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法和异常下限衬值滤波法对西昆仑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圈定了各元素的衬值异常,并在此基础上将两种方法所获衬值异常的叠合部分作为新的异常边界,重新圈定单元素异常和多元素组合异常。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识别异常,根据异常区元素浓集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区内Au、Ag、Cu、Pb、Zn、Sb、Sn、W具有较明显的成矿潜力与找矿前景,在找矿方面应重点寻找热液型铜多金属矿、热液型铅锌矿、热液型锑矿、花岗岩型钨锡矿、斑岩型铜矿以及岩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化探综合异常图定量编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欢  徐国志  孙璐  李朋  邓宇飞 《地质通报》2019,38(6):1062-1070
现阶段以单元素异常图为基础编制的综合异常图,只能定性地圈定出综合异常范围,并没有考虑异常点元素彼此之间的叠加贡献,不能定量评价综合异常。研究发现,该类图件不论在图面表达形式还是在应用效果中均存在诸多不足。明确了"平均衬度法"的概念,提出利用平均衬度法编制综合异常图的思路和方法,即以原始分析数据为基础,利用平均衬度定量表达综合异常范围,编制形成平均衬度综合异常图。对比结果表明,平均衬度法对综合异常的圈定效果优于累加衬度法和综合衬度法。平均衬度综合异常图特别适合1:5万化探普查资料的开发研究,由于圈定的范围小、浓集中心明显,适合准确布置地表探矿工程,并可以节约勘查成本,提高找矿命中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样本排序方法比较化探异常识别模型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化学异常的有效识别是化探找矿成败的关键环节.利用样本排序方法对各种化探异常识别模型的处理效果和优劣性进行了比较.以云南个旧及其周边地区铜元素水系沉积物为例, 应用元素含量、异常衬度、局部奇异性分析三大类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 对化探异常指示变量的排序值进行了3个方面的对比: (1) 在高背景区和低背景区样品的排序特征; (2) 有矿出现位置处样品的样本排序特征; (3) 累积面积(等效于上侧样本排序值) 不同分组所圈定的异常范围和矿床(点) 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 局部奇异性分析方法较按含量高低的全局性方法对弱缓异常识别更为有效, 也相对优于滑动衬值.按奇异性指数基于证据权法圈定的异常远景区更具预测意义, 显著优于用元素含量值所圈定的异常范围.局部奇异性方法原理清晰、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 在地球化学异常识别中可以用其替代滑动衬值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强化和提取覆盖区低弱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本文通过K均值聚类法对呼伦贝尔市三七林场1∶5万化探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三七林场1∶5万地质图中出现的地质单元数目和K均值聚类的轮廓系数,可以将该地区分为五大类,以Au、Cu元素为例,异常值采用3S法剔除,然后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异常下限值、衬度值,绘制等值线图。通过等值线图可知,分类后圈定的Au、Cu异常与传统方法圈定的异常范围差别较大,通过K均值聚类法有效消除了岩性对地球化学背景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宝强  张晶  孟广路  王斌  曹积飞 《地质通报》2010,29(11):1685-1695
地球化学方法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的潜力区优选中尤为重要。但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用统一的异常下限圈定异常,常常会出现"有矿无异常或有异常无矿"的信息错位,给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的异常定位造成困惑。经过对比分析认为:应用经滑动平均处理得到的滑动平均衬值数据绘制等量线图和相应的异常图,是解决区域性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异常信息错位的有效手段。在西北地区(包括各省区),滑动平均窗口大小选择49km×49km为宜。经过这种数据处理后圈定的异常图可以有效地解决异常信息错位现象,明显压制高背景异常,突出低背景区的弱小异常,同时也很好地显示了区域异常带的展布规律,间接地反映了区域构造和控矿构造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属复杂景观地球化学区,取样位置经常位移,样品高值点难以确定.常规方法圈定化探弱异常范围大,异常中心不明显.经化探数据规格化、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综合衬度计算圈定的化探异常指导野外找矿,发现多处铜矿体(点).  相似文献   

7.
EGMA系统及其应用效果——找矿靶区的定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佩轩 《物探与化探》1998,22(5):371-378
利用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数据,经过窗口滑动平均,计算出滑动窗口的衬值,通过衬值圈定单元素和多元素累加(累乘)异常;在窗口滑动平均值基础上勾绘单元素和多元素背景曲线图、累加(累乘)多元素衬值异常和背景曲线图,制作找矿靶区定位预测图。列述在新疆和秦巴某矿带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赵志飞 《地质与勘探》2020,56(2):328-336
青海省夏日哈-什多龙成矿远景区位于青藏高原东昆仑东段,西起都兰县夏日哈镇,东至兴海县什多龙一带,跨祁漫塔格北坡-夏日哈岩浆弧和北昆仑岩浆弧,是青海省重要的成矿区。为了在该区寻找新的成矿有利地段,本文在对该区区域地质背景、矿产特征及区内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素衬值累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区域上优选出一批找矿靶区。多元素衬值累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首先收集远景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经过数据处理,绘制远景区衬值累计地球化学图,进而建立典型矿床找矿模式,最终通过对比分析,选出新的找矿靶区。对圈定的找矿靶区进行野外踏勘检查,均发现不同程度的矿化线索,为今后在该区进一步找矿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本次工作,发现了该方法在靶区圈定方面的优势:(1)可快速圈定异常,提高工作效率;(2)编制的地球化学图浓集中心更显著;(3)圈定的找矿靶区找矿成果显著,尤其针对陆相火山岩型多金属矿、斑岩型铜钼矿、矽卡岩型多金属矿找矿成果突出;(4)能直观反映背景变化趋势,有助于评价异常。  相似文献   

9.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对圈定成矿有利靶区及指导找矿非常关键。本文以青海省锡铁山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中As、Cr、Ni、Sn、Th等5个元素为例,分别运用剔除法、EDA法、迭代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确定异常下限,圈定异常。通过三种方法圈定异常结果对比发现,剔除法和EDA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值偏高,不能够有效的圈出成矿有利靶区,而迭代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圈出了很多弱异常,与客观实际相符,故迭代法是适合本区比较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常把多个地质单元中的不同背景值简称为化探异常的"多背景"。两个以上1∶5万图幅联测或工作区存在多个地质单元、数据存在多个母体分布的情况是很普遍的,有些测区不同岩性或地层单元的元素背景差异可以达到数倍至数十倍,这种情况下采用全区统一背景圈定异常,会在高背景区出现大范围与矿无关的异常,而在低背景区掩盖了可能反映隐伏矿体的弱异常。笔者提出采用多个地质单元分别统计元素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在多背景情况下用衬度圈定化探异常的处理方法,并比较了该方法与采用全区统一背景圈定异常的差异,以及对异常评价结果的影响。基于多背景圈定的异常,没有边界效应和异常位移现象,同时消除了高背景单元中的大范围外带异常,显示出了一些可能具有寻找隐伏矿前景的低缓异常,突出了找矿信息。在工作区存在多个地质单元,且各单元背景差异明显时,极力推荐采用多单元的多背景圈定异常。  相似文献   

11.
如何利用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来预测大型矿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和1∶100万中蒙边界地球化学填图数据进行综合研究。发现1∶100万地球化学编图圈定的地球化学省与矿集区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1∶20万地球化学编图圈定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与大型矿存在对应关系。以大兴安岭3个大型银铅锌矿为例建立了预测大型矿的地球化学指标。大型银多金属矿具有Pb、Zn、Ag 等3个以上元素异常在空间上相套合;异常具有3层以上套合结构,即地球化学省(>500 km2)包裹区域异常(>100 km2),区域异常包裹局部浓集中心(n×10 km2);标准化综合异常下限大于4.5,异常衬度大于2.0。  相似文献   

12.
《地学前缘》2012,19(3)
如何利用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来预测大型矿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和1∶100万中蒙边界地球化学填图数据进行综合研究。发现1∶100万地球化学编图圈定的地球化学省与矿集区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1∶20万地球化学编图圈定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与大型矿存在对应关系。以大兴安岭3个大型银铅锌矿为例建立了预测大型矿的地球化学指标。大型银多金属矿具有Pb、Zn、Ag等3个以上元素异常在空间上相套合;异常具有3层以上套合结构,即地球化学省(〉500km2)包裹区域异常(〉100km2),区域异常包裹局部浓集中心(n×10km2);标准化综合异常下限大于4.5,异常衬度大于2.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青海省都兰县石灰沟地区开展的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运用元素的变化系数、元素富集离散特征、叠加系数对石灰沟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的10种微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论述了10种微量元素的成矿潜力,得出Au、Cu、Pb、Zn这4种微量元素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并通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确立了测区内元素组合特征,共划分了3组成矿元素组合(Ag-Cu-Pb-Zn,Au-As-Sb,W-Bi-Hg)。通过衬值异常法圈定组合异常显示:研究区组合异常明显,异常套合较好。最后,根据组合衬值异常套合结果,在研究区优选了3处金铜铅锌多金属找矿靶区(A,B,C)。  相似文献   

14.
白洋 《地质与勘探》2023,59(4):909-920
水系沉积物样品作为区域化探工作的主要测试分析物质,其成份组成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通过对元素含量数据进行滑动衬值标准化处理,可以有效解决该异质性造成的异常信息提取失真的问题。本次研究以利比里亚Harper地区1:25万区域化探数据为依据,以研究区优势成矿元素Fe2O3及其伴生元素V、BIF型铁矿的找矿指示元素Mn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滑动衬值法对Fe、V元素含量数据进行处理,并以处理后的数据的85%、90%、95%分位数值作为各元素异常的外、中、内带值进行单元素异常圈定。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取出低背景区的Fe及其它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结合Mn原始含量异常分布特征,本次共圈定出Fe2O3-V-Mn组合异常12处,通过对各组合异常的规模进行评序,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最终在研究区优选出Karloken-Kronoken及Harper两处Fe有利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宋茂德  袁平  范馨月 《吉林地质》2006,25(1):6-11,16
从原始数据的处理入手,对不同年度、不同分析单位的分析数据用单一工作区单元素的相应衬值进行拼接后统一求取异常圈定参数。并结合区内的地质单元体、矿体分布、成矿预测等因素对所圈定的异常作了有效性分析。从而使更大范围内综合评价岩石次生晕的分布特征,使其更好地指导地质找矿工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肉早某日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是重要的金及多金属成矿区。本文在充分了解区域基础地质资料的前提下,对肉早某日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中的元素进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系统检查和特征统计。通过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出与成矿密切相关九种元素Ag、Au、Cu、Zn、Pb、Fe、Cr、Co、Ni。通过对数据剔值处理和累频分析确定异常下限,圈定单元素异常和综合元素异常。根据单元素异常特征并结合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异常评价,共圈定6处综合异常,圈定重点靶区3个并对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方法在栾川北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地质单元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背景,在分布有多个地质单元的地区开展化探工作时,如果不考虑地质单元的地球化学背景差异,而在全区采用统一的异常下限,势必会掩盖低背景区异常或造成全区大面积异常分布.针对这一问题,有多种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在栾川北部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处理中,分别采用了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法、衬度异常法、归一化法,对比认为: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法具有较好地削弱不同地质单元背景差异、识别弱小异常的作用,不足之处是计算和成图繁琐;衬度异常法和归一化法的计算模型近于一致,对弱小异常也有一定的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18.
袁和 《地质与勘探》2017,53(3):472-481
本文通过在西藏邦卓玛地区开展的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运用元素的变化系数、元素富集离散特征对邦卓玛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12种微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论述了12种微量元素的成矿潜力,得出Au、Ag、W、Pb、Sb 5种元素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并通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确立了测区内元素组合特征,共划分了三组主成矿元素组合(即Au-Ag-Cu-Bi-W;PbSn;Sb),运用衬值异常法在区内圈定组合异常,结果显示,组合异常明显,异常套合较好,大体呈NW向串珠状展布。根据组合衬值异常叠加,在研究区内圈定了4个重点靶区,为下一步在该区内寻找Au、Ag、Sb、W、Pb等多金属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化探金异常下限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地区是青海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金成矿区,化探(地球化学勘查)作为该区域基础性的勘查手段在异常圈定中金的异常下限确定尤为重要。五龙沟地区作为东昆仑重要的金富集区之一,具有很好代表性。分别用传统方法和分形方法对该区域水系沉积物数据进行处理,求取异常下限并进行异常圈定。分析对比发现,分形方法(含量—面积分形法)得出的金异常下限圈定的异常,漏矿的风险不会太大,且大大缩小了异常查证的范围,从而达到快速高效地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因此,在五龙沟为代表的东昆仑地区找寻金矿的工作中,采用分形方法确定金异常下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李宝强  张晶  孟广路  王斌  曹积飞 《地质通报》2010,29(10):1685-1695
地球化学方法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的潜力区优选中尤为重要。但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用统一的异常下限圈定异常,常常会出现“有矿无异常或有异常无矿”的信息错位,给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的异常定位造成困惑。经过对比分析认为:应用经滑动平均处理得到的滑动平均衬值数据绘制等量线图和相应的异常图,是解决区域性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异常信息错位的有效手段。在西北地区(包括各省区),滑动平均窗口大小选择49km×49km为宜。经过这种数据处理后圈定的异常图可以有效地解决异常信息错位现象,明显压制高背景异常,突出低背景区的弱小异常,同时也很好地显示了区域异常带的展布规律,间接地反映了区域构造和控矿构造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