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前期新疆洪旱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洪旱灾害是我国内陆干旱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本文归纳总结了新疆洪旱灾害的基本特征、近期变化和形成机理;阐述了洪旱灾害近期研究动态和灾害防治的新进展,对新疆洪旱灾防治能力作了简要评估;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治水"的新理念和新疆的实际,提出21世纪前期新疆洪旱灾害减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河流的径流年际变化比较平稳,但季节变化很大.许多河流四个月(即5至8月或6至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70%以上,昆仑山北坡的河流多在80%以上,其中玉龙喀什河达88%.而春季径流量多在15%以下.因此,春旱夏洪常常是我区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我区农牧业生产连年增产,就是与洪旱灾害不断作斗争取得的. 在洪旱灾害中,春旱常常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旱灾一大片,影响我区农业总收成.造成春旱的原因:1.冬春降雪量占全年降水  相似文献   

3.
用新疆31场实测降水过程和8张24小时降水过程图来验证暴雨面深的理论公式。利用洪旱研究课题所绘制暴雨等雨量图对暴雨的面积与雨量的关系作了检验,结果31场降水面深分布都通过了置信度为α=0.05的线性相关系数检验,证明暴雨面深为负指数分布。8张24小时降水面深分布中绝大多数通过了检验。证明24小时暴雨面深关系也服从负指数分布。  相似文献   

4.
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新疆洪旱预报及防灾决策服务系统的研究”总课题的第8906号子课题,即“全疆无雨期长度规律、历史典型大暴雨图集及应用研究”于1992年10月22日正式通过鉴定验收。鉴定组由自治区科委、新疆水文总站、新疆八一农学院、新疆气象局、气象研究所等单位的8位专家组成。该课题  相似文献   

5.
用奇异值分解法通过对新疆区域28站1961~2005年夏季(6~8月)平均温度和总降水量资料的分析,得到了新疆夏季主要三对温度和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典型特征场。新疆夏季温度的空间分布与降水的空间分布基本呈反相关,多雨区的温度呈偏低趋势。夏季降水分布有南北反相、全疆一致、内外反相3种类型。前期5月份南、北疆的温度和降水特征一般会一直延续至夏季。  相似文献   

6.
一、山区人工增水问题的提出新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占全国面积1/6的新疆,降水总量只占全国的4%;全疆年平均降水量仅150mm,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4.准噶尔盆地中部年降水量只有50mm,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年降水量只有10mm左右,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上的地区,只占全疆总面积的23%.由此可见,干旱缺水,是新疆一个固有的、长期存在的问题. 解决水的问题,不外乎“开源”和“节流”两种办法.在“开源”方面,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7.
1993年3-4月,新疆没有受到寒潮侵袭,但天气过程频繁,有些过程强度较强.主要特点有,继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的暖冬之后,3月全疆气温继续偏高,降水继续偏多,局地降水破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开春期全疆大部分地区提早,局地出现洪水,部分农区出现小麦雪腐病.4月发生明显转折,北疆气温正常或略偏低,南疆正常略偏高,全疆降水偏  相似文献   

8.
华南前汛期的锋面降水和夏季风降水Ⅱ.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中国730站降水资料和第I部分 (郑彬等, 2006) 得到的华南前汛期锋面降水和季风降水的划分日期, 计算出1958~2000年华南前汛期锋面降水量 (强度) 和季风降水量 (强度) 的序列, 采用EOF和扩展EOF分析方法, 得到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几个主要分布型, 并探讨锋面降水与季风降水的可能联系.分析结果表明: 华南前汛期的锋面降水和季风降水分布主要有三种类型--全区旱涝型、西南涝 (旱) 东北旱 (涝) 型、东南涝 (旱) 西北旱 (涝) 型.各分布型的时间系数与850 hPa风场的相关结果表明不同的分布对应着不同的低层环流形势.统计结果显示华南前汛期锋面降水的分布形式与季风降水的分布形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疆解放40年来,党和政府领导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兴办水利,与洪旱灾害作斗争,建设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为减免灾害损失,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新疆幅员辽阔,大小河流570条,尚有相当的河流没有整治,或虽有治理也常因工程设计标准和管理运用水平的限制,遇较大洪旱灾情,难以保证工程安全及工程效益的发  相似文献   

10.
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南北半球大气质量交换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珠江流域1954~2003年51站的月降水资料,利用主分量分析方法,研究珠江流域4~9月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流域4~9月平均降水量在600~1 900 mm之间,最大中心在广东阳江附近,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其标准差分布基本上是从东向西减小,最大变率中心仍然在广东阳江附近.珠江流域4~9月降水存在5种主要分布型态:全区涝(旱)型、南涝(旱)北旱(涝)型、东涝(旱)西旱(涝)型、东西涝(旱)中部旱(涝)型、南和北旱(涝)中部涝(旱).珠江流域出现全区性涝(旱)和南旱(涝)北涝(旱)的分布型态较多,占总年数的64%.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场在1983~1992年呈较显著的全区偏旱分布;在1967~1971年前后东涝西旱的分布较显著;在1979年前后中部涝东西旱分布较明显.在1985~1986年前后有南北部涝中部旱分布特征.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分布交错出现,没有明显的集中分布期.  相似文献   

11.
摘要:利用新疆100个国家气象站的月、季、年气温、降水要素1991─2020年和1981─2010年平均值资料,从区域平均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对2个气候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疆的平均气温一致增加,且大部地区增温显著,春季增幅最大,秋季最小,北疆增幅略大于天山山区和南疆。全疆降水增幅3.1%~5.0%,冬季增幅最大,秋季最小,天山山区增幅大于北疆和南疆。月气温,2、3、4、6月升幅较大,5─10月较小,月气温差值空间型分为三型:全疆一致增加型、全疆大部增加型和全疆大部减少型。月降水,2、8、11月增幅较大,月降水差值空间型分为三型:全疆大部增加型、全疆大部减少型和北疆大部减少南疆部分增加型。气候平均值更替后,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偏高的特征将弱化,其等级整体由正距平向负距平方向调整,基于旧气候态下的评价结论也需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12.
使用新疆99个气象站年、季、月气温、降水要素1981—2010年平均值和1971—2000年平均值资料,从区域平均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对新旧2个气候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年气温、降水,各区域均增加;气温增幅0.3~0.4℃,北疆、天山山区略大于南疆;降水增幅4.7%~8.9%,南疆略大于北疆、天山山区。季气温、降水,各区域均增加;气温北疆四季变化较天山山区、南疆更明显,降水南、北疆季节差异较天山山区更大。2、3、11月的月气温增幅较大,4—10月较小;月气温差值空间型分为四型:全疆一致增加型、全疆大部增加型、北疆增加南疆减少型、北疆减少南疆增加型。1、3、7、11月的月降水增幅较大;月降水差值空间型分为两型:全疆大部增加型和北疆增加南疆减少型。气候平均值改变后,气温、降水等级整体由正距平向负距平方向调整,一些过去的气候评价结果在长序列评价中需要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13.
2003年9~10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气温9月份全疆大部略偏高,10月份北疆偏高,南疆略偏高。降水9月份全疆大部偏多;10月份北疆基本无降水,南疆降水主要集中在西部,比常年偏多3~15倍,其余地区基本无降水。两月全疆大部分地区光照适宜.气象条件对玉米充分灌浆、成熟、收晒以及冬小麦的播种、出苗有利,对棉花吐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1~12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变化剧烈,降水北疆持续偏少,南疆各地降水分布不均,11月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少,12月大部地区偏多。其中11月全疆各地气温异常偏高,北疆地区比常年偏高4.3℃,偏高幅度居历史第三位,南疆地区比常年偏高2.9℃,导致全疆大部地区入冬期推迟。12月份,受8~11日的寒潮天气过程影响,全疆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异常偏低,北疆地区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4.6℃,是近15年同期中最冷的一年;其中上中旬北疆大部分地区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5℃以上,个别地区偏低幅度达1…  相似文献   

15.
基于赣江流域39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分析了赣江流域1960—2018年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不同时间尺度SPEI均有微弱升高的趋势,干旱形势有所缓解,SPEI能够较好地表征赣江流域旱涝情况.赣江流域中部的轻旱和特旱发生频率要高于其他地区,中旱主要高发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区域,重旱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赣江流域干旱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旱涝变化整体保持一致,南部与北部旱涝状态存在相反的纵向差异,且中部与南部、北部旱状况涝存在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6.
1 2008年新疆天气气候特点 2008年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全疆大部异常偏高,塔城等9个测站偏高幅度居历史同期第一位;年降水量全疆大部偏少,伊宁县、霍城县偏少幅度破历史同期极值;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少、干旱严重。  相似文献   

17.
英德市重度秋冬连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0-2007年英德市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英德市重度秋冬连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英德市重度秋冬连旱具有明显的阶段连续性的特点;且有趋于严重的变化趋势,20世纪60—80年代变化较为缓和,80~90年代有一个明显增大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最近几年干旱灾害越发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英德市重度秋冬连旱与登陆影响的热带气旋降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英德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新疆哪里最热新疆究竟哪里最热?其炎热程度如何呢?新疆盆地地表多沙漠覆盖,由于沙粒热容量小,夏季白天气温升得很高,而盆地本身又具有聚热作用,造成全疆大部分地区夏季非常炎热.据统计,极端最高气温达40℃以上的台站占所有观测台站的55%.吐鲁番盆地是我区也是全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其极端最高气温高达47.6℃,分别是在1953  相似文献   

19.
2001年5~6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5月全疆大部地区延续了春季以来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趋势;进入6月,全疆气温仍持续偏高,但降水略有增加,使前期的干旱形势得到一定缓解。两月全疆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光照充足,6月份主要农区降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各生长发育期均比常年提前。同时,5~6月多大风、沙尘暴天气,局地出现暴雨洪水及冰雹灾害,给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1 平均环流形势特征5月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上,中高纬环流呈4波型分布。西欧与北美脊较常年显著发展。反映在距平场上,从北美东部经大西洋至欧洲西…  相似文献   

20.
一、北疆降水事实 1.降水的明显阶段性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热量高、降水少、大风多,有洪无涝.尽管如此,新疆的降水仍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有“水”旱年之分:“水”年降水偏多,如1958年、1966年、1987年、1988年等;旱年降水偏少,如1962年、1967年、1974年、1982年等.也有人采用更长的时间尺度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