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明末清初测绘科技的回顾,分析了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及科技交流对我国测绘科技的影响,对当前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和社会背景做了深入探究,例举了清初我国与传教士合作开发全国地图测绘的全过程、取得的成果和使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这一时期测绘科技的辉煌成就及其基因后期的“闭关主义”政策和“天朝中心说”的自大守旧等人文背景和文化传统及科技政策的失误所造成的诸多历史遗憾。  相似文献   

2.
清代自康熙年间开始,我国在另有氙图的西方传教士的参与下,进行了史无前全例的全国地图测绘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测绘科技成就,但由于当时的闭关主义,科技政策,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名国社会错失追赶西方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3.
徐韬 《浙江测绘》1992,(2):35-39
《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专业档案馆或各单位的科技档案机构,根据需要可以兼管科技资料工作”。由于测绘科技资料与测绘科技档案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一直以来,我国各级测绘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将部分科技资料的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职责范围。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测绘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兼管科技资料工作是有利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清代测绘科技的辉煌及其历史遗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汝辰 《测绘科学》2004,29(Z1):20-22
清代自康熙年间开始,我国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全国地图测绘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测绘科技成就,但由于当时的闭关主义、科技政策、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中国社会错失追赶西方的历史机遇。《皇舆全览图》图成之后,由于过分保密,藏于内府,只有少数高级官吏才能看到,未能及时普及推广,致使地图的实用价值大大减少。当时所用的测绘方法,无文字记载说明,也很难普及,以致清朝中期一段时间,地图绘制又走上了传统的老路,甚至倒退到连计里画方也很少使用。这是清朝统治者封锁政策下的产物和后遗症。这次测绘发现经纬一度的长距是不等的。传教士们并没有把这些数据同牛顿的地球扁圆说大胆地联系起来,只是把测量结果留给了后人。康熙皇帝虽然是一位科学爱好者,但他在发展科学方面没有采取重要措施,而且有一系列的政策失误,诸如用人不当,不培养人才、不建立学术机构,把中外交流局限于宫廷之内,倡导"西学中源"说等,从而使中国失去了有可能在科学上与欧洲近似于"同步起跑"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十一五”期间测绘科技信息工作的回顾,分析了目前测绘科技信息的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讨论了今后测绘科技信息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等重大战略问题,试图为测绘科技信息工作的未来发展以及测绘科技信息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科技奖励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对于某一行业或领域引导科技创新发展方向、激励创新主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从科技奖励角度,通过统计和对比"十一五"以来测绘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数量、分布和完成主体的变化趋势,对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新形势下对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了科技奖励在科技研发重点、推进区域协调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激励重要创新主体等几个方面引导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浙江测绘》1992,(4):27-29
一、总则 第一条 根据全国《测绘科技情报网章程》,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章程。 第二条 浙江省测绘科技信息站(下称“省站”)是全省测绘部门和单位进行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与协作的横向联系的组织形式。是全国测绘科技情报网的成员单位。  相似文献   

8.
《测绘学报》2004,33(4):370-370
中国测绘学会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组成2004年“测绘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进行了2004年测绘科技进步奖的评选工作。经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和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批准,以下成果荣获中国测绘学会2004年测绘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9.
《浙江测绘》1998,(3):2-4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全国测绘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切实把我局测绘生产与我省测绘事业的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并结合我局“九五”期间,测绘事业发展总目标,特提出到本世纪末加强测绘科技工作的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测绘科技档案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实现测绘科技档案现代化,是一个测绘档案发展战略问题。建设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是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分析测绘科技档案现状,提出了我国测绘科技档案发展战略目标、发展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牛汝辰 《测绘科学》2007,32(6):202-203,170
此文是作者继前几年发表《清代测绘科技的辉煌及其历史遗憾》一文的续文。此文回顾了自秦代至元代我国地图测绘的主要成就,特别是我国领先于世界的地图成果,这包括秦代大型地形模型图,东晋裴秀的"制图六体",宋代的石刻《禹迹图》和地形模型图,元代朱思本的画方地图《舆地图》和札马鲁丁的世界第一个地球仪等。可以说自秦至元我国的地图测绘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对宋代测绘科技的驱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汝辰  朱杰 《测绘科学》2008,33(1):241-244
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闻名于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每当人们研究中国文献中考察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宋代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包括测绘科技在内的辉煌科技成就,其中中国四大发明的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都出现宋代。笔者认为,推动宋代测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代理学(新儒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牛汝辰  朱杰 《测绘科学》2008,33(2):218-222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法、阴阳诸家均视科学技术为末道,或不屑为之,或持明确的排斥态度。惟独墨家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科学精神,重视对自然科学,包括测绘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探讨。在后期墨家的经典著作《墨经》中,保存了这一学派对包括测绘科技在内的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许多研究成果,在中国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墨家思想影响了魏晋时期鲁胜、刘徽,宋代沈括等科学家汲取了墨家的科技思想。李约瑟博士预测:"墨家思想所遵循的路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已经产生欧几里得式的几何学体系了"。  相似文献   

14.
刘自健 《测绘工程》1998,7(4):75-80
介绍明代和清代测绘的概略历史。这一时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晚期最后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期也是中国测绘从传统的古代测绘逐步发展为近代测绘的时期,在中国测绘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  相似文献   

15.
测绘工程专业开设测绘科学简史课程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绘工作是艰苦行业之一,为了使学生了解专业情况,一般是通过入学后的专业教育和认识实习来完成。目前有些学校通过开设测绘学概论课程解决专业思想问题,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为更好地消除专业情绪,使学生了解测绘学科的发展历史和拓宽专业视野,在学习几门专业基础课后开设了测绘科学简史课程。在分析开设课程必要性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课程性质、学时安排和教学内容安排,提出了课堂教学和上机的具体内容,最后提出了详细的课程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燕燕 《测绘科学》2006,31(4):20-22
20世纪以来,地图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图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回顾了国内外有关该研究领域的期刊出版情况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期刊发展,包括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史和相关测绘期刊,由此呈现出的学科发展信息,以及互联网和基于网络电子出版对现代地图学刊物的影响,特别介绍了开放式出版期刊模式的发展,并对测绘期刊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王树连 《测绘工程》1997,6(2):42-47,53
在考证的基础之上,概述了秦汉时代的测绘管理及测绘职官的设置、疆域测量、地图绘制与天文观测及其重大成果,由此得出了秦汉时代是我国古代测绘体系基本形成时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测绘工程专业难以适应当前新经济环境,需要进行改造升级的现状,本文以闽江学院测绘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依托现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和导航工程等3个专业,通过合理联动、适时修改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将地理信息科学和导航工程专业的相关教学资源融入测绘工程专业,建立以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为主线的现代测绘工程课程体系。以现有的"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为基础,构建了以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需要为导向、学科交叉互补的新型学科发展体系,提出了测绘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复合改造的具体途径与方式。最后,建立了基于测绘工程专业改造升级的无人机遥感监测与应急测绘应用新方向并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以期为新经济环境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科发展、教学管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科技创新” “社会实践”“科技竞赛”三大平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通过具体分析多平台构建对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挖掘多平台协同育人机制,拓展多平台融合对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用,探索适合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以期对国内其他地方高校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