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浩沛 《地图》2006,(4):56-61
2003年第三期《地图》杂志中有一篇文章,名为《南斯拉夫版图:千年的动荡》,文中结尾处,曾预言“塞尔维亚和黑山”将有可能从地图中消失。打那以后,我就一直在找绘有“塞尔维亚和黑山”版图的地图邮票。没想到的是,在我尚未找到标有“塞尔维亚和黑山”名称的地图邮票时,却等来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我国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两幅地图“地形图”和“驻军图”。这两幅地图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图,内容丰富,表示了水系、地貌、居民地、道路四大要素。地图有一定比例尺,采用了三种颜色而为世界地图学界所震惊。两幅绘在帛上的地图是西汉初期我国南方两个诸侯国长沙国和南粤国发生军事冲突而产生的。两汉的数学、天文学已达到很高水平,勾股弦定理已在实际测量中得到应用。测角器“司南”、测距仪“矩”等测量工具已经出现并广泛用于测量海岛的高远、方邑大小、河宽、山高、谷深等方面。对两幅汉代地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技术条件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虞南 《浙江测绘》1996,(4):17-18
地方志与地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方志又称“图经”,“图则作绘之名,经则载言之训”。简言之,图加上文字说明,就是“图经”。方志又称“图志”,如唐《元和郡县图志》,后来图亡,只能称为《元和郡县志》。还有“图说”、“图考”都是方志的名称。由此可见,地图与方志是密不可分的,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并且常有“图冠方志之首”之说。因此,在编纂省地方志的同时,编制一部反映本省基本情况的大型地图集,作为省地方志的组成部分,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包维铅 《地图》1992,(2):52-54
在地图编制过程中,无论是普通地图还是专题地图都有大量的底图要素与专题内容需要等大、缩小或放大转绘。通常采用的转绘方法有照相法、光学投影法、缩放仪法和网格法等,这些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在编图实践中根据复印机操作简便、复印图像清晰均匀等特点,用它复印转绘了数百幅地图,感到这样复印转绘地图内容、编绘比例尺较小的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特别是图集、图册,有可以加快编图速度、节省转绘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缩短制图周期等优点,是地图编制工作中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地图转绘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秦时期(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206年),由中央王朝于每年八月派遣告使,轻车长驱,采访全国各地物产、民情、风俗、方言,利用“定南”和“计里鼓”进行测量,记录方位、里程,草绘地形,据此编制版籍(绘制地图,编制户籍等),并藏于秘室,以供朝庭了解各地经界、户口、贡赋以及军事要塞等地理信息,从而达到“人主居高堂知天下”的目的。派遣“轩之使”,用记录方式搜集资料,据此绘制地图,是周秦时期独特的地图测绘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学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有着极为独特的作用,在环境、资源、人口问题逐渐引起重视的今天,中学地理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等特点。我在地理教学中用地图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方面作I如下的尝试。一、发挥地图的德胃功能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我力求在教学中有机渗透、有意渗透、有情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如讲到“中国的疆域”一节时,我出示了自绘的“我国海洋国土分布图”,向学生介绍海洋国土的有关知识,以增强学生的海洋…  相似文献   

7.
纨扇地图──《富顺县与地全图》万邦(四川省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富顺县文物管理所收藏有一柄绘有地图的纨扇,纨扇为圆形,绢质,双面。正面绘有极为工细的彩色《富顺县舆地全图》,背面为楷书图记。团扇直径26厘米,地图为团扇内接四边形。图廓尺寸为1...  相似文献   

8.
虞南 《浙江测绘》1996,(3):50-50
以往在编制浙江省地图时,总认为浙江省不涉及到国界,省市界线有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权宜画法,县、市界线有习惯画法,如有争议之处可以不绘,对境界线的表示未引起高度重视,以致在有些地图上对沿海一些重要海洋岛屿漏绘或绘得不准确或名称有误.影响我国领海基线的正确画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地图质基的发展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图质基,即刻、绘地围内容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古代使用过多种不同的地图质基。在原始公社后期,我国已发明了可以刻画地图的陶制品质基。大约到了公元前21世纪,出现了以金属为质基的地图。自从我国发明了抽丝织帛以后,以帛为质基的地图便在我国地图质基的发展中占居重要地位。纸张发明于西汉初年。但纸张做为地图质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隋代(公元581—618年)。至此以后各朝均有用纸做为质基的地图。另外,还有青石板和木料为质基的地图。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图制图与调绘相配合关系到精准制图新工艺的创新、发展,对地图编制、地图使用起到促进作用。细化调绘方向,将制图工作与调绘工作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地图的精准度,成为制图工艺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毛赞猷 《地图》1994,(3):23-24,22
我国现阶段地图发展的特点,是有关学科与地图学的结合,使关联学科的信息表达为图形,并体现决策意向。如果说地形图曾经是地图的主要产品,则经过深加工的专题地图将是今后为战胜贫困、环境恶化的主要地图产品。地图正经历着数据源和生产技术的两大变革,在生产建设中,遥感数据、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以地图形式输出的产品将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试谈中国舆图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果清 《地图》1997,(4):34-37
中国舆图(中国古代地图的旧称)发展史,源远流长。近年来研究中国古代舆图的文章不断出现,而研究舆图发展的学者并不多见。尤其是对中国舆图的起源发展问题,一直受着已故地图学家王庸[1]“在文字产生以前,就有地图了”之说的影响,以至后来学者对此概念并没有进一步探讨,乃至任其流传,几乎均在传说:“地图起源很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有地图了。”[2]笔者认为类似这种说法不够严谨,特此试谈见解。其次,目前有许多人对“舆图”一词还很陌生,应该了解它,利用它,使其在历史、地理等学科研究中发挥作用。一、中国原始地图的起源与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类世成为学术热点,人类世地图随之出现。人类世地图作为一种宏观的“人-环境”关系地图,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值得关注和研究。首先,介绍人类世的概念,并据此辨析人类世地图的内涵与特征;然后,以列表和举例的形式,对部分典型人类世地图的表绘内容、表示方法和表现手段进行介绍与探讨,分析其优劣;最后,阐述地图对于人类世研究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人类世地图的局限,提出从技术运用、艺术设计等方面提高其信息承载力、地图表现力和多元共情力。  相似文献   

14.
周岩 《中国测绘》2003,(3):34-37
一位学者在评点中国人画的地图与西方人的地图有何区别时说,古代中国人的地图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如西方人的地图那么精确,但是中国人的地图体现了相当明确的务实性。无论造送官府,还是民间存读,大多数中国人编制的地图都是为了使用,而不是单纯专为私人收藏而绘。而二十世纪以前西方人编绘地图除使用以外,更有许多是专为私人收藏而制。那些地图不但要写明呈献的对象(往往是献给某位达官显贵,或亲朋好友),往往还要写上编绘人、刻工的姓名和出版商的招牌,特别是印制日期。既为地图制作者流芳百世,也使拥有者了解某些类型相似的地图传世之先后。因为西方地图的绘刻与印制往往是以制图家族为名,世代相传。正是由于中国传统社会上下对地图需求体现了相当明确的务实性,使得中国人的地图往往没有编制者、画师或刻工的名字,也不注记制作的年代。泱泱中华地图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是否应该记住那些用心血塑就精美地图作品的“艺师”们呢?本文作者年届七旬,仍不辞劳苦,采集了近百年来我国地图美工和整饰工作人员的一些典型事例,精心著文,反映了我国地图美工和整饰工作的发展和变化,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学习、继承和借鉴老一辈制图工作者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徐庆荣教授──地图学科的实干家任智生徐庆荣教授生于1932年12月,江苏常熟人。1953年毕业于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土木科,在校时曾参加治淮工作一年,毕业后在青岛工学院测量专科任教,1956年到武汉则绘学院工作迄今,期间曾任武测教务处处长、中国测绘学会测...  相似文献   

16.
读初级中学地理课本时,对其中的地图插图进行了如下的统计:《中国地图》上册,计有23幅地图插图,其中有17幅未绘经、纬线,为总数的73.9%;《中国地理》下册,计有49幅地图插图,其中有32幅未绘经、纬线,为总数的65.3%;《世界地理》上册,计有40幅地图插图,其中有22幅未绘经、纬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土地测图源远流长,古籍中不乏记载。地图被视为权利归属的象征,战败国向战胜国割让土地,就是以献地图表示臣服和进贡的。荆轲刺秦王“图穷匕首见”的故事,就说明了当时土地与地图关系。封建王朝对臣下的国内分封也是以地图为根据的。地图也用于作为土地诉讼的证据,故周代有“地讼,以图正之”之说。西汉著名经学家匡衡,就因为“郡图误,招坐免”。匡衡是汉元帝时丞相,封乐安侯。司隶校尉王尊以他多占四百顷封地为由,在成帝时弹劾匡衡,以致罢了官。后来重新查对郡图,才发现是由于地图有误,使匡衡先生白白吃了一场冤枉官司。由此可见古代的土地地图已具有法律文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古为今用”方针的指引下,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后,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于一九七三年十二月进行了二、三号墓的发掘工作,又获得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特别是三号墓,出土了写在绢帛上的二十多种书籍和绘于帛上的三幅地图。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组织各有关单位的专业人员成立了帛书整理小组,对这些珍贵古籍进行了修复整理和考释研究。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研究所、地图出版社的同志参加了对三幅地图的修复整理工作。本文是帛书整理小组对第一幅地图的修复整理情况。它为广大测绘战线职工研究我国地图测绘的历史,以及研究儒法斗争对我国测绘技术发展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土地科学学院于1 999年 1 1月中旬在图书馆组织了“地图世纪回顾”展览。展览的目的是在世纪之交 ,对本世纪地图发展作一回顾 ,一方面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另一方面 ,精选部分地图精品与参观者共享 ,让每一个参观者充分认识到 ,科技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以此鼓励与鞭策地图制图工作者热爱地图专业 ,为跨世纪的地图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展览的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丰富多彩的地图世界我们所熟悉的地图 ,与人类文明可以说是同步前进的。从几千年前绘于木板上、刻于石碑上的原始地图 ,到今天 ,已经发展成为数字地…  相似文献   

20.
林康泰 《地图》2000,(3):45-46
随着计算机应用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地图如何进一步发展已成为地图界面临的迫切问题。笔者想就这方面发表一点见解。一、学科的定义和界限已经模糊  地图学老教科书中的一些地图定义 ,今天显然已经不合适了。地图本身的“界限”早已被冲破 ,如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的界限、地图学与其它学科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 ,谁也不会死守“自己的”范围 ,而不与其它学科联系。电子地图的出现 ,在形式和内容上早已飞跃到一个新的层面 ,虽然对老地图人来说 ,带来了迷惑 ,但却使地图开始跳出老框框。它使地图面貌一新而其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