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祁连地区二叠—三叠纪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永  刘训 《中国区域地质》1995,(3):245-251,T001
本文通过对南祁连地区二叠-三叠纪沉积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区内二叠-三叠纪沉积环境及沉积构造演化史。其特征表明二叠-三叠纪时南祁连地区属于较稳定的陆缘海,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沉积演化经历了两个大的海侵-海退旋回,沉积相带展布主要受南侧宗务隆山-青海南山断裂及海平面升隆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同仁地区处于祁连和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构造演化历史悠久。本次工作在该地区隆务河一带发现较好的二叠—三叠系剖面。将该剖面从下而上划分为上二叠统石关组、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和江里沟组,其中江里沟组又进一步划分为下部的浊积岩段和上部的风暴岩段,初步确定了二叠—三叠纪的界线。沉积序列、沉积相和沉积物表明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浊积岩,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下部为一套不纯的内碎屑浊积岩,而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上部为风暴岩沉积。根据沉积相和火山岩夹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地区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处于半深海的活动大陆边缘,下三叠统江里沟组早期的浊积岩段处于较稳定的半深海大陆边缘。根据沉积相和遗迹化石,恢复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海平面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对雪峰及其两侧震旦纪—三叠纪的地层沉积特征进行相关的野外调查和室内总结,基本明确了雪峰地区自震旦纪以来的隆凹变迁规律。根据雪峰地区的隆凹特征及古地理属性将雪峰地区震旦纪—三叠纪的构造沉积演化历程划分为五大阶段,分别为早震旦世—中奥陶世的斜坡-陆棚-盆地阶段;晚奥陶世—晚石炭世的隆起剥蚀阶段;二叠纪的碳酸盐岩台地阶段;早三叠世的碳酸盐质陆棚阶段和中三叠世—白垩纪的隆起—陆相山间盆地阶段。笔者从沉积角度证明雪峰的演化属性并非一个古陆区,而是一个多期复合叠加的陆内造山带。  相似文献   

4.
彭深远  杨文涛  张鸿禹  方特 《沉积学报》2022,40(5):1228-1249
华北盆地三叠纪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泛,其地层沉积特征很好地记录了周缘造山带或隆起区在该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目前,前人已经对华北各地区三叠纪碎屑物源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于物源区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对于盆缘地区沉积—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也相对较少。通过整理前人对华北各地区三叠纪碎屑物源研究的锆石年龄数据,并结合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和地层沉积特征,对华北盆地三叠纪碎屑物源及沉积—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整体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北部三叠纪沉积物源均来自北缘的内蒙古隆起,锆石年龄和地层沉积特征记录了源区逐渐增强的岩浆活动和隆升过程。华北南部地区在该时期主要接受来自华北南缘二叠纪沉积盖层和北秦岭造山带的碎屑物质供给,华北南缘伴随着秦岭造山过程可能在中三叠世就已经逆冲隆升并遭受剥蚀,两者的协同演变共同控制着盆地南部沉积演化过程。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碎屑物源主要来自阿拉善地块和北祁连造山带,西南部地区物源则主要来自盆地西南缘再旋回沉积盖层和北祁连造山带,分别为伸展和挤压状态下的内陆盆地沉积。早—中三叠世,华北盆地为统一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晚三叠世,盆地南、北缘发育沿褶皱逆冲带分布的陆内前陆盆地系统。  相似文献   

5.
巴颜喀拉构造带二叠—三叠纪岩相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问题是青藏高原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之一, 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 结合覆盖全区及相邻地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 尤其是对巴颜喀拉构造带二叠—三叠纪地层、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 以期对提高青藏高原特提斯洋演化历史和潘吉亚大陆形成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禆益.巴颜喀拉构造带未出露前二叠纪地层, 二叠—新近纪地层均有出露, 尤以三叠纪地层广泛出露为其主要特征.其中, 二叠—三叠系主要为海相沉积, 比较连续, 尤以海相三叠系最具特色, 著名的巴颜喀拉山群横贯全区, 分布广泛, 厚度巨大, 侏罗—第四系主要为陆相河湖沉积.二叠系黄羊岭群岩性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 自下而上表现为浅海相-深海、半深海相-浅海相沉积演化特征; 三叠系主要为巴颜喀拉山群, 岩性单调, 主要为砂泥质类复理石沉积, 局部地区夹钙质及火山物质, 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浅海相—深海、半深海相—滨浅海相—陆相沉积演化序列.二叠—三叠纪构造古地理环境表现为拉张裂陷形成洋(海)盆-汇聚、部分碰撞形成残留洋(海)盆、前陆盆地—拉张裂陷形成洋(海)盆—汇聚、部分碰撞形成残留洋(海)盆、前陆盆地—完全碰撞造山, 海水退出, 进入陆相沉积演化的历史.巴颜喀拉地区是塔里木—中朝陆块与南方大陆(冈瓦纳陆块)之间古特提斯洋域的主洋盆所在地区之一, 与其南部龙木错—双湖洋盆共同构成古特提斯洋域的双洋域.   相似文献   

6.
攀西裂谷存在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陆裂谷以地幔上隆、岩石圈伸展、减薄、断陷和沉降为特征,伸展构造环境是大陆裂谷形成的必要条件和本质特征。中国学者以前所认为攀枝花-西昌裂谷的主要标志是海西期层状堆晶杂岩、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印支期环状碱性杂岩和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沉积。最近一系列研究成果表明攀西地区海西期-印支期构造岩浆热事件是地幔柱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裂谷作用的产物。进一步对上扬子西缘二叠纪-三叠纪的沉积作用和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攀西地区不存在裂谷盆地沉积。该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为古陆隆起遭受剥蚀,晚三叠世断陷型类磨拉石建造是前陆走滑复合盆地的产物。本文根据对攀西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的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构造特征和地球物理资料等方面综合研究对攀西裂谷的存在提出质疑,并以峨眉山地幔柱活动为主线探讨了攀西地区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沉积充填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盆地形成过程中沉积充填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联。依据沉积充填特征、构造接触关系及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盆地具有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属性;综合分析年代学、沉积物性和盆地内部填充单元的差异划分出与柴达木岛弧带和祁连山南部弧后前陆盆地相关的区域大地构造单元。认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中期,南部遭受俯冲作用持续向北挤压推覆导致盆地挠曲沉降;中三叠世中期-晚三叠世中期发生弧(东昆仑-柴北缘)-陆(巴颜喀拉地块)碰撞,祁连山南部盆地挠曲沉降增大,其间形成区域性断裂和不整合等盆地记录的地质事件;晚三叠世晚期祁连山南部盆地发生过补偿陆相填充,弧后前陆盆地消亡。  相似文献   

8.
青海可可西里大地构造基本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可可西里地区发现的晚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及不整合于其上的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海滩亚相石英砂岩表明此区曾存在过古特提斯洋,早二叠世末古特提斯基本闭合。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为相对稳定阶段。中、晚三叠世海侵,沉积了巨厚复理石。三叠纪末—早侏罗世发生了强烈的造山作用,形成造山带,可可西里地区进入陆内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博格达地区的盆山关系演化、博格达山初始隆升时间、构造-气候-沉积耦合机制等前沿科学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一直困扰和制约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基于博格达山北缘野外露头和阜康凹陷、吉木萨尔凹陷的岩心、地震及钻测井资料,综合运用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阐明了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下三叠统展布及沉积相特征,恢复了相应的古气候变化,结合区域研究成果重建了中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构造-气候-沉积演化过程。认为博格达地区中二叠世为裂谷—坳陷盆地构造背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以博格达地区为湖泊中心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晚二叠世博格达山发生初始隆升,早期湖盆消亡并在博格达北坡山前发育冲积扇,古气候由半干旱变化为半湿润;早三叠世博格达地区构造环境相对稳定,但是逐渐趋于温暖湿润的古气候对区域风化程度和沉积条件起主要控制作用,博格达山体遭受强烈风化剥蚀,北侧形成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博格达山的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博格达山的构造演化及其造山作用的时间是一个长期争议且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综合运用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不整合-沉积旋回、古流向及沉积物扩散方向等分析手段,对博格达山的构造演化进行了精细的剖析。结果表明:博格达山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3期构造反转,即中-晚石炭世的裂陷海槽与晚石炭世末的弱造山期、早-中二叠世的裂陷盆地与晚二叠世-三叠纪和晚三叠世末的古博格达山隆升-夷平期以及早-中侏罗世的弱伸展盆地与晚侏罗世以来的现今博格达山阶段性隆升期;博格达山南缘柴窝堡凹陷地区印支期形成的NE向构造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橡皮山地区位于柴北缘构造带和南祁连构造带之间的宗务隆裂陷槽内,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以沉积学基本思想为指导,从岩石特征、原生沉积构造特征、古生物特征等方面对该区出露石炭纪至中二叠世的甘家组和早-中三叠世的隆务河组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橡皮山地区在石炭纪发生裂陷作用,形成宗务隆裂陷槽,甘家组开始沉积,形成了一套远端变陡的缓坡型碳酸盐台地沉积,二叠纪后本区闭合,发生褶皱隆升,地质作用由沉积变为剥蚀,在三叠纪早期,本区再次经历拉张作用,转变为沉积盆地,隆务河组形成了一套典型的陆坡浊流沉积地层,三叠纪中晚期再次闭合,沉积彻底结束。  相似文献   

12.
卡拉库姆盆地位于中亚地区图兰地台南部,北西走向,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对于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的构造属性一直都存在着很多争论,我们根据钻井、地球物理及露头资料,认为卡拉库姆盆地是以增生杂岩为基底形成的一个沉积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具有弧后裂谷的性质。卡拉库姆盆地前侏罗纪的构造演化分为4个阶段:1)石炭纪之前古特提斯洋壳开始俯冲增生; 2)石炭纪-早二叠世形成丝路弧; 3)晚二叠世-三叠纪马什哈德-北帕米尔弧形成,卡拉库姆盆地处于弧后拉张的位置; 4)晚三叠世末伊朗等地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卡拉库姆盆地进入短暂的周缘前陆盆地阶段。其晚二叠世-三叠纪的沉积中心在北阿姆河坳陷,木尔加布坳陷和科佩特山前坳陷,沉积环境主要为陆相,三叠纪发生海侵,部分地区接受海相沉积。岩石类型主要为陆源碎屑岩、火山岩及少量灰岩。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南缘(简称"准南")二叠—三叠纪原型盆地性质与沉积环境演化一直以来备受争议。通过准南6个地层小区18条典型剖面野外实测、岩相和沉积环境分析以及区域地层对比,认为准南西部(88°E以西)和准南东部(88°E以东)二叠—三叠纪在岩石组合、地层序列、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准南西部以碎屑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合为特征;准南东部以碳酸盐岩、火山岩和碎屑岩组合为特征。准南西部早—中二叠世地层普遍缺失或被埋藏,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为陆相冲积扇—扇三角洲的粗碎屑岩沉积,中—晚三叠世发育滨浅湖相细碎屑岩。准南东部晚石炭世发育深水浊流,早—中二叠世以滨浅海相细碎屑岩为主,中二叠世后期以芦草沟组潟湖相油页岩和碳酸盐岩发育为特征;晚二叠世,普遍进入河湖相演化阶段,以细至粗碎屑岩为主;中—晚三叠世发生湖泛,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滨浅湖相碎屑岩。研究表明,准南及邻区二叠—三叠纪为裂谷盆地,经历了断陷—坳陷沉积演化阶段,准南西部和东部伸展程度的差异性导致沉积特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林西地区新发现的叶肢介和介形虫等化石,证实了大兴安岭南部存在早三叠世地层。这套地层为具有红层性质的河—湖环境产物,与下伏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有较大的差异。林西组中—下部以海相沉积为主,并发育浊流沉积,反映直到晚二叠世中期大兴安岭南部仍有残余海盆存在,应是造成晚二叠世南北植物化石仍保持区系特征的主因。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揭示,大兴安岭南部的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活动一直到印支构造旋回才结束。  相似文献   

15.
依托青海省矿产地质志研编项目,在收集矿产勘查、科研成果资料以及调研典型矿床的基础上,对青海省铁矿时空分布、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青海省铁矿床主要形成于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和三叠纪,自北向南成矿时代由老变新,空间上主要分布于祁连、东昆仑构造带,祁连构造带以产出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床为特色,东昆仑构造带主要产出元古代沉积变质型和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床;2)将青海省铁矿床划分为九个矿床成矿系列;3)厘定了青海省主要类型铁矿床产出的构造环境,认为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产于大陆边缘,寒武纪—奥陶纪及二叠纪—三叠纪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产于大陆裂谷、岛弧或弧后盆地,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产于碰撞-后碰撞造山带;4)概述了九个系列矿床成矿特征,建立了元古代沉积变质型、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火山-沉积型、二叠纪—三叠纪海相火山-沉积型、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4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主要以实地踏勘和测量建立的87个标准剖面及529个辅助剖面为基础,通过对二叠系分布格局、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古气候、古生态、古环境等分析,来恢复中国北方地区二叠纪的古地理面貌。早二叠世:主要存在额尔古纳和佳木斯古陆,塔里木-敦煌-祁连-内蒙古古陆;海域主要分布在松辽海相区,华北残留海湾相区,柴西残留海湾相区和南准噶尔-吐哈-北山残留海湾相区;此外还有塔里木西部碳酸盐台地相区和准噶尔腹部河湖相区。中二叠世:早二叠世的古陆依然存在,但华北北部古陆范围明显缩小,而准噶尔南缘-吐哈地区已上升成为陆地;海域只局限在东北和南祁连地区,华北地区-北祁连地区大面积为河湖相发育区;塔里木盆地主要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准噶尔地区发育河湖相沉积,北山残留海盆火山碎屑岩发育。晚二叠世:仅在南祁连地区有海相沉积,其他地区均为陆相沉积,东北地区陆相和湖泊相沉积占主导地位;华北地区-北祁连地区主体为河湖相沉积;塔里木盆地整体为河湖相沉积;准噶尔-吐哈盆地主体为河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7.
卢进才  史冀忠  牛亚卓  宋博  张宇轩  余龙 《岩石学报》2018,34(10):3101-3115
内蒙古西部北山-银额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汇带,构造背景复杂,一直是构造研究的热点地区。虽然研究区发育数千米以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为特征的石炭系-二叠系,但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研究十分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构造背景的认识。本文通过石炭纪-二叠纪区域地层对比与层序地层研究,分别建立了北山和银额2个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不同构造单元石炭纪-二叠纪层序地层具有良好的对比关系,为统一构造环境沉积的地质体。通过沉积演化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具有"两坳一隆"的构造格架,并控制着沉积相的展布,早石炭世晚期北山地区南部接受沉积,之后逐渐伸展,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盆地沉积范围最大,盆地演化达到鼎盛。早二叠世晚期盆地开始萎缩,晚二叠世海水基本退出研究区,仅银额东北部接受了海相沉积。总之,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研究指示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为相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统一的陆内(板内)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18.
根据西秦岭临潭地区泥盆纪—三叠纪沉积盆内细碎屑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特征追溯源区背景,反演母岩性质,建立了该区沉积盆地与构造演化模式.认为沉积盆地的物源总体来自盆地的北部,北部经历了晚泥盆世的陆相—湖相沉积,石炭纪的滨岸海滩相-温暖潮湿的近岸海湾(潟湖或潮坪)相-浅海陆棚相沉积,到二叠纪的浅海陆棚-浅海陆棚内的堡礁或堤礁建造;沉积盆地南部为稳定的碳酸盐台地相.三叠纪,盆地经历了大陆斜坡浊流沉积—大陆斜坡(半深海)浊流沉积—滨浅海沉积环境复杂的环境变化.沉积盆地形成演化整体划分为3个阶段:被动大陆边缘台盆台地稳定发育阶段;弧后盆地形成演化阶段;弧后前陆盆地叠合阶段.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隋风贵 《地质学报》2015,89(4):779-79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结构及演化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最新勘探进展及区域研究资料,重新梳理了该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叠合演化过程,探讨了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上下分层"的构造特征,二叠纪以来先后经历了早二叠世后造山伸展、中—晚二叠世强烈挤压逆冲、三叠纪继承性逆冲叠加、侏罗纪—白垩纪整体振荡升降和新生代陆内前陆等五大构造阶段,总体上三叠纪前构造活动强烈,三叠纪之后构造趋于稳定。不同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具有差异性,自北向南3种垂向叠加演化方式形成3类复式地质结构:哈山地区属于"推覆-超剥型",克拉玛依地区属于"逆掩-超剥型",车排子地区属于"冲断-超剥型"。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一是不同的叠加演化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地质结构类型,进而控制不同的源、圈、输导体系等成藏要素及其空间配置关系;二是多期构造活动导致多个成藏期,形成了多种油气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次逆冲抬升,是油气长期指向区,复杂的构造演化导致其具有多源供烃、多期成藏、立体含油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地区在奥陶纪处于华北克拉通板块的西南边缘地区。由于受秦岭—祁连—贺兰三叉裂谷系开裂—聚合作用的影响,奥陶纪鄂尔多斯地区与华北克拉通已开始出现明显构造与沉积作用的分异,突出表现为奥陶纪沉积期鄂尔多斯东部大规模膏盐岩沉积层的发育。古构造分析表明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纪总体呈现为“三隆—两坳—一古陆”的古构造分布格局;奥陶纪经历了冶里—亮甲山期的早期边部海侵、马家沟期振荡性的整体沉降海侵以及平凉—背锅山期的西南边缘快速沉陷的古地理演化过程,表现出较强的阶段性演化特征。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纪整体的沉积充填作用具有以下重要特征:一是受中央古隆起控制、东西向沉积分异明显;二是随时代演进,早中期以内源沉积为主,晚期则以混源或陆源碎屑沉积为主;三是西南边缘沉积巨厚,是奥陶纪最为活跃的构造沉降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