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女34断块水平井提高采收率开发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女寺油田女34断块是大港油区典型的低渗透块状砂岩断块油藏,由于储层严重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见效快、水淹快,并且形成油藏次生底水,作为水平井技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先导试验区块,经过深入地质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又相继完钻2口水平井,同时进行注采井网调整,编制了水平井和直井采油、直井注水的混合外网调整方案,方案实施后,断块采油速度由0.6%提高到2.6%,采收率提高8个百分点,开发效果显改善,实践证明水半井技术是改善低渗透非均质断块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胡154区长4+5油藏自2007年投入开发,自上而下发育长4+51、长4+52层,其中长4+52层开发层位多,层间非均质性强,在开发过程中出现部分注采层位不对应,注水效果差,油井见水方向多,层间压力分布不均,多层合注的注水方式注采调整难度大,合理的注水方法难以确定等问题制约着区域高效开发。在多年的注水开发过程中,通过补孔、精细注采调整和精细分层注水各种措施,水驱控制程度由90.2%上升至92.4%,油藏递减下降3.8%,地层能量提高0.3 MPa,油井单井产能提高0.54 t,水驱动用程度提高4.1%,改善胡154区整体注水效果。  相似文献   

3.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 ,非均质性较强 ,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 ,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用程度 ,提高油田产油量 ,降低含水率 ,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以阿 11断块的阿 11- 30 4井组 (其开发层位是 A上 油组 )为研究对象 ,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 ,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井组稳定注水的 6种方案 ,优化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4.
在特低渗砂砾岩的储层条件下,采用长井段压裂水平井弹性开发时,常出现产能随地层能量衰竭较快,难以收回开发成本的问题,采用多相渗流理论和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以盐家地区特低渗砂砾岩油藏盐227块为例,根据现场实际资料,建立油藏数值模型,对盐家地区砂砾岩油藏的注水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基于不同开发方式的渗流机理和开发规律,研究了常规注水、超前注水、注水吞吐开发等措施的合理性,提出了针对特低渗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的有效开发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与弹性开发相比,采用注水开发能解决地层能量衰竭较快的问题的同时,增大了储层动用面积及驱替时效;注水吞吐的最终含水率比常规注水降低25%左右,超前注水在前期能提高常规弹性开发产量的30%左右,可见这两种新型开发方式有利于抑制水淹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辛11断块沙二1 ̄3油藏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油藏有利的主要地质条件是构造简单、储层渗透率高、油层厚度大且分布稳定、储量分布集中、连通性好、原油粘度低。在对各开发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总结、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油藏取得较好开发效果的主要有利措施是早期采用边缘注水开发、分层注水、动态监测、及时调配、搞好层间接替,实施顶部为主的加密调整,实现井间接替,加强注水大幅度提液。  相似文献   

6.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用程度,提高油田产油量,降低含水率,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以阿11断块的阿11-304井组(其开发层位是A上Ⅰ油组)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井组稳定注水的6种方案,优化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7.
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在高、中、低渗储层表征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但在特低渗储层研究中仍然很少涉及。以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升554断块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扶余油层特低渗储层为例,划分出E、G、P三种流动单元类型,从E类至P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逐渐减小。流动单元物性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均表明流动单元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分析了沉积相及开启型正断层对流动单元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在特低渗储层尺度内,流动单元自身的渗流能力对油藏开发的作用已经很小,而不同流动单元之间的渗流能力差异引起油藏开发效果的不同也已不明显,开发效果主要取决于砂体射开厚度、注水效果等开发因素以及断层渗流通道、泥岩渗流屏障、砂体厚度等地质因素。这与以往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中普遍认为的"流动单元渗流能力越强,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越好"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通过本文以期为特低渗油气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提供一定借鉴,为特低渗油藏开发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压汞曲线等资料为基础,对沈84--安12块Es33段储层非均性及其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在层间、平面及层内都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在微观上表现为孔隙间连通程度差、配位数较低、孔喉比高的特点.利用储层各项参数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该区主要以Ⅲ类储层为主;同时针对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提出分层系开采、注水井多级分注等措施,实施后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断块注水利用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提高了断块采收率,增加了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9.
以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压汞曲线等资料为基础,对沈84—安12块Es33段储层非均性及其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在层间、平面及层内都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在微观上表现为孔隙间连通程度差、配位数较低、孔喉比高的特点。利用储层各项参数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该区主要以Ⅲ类储层为主;同时针对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提出分层系开采、注水井多级分注等措施,实施后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断块注水利用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提高了断块采收率,增加了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10.
矢量井网改善平面非均质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涌沂  李阳  王端平 《岩土力学》2008,29(1):135-139
平面非均质是河流相沉积的重要特征。如果采用常规等井距五点井网开发该类油藏,往往会导致注入水在高渗透方向的突进,造成部分生产井见水时间早,含水上升快,而渗透率较低方向上的生产井注水受效不明显,当井组内的综合含水达到98 %时,注入水在该方向上还没有突破,即注水驱替往往不均衡,开发效果差。在渗流力学基础上,推导了平面非均质油藏矢量井网的井距设计公式。根据矢量井网的井距设计公式,建造了物理模型,开展了水驱油对比试验研究,检验了用矢量井网开发平面非均质油藏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矢量井网能增大平面非均质油藏的波及系数,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大大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双河油田储层渗流单元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陈程  孙义梅  黄翔 《现代地质》2000,14(4):440-444
双河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 ,为了精确预测层内潜力分布状况 ,解剖更小级别的储层非均质单元的分布 ,提出了储层渗流单元分析法。研究表明 ,双河油田储层可划分出 4种渗流单元类型 ,渗流单元与成因砂体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平面上渗流单元分布很复杂 ,表现为极强的非均质性。储层渗流单元模型可应用于数值模拟网格划分和定性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从而大大提高剩余油分布预测的精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赵万优  马乔  何书梅  杨波 《新疆地质》2006,24(2):218-220
以解决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以非均质油藏——板北注水开发区为例,在总结该类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潜力类型基础上,针对油藏各类潜力的分布特点及其受控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调整挖潜方法,数值模拟及实际实施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的实施可明显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非均质油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徐云龙 《探矿工程》2013,40(2):22-24
胜利油田永3断块是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为进一步对该类型油藏进行挖潜,在仔细分析剩余油富集模式的基础上,决定在合适位置部署绕锥水平井。在分析了永3断块储层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永3断块第一口绕锥水平井——永3平6井的基本设计及施工情况,阐述了绕锥水平井钻井的技术难点和采取的技术措施。该井的成功实施及顺利投产,证明了绕锥水平井适合胜利油田东部老油区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藏描述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表征参数是基于少量离散观测值(井点)的统计。文章根据地质建模成果并结合地质规律,对曙光油田杜229区块兴隆台油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的研究表明:兴隆台油组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属不均匀型。兴I—兴V组储层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平面上由于河道摆动频繁,相变快,层与层之间渗透率差异性大;其中分流河口坝砂体非均质性最弱,分流间薄层砂微相最强。兴VI组为水下重力流沉积,岩性变化大,层间渗透率差异明显,非均质性更强。兴VI组辫状水道相非均质性最弱,水道间薄层砂微相非均质性最严重。隔夹层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在冲积扇分流河道内、边滩及心滩内等部位较发育,纵向上,隔夹层分布不均一,上部各油层组之间夹层分布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田梦  林海  孙跃武  徐衍彬  高平 《世界地质》2003,22(3):279-283
头台油田是构造—岩性油藏。裂缝型、特低渗透是其显著特点,常规注水开发后经常出现严重的油井水淹,造成油田开发低效。本文以头台油田研究为例,认为对于裂缝型特低渗透油田,采用注水吞吐采油技术,通过套管直接向地层注水,利用储层毛管力作用,进行油水置换,实现单井自注自采吞吐采油,可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减缓产量递减。适合注水吞吐采油基本条件是岩石润湿性为弱亲水和岩石饱和非润湿相。影响注水吞吐采油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储层吸水状况、微缝发育状况、储层非均质性、注入体积和关井压力等。吞吐采油技术可作为改善裂缝型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一种新的模式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对于注水开发多年,尤其是多次采取增产增注措施后的油藏,如何准确地判定低渗透非均质储集层渗流特征及其演化规律,难度比较大。针对火烧山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根据不稳定试井曲线识别储层模型,分析了不同开发阶段储层渗流系统的演化规律。由于火烧山油田天然裂缝发育,而且多数井采用压裂方式进行投产,开发初期储层模型主要表现为人工裂缝或双孔模型。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及调剖堵水措施的实施,油井渗流特征往单孔模型转变、注水井渗流系统向径向复合模型转变;渗流系统的演化改变了储层的有效渗透率,使其整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储层初期有效渗透率场与油井水窜特征基本吻合,有效渗透率的逐步下降与油藏含水上升速度的下降基本吻合,从而为油藏下一步开发调整可行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泥浆滤液侵入渗透性地层会改变井周地层流体的原始分布状态,使井周地层电阻率发生变化、储集层电测井响应失真。本文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和水对流扩散理论,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地层模型,研究低渗储层泥浆侵入过程中井周地层矿化度、含水饱和度、电阻率变化特征及井周油藏分布特征。对不同渗透率地层泥浆侵入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低渗透储层,相同侵入时间内,随着地层渗透率的增加,泥浆侵入深度增加,且同一侵入深度的含油饱和度减小;随着侵入时间的增加,井周地层水矿化度、含水饱和度和地层电阻率的侵入剖面前缘均发生明显的变化。结合3口井的泥浆侵入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及其电阻率的幅度差异受泥浆侵入时间和侵入深度影响。不同流体性质层段的井周油藏动态演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井周油藏的变化情况与储层流体性质有明显关系。利用实例井侵入模拟结果与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的相关性,构建了侵入深度的计算公式;根据侵入阶跃剖面,利用几何因子理论构建了原始地层电阻率计算公式,用以辅助储层电阻率校正。正确认识井周地层泥浆侵入特征及井周油藏的分布情况有助于提高阵列感应测井评价储层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藏是现代石油工业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吉林两井油田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低渗透油田。将研究区下白垩系泉头组四段储层砂岩划分成 5种岩石微相。分析了近源沉积物、成岩作用及粘土矿物演化对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 ,复杂的成岩作用是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成因。讨论了低渗透储层孔隙的成因、粘土矿物与微孔隙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4种储层 ,最后根据储层特征与裂隙发育程度建立了 4种低渗透储层油气储渗单元类型  相似文献   

19.
垦利10-1油田位于莱北低凸起北部斜坡带,储层评价重点的沙河街组整体为复杂断块油藏,主力含油层段沙三中Ⅰ油组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Ⅱ油组发育高频进积型三角洲,砂体横向变化大,储层厚度薄,采用常规手段无法准确刻画进积体内部砂体边界,预测精度不高。文章利用地震相控反演技术,将沉积相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进行转化,再由储层变量先验信息随机模拟空间储层参数体,建立完整的地质统计变差函数,并创新性的引入噪声模型自适应正则化参数,实现了反演解的稳定性和分辨率都得到了提升。垦利10-1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反演结果与盲井资料吻合较好,能够准确清晰刻画单一进积体砂泥岩的边界,符合三角洲沉积规律,实现了精准预测中深层油气藏的目的,对于今后进一步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