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际观测工作中 ,观测员对毛卷层云的观测记录和编码理解很不一致 ,如云量能否记录 1 0成 ,编码是报 5或 6 ,还是报 7或 8等等。毛卷层云 (Csfil)的定义是白色丝缕结构明显、云体厚薄不很均匀的卷层云。Csfil的云量可以记 1 0 - ,也可以记 1 0。认为凡是Csfil布满天空 ,不论何种情况 ,总云量不能记 1 0 ,只能记 1 0 - 的观点是不对的 ,因为当Csfil布满天空时 ,带有毛卷云的特征 ,丝缕结构较重的部分 ,天空发白 ,丝缕与丝缕间云层较薄的部分 ,天空呈淡蓝色 ,有时误将云层较薄的部分认为是Csfil的固有空隙。毛卷层…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较为复杂,为逐步实现观测自动化,减轻观测员工作负担,2013年12月31日20时,中国气象局对全国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进行业务调整。此次业务调整给观测工作带来重大变化,该文根据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实践经验和对业务改革技术规定的理解,主要对业务调整后天气现象记录、天气现象编码、正点数据维护和重要天气报的编发等方面的变化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借鉴和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选取4个设置于不同探测环境下的国家级气象站2017年9月—2018年6月降水天气现象仪和人工观测降水天气现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了降水现象仪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出如下结论:雨的捕获率较高,空报率、错报率、漏报率均较低,自动观测记录准确性最好;毛毛雨空报率最高,冰雹空报率次之,自动观测记录准确性较差;雪和雨夹雪准确性比较好,但是由于软件的bug,使空报率较高。自动观测天气现象的开始时间多晚于人工观测,结束时间多早于人工观测,致使自动观测记录时间偏短。  相似文献   

4.
宋敏  吕燕 《山东气象》2006,26(2):70-71
统计某气象站2000-2004年云观测记录编码情况,指出基层气象台站云的观测记录存在复杂云天记录简单化、一般云天记录模式化的趋势和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克服这种现象,提高云观测记录准确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谈谈Cb云的观测记录和编报何国康(百色地区气象局533000)对Cb云的观测、记录和编报,定时观测、天气报和航空报是不相同的。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在定时气候观测,Cb云的母体和未脱离母体的伪卷云,作为一个整体云状记Cbcap,云量记入低云量,天...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整理了关于冰雹的观测记录及编发报的操作规程,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并详细介绍了用20 cm口径雨量筒专用量杯测量计算冰雹最大平均质量的方法.以2007年4月初一个成功的操作实例,反映了降雹过程的云天变化,演示冰雹的观测记录及编发报的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7.
郭键 《气象》1992,18(7):2-2
游焕同志在贵刊1991年第3期上发表的“航空报雷暴编码与记录矛盾之我见”一文,提出例如当观测薄记为:R14_N~(43)—150~(02)且14~(50)—15时之间未闻雷,15时航空报中现在天气(ww)编29时,应“作特殊问题处理,在地面测报值班日记中如实记载,作为‘四交接’内容向下一班交待”。笔者认为此提法值得商榷,其理由如下: 《GD-21 Ⅱ》编码规定对于雷暴天气现象其本身具有独立、完整且内部联系较强的特点。如:在观测时(50分钟开始至正点)闻雷,现在天气(ww)编报17,则危险天气(w_2)必编报8,且必加报方位组992  相似文献   

8.
以一些易被忽略、简化的指示性云状及编码为依据,论述云天演变,对于观测、记录及编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一些易被忽略、简化的指示性云状及编码为依据,论述云天演变,对于观测、记录及编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省观测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记录、编码简化现象,使测站云天记录失去三性。我站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提高全站观测员云天观测水平,拟定集体观测云天的制度,通过多次集体观测,找出了不能正确判定云天状况的种种原因,从而提高了全站观测员独立观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自动气象站观测存入的记录中,水汽压、露点、海平面气压是与气温、湿度、气压有关的计算值,当气温、湿度、气压值缺测或不正常时,不能仅考虑用人工观测值代替,还应考虑到其他要素的变化。1错误处理方法定时观测发报时次自动站温度不正常时,在观测发报界面,只在干球温度栏中输入人工补测的干球温度后,直接计算编报,保存后发报。此时报文中露点组错误,并把错误的水汽压、露点存入B文件。自动站湿度不正常时,在定时观测发报界面,干、湿球温度栏中输入人工补测的干、湿球温度值,直接计算编报保存后发报。不仅水汽压、露点错,而且人工观测温度代…  相似文献   

12.
冬季雨淞观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 《贵州气象》2007,31(4):45-46
针对测站或测站附近有雨淞,但雨淞架导线上无结冰的实际问题,提出有电线积冰观测的台站,气簿-1天气现象栏和电线积冰记事栏如实记录,现在天气WW报66,934RR组固定编发"93400",与同行者们共商,以提高测报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地面天气报观测时间(46~60分)内,若有危险天气达到发报标准或符合拍发解除报条件时,按照气象电报的编报规定,可采用以下两种办法编发危险报(或解除报):  相似文献   

14.
PC-1500计算机探空程序系列投入使用以来,程序在逐步完善,使用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各人的操作顺序不同,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里就我台探空观测中发生的问题提出来与同行磋商. 关于对流层顶的发报问题.在整理记录的过程中,是输入特性层后再处理对流层顶的,一般用特性层代替对流层顶.但在处理完后,如发现该特性层不符合对流层顶条件,需重新处理对流层顶时,将会发生原选为对流层顶的特性层在(TTBB)或(TTDD)报中不编码的错误.原因是:该特性层不够  相似文献   

15.
地面测报工作中,编发的气象报告应真实地反映测站天气实况,与气簿中的正式记录相一致。但若按正常观测程序观测后,在正点前又出现更重要的天气现象,则应进行补测改报(一般指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项目),补测记录记人值班日记中,气簿—1中的原始正式记录不能更改。如:某站某日14时气簿—1中能见度纪录为3.0km,原有扬沙。13:56扬沙发展成沙尘暴,能见度降至0.5km。此时能见度、天气现象均须补测改报。  相似文献   

16.
安开忠 《气象》1990,16(1):57-57
测站出现雾,按规定航危报站必须编发危险报。一般情报下,危险报中WW应编报46或47。那么,当雾伴有凇而拍发危险报时WW应如何编发呢? 雾伴有雾凇在航空报正点观测时段出现,或一日内第一份航空报之前已有雾和雾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工作为主线,对比分析了调整前后国家一般气象站的地面观测业务工作在观测项目、重要报调整、A、Y文件数据记录处理等几个方面的不同点,以探讨在业务调整的新形势下如何高质量完成地面气象测报工作。  相似文献   

18.
统计了广西29个农气AB报发报站点1997年出现的各类编码错情,并分析了出现编码错误的原因,提出减少或避免错情出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毅杰 《广西气象》1998,19(3):61-62
统计了广西29个农气AB报发报站点1997年出现的各类编码错情,并分析了出现编码错误的原因,提出减少或避免错情出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游焕 《气象》1989,15(9):65-65
拍发天气报(含省小图报)的台站,按规定发报时次,与《GD-01Ⅱ》电码的编报内容,在每次观测云状、云量的同时,还要确定云码和记录云高。若出现下列云状电码,为尽量完整地表达云码所代表的天气意义,我认为值班测报员在观测记录云状时,须加简要中文注明,以便下一班测报员校对。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