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发挥油气化探“迅速掌握全局快速缩小靶区”的战略性作用,服务油气化探全国扫面计划,选择塔里木含油气盆地北部开展低密度(1点/25km2)油气地球化学填图试点。油气化探填图指标土壤酸解烃、顶空气轻烃、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蚀变碳酸盐在大型油气田、油气富集区带上方均发育地球化学省异常,异常平面空间分布与地下油气富集区带具有良好的套合关系,对油气富集具有指示意义。区域性的荧光光谱等指标异常浓集中心沿轮台断裂等主干断裂带分布,与地下断裂位置良好的匹配性指示了油气大规模的运聚。甲烷碳同位素证实研究区油气地球化学省异常成因为热解成因,土壤样品三维荧光光谱发育共性峰,三维荧光光谱指纹特征反映了近地表土壤烃类异常与地下油气运移和油气藏类型相关。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油气地球化学填图试点结果表明,大型盆地可以采用甚低密度油气地球化学填图技术,圈出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和油气富集区带的异常区,发挥油气化探“迅速掌握全局快速缩小靶区”的战略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化探精查技术检测二氧化碳气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郭栋  李红梅  程军  刘伟 《物探与化探》2005,29(3):205-208
化探精查技术检测二氧化碳气藏异常方法是基于油气渗透理论,通过对CO2(土壤或水中)和土壤全烃、碳酸钙、汞、同位素、荧光等地表地球化学指标组合异常的分析,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预测CO2气藏分布。笔者通过对济阳坳陷花沟地区化探方法、化探资料和气藏分布的综合分析,在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分析研究基础上,指出区带异常,并结合油气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圈定的化探异常区进行分级评价,预测CO2气藏聚集的有利区带,探索化探精查预测技术检测CO2气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过研究发现,油气化探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烃类和蚀变碳酸盐法是该地区比较有效的方法。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十屋南地区烃类比较活跃和富集,这对在该地区利用地球化学技术寻找油气藏是个有利的前提条件。通过研究,在测区内发现了一些油气化探综合异常,这些综合异常的存在,客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内具有成油气藏条件。  相似文献   

4.
雅克拉构造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沙雅隆起的中段,为一高断块,地处南北侧两个生油拗陷油气运移指向的聚集地带。布于构造上的沙参2井于奥陶系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在油气化探工作中,土壤气体测量法属多指标找矿法。在数学地质领域内,因子分析(R型或Q型)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是用以进行系统分类和成因分类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雅克拉工区195个土壤样品、13个气测指标(烃类气体12个,稀有气体1个)进行R型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图解特征,划分因子得分异常区带。以预测该区含油气性。随着地质资料的日益丰富,为进一步对比研究地表异常划分和异常分布特征,作者于1993年再次对图形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电子计算机成图,对工区异常区带的划分作了修改。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存在明显的、东西方向的地球化学异常区带,异常区带有异常范围大、强度高和分布有序等特征,是地下油气信息的反映。从化探烃类指标浓度变化、比值特征和三维荧光图谱特征等方面对异常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本区的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对异常的形成进行了分析,证实了化探异常的形成与盆地中部的大型东西向构造带和东西向气聚集区具有密切的关系,对天然气的勘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东海油气表层地球化学勘查指标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表层沉积物中气相、液相、固相物质成分和物理化学参数能反映深部油气藏的分布,可作为油气化探指标。文中讨论了东海表层沉积物间隙水液态烃、成岩作用环境指标Fe3+/Fe2+ 、热释碳酸盐(△C)、沉积岩细粒级样品分离。选择了东海油气表层化探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C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铁锰的碳酸盐系列,东海沉积物△C矿物成分以菱铁矿为主。△C成因上的多解性决定了△C作为油气化探指标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TD-2 structure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entral Uplift zone of the Tarim Basin, China. It is a basement-uplift anticline-type structure confirmed by seismic and gravity prospecting, and it is expected to have good potential for oil and ga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geological evolution history. But further exploration such as drilling is suspended because of lacking direct geochemical information. Therefore, multi-parametric geochemical surveys, such as free hydrocarbons (C1-C5), acid hydrocarbons (C1-C5) and ?C, Hg of soil, were conducted. It is concluded in this paper that free hydrocarbons a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other ge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could be used for evaluation of oil and gas potential of TD-2 structure in the desert area. Shapes of near-surface geochemical anomalie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suggested that TD-2 structure was a dry gas-bearing structure at the early-middle dissipation stage. So TD-2 structure should have some promising potential for oil-gas. Multi-parametric geochemical survey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drilling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8.
INTRODUCTIONThepresenceofmagneticanomaliesoveroilandgasfieldshasbeenknownforseveraldecades,butitisonlyinrecentyearsthatthephenomenonhasbeencriticallyinvestigated .Themag neticcharacteristicsofsoilandsedimentarecloselyrelatedtosomegeochemicalprocesses,s…  相似文献   

9.
亚铁离子(Fe2+)是地表油气化探工作中重要的评价指标。铁元素的变价特征可导致铁离子的不同存在形式,直接利用Fe2+值作为反映油气田上方还原柱性质的指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提出用亚铁离子转化率K=Fe2+/Fe3++Fe2+的改进方法,并在实际勘查中验证,认为亚铁离子转化率可以为油气化探异常评价和靶区圈定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微量元素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机组分虽然不是油气的基本组分,但它们种类繁多,与油气烃类的生成运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针对与油气田伴生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寻找油气是一种有效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通过研究发现:油气评价的有效微量元素指标主要为Hg和w(V)/w(Ni)、w(V)/w(Fe),其次为w(N)/w(Org.C)、Pb、U;微量元素油气化探异常模式为环状,即油气藏上方为低值区,油气藏边缘为高值异常区。  相似文献   

11.
陈书让 《陕西地质》2003,21(2):70-76
通过选取描述油气化探综合异常的各种特征参量,借助模糊数学工具,利用最优聚类中心所具有的代表特征,建立分级指标,对油气化探综合进行分级评价。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化探综合异常的评价实例结果表明,利用油气化探综合异常各种特征参量进行动态聚类分级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尚飞  解习农  李水福  陆永潮 《地球科学》2018,43(10):3640-3651
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望成为未来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能源.而提高页岩油储层钻遇率和油气产量的关键是甜点区的预测和评价.以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5号富有机质页岩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和地球化学指标,通过岩相、含油性、储集条件和地层压力等关键评价参数分析,探讨了综合信息叠合的页岩油甜点区预测方法.研究表明:(1)脆性矿物含量普遍大于50%,以灰质页岩和粘土质页岩夹粉砂质页岩为主的岩相是页岩油赋存的优势岩相;(2)低自由烃差值和高含油饱和指数均指示高含量游离态页岩油,指示了页岩含油性最好区域;(3)夹层主要发育在深凹区周缘,断裂控制的相互重叠区域或派生断裂控制区微裂缝更为发育;(4)异常高压对页岩油微距离运移和富集的影响较大;(5)基于不同参数门槛值对页岩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划分,采用综合信息叠合法预测出3类甜点区.本文为多参数综合评价和识别陆相页岩油甜点区提供了有效范例,对指导陆相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柴达木盆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表油气化探和井中化探勘探工作,结果显示油气化探对盆地内现有油气田具有良好的地质指示效果,并建立了以环状或半环状晕为主的油气藏综合化探异常模式。油气化探技术在盆地勘探新区的油气远景预测评价、钻井预测等方面效果良好,在现场随钻预测和发现井中油气产层、显示层方面亦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油气化探技术在柴达木盆地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化探在找油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侧重以实例阐述化探在我国找油气中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预测盆地的含油气远景、指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评价圈闭或区块的含油气性,圈定油气田有效范围和随钻油气层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全球和中国大陆铅同位素填图资料表明,全球近96%的原油和90%的天然气分布于DUPAL异常和北半球参考线(NHRL)之间的过渡带(Δ8/4在20~45之间)。根据这一分布规律,全球还有大约2/3的过渡带油气资源还没有被发现和开发。海陆相连的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边界则是中国大陆与渤海湾油气资源分布的重要制约因素。东海油气田则受华夏-扬子地球化学边界向海上和日本岛弧延伸线控制。南海油气田既位于DUPAL异常和北半球参考线(NHRL)之间的过渡带上,同时受华夏-印支地球化学边界在海上多变的走向所控制,因此具有找到大型油气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钻井现场有机地球化学录井与油气识别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居和  方伟  冯子辉 《地球化学》2002,31(5):464-472
在现场钻进过程中,尤其是在油基泥浆及各种添加剂烃类污染、地质录井难以确定真假油气显示的情况下,有机地球化学录井对确定油气显示有独特的作用。但由于其烃类污染对岩屑罐顶气、岩石冷溶烃、岩石热解等常规地球化学录井技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检测数据通过校正污染后才能用于含油气性评价。为此,在现场开展了钻井泥浆及各种添加剂中烃类有机地化检测试验,对泥浆中轻烃(C1-C12)、萃取烃(C1-C35)和岩石冷溶烃进行动态检测,研究其烃类组成及变化特征,对钻进中真假油气显示、油气层质量及产能大小、油气烃类母质类型、储油层确定等及时作出解释与评价,为油气勘探与开发快速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评价方法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油气化探指标的处理与综合评价是油气化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油气化 探找油气藏效果。模糊评价是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关系原理,结合已知探区油气化探指标在油气藏 上方或油气藏储层的规律性变化,找出反映油气藏属性的信息,结合地质环境资料,建立模糊评价系 统,对该探区化探指标异常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8.
自“七五”以来,为配合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在川西坳陷开展了一系列油气化探工作,对该区油气的发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川西坳陷的地质条件有利于微渗漏烃类以较高浓度赋存于土壤中,从而有利于油气地球化学探测方法的使用。选择有代表性的大型气田——新场气田进行近地表地球化学场特征与石油地质关系解剖,结果表明气田上方近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是客观存在的,与本区独特的地质环境相对应,并优选出勘探天然气的有效指标组合。这些有效的油气化探方法在川西天然气富集区的预测中同样效果显著,以川西新都-金堂地区油气化探详查为例,许多化探异常经钻探后证实具有工业油气流。上述研究表明,油气化探技术在川西坳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油气化探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中国主要含油气化探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油气化探数据处理系统。组构异常的提取技术使油气化探异常评价进入了新的阶段,开拓了油气化探新思路。对油气化探数据预处理、指标优选、单指标异常提取、综合异常分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水淹层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总结出了不同程度水淹层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利用地球化学资料从定性识别到定量评价的水淹层评价思路,建立了水淹层水淹程度定性识别方法、剩余油饱和度和含水率定量评价模型.对储层物理性质、岩性、流体性质、水淹程度不同的108口井529层水淹层进行了评价,剩余油饱和度与经校正后的密闭取芯井岩芯分析剩余油饱和度非常接近,水淹级别、含水率与单层试油结果一致.证明利用地球化学资料评价水淹层方法是可行的,结果是可靠的,该方法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