差约258~286Ma。含量和同位素年龄差值表明两个样品是不同时代形成的黄铁矿。Re-Os同位素体系比值揭示黄铁矿所赋存的地质体受到来自地壳物质的显著混染。另外,γOTs参数也证实了这一点。该参数分别为+17和+18,表明了有富含Re母体的地壳物质的加入,这为煤中Re-Os含量及地质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台北缘的燕辽和南缘的东秦岭两个钼矿带闻名遐迩。本文用同位素稀释-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了燕辽钼矿带中兰家沟钼矿床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86.5±0.7)×106a,杨家杖子和肖家营子钼矿床的Re-Os模式年龄为(187±2)×106~(191±6)×106a和(177±5)×106a,小寺沟和寿王坟铜(钼)矿床的Re-Os模式年龄为(134±3)×106a和(148±4)×106a,大湾和大庄科钼矿床的Re-Os模式年龄为(144.4±7.4)×106a和(144.7±10.7)×106~(147.1±6.6)×106a。结合东秦岭钼矿带内钼矿床的Re-Os年龄,证明华北地台内有早元古代钼矿化,两个钼矿带中的钼或铜(钼)矿床的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期和燕山早期或中—晚期。Re-Os法不仅是直接测定钼(铜)硫化物矿床成矿年龄的一种新手段,而且所获结果为研究区域成矿演化提供了确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西九瑞(九江-瑞昌)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硫)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的矿集区,位于成矿带的西段。本文选取了区内研究程度相对薄弱的丁家山、洋鸡山、宝山、铜岭和大浪等5个与Cu-Au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花岗质岩体,首次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并讨论了其地质意义。测年结果显示,上述岩体分别形成于145.4±1.2 Ma、144.8±1.3 Ma、143.6±1.2 Ma、141.2±1.3 Ma和146.4±1.2 Ma,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同时也可以近似代表各矿床的成矿时代。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九瑞矿集区内这一成岩-成矿地质事件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造山作用后期整体向弧后伸展环境过渡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有关。是否为区域性加厚下地壳、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或洋脊俯冲作用的产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