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地域差异及分等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城市土地的级差收益不仅存在于城市内部,而且在城市之间也有反映。本文以级差地租理沦和区位论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城市土地收益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因子,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把全国的城市分为七个等级,为国家制定土地有偿使用的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商业土地级差地租的GIS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建刚  屠帆 《地理科学》1996,16(2):176-183
本文尝试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商业土地级差地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土地、效能和人口等空间数据库,分别对商业区位,交通和人口三个评价因子定量化,并采用地理环境2辨识模型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来进行城市商业地租的等级划分。本文同时还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讨论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进行数据提取的一系列方法,最后,建立了该区土地等级空间数据库,并根据输出的土地等级分布图初步分析了土地规划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划拨土地使用权入市增值分析和测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省龙口市东城区为例,按类型、用途及区位测算划拨土地使用权以不同用途入市的增值。研究结果表明:龙口市东城区划拨土地入市平均增值率为26.61%。征收农用地形成的新增划拨土地入市增值最大,增值率达142.69%,其次是存量公共用地和工业用地,征收宅基地形成的新增划拨土地、存量商业和住宅划拨用地入市增值平均为负值;总体上高级别增值大于低级别,划拨土地入市转为商业用地增值最大,而转为工业用地增值平均为负值;存量工业、公共划拨土地及宅基地入市转为商住用地是可能的,也是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级差收益测算法的研究:以天津蓟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立新  张建涛 《地理学报》1997,52(6):561-564
本文通过灰色系统生成函数原理与级差收益测算方法相结合评估工业用地基准地价实践,说明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在土地估价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并为土地市场不发育上运用级差收益测算法评估土人格提供一条探索性思路。  相似文献   

5.
圣彼得堡土地利用格局现状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圣彼得堡市为例,依据1948、1987和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居住、工业和商业用地的区位熵值并分析其变化,基于统计小区、圈层式及扇形分布3个视角,运用GIS分析计划与市场经济影响下的城市用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居住、工业和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规律不同: 3类用地在城市整体空间分布中均表现出一定的分散特征,其中,居住用地空间分布表现最为分散,工业用地呈现出分区域性布局特征,相比而言商业用地空间聚集程度最高; 商业用地在核心圈层处于主导地位,工业用地在老城区圈层为主导地位,居住用地在近郊区圈层为主导地位,远郊区圈层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城市景观发展尚未成熟;对比圈层式和象限式结构各类用地区位熵值分布结果,提出圣彼得堡市3类用地空间分布扇形结构特征明显,说明沿主要交通线路是现代城市用地空间扩展主要方式,其中工业用地在城市空间分布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居住用地次之,商业用地在城市中心区域中分布不足。圣彼得堡城市用地空间分布形成主要机制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前苏联时期城市用地空间结构主要框架的保持;行政区划调整为城市用地结构改善提供了路径;市场经济下住房体制改革推进了城市居住郊区化;土地市场对土地功能置换进程作用较弱;产业转型缓慢导致老城区仍主要为生产中心。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功能空间演进会产生重要影响,厘清承接地功能用地扩展的特征和驱动力差异,有助于深刻理解与掌握产业承接背景下其用地功能演变的基本规律。该文以赣州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年、2010年、2016年城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诊断工业、居住、商业用地的空间演化特征及主控驱动力。结果表明:1)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背景下,不同功能用地的扩展规模、速率等差异显著,工业用地增长由快转慢,居住用地持续快速增长,商业用地扩展呈加速态势。2)功能用地扩展形态演化趋势迥异,工业用地核心区不断扩大,沿交通轴带扩展形成放射型空间形态,并催生居住和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异;居住用地沿产业园区扩展,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组团式分布形态;商业用地由产业引导衍生专业市场,不断向团块集中型转变,形成点-轴式空间形态。3)政策性要素是功能用地扩展的主导因素,工业用地在政府主导下呈现显著的园区化成片开发趋势,居住和商业用地则受到较强的空间规划限制,不同功能用地扩展的区位选择因素差异显著。研究结论可为差别化调控产业承接地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城市景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李团胜  肖笃宁 《地理科学》2002,22(6):717-723
景观结构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景观结构指数多是针对农业景观和林业景观提出来的。应用GIS技术,对沈阳市城市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是:景观多样性指数2.847,优势度指数1.059,聚集度指数0.803,均匀度指数58.2%,斑块密度3.7个/km^2,一环内斑块密度8.825个/km^2,道路密度5.52km/km^2,水系密度0.198km/km^2。结论是:目前常用的景观指数适于城市景观。沈阳市城市景观结构不合理,工业用地过多,市政设施用地和商业服务用地严重不足。在空间布局上,工业用地点据区位条件好的市中心地带,所以,用地结构必须调整。  相似文献   

8.
市场体制中的企业,由于投入成本、出赢率具有空间差异性以及企业经营目的的自我定性,使得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企业的跨区域投资,企业的型态也由单区位型向多区位型企业组织演变,伴随着这一新区位选择和分支工厂建立过程的是一个精细的空间规划过程,在这一空间规划过程中,人们已经创立了若干数学模型用以分析分支工厂建立时所需考虑的市场潜力状况、成本状况以及收益状况,下面简述之。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一课从自然地理条件阐述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环境是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的背景、底色和依托。不同的自然环境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如何教学好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现将教学构思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区位问题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农业土地的利用、工厂厂址的决策、商业中心的形成、城市布局及交通建设等都要优先考虑区位条件。而不同的经济部门,由于其性质不同,考虑的区位因素也不尽相同。经济部门的多样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使“区位分析”成为萦绕学生心头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11.
12.
澳门基础设施存在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天祥  赵大英 《热带地理》1999,19(4):342-347
指出基础设施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部分, 从长远看, 澳门要重振经济, 必须建设基础设施以改善投资环境; 分析了澳门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在于发展不平衡, 不成网络, 并具体指出其先进与滞后部分; 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滞后的基础设施的建议, 最后, 从网络化出发, 统筹规划现有项目, 提出桥港路相结合港澳珠大桥方案。  相似文献   

13.
滇西北三江河谷纵剖面的发育图式与演化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地壳持续、匀速抬升继以长期稳定的构造条件下,均一流域河谷纵剖面形态是以河口或河源为原点的抛物线(h=Al~N)。抬升期,河流深切侵蚀,纵剖面为上凸抛物线型;稳定期,河流均衡调整,纵剖面为下凹抛物线形;其间过渡阶段,纵剖面为直线型。流域地貌随侵蚀循环而相应演化,最终形成准平原。滇西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接近理想假设条件,其河谷纵剖面的形态和演化符合上述的图式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历代安徽名人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才数量、类型和籍贯3个方面对安徽历代名人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历代安徽名人地理分布的重心与区域分异的原因。研究发现:由于时代背景、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安徽名人时空分异特点显著。时间上,不同时期的名人数量差别较大,名人的影响领域随时间推移呈扩大之势;空间上,军政名人多出自皖北和皖中,而科学、文化教育和经济方面的名人以皖南居多,呈现出明显的“南文北武”分布格局。此外,安徽名人地理分布还呈现明显的南移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王琦  石莉  万芳芳 《极地研究》2013,25(2):176-184
北极地区是俄罗斯的重要关注领域,其战略重要性正在迅速提升。俄罗斯决心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成为北极核心国家。俄政府于2008年制定了《截至2020年及之后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旨在维持俄罗斯“北极领导国家”的地位。结合俄罗斯在极地的一系列举措,从经济、法律、军事和地缘政治这几个角度分析俄罗斯北极政策中的关键内容,同时关注当前俄罗斯在极地区域的政策与2001年由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的《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期间的海洋政策》中的北极战略中所呈现出的态度之间的差别。最后,从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两方面评估俄罗斯北极政策目标的实施前景。  相似文献   

16.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仙湖、星云湖综合治理出流改道工程旨在“保护抚仙湖、改善星云湖、不影响东风水库水质”,不仅涉及到玉溪市饮用水源的保护和城市水源的长远发展规划,还涉及到东风水库、曲江和海口河至南盘江及其沿岸城市引水工程的防洪度汛,及两湖一库(抚仙湖、星云湖、东风水库)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工程实施前对工程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非常必要。对工程所涉及到的抚仙湖、星云湖和东风水库的水质、生态效应、生物交流以及流域内的相关用水工程的影响作较为全面的分析,旨在为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拉开了新时代政府改革的帷幕。改革中最主要的策略是应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电子政务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在新阶段,电子政务要得到较大发展,就不能忽视时代动力对它的影响。在认识电子政务内涵的基础上,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的组成,并借助绘制系统图看清楚电子政务背后的动态性复杂关联。系统结构图显示,中国电子政务的动力要素既包括外在动力要素(即软、硬件设施),也包括内在动力要素(即分别来自各阶层间关系及生产力发展的结构性冲突),并且该结构图中还隐含着一个舍本逐末的环路。强化外在动力,解决结构性冲突以及缩短时间滞延是加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的根本解。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低硒带典型景观植物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毅坚  谭见安 《地理学报》1990,45(4):451-456
本研究在我国低硒带的东北端和西南端分别选取了针阔叶混交林景观和云南松林景观,并且在低硒带内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非病区与东南非病带选取了落叶阔叶林景观和马尾松林景观为对照景观,系统地采集了上述各不同景观的主要植物和土壤,对硒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我国低硒带的东北瑞和西南瑞景观的主要植物含硒量显著地低于对照景观,同时景观内土壤硒也明显地低于划分我国低硒生态景观的阈值,从天然植物的角度进一步对我国低硒带客观存在这一科学论断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污水灌溉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促进农业增产并净化污水是污灌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作者把全国划分为三大污灌类型区,并重点研究了我国污水灌溉的区域分异及其形成原因;对影响污灌分布的三种主要因素——水肥、耕地和人口因素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