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影响地温日极值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万俊 《四川气象》2002,22(4):61-62
本文对影响地温日极值的要素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对获取正确的地温日极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杨静 《陕西气象》2002,(5):10-12
一定重现期内的地温极值设计,是许多重大工程所必要的,研究地温极值设计是想得到一种更为合理及严谨的设计方案。选取沿线10个站点39a地温极值资料,分别用三种理论模式进行拟合检验,采用拟合优度ω^2的检验手段,得到了沿线地温极值分布的最佳理论模式,并通过误差分析及订正方法,使地温极值的设计值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年自动站观测经验,介绍了查找地温极值对比差值异常原因、防止深层地温传感器进水及地温接线盒的维护方法,季节转换的工作流程,冬夏季观测员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4.
使用 AHDM4.1制作报表时 ,因程序自身设计缺陷 ,对日常观测中出现的不完整、不正常记录 ,不能按规范正确处理 ,需人工修改处理。3次观测站某日 0 2时地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值比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值低时 ,按《技术汇编》规定 ,该日 0 2时地温不参加日极值的挑选。但微机却将 0 2  相似文献   

5.
在对库尔勒-鄯善沿线极端最低地温和最大冻土深度对比分析基础上,应用极值分布原理和谢赫特尔公式预测库尔勒-鄯善沿线今后50年、100年一遇极端最低地温和最大冻土深度及各深层地温.从中发现了最冷月40cm地温与最大冻土深度存在负相关关系,这对于输油管道的埋深等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南疆沙漠腹地夏季晴天与沙尘日小气候观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2006年8月13-31日近地层微气象资料以及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选取晴天与沙尘日个例,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对比分析了晴天与沙尘日沙漠腹地的小气候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晴天气温、地温日变化幅度均大于沙尘日,各深度地温极值出现时间滞后于沙尘日;晴天夜间近地层存在逆温,沙尘日具有等温性;晴天夜间比湿较大,白天较小,沙尘日夜间比湿变化平缓,在沙尘暴发生时,比湿急剧增大,并有弱的逆湿现象存在;沙尘日总辐射、反射辐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比晴天明显偏小,向下长波辐射却大于晴天,但潜热变化差异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为试验区,利用2009年9-10月3种不同植被覆盖下浅层地温数据,分析了秋季地温的变化特征以及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地温呈现波动的下降过程,梭梭地温降幅达8.1℃,为最大.晴天时,梭梭、苜蓿、麻黄的地温日变化为标准的波形,变化过程明显.而多云天气时的地温白天上升幅度小,甚至下降.其日变化幅度远小于晴天.地温的昼夜变化过程差异明显,白天地温均值高于夜间.此外降水、灌溉使得地温下降,在随后的1~2d后逐步回升,而苜蓿的收割导致地温日变化更加明显.天气状况、降水、灌溉等可以造成地温峰值位相提前或滞后,但谷值的位相却相对稳定在08时前后.  相似文献   

8.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为试验区,利用2009年9—10月3种不同植被覆盖下浅层地温数据,分析了秋季地温的变化特征以及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地温呈现波动的下降过程,梭梭地温降幅达8.1℃,为最大。晴天时,梭梭、苜蓿、麻黄的地温日变化为标准的波形,变化过程明显。而多云天气时的地温白天上升幅度小,甚至下降,其日变化幅度远小于晴天。地温的昼夜变化过程差异明显,白天地温均值高于夜间。此外降水、灌溉使得地温下降,在随后的1~2d后逐步回升,而苜蓿的收割导致地温日变化更加明显。天气状况、降水、灌溉等可以造成地温峰值位相提前或滞后,但谷值的位相却相对稳定在08时前后。  相似文献   

9.
天山中段雪岭云杉林浅层地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地温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对地温的研究有利于利用森林气象资料做好森林气象服务工作。本文利用新疆天山雪岭云杉林2009年的地温数据,分析不同深度地温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及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 cm以上各层地温日变化均呈正弦曲线,近地表变化趋势明显,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变幅急剧减小;40 cm地温始终高于10 cm和20 cm地温;不同深度地温日变化的相位存在明显差异。夏季地温呈现随深度增加地温降低的垂直变化特征;冬季不同深度的地温呈现随深度增加地温升高的垂直变化特征。3月中旬至8月中旬,近地层的地温高于深层,而在8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深层地温高于表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内蒙古地区建站至1995年冬季(12-2月)1.6m的地温资料及夏季(6-8月)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它们的距平场,得出内蒙古地区冬季1.6m地温距平极值轴线与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离的高、低值中心区域基本相吻合。此结论对于进一步分析和预报汛期降水具有一它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