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高国英  薛郁辉 《内陆地震》1999,13(4):306-313
依据新疆南北天山带地震预报实践中b值和η值的异常判据,对运用于地震预报专家系统(ESCEP)测震学方法的主要异常判别指标进行了个性,并对个性前后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个性后的专家系统知识库预报效能明显提高,虚报和漏报率明显下降,预报效能明显提高,虚报和漏报率明显下降,预报效能通过检验,说明修改后了专场主家系统知识库更适合新疆地区中短期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2.
陈永祥 《地震》1989,(2):37-41
本文介绍1987年2月17日江苏射阳5.1级地震前常熟地震台地倾斜观测到的异常变化的判别过程和进行地震预报尝试的分析依据与结论。最后分析了地震预报指标中出现一些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异常频次累加法和异常频次变化速率法研究了水化群体异常随时间的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方法可以对水化异常性质进行判别,证明该方法对震情的判别和地震预报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同时,该方法也可用于其它类型前兆观测项目异常性质的判别,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地电阻率短临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相干加强的方法对地电阻率(以下科称ρs)资料进行的数学处理,表明了ρs短临异常突出明显的结果。为此本文对所出现的异常特征及短临异常的判别与地震预报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西宁地震台水氡测量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的判别及排除 ,并从氡值的变化中提取异常信息 ,为地震预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对地震前兆异常的一些再思考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李献智 《地震》1998,18(2):163-170
通过研究地震远场前兆异常、超长期(8~20a)前兆异常和前兆异常判别上的差异,进一步揭示远场前兆异常的意义、前兆异常曲线的内涵和地震间的相互关联及地震预报的复杂性。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前兆异常的实质和深化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7.
刘仲全 《地震研究》1999,22(1):57-63
本对云南内昆明,弥渡,下关等重力台站的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述了重力异常的提取判据,统计下重力异常与5级以上地震的历史对应情况,总结了重力异常变化特征,给出了重力异常短临指标体系,从而为今后的地震预报在重力学科提供了一些异常指标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DWMJ-89A型电磁波记录仪记录的异常与地震3要素的关系,讨论了判别电磁波脉冲数值异常的方法与地震预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军 《四川地震》2002,(1):27-31
介绍了地震前地下水位异常的判别方法,分析了雅江地震前地下水位异常的演变过程及预测情况,同时还讨论了预测地震地点的难度,雅江地震在发生再次表明,迄今对地震的研究和认识仍是初步的,地震预报攻关研究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0.
引用自助统计分析,对华北地区17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震级分布的离散度自助统计方差σBM值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离散度自助统计方差σBM值的异常特征。同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震短期预测的概率方法浅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和天气预报相比,地震预测,特别是地震的短临预测更为困难。概率方法真实地反映了地震发生的随机性,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对于地震认识的局限性,加快短期预测的概率方法研究与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概率预测是经验预测、统计预测和物理预测的综合,各类地震预测方法特别是物理预测方法的发展还很不充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我国地震预测的现状来看,应大力发展统计预测方法。地震目录可为我们提供对背景地震发生率的估计,而前兆的出现使我们可以得到地震发生率大大高于背景发生率的时段,其增益越强,时段越短,越接近于理想预测。前兆和地震之间的关系的统计检验对于概率预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提出,应按实用化的要求逐步规范各种地震预测方法。这对地震预测研究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吴忠良  蒋长胜 《中国地震》2006,22(3):236-241
地震前兆的效能检验问题既是地震预测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近年来围绕地震预测问题的一个争论焦点。传统的地震预测研究中关于地震前兆机理的一个基本假定,即地震前兆来自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场的某种变化,与传统的地震前兆检验方案,即针对“异常”信息统计与地震之间的“对应”情况,并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存在一个内在的逻辑矛盾。地震前兆的检验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问题,而是一个地球动力学问题,不考虑地球动力学的地震前兆检验是没有意义的,由此得到的检验结果则可能对相关研究造成误导。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震年度趋势预报效能的统计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朱令人  王琼 《内陆地震》2004,18(4):289-299
介绍了统计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地震预报效能的统计评分方法,并据此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年度趋势会商预报的效能进行了统计评价。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说地震中期(年度)预报能通过检验,预报评分值约为0.25-0.3,显示出新疆地震局年度会商会的预测结果对地震中期预报有一定能力。由于各年的评分涨落很大,不宜依据一、二年的评分值来说明预报能力或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相似文献   

14.
地震预报效能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震预报效能评价是个重要而复杂的科学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研究:用均值预报保证率法和最大振幅法来判定有震综合预报的成败;在几项可接受的基本假设条件下,经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到若干重要定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震预报有效性的统计检验,借以判断地震预报方法或手段是否与地震流显著相关(即与盲目预报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合地震预报现状,推荐效率值Z系列和相关评分(广义Wallen评分)V系列作为定量表示地震预报有效程度的两种统计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概率方法应用于地震短期预测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天中  王林瑛  刘庆芳  丁秋琴 《地震》1999,19(2):135-141
根据爆发地震平静两项活动性前兆的统计结果,对地震发生的背景概率、条件概率和概率增益进行了估计,给和北地震发生前发震概率逐步增加时间过程,由背景概率P(E)增至中期前兆A出现后的条件概率P(E/A),再增至短期前铛B(平静)出现后的联合条件概率P(E/A)。结果表明,在1997年12月17日后的一个月内,华北地区发生6级以上的条件这38%,概率增益超过20,对概率预测结果的使用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充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目的,是把模糊数学中发展起来的模糊识别的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试用于地震综合预报.模糊识别的直接方法,就是直接由前兆指标的从属函数来估计地震危险性并进行预报,其效果依赖于建立前兆指标的从属函数的技巧.文中以地下水氡含量、视电阻率、波速等前兆资料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主要依据前兆变化速率及相关系数,并使用其它途径来建立从属函数的具体方法与公式.使用这样的从属函数之后,可以更好地识别出前兆异常,并且更容易区分出异常的起始、终结或发生明显转折的时期.模糊识别的间接方法,本文中采用的是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它与选取表示型类区别的相似系数或距离有关.我们这里采用的是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聚类分析方法.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系列样本按彼此间的相似程度建立一个模糊相容关系;通过合成运算把这个模糊相容关系改造为一个模糊等价关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数的数值,并对原始样本进行分类.选取某一给定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的一些统计指标,或者选取由多手段单台或单手段多台得出的一些前兆数据(地形变、地下水氡含量、视电阻率等等),就可以使用上述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来进行地震综合预报.作为说明此方法的例子,文中给出了对我国西部强震及中强震得出的一些初步结果.由所得结果可以看出,利用模   相似文献   

17.
孙小龙  王俊  向阳  王熠熙 《地震》2016,36(4):120-130
基于《中国震例》记录的1966年以来的震例, 按异常测项和变化类型分类统计了与地下流体相关的异常数量与震级、 震中距、 持续时间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 中国大陆M6.5以下地震的地下流体异常数量与震级无相关性, M6.5以上地震异常数量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多, 二者呈指数关系; 地下流体异常多集中于距震中300 km范围内, 且各测项间无明显区别, 异常数量与震中距之间呈Gamma分布特征; 地下流体异常时空演化主要表现为 “向震中收缩”、 “构造控制”和“相对集中”三种典型特征, 震前异常数量主要表现为“持续增长”型和“先增后减”型两类, 且以“先增后减”型居多。 本文统计得到的地下流体前兆信息特征, 可为今后地震预报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蒋长胜  张浪平  韩立波  来贵娟 《地震》2011,31(2):106-113
对中长期地震危险性概率预测结果的统计检验是地震预测预报的重要研究内容,采用通用的统计检验方法是促进地震预测理论、模型"无障碍"交流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PI算法和RI算法回溯性预测结果统计检验的实例,介绍了如何运用CSEP计划中已常规采用的Molchan图表法进行地震概率预测统计检验和分析,并分...  相似文献   

19.
水化学地震前兆短临预报指标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玉华 《地震》1995,(1):65-72
本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单项异常的判别和确认:2、短临预报指标的提取和地震三要素的预测。根据苏,浙,沪,皖水化测报区多年的预报实践和震例资料,从多种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日常预报经验,初步建立了反映现阶段资料状况和认识水平的统计性短临预报指标和地震三要素的预报方法。经检验,具有实用性和可操性作。  相似文献   

20.
吴忠良  蒋长胜 《中国地震》2007,23(3):211-224
从"统计预测"、"经验预测"、"物理预测"的角度讨论了世纪之交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国际进展。"统计预测"包括地震预测预报方法的统计检验、"统计地震学",以及统计物理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应用;"经验预测"包括搜索可能的前兆异常的尝试、建立将可能的前兆异常现象与地震孕育过程联系起来的简单模型、发现对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新现象,以及地球介质变化的动态监测试验;"物理预测"包括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模型、地震断层带性质的观测和实验研究,以及对震源的直接探测和钻探。讨论了"统计预测"、"经验预测"、"物理预测"之间的关系,对"把经验预测或统计预测变成物理预测"的发展战略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