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对盐城滨海湿地影响较大的一些地方政策,发现这些政策对盐城滨海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诸多不利,主要表现在:湿地开发利用政策偏重经济发展,轻视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围垦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导致盲目、超强度围垦;沿海产业政策不合理,致使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政策的执行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湿地相关政策体系,确立可持续发展作为盐城滨海湿地政策的指导思想,选择全面保护的湿地政策目标;制定综合性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政策体系,例如,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投入政策机制、湿地资源生态补偿政策机制,完善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等;完善湿地政策执行的管理体制,加强湿地政策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在滨海湿地保护和修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然而尚未建立滨海湿地的补偿制度。介绍了美国湿地银行在申请、建设与交易方面的运行和保障机制,梳理了其成功实践的主要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美在滨海湿地开发利用及保护上的差异,阐述了当前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我国国情,建议充分吸纳与借鉴美国湿地银行运行经验,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完善湿地产权体系、法律制度和监测管理等对策措施,为我国滨海湿地银行试点及后续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韩国滨海湿地保护立法,经历了由"湿地开发期"至"政策转变期"再到"湿地保护期"3个时期的变迁。在朝野争论与各方利益博弈中日益受到保护的滨海湿地,亦通过韩国不断完善的立法得到保障。从韩国滨海湿地保护立法中寻求有益启示,我国的相关立法应考虑明确滨海湿地的法律定义及地位,确立滨海湿地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完善滨海湿地保护的基本制度,重视滨海湿地管理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沿海地区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使得我国滨海湿地面积急速减少。近30年来,美国政府引进市场机制、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注重公众参与、采取湿地补偿政策,使美国湿地基本达到"无净损失"目标。美国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立法过程及政策,值得我国决策者学习,也为我国滨海湿地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赴美考察团通过考察与学习美国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迁徙水鸟保护与管理、滨海湿地恢复与入侵物种治理等方面的经验,为我国滨海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秦皇岛市拥有砂质海岸湿地、河口湿地、泻湖湿地、浅水海域湿地、人工滨海湿地等多种类型滨海湿地,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是我国砂质海岸湿地的典型代表。由于秦皇岛湿地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其滨海湿地存在脆弱性增加、海岸侵蚀加剧、自然演替缓慢、湿地环境恶化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湿地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的2008年湿地遥感数据,对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滨海湿地生态地理分类体系构建的湿地类型、保护状况和目标保护物种分布,综合考虑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以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运用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Marxan软件作为空间优化模型,构建中国滨海湿地保护优先格局,建立优先保护单元150个,面积共有49 109.24 km2。已有湿地保护体系中的滨海湿地面积仅占不到中国滨海湿地总面积的10%,许多重要滨海湿地生境在已有保护系统之外,需要依据优先保护格局,对已有滨海湿地保护体系进行调整,最终形成合理保护网络,这对中国滨海湿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盘锦滨海湿地面积大、类型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服务功能价值高,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盘锦滨海湿地资源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保护盘锦滨海湿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中国滨海地区,大规模围填海活动导致滨海湿地持续减损,湿地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严重削弱了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为了定量分析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以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为例,利用湿地遥感分类数据,通过建立滨海湿地生态地理单元,比较了1990年和2008年两个时期四大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状况,定量评估了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的区域和类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1990年时相比,至2008年,无论是中国滨海湿地整体还是四大三角洲局域尺度,围填海活动都是滨海湿地减损的重要驱动力,尤其体现在对北方滨海潮间滩涂和南方红树林等类型滨海湿地的大面积侵占,威胁到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生境类型和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区域。在四大三角洲,围填海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表现在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排序具有一致性,即水产养殖用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农田次之,其后是工业建筑、港口建筑;以及在四大三角洲中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的差异性,即黄河三角洲的水产养殖用地面积相对最大,长江三角洲的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相对最大。为了避免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的进一步破坏,在确定保护和修复优先区域的基础上,应该着手强化滨海潮间滩涂和盐沼等关键生境类型的保护、修复和生态补偿模式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9.
根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陆海统筹原则,探讨东山湾滨海湿地空间规划范围的确定方法,以协调半封闭型海湾滨海湿地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冲突。东山湾滨海湿地空间规划范围在滨海湿地定义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延伸,即海域一侧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水水域,并延伸至海湾湾口;陆地一侧重点考虑滨海湿地相邻陆域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将海岸线向陆地至东山的范围(汇水区)纳入规划研究范围。入海河流的感潮河段纳入规划范围;此外,将滨海湿地鸟类的重要停歇地、觅食地、在鸟类迁徙季节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养殖池塘和盐田等人工湿地纳入规划范围。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公里网格法和样带群落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2011-2012年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现状和受威胁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策略,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湿地保护调查是湿地立法的基础,湿地保护调查的结果是湿地立法的重要依据。以龙海市湿地调查为例,对福建省湿地的作用、面临的主要问题、现有的保护体系、现有法律法规在湿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对福建省湿地立法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区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79种鸟类,隶属12目27科。其中,冬候鸟40种、留鸟31种和夏候鸟8种。红树林区古北界鸟类41种,东洋界鸟类35种,广布种3种。分析了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区鸟类分布和年变动情况,比较了福建省6个红树林区湿地鸟类季节型的组成,指出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鸟类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福州市滨海湿地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兰  汪小钦  陈芸芝 《湿地科学》2011,9(3):251-256
利用2000年的Landsat 7 ETM+和2009年的ALOS AVNIR遥感影像数据,对福州市滨海湿地进行分类和专题信息提取.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福州市滨海湿地的分布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2009年福州市东海岸的天然滨海湿地面积有所减少,人工湿地面积明显增多;其中,养殖场的面积...  相似文献   

14.
肖玲 《热带地理》2002,22(2):138-141
在分析县域旅游规划中必须重点把握的问题的基础上 ,对饶平县旅游规划指导思想、旅游定位、旅游发展思路和目标、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饶平县应生产以“海上桃源、滨海邹鲁、闽粤驿站”为旅游形象的 7大类旅游产品 ;据此开拓以本地客源市场为主 ,以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地区客源市场为辅 ,以外省和港、澳、台客源市场为补充的近中程客源市场 ;并依托“一心、三区、十三功能片区、四条旅游热线”的旅游空间架构 ,将饶平县建设成汕头和潮州的郊野公园 ,粤东、闽南旅游协作区上的旅游胜地 ;使旅游业成为饶平县经济的新增长点 ,未来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  相似文献   

15.
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与区域持续发展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35  
辽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在、类型多、景观结构复杂多样,在该区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在建立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分类系统基础上,对该区湿地资源现状与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该区现有湿地314857hm^2,占全市总面积的79.5%。其中天然湿地159919hm^2,占总湿地面积的50.8%,人工湿地154838hm^2,占总湿地面积的49.2%,多年来的区域资源开发活动,使该区湿地面积和景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湿地生态功能变受到严重影响和威胁,本文结合区域湿地资源与景观结构的动态变化状况,系统分析了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受影响状况,并进一步提出区域资源开发与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和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其原始性、脆弱性和作为珍稀濒危鸟类重要栖息地的作用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着眼于当前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问题及变化趋势,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阐明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基本框架和关键技术,明确了下一步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恢复的主要任务,并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孤立湿地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吉平  梁晨  马长迪 《地理科学》2018,38(8):1357-1363
孤立湿地是湿地的一种主要类型,具有自身独特的生态功能。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孤立湿地面积和数量逐渐减少。对于孤立湿地的定义、类型及特征已有一定研究,但孤立湿地功能研究相对较为薄弱,而孤立湿地的功能研究是孤立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前提。基于文献调研,从孤立湿地的水文、生境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等功能及其功能间的关系综述了孤立湿地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孤立湿地功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发展趋势,为湿地恢复、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北京市湿地现状,结合北京市湿地分布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北京市湿地空间布局。依据布局思想和布局原则,提出了构建"一芯-三带-六团-多点"的湿地总体布局,并就每一项布局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为北京市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藏东南湿地的生态地位和现阶段藏东南湿地资源保护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藏东南湿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法: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走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之路,切实提高高原湿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从经济方面减轻人为不合理因素对湿地的负作用;统筹规划,发展高原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业,使藏东南湿地在保护和合理开发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评价了新疆湿地资源现状和河流及库塘型湿地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玛纳斯湿地风景区为例,提出新疆河流及库塘型湿地风景区生态规划,倡导湿地在改善环境、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