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为弥补以往研究中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精细化程度不高、对西南三江斑岩型铜矿深部找矿勘查推进支撑作用有限的不足,针对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滇西北普朗斑岩型铜矿区矿化蚀变分带从外至内呈青磐岩化—硅化绢云母化—钾化硅化分布的特点,分析斑岩型铜矿矿化蚀变分带的特征矿物组成、诊断性波谱及其ASTER遥感波谱响应;采用多重分形"广义自相似性"和"局部奇异性"理论与能谱面积法(S-A法),探索复杂地质背景条件下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特征矿物,即青磐岩化(绿泥石、绿帘石)、硅化绢云母化(石英、绢云母)和钾化(钾长石)硅化(石英)等弱信息增强与提取方法;通过对遥感蚀变分带结果进行实地查证及岩矿鉴定,印证了本文构建的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遥感异常增强和提取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的光谱角制图(spectral angle mapping,SAM)方法在岩心高光谱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中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特征区间吸收峰值权重的高光谱蚀变信息提取方法。首先,在图像反射率转换、噪声去除和端元提取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岩心高光谱图像中与铀成矿密切相关的伊利石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3种铀矿化蚀变的诊断性光谱吸收特征;然后,分别选取同类蚀变光谱曲线之间差异较小的部分作为特征区间,并对特征区间内峰值处的1个波段的反射率设置权重;最后对分别添加权重的参考端元与图像像元进行特征区间内的光谱角计算,实现3种典型铀矿化蚀变信息的提取。该方法突出了吸收峰值和局部光谱信息,能够很好地对同一蚀变进行聚类,区分不同蚀变种类。精度验证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权重系数ω=2时,岩心高光谱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精度可提高20%以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相山盆地西部是目前相山铀矿田攻深找盲的重要潜力区域,其深部具体的蚀变分带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成像光谱岩心扫描技术为揭示深部蚀变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通过对相山西部牛头山地区的科学深钻进行岩心成像光谱扫描和数据处理,完成了5类蚀变矿物的岩心填图,采用像元分类统计算法获得了整个钻孔的蚀变矿物相对含量编录曲线。通过与地质岩性编录和物探测井曲线的对比,印证了岩心成像光谱编录蚀变信息的可靠性。根据深钻岩心成像光谱编录结果,基底以上可划分为3个蚀变带:上——绿泥石化为主,中——高岭石+地开石化和伊利石(主要是短波伊利石)化为主,下——伊利石(长波伊利石多、短波伊利石少)化为主。钻孔上、下2段铀矿化具有明显不同的蚀变矿物组合特征,反映不同波长伊利石的形成环境具有相对差异性。短波伊利石形成于相对偏酸性的流体环境,与酸性蚀变主导的铀成矿密切相关,长波伊利石形成于相对偏碱性的流体环境,与铀成矿的相关性不高。深钻蚀变分带特征反映了偏酸性的流体活动晚于偏碱性的流体活动,并作用于后者之上,铀伴随着后期的钾交代和偏酸性的流体活动逐渐富集;深部碱交代作用的演化具有钠交代→钾交代→酸交代的总体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在铀矿化褪色蚀变识别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空间分辨率(简称“高分”)卫星遥感技术已在地质勘查领域取得很多应用效果,但在矿化蚀变信息识别和分析中的典型应用尚不多见的现状,从铀矿地质勘查角度阐述了QuickBird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在铀矿化褪色蚀变信息识别和分析中的典型应用,包括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巴什布拉克铀矿区油气还原褪色蚀变识别和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中的应用和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柯坪断隆东段与铀矿化密切相关的灰白色褪色蚀变的发现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中的应用.2个典型应用说明了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在矿化蚀变信息识别方面可以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广大遥感地质工作者今后进一步深入挖掘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遥感光谱研究是遥感地质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主要用于地质领域中岩石、矿物、地质构造、地质演变过程[1]的研究以及找矿勘查(确定蚀变矿化带)。结合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相山铀矿田地面光谱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确定蚀变矿物的特征光谱,建立相应的识别光谱模型,为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圈定热液矿化蚀变带,分析蚀变矿物组合,圈定找矿靶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图像影像特征分析,并经地面调查证实,澜沧江兰坪地区铜矿化蚀变与围岩存在反射波谱特性差异,即在TM5(近红外)波段(1.55μm-1.75μm)蚀变岩呈高反射率。以此为依据,进行了提取与铜矿化蚀变相关的TM遥感信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方法研究。实践证明,该区主分量分析处理图像效果最佳。图像上显示的色调异常,通过与红土涧矿区地质勘查资料对比和根据兰坪地区图像上典型地物样区色调理论分析,评价了遥感异常的地质意义。由于图像预处理(几何校正、亮度拉伸、多元统计,最佳波段组合选择等)是针对澜沧江兰坪全区的特征进行的,故处理方法在全区内均有一定适用性。本文结合公式2、图4、表4、封二彩片5等实际材料较详细地介绍了有关提取铜矿化蚀变遥感色调异常信息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7.
微烃渗漏遥感探测的机理主要是建立在烃类微渗漏异常地球化学表征和形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依据Schum acher(1996)和Saunders等(1999)提出的烃类微渗漏异常地球化学原理和模型,以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东部为研究区,以多光谱遥感和航空放射性遥感为探测手段,分别利用氧化铁指数(TM3/TM1)、亚铁指数(TM5/TM4)和黏土化指数(TM5/TM7)来识别Fe3 氧化物、Fe2 氧化物和有机质、黏土化和碳酸盐化的相对富集区,同时用矿物组合图像来增强显示上述信息。综合亚铁指数(TM5/TM4)分割图像、矿物组合图像、航放铀、钍、钾信息及钍归一化铀指数等信息,提取了研究区微烃渗漏地段。研究表明,研究区存在两条Fe2 氧化物和有机质相对富集区带。一条为与库布齐沙漠走向近于一致的北部近东西向带,它与石油部门发现和描述的油气渗漏区域基本一致。另一条为泊海子—准召—新庙不连续的北西向带,它的北界与泊海子—准召断裂展布基本一致。在垂直中部北西向微烃渗漏带的剖面上,清晰显示亚铁指数(Fe2 )、航放测量铀(U)、钍归一化铀(Ud)为正异常;氧化铁指数(Fe3 )、航放测量总道值(Tc)和钾(K)、钍归一化(Kd)为负异常的特点。研究认为地表还原带是由油气微渗漏形成的,推测受断裂、裂隙带控制的、主要由油气微渗漏形成的还原带对东胜铀矿带形成聚集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的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快速提取及找矿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新疆卡拉先格尔成矿带内新发现的哈腊苏铜矿化区为例,进行ETM 矿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快速提取研究.分别在ETM 1,ETM 2,ETM 3,ETM 4,ETM 5和ETM 7等6个波段图像和增强图像(比值图像、主成分分析图像)上已知蚀变岩分布区及地质背景进行像元光谱采样,并分析蚀变岩在ETM 的6个波段图像及铁染异常和羟基异常图像上的光谱特征,进而发现蚀变岩与矿区地层区分的光谱知识.利用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成矿模型建立遥感地质找矿模型,发现遥感地质控矿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知识规则的在ETM 图像上提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模型,利用ERDAS IMAGING V8.7图像处理系统中的专家分类器模块快速提取该区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实现了地质与遥感在图像处理平台上的有机结合.经实际验证,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并且新发现铜矿化带一处,可为与该区地质背景类似的新疆阿勒泰南缘开展铜矿普查勘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锰矿床浅层常含大量羟基、三价铁离子的现象使锰矿化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由羟基、铁染异常表征.由此提出采用波段比值、阈值分割、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ETM+遥感图像进行羟基异常和铁染异常蚀变信息提取,并利用GIS、结合已知矿点对提取的蚀变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桂西-滇东南地区的锰矿为例,经过锰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与综合分析,验证了锰矿...  相似文献   

10.
随着遥感技术在地质上的应用不断深入,单一波段图像或常规的合成图像已不能满足地质解译的需要,作者通过对TM数据进行多种功能复合处理,期望能直接从影像上获得蚀变信息和线性体(构造)发育程度的信息。 蚀变信息的提取根据白云母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等蚀变岩石波谱曲线和正常岩石波谱曲线的差异,通过TM 5/TM7的比值提高蚀变岩石的灰度。由于南方植被发育,这一比值也使植被信息得到提高,而TM 4/TM3是植被的指示系数,因此利用这两个比值进行变换分类,就可消除植被对蚀变信息的干扰。 线性体提取及其密度统计线性体与断裂构造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航天SAR与TM复合图像对东准噶尔将军戈壁地区铀成矿环境与成矿条件进行研究。讨论了将军戈壁的地质背景、铀源条件、铀矿化与氧化还原带的关系,提出了成矿的有利条件,预测了铀成矿远景区,选出找矿的重点层位。  相似文献   

12.
在铀成矿理论指导下,运用彩色空间变换和比值合成方法对LandsatTM、JERS-1SAR及航放数据进行综合处理,有效地提取了与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关的各种地质信息,如铀源条件、补给-径流-排泄等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化蚀变信息等,在此基础上,对本区成矿远景进行了评价,并预测了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13.
覆盖区与铀矿化有关的遥感信息解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覆盖区遥感隐伏地质信息的解译一直是遥感地质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运用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结合各种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提取覆盖区隐伏地质层体信息。通过遥感影像信息、透视信息①、地貌特征信息及水系格式信息等的综合解译,对覆盖层本身的影像信息及反映被覆盖的地质层体的遥感信息进行了研究区分,成功地解译了覆盖区与铀矿化有关的各种隐伏控矿因素的遥感信息。现以伊犁盆地为例,通过解译及综合分析,详细阐述如何解译覆盖区隐伏的控制铀矿分布的产铀建造;圈定了影响产铀建造产出条件及矿化富集条件的隆起和凹陷;同时对控制盆地形成和改造的断裂构造及影响铀成矿作用的相对稳定和相对活动区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遥感方法不仅对揭示该覆盖区的铀矿分布规律有意义,而且对指导该区进一步铀矿普查与找矿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ETM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发现了泊江海子环形构造,并对其进行了野外验证。研究认为,该环形构造不仅其成因与油气有关,而且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巴什布拉克铀矿区遥感油气还原蚀变信息提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油气还原蚀变岩石的光谱特征分析入手,开展了基于ETM数据的白垩系油气还原蚀变信息的反向增强和 基于ASTER数据的直接增强技术研究。通过对增强的油气还原蚀变信息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矿床所在的北西西向狭长的白垩系出 露范围内,西段的油气还原蚀变强烈,中段和东段的蚀变弱,从而为矿区外围铀矿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多源地学信息数字图像综合技术及在盛源盆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图像显示系统,实现了铀资源多种地学信息数字图像的综合处理,其内容包括资料的输入 处理、资料配准和插值处理以及多源地学信息的增强、分解、提取、分类、叠合、复合等处理。 以盛源盆地为样区进行了试验性研究。利用图像的信息增强、叠合技术,研究了试验区的地质 构造环境;利用图像信息的分解、叠合技术,分析了铀、针、钾的分布格局及其地质意义;通过 矿床找矿判据的复合、提取,进行了找矿靶区的初选;来用信息的分类技术,进行了盛源盆地地区铀 资源的总体评价。通过上述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这个研究程度较高的老矿区,在某些重要地 质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并经野外检验,预测了六片成矿远景地段。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铀资源多种地学信息数字图像综合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17.
由于许多气体,特别是卤族元素在亚毫米波段有特殊吸收谱线,因此亚毫米波临边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ARTS正向模型,模拟并分析了飞行器主要尾焰成分在亚毫米波段临边探测敏感性。基于模拟的高空飞行器尾焰流场比较了不同大气背景对尾焰临边探测的影响;并模拟了亚毫米波临边与天底两种模式对尾焰流场的探测。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高空处,临边探测对尾焰成分H2O、O2、OH及HCl的浓度变化很敏感,5倍浓度的变化使某些频率处的亮温分别提高约80 K、80 K、5 K与50 K。研究结果也表明,亚毫米波临边探测可以探测到尾焰流场,而天底探测则无法探测出尾焰流场。  相似文献   

18.
A new isostatic model of the lithosphere and gravity fiel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factors controlling isostatic gravity anomalies and geoid undula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model the lithospheric density structure as accurately as possible. Otherwise, if computed in the classical way (i.e. based on the surface topography and the simple Airy compensation scheme), isostatic anomalies mostly reflect differences of the real lithosphere structure from the simplified compensation model, and not necessarily the deviations from isostatic equilibrium. Starting with global gravity, topography and crustal density models, isostatic gravity anomalies and geoid undulations have been determined. The initial crust and upper-mantle density structure has been corrected in a least squares adjustment using gravity. To model the long-wavelength (>2000 km) features in the gravity field, the isostatic condition (i.e. equal mass for all columns above the compensation level) is applied in the adjustment to uncover the signals from the deep-Earth interior, including dynamic deformations of the Earths surface. The isostatic gravity anomalies and geoid undulations, rather than the observed fields, then represent the signals from mantle convection and deep density inhomogeneities including remnants of subducted slabs. The long-wavelength non-isostatic (i.e. the dynamic) topography was estimated to range from –0.4 to 0.5 km. For shorter wavelengths (<2000 km), the isostatic condition is not applied in the adjustment in order to obtain the non-isostatic topography due to regional deviations from classical Airy isostasy. The maximum deviations from Airy isostasy (–1.5 to 1 km) occur at currently active plate boundaries. As another result, a new global model of the lithosphere density distribution is generated. The most pronounced negative density anomalies in the upper mantle are found near large plume provinces, such as Iceland and East Africa, an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mid-ocean ridge axes. Positive density anomalies in the upper mantle under the continents are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cold and thick lithosphere of cratons, indicating a compensation mechanism due to thermal and compositional density.  相似文献   

19.
利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评价了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02B星(CBERS—02B,以下简称02B星)遥感数据的空间特性和辐射特征,并与ETM+多光谱数据主要特征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江西桃山花岗岩型铀矿田为试验区,结合航空放射性数据,开展了基于02B星遥感数据的控矿断裂带、热液蚀变带及主要成矿岩体等铀成矿要素的光谱特征识别与提取,并对该数据的地学应用潜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