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蒙脱石脱水作用与地面沉降关系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粘土矿物在地面沉降中的作用、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等日益成为评价和防治地质、工程、水文、环境等问题的关键,也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难题而逐渐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回顾了蒙脱石层间水性质、层间水化膨胀和脱水收缩的影响因素,提出蒙脱石层间的固溶体特征,在总结蒙脱石脱水作用与地面沉降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用蒙脱石脱水作用研究地面沉降的思路。最后讨论了用蒙脱石的脱水作用研究地面滞后沉降及沉降趋势预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胡惟元 《沉积学报》1988,6(3):70-77
本文在叙述玄武岩屑砂岩成岩序列的基础上,依据多种实验分析手段所获得的资料,对其成岩阶段和环境作了划分,并讨论了含Ti-Fe蒙脱石、绿泥石、菱铁矿、铁白云石、铁方解石等自生矿物的成因。它们的形成受控于下列因素的综合作用:1)砂岩的成分和结构;2)沉积层间的组合特征;3)有机质的还原作用和热成熟作用;4)粘土岩中粘土矿物的脱水和转化作用;5)温度和孔隙的水的酸、碱度;6)压实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北盆地粘土矿物转化模式与古地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苏北盆地为例,系统研究了火成岩发育区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建立了粘土矿物转化模式;根据粘土矿物成岩演化特点,进行古地温分析。研究表明,苏北地区粘土矿物的分布主要受埋藏成岩作用、岩浆侵入、母质来源三种因素的影响,发育四种类型的粘土矿物组合和三种粘土矿物转化模式;火山碎屑岩母岩区和基性岩浆侵入区具有特殊的粘土矿物组合和成岩演化模式,前者以富含蒙皂石矿物为特点;后者出现高岭石与伊/蒙有序间层矿物共生组合,并具有不连续的演化序列;苏北盆地短有序I/S矿物出现于镜质组反射率 0.5 %~ 0.5 5 %的深度,伊/蒙间层矿物转变成伊利石在镜质组反射率 0.75 %~ 0.8%,可以用于热成熟度和古地温的估算;而蒙皂石消失的界面则不具有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4.
粘土矿物对形成过渡带气的催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怀彦  关平 《沉积学报》1995,13(2):14-21
本文分析了有机质在粘土矿物中的赋存状态,测定了粘土矿物的表面酸、实验模拟了低演化程度的烃源岩及其抽提物干酪根+不同粘土矿物的催化机制、并通过粘土催化醇脱水反应对粘土过渡带有机质成气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过渡带气的形成主要是受蒙脱石粘土矿物的催化所致,其原因是成岩过程中蒙脱石向混层矿物转化在蒙脱石晶间发生大量的铝代硅,因此在粘土表面产生电荷不平衡而形成酸性,井以路易斯酸和布郎酸作用于有机质,使碳-碳键发生断裂以形成气态烃。  相似文献   

5.
引言粘土矿物因为其颗粒细小和晶体完整程度变化很大,所以在现代分析技术尚未发展起来之前,要想充分地了解粘土矿物的特征是极为困难的,这是不奇怪的。在叙述矿物的特征问题上很自然涉及到矿物的命名问题,无疑其问题比肉眼能见到的、结晶较好的矿物的问题要多。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X—射线粉晶衍射仪在粘土矿物研究方面的广泛使用,帮助解决了某些鉴定问题。电子显微镜、电子衍射仪和斜射结构电子衍射仪、红外谱仪和差热分析仪的改进、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的发展,高速电子计算机、穆斯堡尔谱以及最新近的电子显微镜和扫瞄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在粘土矿物实际资料的积累方面都起到了支助作用。反过来,这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细颗粒沉积物的矿物特征和沉积分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系用双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 衍射仪等方法对长江口细颗粒沉积物中的轻矿物、重矿物、粘土矿物进行了定量估算和分析研究,进而阐述细颗粒沉积物的矿物特征、沉积特征及其粘土矿物的沉积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矿物真实地记录了地层形成的成岩温度及其盆地热演化的信息,可以作为沉积盆地的热史指标。本文主要介绍了伊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以下简称伊/蒙间层或I/S间层)、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化学成分三种常用的粘土矿物地温计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回顾了我国沉积盆地热演化研究中粘土矿物地温计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应用推广工作提出了若干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皂石、高岭石、绿泥石和伊利石为原材料,分别与赖氨酸进行反应,研究赖氨酸在上述粘土矿物上的吸附行为, 并运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术(FTIR)和热重(TG)等分析方法,表征反应前后粘土 矿物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粘土矿物对赖氨酸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且不同粘土矿物对赖氨酸的 饱和吸附量大小顺序为:皂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伊利石;XRD结果表明皂石对赖氨酸的吸附发生在矿物层间,而绿 泥石、高岭石和伊利石对赖氨酸的吸附主要在矿物表面进行;FTIR和TG结果表明赖氨酸主要取代粘土矿物层间吸附水,以 氢键的形式与Si-O-Si(IVAl)键合。实验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明环境中粘土矿物对有机质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9.
贵州碳酸盐岩红土中的粘土矿物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朱立军  傅平秋 《矿物学报》1996,16(3):290-297,T001
本文运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差热、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贵州碳酸盐岩红土中的粘土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高岭石和0.7nm埃洛石是碳酸盐岩红土中的主要粘土矿物,其次为伊利石、蛭石、绿泥石、绿泥石/蛭石混层矿物,水铝英石和三水铝石等。  相似文献   

10.
粘土矿物研究在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玉善  杨帆 《现代地质》1998,12(2):269-276
以塔里木盆地粘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组合形式、演化与形成机理为依据,探讨了粘土矿物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及其与有机质热演化、成岩阶段的关系和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侏罗系和白垩系两个不同古环境中形成的粘土矿物及其组合特征,为地层对比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泥岩中伊利石/蒙皂石间层中蒙皂石含量的纵向变化与有机质热演化及成岩阶段的关系不大。对储层物性影响不大但有利于储集性能的是以高岭石为主的粘土矿物组合类型及粘土矿物的早期自生(伊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衬垫式以及非自生(伊利石)衬垫式产状。  相似文献   

11.
张乃娴  田兴有 《地质科学》1980,15(3):287-291
混合层粘土矿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粘土矿物晶层按不同比例、沿(001)基面平行地、相互重迭地组成规则或不规则结构的一种过渡型矿物。它是从一种粘土矿物向另一种粘土矿物转变的中间产物。自格鲁那(J.W.Gruner)于1934年在研究蛭石的过程中首次发现混合层矿物以来,相继有许多学者陆续报道了混合层矿物。经大量研究证明,混合层矿物分布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12.
稠油热采过程储层中粘土矿物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稠油热采过程高温高压条件下水-岩反应的3种研究方法,即岩心分析法、实验室模拟法以及流体化学成分研究法;不同温度条件下储层粘土矿物的转化过程及途径不同,即在注汽井井眼附近储层中粘土矿物向膨胀性蒙皂石转化,在远离井眼地区储层中粘土矿物向其它类型矿物发生转化;以及粘土矿物发生转化的2种结构模式-溶解、沉淀型模式和继承型模式。最后探讨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粘土矿物发生转化的影响因素。改变这些影响因素可使粘土矿物向着将储层伤害降低至最小的方向发生转化,有利于稠油储层保护和提高热采效率。  相似文献   

13.
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岛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主要由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等组成,其含量分别为34.2%,27.3%,21.1%和17.4%。采用人工判别分区和Q型聚类分析分区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按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和分布水深,划分出3个粘土矿物组合区,各分区的矿物组合特点显示它们的赋存现状受控于各种粘土矿物本身的粒度、形态特征、水动力条件和水深等因素。在南海海域首次鉴别出有较高含量的伊-蒙混层矿物存在,根据前人对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和高岭石所指示气候条件的研究结果和本研究区内这些表层粘土矿物的含量、组合特征,判断海南岛及周边区域1 500 a以来一直处于比较温湿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三台钙基膨润土为例,采用热重(TG/DTG)、差示扫描量热(DSC/DDSC)同步热分析技术系统研究升温速率对粘土矿物加热过程中热效应特征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可将三台钙基膨润土的热分解过程可分为表面吸附水(114.1℃左右)和层间水(约181.9℃)失去,羟基的脱出(约651℃),蒙脱石晶体结构破坏(876.8℃)等3个阶段。证明升温速率对TG,DTG,DSC,DDSC等曲线热效应特征均有显著影响:(1)热失重(TG)是一种相对热失重,其结果与升温速率成反比,升温速率越慢,热失重越逼近绝对值,升温速率越快,热失重率越小。(2)加热温度≤400℃时,DTG,DSC曲线的分辨率与升温速率成反比,低升温速率有利于粘土矿物脱水反应类型的辨别;在400℃~900℃时,DTG,DSC的分辨率与升温速率成正比,提高升温速率有利于粘土矿物脱羟基反应的分辩。(3)加热温度≤400℃时,与TG,DTG,DSC等曲线相比,DDSC曲线中对粘土矿物脱水反应的分辨率最高;在400℃~1 100℃时,升温速率对粘土矿物脱羟、相变反应中DDSC曲线热效应特征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5.
热采条件下砂岩储层矿物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国渤海湾北部油藏区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在高温、高压流动 条件下矿物组 分和体系结构的变化,原样包含石英、长石及粘土矿物等。提供了两组岩芯流动实验的结果 ,测试了样品在150℃、200℃、250℃,pH值为9、11、13下的反应结果,并对实验前后的样 品做了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粘土矿物的转化和迁移是造成储层 伤害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离子对矿物反应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何在开采过程中有效防止 易膨胀粘土及易迁移粘土的生成是保持储层渗透性的关键。实验结果可用于砂岩储层的注热 水/汽开采过程。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底沉积物的矿物物相及有机质保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湖沉积环境是烃源岩发育的重要地质环境。本文以青海湖湖底沉积物为例,根据有机质与粘土矿物含最及矿物表面积的关系,分析了矿物学因素对盐湖相富有机质沉积物中有机质保存的影响。研究发现:湖底沉积物中有机质丰富,为上层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南河流携带束的陆地高等植物两种来源。矿物物相分析发现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含量达到32.4%,以伊利石为主。沉积物经密度分离后测试发现,有机碳含量与粘土矿物含量及矿物表面积之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说明粘土矿物吸附是青海湖底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赋存形式。  相似文献   

17.
页岩气储层由于其富含粘土矿物及有机质,且矿物粒度细小、成分复杂,页岩的形貌及孔隙类型多样等,使得常规的储层分析测试手段对页岩气储层研究效果不佳.文章以扫面电镜与能谱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薄片和x-衍射分析以及氩离子抛光技术对页岩气储层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页岩储层的基本特征为:矿物主要为粘土矿物、硅酸盐矿物、磷酸盐矿物等;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显微孔隙和裂缝;显微孔隙分为矿物粒间孔、有机质微孔、次生溶蚀孔、晶间孔以及粘土矿物层间微孔五类;裂缝分为构造缝和成岩缝.  相似文献   

18.
在页岩储层中粘土矿物是其重要的矿物成分,所以对粘土矿物的研究也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全岩X衍射、粘土X衍射对泥页岩中的矿物组分定量分析有清楚的认识,通过氮气吸附实验确定了页岩的比表面积大小,通过普通扫描电镜和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到粘土矿物转化形成的孔隙。在前人对粘土矿物转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总结了页岩储层中高岭石、长石、蒙脱石向伊利石以及绿泥石转化的过程。在粘土转化的基础上,又重点突出在粘土矿物对页岩中吸附能力的大小的研究,以及粘土矿物对孔隙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粘土矿物转化后形成的微孔和纳米孔可以分为四种,即:中间层,间粒,粘土和与有机物接触的裂缝,微裂纹。再者虽然粘土矿物对于孔隙度的改善作用非常有限,但是粘土矿物能够提供较多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9.
粘土矿物是土壤、底泥沉积物和大气颗粒的重要矿物组成部分,粘土矿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是影响其迁移转化、生物可利用性等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探明粘土矿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特征。由于粘土矿物的吸附  相似文献   

20.
粘土矿物对胡敏酸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蒙脱石和高岭土为吸附剂,分别与胡敏酸反应,研究胡敏酸在蒙脱石和高岭石上的吸附行为,并运用红外光谱、热重和Zeta电位等分析方法,表征分析了吸附前后的粘土矿物.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受胡敏酸的初始浓度和pH值等因素影响;胡敏酸对粘土矿物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表征分析表明两种粘土矿物与胡敏酸复合体的红外光谱出现了C-H振动吸收峰;粘土矿物与胡敏酸结合后Zeta电位下降.实验的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明环境中粘土矿物对胡敏酸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