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该课题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物探所承担的煤炭科学基金项目。针对电磁频率测深ρ_ω视电阻率曲线因受地表电性不均匀体的影响,使ρ_ω曲线产生上下平移的“静态偏移”现象,严重影响频率测深成果的地质解释,提出利用转换相位参数进行“静态偏移”校正的方法,使频率测深资料反演解释更趋合理。该法相位曲线直接由视电阻率曲线转换而来,也可实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视电阻率结合转换相位数据对频率测深近于远区资料进行 Bostick 反演,并在 PC-1500机上实现。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反演速度快、计算方便,可在野外及时处理实测资料,并能绘出ρ(H)-H 曲线图,结合所给参数及转换相位曲线的变化规律自动判层,解释结果可作为直观的定性或半定量解释依据。   相似文献   

3.
频率电磁测深复电阻率含有振幅视电阻率和相位,相位既可由复电阻率的虚部和实部表示,也可通过振幅视电阻率转换得出。阐述了振幅视电阻率转换为相位的原理和计算公式。根据典型地电模型计算的振幅视电阻率曲线和相位曲线,分析了相位曲线与振幅视电阻率曲线的关系及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相位曲线变化幅度更大,相应频率更高,可提高对地层的分辨率,加大探测地层深度。将振幅视电阻率和相位资料结合解释,可提高解释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作为大地电磁测深法的主要参数,阻抗相位和视电阻率相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分辨率.笔者从分析阻抗相位与视电阻率的关系入手,导出了相位视电阻率的递推公式,分析了阻抗相位的重要特性.以银额盆地实测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的处理和解释为例,利用相位递推视电阻率校正了低频段视电阻率曲线的形态畸变,使视电阻率的残余静态效应得到了较好的压制,利用相位曲线的极值点准确地确定了白垩系低阻电性层的界面,弥补了视电阻率在资料解释中的不足之处,说明了阻抗相位在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处理解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中的EX分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的各场量中,电场EX分量具有分辨率同,观测信噪比高,不需作近场改正等优点。在有地表电性不均匀引起的静态偏移情况下,可通过转换相位消除静态偏移。因此在资料处理与解释中可不局限于比值电阻率的模式,使频率电磁测深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电测深曲线数字解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DJS-6型电子计算机,采用快速核函数(变换电阻率)拟合与电阻率直接拟合两种方法,引用改进后的阻尼最小二乘法编制的程序(注),对几个不同测区的200余条曲线进行了数字解释.其中20多条孔旁测深曲线试算后与钻孔揭露的层次对比结果表明,数字解释,对解决测深曲线的反演,能达到快速、准确地找出一条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在观测误差限定的范围内相互重合,比常规解释方法(量板法与图解法)有它优越之处.直观的讲,电测深曲线由图象解释改进为数字解释,从精度上显然提高了,这是无可非议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曲线中视电阻率曲线和相位曲线之间互相近似推算的原理和方法,并给出基于MATLAB平台的主要实现代码,为实测视电阻率曲线和相位曲线的编辑和处理提供了一种近似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谷维  刘则制 《物探与化探》1988,12(2):134-135
众所围知,一条实测电测深曲线的理论解释结果与钻孔柱状图对比往往不相符合。我们一直沿用校正系数法,即由解释出的基岩埋深与钻孔揭露基岩埋深对比,求出基岩校正系数,然后按构造单元、地层和岩性对电测深曲线解释结果进行校正。这种方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它受一定条件限制,且方法繁琐。  相似文献   

9.
许景光  孟庆才等 《地下水》2000,22(4):180-183
兰西县属我省西部旱区,地质条件复杂,成井深度多超过100m,利用常规方法(如量板法等)进行电测深曲线分析解释,不但解释工作量大、而且其结果与实际相差悬殊,本文在其《物探找水效果研究》A(1993年获黑龙江科技进步四等奖)的基础上,并根据大量实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办法,经科学计算,找出了地电断面随地质断面变化的规律,在现有“量板法”等方法很难对电测深曲线进行解释的地电条件下,总结出了利用“逼真渐近线法”解释电阻率测深曲线,突破了复杂条件下电测深曲线分析解释的学术难题。同时,兰西县多年打井实践也充分证明,利用此方法解释电测深曲线、科学可靠,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郑传泰 《物探与化探》1986,10(3):207-213
实测电测深曲线中,不少是所谓的“假类型曲线”。本文在大量正、反演计算的基础上,简述了这种曲线的概念、产生原因及一些规律性。对它的规律认识不清,是电测深曲线解释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天然源频率电磁测深(MT/AMT)及人工源频率电磁测深(FEM/CSAMT)的探测深度及评估方法。人工源频率电磁测深在观测点侧面有发射源,分析其探测深度的有关问题比较复杂,除受地电断面和发射频率的影响外,收-发距(偏移距)的作用很大。考虑实际应用,在探测对象已定和仪器频率范围已知情况下,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偏移距对探测深度的影响。将偏移距和频率、地电断面参数同时考虑,综合反映出场区对探测深度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出典型频率电磁测深曲线。曲线特征说明:近区场仅能做几何测深,只有满足远区或中区(过渡区)的条件才能实现频率电磁测深。人工源频率电磁测深探测深度的影响因素较天然源频率电磁测深多了偏移距的作用,其深度评估式应是经验的。所阐述的频率电磁测深的探测深度及评估方法是偏重理论的,并以此指导施工设计或作半定量解释;要更准确得出频率电磁测深的探测深度应通过正确的反演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水平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中阻抗实部等效电阻率的具体定义和算法。用该方法计算的等效电阻率是电磁响应的单值函数,并极大地改善了视电阻率随频率变化的关系曲线,能直观地反映出地电断面随深度的客观变化,数值较接近地层真电阻率,且接近速度很快,假极值效应明显压低。数值计算和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是灵活、可行的,可很好地消除频率电磁测深中波区视电阻率曲线在非波区的畸变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于多层电测深曲线解释的切线法(图解作图法)和曲线拟合法。对图解切线法的应用条件、简单原理和操作步骤作了简单介绍。较详细介绍了实测曲线和理论曲线的拟合法。对于水平均匀的多层介质条件,目前计算电测深曲线多采用数字滤波法,在解反演问题时将实测曲线和理论曲线进行拟合。本文给出了应用实例。作者认为曲线拟合法可提高计算精度。在今后应是主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垂直磁偶极子发射,接地导线测量这样一种发一收装置为例,讨论了求解时间减电磁场问题的计算方法,具体思路是:用线性滤波法,先求解频率域问题,然后且Gaver-Stehfest逆拉氏变换法将频率测深正演问题转化为相对应瞬变测深(时间域)正演问题,得到了垂直磁极子场中,水平层状介质表面瞬变电磁场分量的近似表达式,由此计算了视电阻率曲线,并从理论上探讨了瞬变测深视电阻率曲线的垂向分辨能力,本文试图对中  相似文献   

15.
The magnitude of error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depth to bedrock from Wenner and Schlumberger resistivity sounding curves, caused by the non-identification of a suppressed lay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principal objective is to evaluate how the layer thicknesses and resistivities affect the accuracy of depth estimates. In the computations, the intermediate layer in a 3-layer model, in which the resistivity increases with depth, is removed and the 2-layer sounding curve that is electrically equivalent to the 3-layer curve is gener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possibility for large depth underestimations when the resistivity contrast between layers 1 and 2 is very large. This is manifested in a steeply rising terminal branch on the sounding curve. There is a slight decrease in the depth underestimation as the resistivity contrast between layers 2 and 3 increases. Conversely, if the intermediate layer is fairly thick and the resistivity contrasts are not too large, the best-fit 2-layer curve shows large deviations from the 3-layer curve. In such cases, the intermediate layer can be identified, resulting in reliable depth estimates. A field example from Nigeria 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sounding data has been interpreted so as to account for a prebasement layer of intermediate resistivity, indicative of a fractured granite.  相似文献   

16.
CSAMT法在西北深部探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英文简称CSAMT)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测量卡尼亚电阻率和相位的电磁测深技术。由于它探测深度大、横向分辨率高、抗干扰性能强,因此在深部找矿的勘探中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笔者使用美国ZONGE公司生产的GDP-16大地电磁测量系统,利用的工作频率为1-4096Hz,对西北某矿区的外围和深部进行了实际勘探。证明该方法在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主要是铁矿)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选频法是音频大地电场法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本文通过实践应用说明选频法在浅层地下水勘探中的有效性,并对选频法测深极距(MN)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开展对比分析和初步理论研究。首先,采用水平交变电场、交变磁场共同作用下的均匀半空间中低阻导电球体简化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对选频法测深曲线开展正演计算;然后,对选频法在广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用中的131口钻井出水量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其中98口钻井的钻探情况开展详细列表统计分析,对比研究测深曲线异常处MN极距大小与实际钻探出水深度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表明,选频法在浅层地下水勘探中效果明显,是一种确定浅层地下水井位的有效方法;同时,实践统计结果表明,选频法测深法异常曲线处MN极距的大小与实际钻探出水深度之间存在1∶1的近似关系,验证了理论模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另外,本文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浅层(<200 m)天然电磁法勘探中,天然电场观测值的大小除了与大地的电阻率、信号的频率有关外,还与电极距大小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CSAMT法过渡区电磁场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威 《物探与化探》2009,33(2):148-150
通过对卡尼亚视电阻率法频率测深曲线的分析,发现卡尼亚视电阻率与远区电场分量Ex的视电阻率曲线在过渡区出现相交的现象。对产生这种现象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在过渡区卡尼亚视电阻率曲线的一个改正方法。改正后的卡尼亚视电阻率曲线与实际地层电性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9.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均为深部勘查常用方法。AMT方法采集频带较宽,但存在“死频带”,在“死频带”范围无法完全得到地质体响应。CSAMT信噪比高,但通常受发射功率的限制,收发距离一般放置不够远,容易过早进入“近区”。本文展示了将两种方法数据拼接组合的一种处理方式:首先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CSAMT和AMT均匀半空间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结果表明,CSAMT远区与AMT数据拼接具有可行性;选择湖南仁里铌钽矿床7号剖面的野外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将同测点位置的CSAMT远区数据和AMT同测点同模式数据相“拼接”,合成新AMT数据;最后进行反演,反演结果与钻探结果对应较好,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地电磁测深中,观测结果常受静态效应的影响而发生畸变,增加了资料解释工作的难度。基于小波分析理论,提出使用Daubechies小波分解对有静态效应测点进行有效识别。建立含有静态体并镶嵌有高阻异常体的地垒模型,分别采用中值滤波方法、相位法和小波分析方法进行了静态效应的校正。结果表明:相位法校正结果不稳定,相对误差随频点起伏较大;中值滤波方法在高频段误差较大;基于多尺度小波分析校正方法比较稳定,误差基本不超过5%,能够有效的压制静态效应。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某区大地电磁(MT)实测数据进行了静态效应识别和校正,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