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该地震的参数如下: 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发震时间:北京时间2009年10月8日6时3分;  相似文献   

2.
7 诱发地震     
诱发地震为第六专题,共征集论文9篇,数量较少.然而,诱发地震研究,尤其是水库诱发地震研究是大会主持单位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NGRI)的强项,所以倍受大会重视.大会主席NGRI的所长H.K.Gupta在开幕式后的特邀报告中,花了近一半时间讲述了世界闻名的印度柯依纳水库诱发地震的30年研究历史和近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该地震的参数如下: 1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发震时间:北京时间2009年9月30日18时16分;  相似文献   

4.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及"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  相似文献   

5.
1997年第三季度,全球地震活动又恢复到中等偏低水平。克马德克群岛地区发生7.0级地震。美洲地震带于7月份发生3次7级左右地震,活动强度与大洋岛弧带相近。太平洋西北边缘带地震活动偏低。亚欧带西段的意大利发生6级强震。澳大利亚西部和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发生6级左右地震。  相似文献   

6.
1994年第三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仍维持中等水平,西南太平洋的瓦努阿图群岛发生7.4级地震。美国加州北部海域发生7.0级地震。日本海西北部发生大深震,可以同日本海沟地震配合,对华北地震趋势作出估计。继台湾东部沿海两次7级地震之后,中国台湾海峡发生一次强震。  相似文献   

7.
青藏块体7级地震相互关系研究初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10年以来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等区域的7级地震与青藏块体7级地震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青藏块体7级地震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关联性;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时间上的成丛性、空间上的迁移性及丛内迁移的有序性;大部分地震丛以缅甸转换构造区或滇西南地区7级以上地震为牵头地震,沿两条路线向南北带及西藏地区迁移,具有较为完整的活动图像。  相似文献   

8.
1998年第三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仍为中等水平,新几内亚北部近海和厄瓜多尔近海各发生一次7级以上地震,亚速尔群岛发生一次6级以上的地震,全球中等以上地震活动无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
1999年下半年,全球发生了两次7.7级以上大地震,地震活动水平显著增强。半年内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53次,比上半年多13次,其中大洋岛弧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分别发生19次和17次,占前两名。最大的3次地震是:8月17日土耳其西北部地震、9月20日中国台湾地震和9月30日墨西哥近海地震。本年度地震活动为高水平,扭转了连续3年的下降趋势。2000年全球地震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未来数年内的震情需要密切注视。  相似文献   

10.
1985年第三季度发生的墨西哥地震和中国乌恰地震,显示了全球地震活动的进一步增强。1985年的地震活动正处在回升和“爬坡”阶段,但 A(b)指数可能尚未达到峰值。1985年全球地震活动的中心地带是美洲的西海岸。地震的迁移现象只是表观的,其实质是同一地震带上不同地点在短时间内先后发生地震。亚欧带上的地震活动正在逐渐加强。乌恰地震发生在兴都库什地震之后仅仅25天。笔者估计西南太平洋岛弧地区在1986年内将有较强的地震活动。深、浅震的频数比在1984年为1.59,1985年前九个月为1.11,可见深震减少和浅震增加的趋势已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