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少平 《地下水》2011,(4):133-135
水资源论证工作是为取水许可审批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的水资源管理前瞻性工作,是实现水资源条件与经济布局相适应、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规模相协调的重要保证。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手段。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解决水电站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的技术问题,更好地搞好此项工作,提出了自...  相似文献   

2.
刘英学 《地下水》2009,31(5):95-97
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利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栽力相协调,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农业发展和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海东 《地下水》2008,30(4):111-112
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与合理配置能够促进社会多方面的发展,河北省水资源的现状急需加强多方面的保障措施建设。要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必须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节水灌溉技术。开源节流并举,建立节水、养水型社会,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区域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资源的紧缺和水体污染已成为城市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特点,论述了城市水资源对城市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的影响,提出了城市的发展应与水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利民  仲跃  张晟  谢能刚 《水文》2006,26(4):6-9
以区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相协调为目标,考虑社会各产业经济部门的污水处理和节水调节的控制作用,建立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并利用模糊理论构建评价函数。通过应用于盐城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张海良 《地下水》2019,(1):158-159,228
本文基于综合指数法详细分析辽宁省各区域城市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状况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协调发展状况利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分析,结果可看出:辽宁省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在0. 605 8~0. 768 1范围,该区域整体协调水平不高。从远期看,应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应加快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水资源供需矛盾紧张的区域加快实施外流域调水设施、促进节水设施的推广并提升污水的回收利用。以期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建设水生态文明提供一定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考虑经济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目标,以区域水资源支撑能力的限制和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依存关系等为约束,建立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质量改善三者相协调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识别模型;将该模型用于滇池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动态识别研究,得出流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对该方案进行分析,得出滇池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间的协调性及其随时间的动态演变特性.  相似文献   

8.
山东水资源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瑜  庄会波  宋秀英  孟祥彬 《水文》2003,23(2):37-41
研究提出了水资源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定量方法与分级标准;按协调程度对山东省水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划分为7个类型区。为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与环境、经济的协调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探讨水资源综合评价方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沧州市经济持续发展水资源支撑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然 《地下水》2010,32(3):146-148,167
在对沧州市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及其利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等三个方面选取了7类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沧州市所辖的15个县(市)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沧州市的水资源和人口分布、经济发展、耕地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需水等不相协调,水资源匮乏已成为沧州市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②沧州市所辖的15个县(市)中,有任丘、河间等12个县(市)水资源和区域发展极不匹配,水资源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沧州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应实施"量水发展"战略,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优化配置,确保沧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南地区岩溶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和谐利用对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单海平  邓军 《中国岩溶》2006,25(4):324-329
应用岩溶学、水文地质学和水资源经济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与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理念,对我国西南地区岩溶水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西南岩溶水资源和谐利用及其不利因素与问题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岩溶水资源勘查和有效配置、正确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及统一管理为主要措施的我国西南岩溶水资源和谐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刘秋女 《地下水》2014,(4):148-148
府谷县水资源紧缺,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水利工程调蓄能力差,水资源污染严重、利用率低,供需矛盾突出。本文立足府谷县情和国家形势,分析了新时期发展节水灌溉的良好机遇,并就发展好节水灌溉提出思路,以达到抛砖引玉、相互探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从整体考虑,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运用经济统计的理论与方法,构表征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总量指标、比例指标、强度指标三个部分组成。综合评价指数是指标体系的基本上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数包括协调系数和可持续系数。协调系数用来评价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状况。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状况用可持续系数来评价。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持续利用(生态水利)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傅春  冯尚友 《水科学进展》2000,11(4):436-440
旨在探讨可持续发展中的水资源持续利用(生态水利)的基本原理。给出了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概念、定义及内涵;表述了原理内容及其关键的整体、协调、优化和良性循环四个环节的意义与关系;提出了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资源管理体制、配置程序、市场化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流域已建成较健全的用水者协会体系,水价和水权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水资源管理的需求。其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受地方行政、企业等多方权力博弈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处于双线管理状态,未能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全面统一管理;用水者协会的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不积极;流域内水价、水权制度不完善。建议如下:应在甘肃省水利厅和酒泉市政府之间形成协调机制,以协调各相关方的权益,完善流域管理局和地方政府统一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实现流域水资源的集成管理;加强流域机构立法,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将协会的职责和义务融入到村委会的职务中,并完善水价制度,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以调动公众的自我管理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邵帅  冯金  王莉花 《地下水》2011,33(2):132-133,136
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在可持续发展中地位显著.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加强对水资源统筹协调配置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凤翔县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凤翔县城乡一体化建设下的水资源利用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保障措施,以保证凤...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状农业—水资源—环境系统分析与诊断发现,黑龙港地区农业结构失调,背离资源条件发展农业,超采地下水,已使该区面临水资源不能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恶化的威胁;认为①立足水资源条件发展农业,是建立协调优化的农业—水资源—环境系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②采用综合措施有效利用土壤水,科学灌溉微咸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是提高水资源对农业贡献的关键;③加强综合科技投入和农村市场经济建设,发展集约化农业,是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保证;④提高全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进行相应的能力建设,是实现黑龙港地区农业—水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少,不足2200m3,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中国水资源情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在水资源管理理念上,要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为使人们对需水管理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部分专家和学者从各种角度论述了"需水管理"的定义和内涵,认为,需水管理是面向包括人类与自然在内所有用水户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全方位而有序的管理系统工程,对各方面的需水,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水资源供需进行平衡与协调,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减少水资源短缺对人类社会的威胁,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简言之,需水管理意为以供定需,供需协调,人水和谐,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灾害频繁问题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这些问题尤为突出 :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值的 1 4 ,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经济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脆弱化 ,严重缺水和洪涝灾害危及工农业生产 ,水土流失、江河污染日益恶化 !水资源短缺、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相互交织 ,情势严峻。如何看待水资源以及对其如何进行科学配置与调控已是 2 1世纪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如何在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中注入新的科学理念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命题。在主题为“面向生…  相似文献   

19.
冯金  刘科伟  郝晋伟 《地下水》2011,(1):119-122
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在可持续发展中地位显著.在总结当前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咸阳市水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认为在咸阳市统筹发展视角下,应加快水资源的城乡协调、部门统筹利用,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宇  王淑伟 《地下水》2013,(6):128-129
通过对辽宁省14个地市级行政区划分为辽东、辽中、辽西北三部分区域,进行用水指标的现状分析,其中包括(居民生活、农业灌溉、生产用水和万元GDP用水指标)。并提出解决区域用水指标不均的建议,为我省各行业节水、高效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