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河北地质》2007,(3):8-8
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一冀东南堡油田。这是40多年来中国石油勘探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这一大油田的发现,对中国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战略与和平发展道路,都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不久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公司在渤海中部海域又发现了一个储量上亿吨的大型油田,这是在渤海发现的第二个亿吨级大油田。 这个新发现的名为南堡35—2的海上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构造面积达50km~2,水深20m,北距唐山京唐港20km 自1996年6月打出第口高产探井以来,目前已在该构造上打出3口高产井  相似文献   

3.
万中华  李素梅 《现代地质》2011,25(3):599-607
南堡油田是渤海湾盆地近年发现的油气储量可观的新油田,为揭示该油田原油特征与成因,对43个原油样品、31块泥岩样品进行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与油源对比。依据特征生物标志物、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将南堡油田原油分为3种类型:Ⅰ类,南堡1、2号构造带古近系+新近系原油;Ⅱ类,南堡3、4、5号构造带古近系+新近系原油;Ⅲ类,南堡凹陷已发现奥陶系潜山原油。Ⅰ类原油以较低的重排甾烷/规则甾烷,较高的甾烷/藿烷、4-甲基甾烷/C29规则甾烷、伽马蜡烷/C30藿烷值及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相对偏重等特征区别于Ⅱ类原油;Ⅲ类原油以较高成熟度、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总体偏重等特征不同于Ⅰ、Ⅱ类原油。油源对比结果表明,Ⅰ类原油为沙二+三段、东三段—沙一段烃源岩的混合贡献,Ⅱ类原油主要来源于东三段—沙一段烃源岩,Ⅲ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沙二+三段烃源岩。首次明确提出南堡1、2号构造带古近系+新近系原油主要为沙二+三段烃源岩的成烃贡献,沙二+三段烃源岩为南堡油田主力烃源岩之一,这对南堡油田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方向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河塘油田位于新疆库车县,构造上隶属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台凸起东河塘断裂构造带,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高产高丰度海相砂岩油田,它的发现是中国海相砂岩油气勘探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大突破。油田发现于1990年7月,至1994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323.13×104t,天然气地质储量15.5×108m3,至2009年底累计产原油825.75×104t。石炭系东河砂岩油藏是东河塘油田的主体,其储层东河砂岩段是一套滨岸相砂体,具有厚度巨大、埋深大、储集性能好的特点;其油藏类型为块状底水背斜油藏,产能高,储量丰度高。论述了东河塘油田勘探与发现的历程,剖析了取得勘探成功的实践认识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世界储量最大的砾岩油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质》2017,44(6):1174-1174
<正>2017年11月30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对外发布消息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了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的砾岩油田,已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2.4亿t,其中探明储量达5.2亿t。这比世界第二大砾岩油田——美国赫姆洛克油田与世界第三大砾岩油田——巴西卡莫普  相似文献   

6.
南堡凹陷已发现的油气储量分布具不均衡性。平面上,石油主要分布在南堡1号、2号和高尚堡构造带,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南堡1、2、5号构造带。纵向上,油气主要分布在源上组合,源内和源下组合的油气储量相对较少。依据油气成藏要素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南堡凹陷油气分布主控因素:(1)烃源岩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已发现的80%以上的油气藏分布在距排烃中心15 km以内;(2)有利的沉积相带控制了沉积砂体,进而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河流沉积体系内;(3)断裂一方面控制了圈闭的类型和空间展布,进而控制油气藏的规模和位置,另一方面,断层作为油气纵向运移的通道,控制了油气纵向运移距离,已发现的油气藏90%以上分布在断裂带附近。综合而言,南堡凹陷油气分布受烃源岩、沉积相和断裂的多重控制。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南堡大油田的形成条件与富集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南堡大油田,南堡凹陷成为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程度最高的富油凹陷之一.通过大量的采样分析工作,发现了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特别是沙三4亚段发育高丰度的优质烃源岩,TOC高达5%以上,有效烃源岩厚度在250m左右;镜质体反射率(Ro)在0.8%以上,无定形体和藻质体是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孙明亮  柳广弟  董月霞 《现代地质》2010,24(6):1126-1131
以实测地层压力为限定,利用声波测井、波阻抗反演数据对南堡凹陷的地层压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堡凹陷在2.8 km以下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异常压力现象;3 km以下,超压明显,最大压力系数可达1.6。压力异常现象主要出现在古近系东营组中下段以及沙河街组。纵向上,南堡凹陷存在常压带、第一超压带和第二超压带3层结构,中间由致密的岩性段分隔。平面上,剩余压力具有继承性分布特点,古近系剩余压力中心位于林雀次凹和曹妃甸次凹一带,由凹陷中心向周缘的南堡1、2号构造以及老爷庙构造剩余压力逐渐降低。异常压力分布与油气储量分布有明显关系,南堡凹陷已发现的石油储量主要分布于超压带顶部,超压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地质学报》2008,82(3):315
经第38届理事会第6次秘书长会议评选,产生了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和十大地质科技成果:十大地质找矿成果(排名不分先后)冀东南堡油田地质勘查获重大突破鄂尔多斯发现大牛天然气田南海北部陆坡钻探获取天然气水合物甘肃省文县阳山发现超大型金矿陕西省镇安县金龙  相似文献   

10.
哈得逊油田位于满加尔凹陷哈得逊构造带的一个鼻状隆起上,是塔里木盆地发现的首个亿吨级海相砂岩油田。它发现于1998年2月,于2000年8月投入生产,2004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202×104t,2005年实现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820×104t,2006年原油年产量达到202×104t。油田由石炭系海相东河砂岩段油藏与中泥岩段2个薄砂层油藏组成,埋深超过5100m。主力油藏东河砂岩油藏是一个具有统一温度压力系统和倾斜油水界面的地层-构造复合型油藏,勘探开发难度大。论述了油田的发现、勘探开发历程及油藏的基本地质特征,总结了对超深层、低丰度大油田采用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边滚动勘探开发边科研攻关,使油田储量和产能规模不断上升的实践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南堡3号潜山位于南堡凹陷的东南部,是南堡油田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域之一。文章通过对构造、烃源岩、储集层、生储盖组合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南堡3号潜山成藏条件优越:具有洼中隆的有利构造背景;潜山油源主要来自下古近系,且烃源岩已不同程度地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储集空间发育,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空隙型;潜山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烃源岩供给和储集层发育程度是潜山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北部典型富油气凹陷。其中拾场次凹是南堡凹陷主力生烃次凹之一,环次凹周边的高尚堡、柳赞构造带主体构造油气藏已进入高勘探程度。而近几年在高柳老区斜坡带,以岩性油气藏为主要目标,发现了3 000万吨级规模增储区,展示了高柳斜坡区深层的勘探潜力。为进一步落实高柳老区勘探潜力,扩大储量规模,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沙三4亚段优质烃源岩研究,进而探讨这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公司,集油气勘探、开发、科研、集输、销售为一体,年原油生产能力150万吨,年天然气生产能力6000万吨。随着南堡油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探明和勘探开发,其所属的各油田的油、气勘探、开采规模在不断加大,相应各种管线工程的施工,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确定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工作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笔者在第五届环太平洋能源及矿产资源会议上获悉的材料以及美国AAPG杂志记者的报道:综合介绍了苏联特大油田Tengiz油田的基本情况.该油田位于苏联里海东北部是近十年来世界上所发现的特大油田,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大油田,其规模及储量居世界十大油田之一.  相似文献   

15.
流花16-2油田发现于2010年5月。它是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近年发现的中型轻质油田,也是该区自营勘探以来发现的储量最大的油田。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番禺低凸起东端海域深水区,流花16-2构造为断块圈闭,储层为下中新统珠江组下段及上渐新统珠海组海相中细砂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盖层为珠江组上段巨厚层海相泥岩,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油源来自油田南面的白云凹陷东凹古近系恩平组—文昌组烃源岩。油藏具有埋深浅、储量丰度高、原油密度低、测试产能高等特点。论述了油田的发现与勘探历程以及油田的基本地质特征,总结了取得勘探突破的实践认识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晖  胡晓庆  肖大坤 《江苏地质》2023,47(4):383-389
海上油田开发方案编制阶段基础资料尤其是探井与评价井资料较少,基于有限的资料形成的油田地质储量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基于100多个海上油田的地质储量相关研究工作,建立了地质储量品质评价“三步法”:以地质储量规模、流体性质和储层物性为主要评价参数,分析油田地质储量分布特征;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探明地质储量进行综合储量品质分类,筛选出探明优质地质储量;按计算方法对控制地质储量进行分类,综合控制地质储量的认识程度及与评价井的距离,分析控制地质储量的可靠性,量化可供开发动用的控制地质储量。以渤海L油田为例,介绍了地质储量品质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通过油田地质储量品质评价可以确定油田开发动用储量,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方案应对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探矿工程》2007,34(6):55-55
北京晨报2007年05月31日消息 在发现四川大气田之后,中石化再度公告,中石化集团在新疆地区发现原油地质储量1.4亿~2亿t的新油田。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潜山已发现数口工业油气流井,深部潜山油气资源丰富,但该区潜山勘探一直存在有利区预测困难的难题。潜山上覆烃源岩的排烃分析可提供潜山油气勘探的重要依据,传统的排烃研究需大量钻井取样与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尝试利用声波时差与地球化学结合途径,研究烃源岩的排烃作用并预测有利潜山含油气区。通过对典型井的声波测井与地球化学研究,建立了南堡凹陷声波测井—地球化学指示排烃综合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南堡油田33口探井进行了排烃研究。结果表明,南堡油田2号、3号构造带潜山上覆烃源岩下排烃厚度最大、南堡1号构造带局部下排烃,4号与5号构造带潜山上覆烃源岩下排烃作用不太明显。以上排烃分析与目前潜山发现油气的分布相吻合,反映烃源岩对潜山油气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南堡凹陷潜山源控藏作用受控于烃源岩与潜山的接触关系、烃源灶位置、烃源岩成熟度、烃源岩中火山岩隔层与断层的发育等多种因素。综合排烃识别结果、源控藏分析等,预测潜山勘探有利区为南堡2-3号构造带,其次为南堡1号构造带。声波测井在排烃中的应用对于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双河油田是中国典型的"小而肥"油田,储量丰度很高.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储量丰度如此之高的油田,大部分圈闭却并未充满油气,而且不同圈闭充满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探讨双河油田油气差异分布的原因,即影响双河油田圈闭充满度的因素,本文对圈闭充满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双河油田油气是以油组为充注基本单元,侧向进行充注和运移的,各油组内油气充注受级差优势通道的控制,其导致双河油田油气分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塔河大油田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玉柱 《中国地质》2003,30(3):315-319
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大油田是我国第一个古生界大油田.它是1990~1997年发现的,2002年已控制含油气面积约1000km2,已获探明油气储量为2 5×108t.它的发现对塔里木盆地乃至全国寻找这一类型油气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论述了塔里木大油田的沉积是属古克拉通盆地坳陷型的海相碳酸盐岩;它处于克拉通古隆起沙雅隆起上,而且断裂和区域性不整合十分发育,有利于油气富集;由于它南邻满加尔生油坳陷,成为油气运移的指向区;经海西期两次构造运动造就了本区奥陶系古岩溶十分发育,形成了孔-洞-缝良好的储集体.并有4期油气运聚和成藏过程等是形成大油气的基本条件.预测该油田可形成8×108~10×108t的特大型油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