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东海区冬季历年水系的变动对越冬渔场位置密切相关。2月份鱼类处于越冬期,越冬渔场的位置大部分是处在外海水系(暖流水系)所控制的范围内。由于历年2月份外海水系的变动情况不同,不同性质的水系(沿岸水系、混合水系、外海水系)所影响的范围不同,因而对鱼类洄游路线、越冬渔场位置的变化,以及鱼类的集群和散群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渤、黄、东海水型分布与水系划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多年(1958~1990年)温盐资料分析整个渤、黄、东海水型分布,阐明本海区上层水均为混合变性水.冬季水型分布形如“λ”字,可视为本海区的初始水型分布,亦即各水团形成的开始.其他季节水型分布向“川”字形转化;明显反映本海区存在3种水系,即外海水系、混合水系和沿岸水系.指出根据水型分布划分水系边界的合理性.依照水型分布划分了水系.外海水系与混合水系的界限,低温部分的分界盐度值为34.20;高温部分的分界盐度值,随温度季节性增高而降低,即从2月的33.80降至8月的32.50.混合水系与沿岸水系的划分均以盐度为标准,随季节不同变动于29.50~31.00之间,一般取30.00为界.分析了水系边界的季节变动.在本海区,表层外海水系冬强夏弱;底层水系边界冬、夏季则互为交错.根据水系边界变动可以为本海区海水运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鱼山—大陈海区的环境调查,叙述了秋汛鲐、鲹鱼中心渔场与浮游动物量的变化,沿岸低盐水系与外海高盐水系消长之间的关系。指出中心渔场的形成,必须具备水系交汇区和较丰富的饵料生物环境。图4,表2,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4.
正常天气系统下的东海水系与指示生物对应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期间1986年5 ̄6月航次水文与生物的同步取样资料,通过水系与浮游动物桡足类、水母类和浮游植物甲藻类的对应分析,给出了在正常天气系统下,物理海洋学中水系分析结果与海洋生物学中的水系指示生物对东海水系及其混合变性程度的指示作用,二者耦合程度较好;进一步证明了海洋生物的生存与海洋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海洋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生物生态类型的分布及其数量的改变。很多生物类群可作为环境  相似文献   

5.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现已成为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为了解光倒刺鲃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特征,作者对8个水系共191尾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在所有序列中,共有51个变异位点,共检测出1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761,核苷酸多样性为0.012。基于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的NJ树显示,所有种群合聚为两大支,其中资江、钱塘江、郁江和柳江的全部样本以及北江、赣江和九龙江的部分样本组成了Ⅰ支,而东江水系的全部样本及北江、赣江和九龙江水系的部分样本则组成了Ⅱ支。单倍型网络图显示,东江的全部单倍型与北江及赣江的部分单倍型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其他单倍型发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而九龙江种群内部不同的单倍型间亦有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北江的部分单倍型、柳江及郁江种群的全部单倍型与资江、钱塘江的全部单倍型、赣江和九龙江的部分单倍型之间的亲缘关系亦较为密切。我们推测光倒刺鲃存在两个扩散中心:西江、北江水系扩散中心及东江水系扩散中心。其扩散路径为:西江及北江水系的种群往北向长江水系扩散,长江种群然后往钱塘江及九龙江等水系扩散;东江水系的种群扩散路径可分为3支,一支往北向长江水系扩散,一支往西向北江水系扩散,一支往东向九龙江等水系扩散。AMOVA分析表明,光倒刺鲃地理区之间变异占1.61%,地理区内种群间约占56.47%,种群内的变异占45.14%。错配分析及中性检验显示,全部种群、各个种群在历史上均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扩张。本研究结果可为光倒刺鲃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景观水体中经常存在水体变色、散发异味等环境恶化现象。本研究以青岛高新区人工水系的污染问题为例,通过卫星图片解析、现场调查、模拟计算等手段,探讨了此类湖库型景观水体的污染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体中N、P营养盐负荷超标,是该水系主要污染因子;由于营养盐比例失衡,耐受性强的浮游藻类大规模增殖,在人工水系中,主要优势种绿藻小球藻的优势度高达0.984,藻细胞密度最高达9.83×109cells/L,导致水体出现黑臭现象。通过模型估算人工水系主要污染因子的环境容量与陆源污染通量,结果表明来自陆源的TN载荷为环境容量的5.22倍,TP载荷为环境容量的2.55倍,陆源输入是此类景观水体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人工水系典型水体主要环境因子浓度梯度的垂直变化分析表明,此类水体存在可能的内源污染。  相似文献   

7.
云南高原湖泊的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高原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界于北纬21°09′—29°15′、东经97°39′—106°12′之间,面积394000平方公里。西部为横断山地,东部为云贵高原的主体—滇东高原。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原海拔在2,000米左右。在这辽阔的高原上,分布有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大屯海、长桥海和清水海等30余个天然湖泊,像晶莹灿烂的明珠镶嵌在广大高原群山之中。这些湖泊位于各大水系及其支流的源头,分别属于金沙江水系(滇池、程海、泸沽湖、清水海)、南盘江水系(抚仙湖、杞麓湖、星云湖、阳宗海、大屯海、长桥海)、澜沧江水系(洱海)和元江水系(异龙湖),详见图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期间1986年5—6月和1989年7—8月航次水文与生物的同步取样资料,分析了东海测区内水系组成与浮游甲藻类及浮游桡足类等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出了不同生态类型的生物需要不同的物理海洋环境条件。同时,某些指示生物的分布又为区分水系、了解流系情况提供了良好的示性指标,并且从某些生物数量的变化还可以判断出水系混合与变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温度剖面相似系数的水系划分方法。基本思想是:将各温度剖面视为独立样本,各深度数据为样本变量,先基于划分区域水文特征选取合理数量的水系中心剖面,再利用各样本与各中心剖面相似系数大小进行聚类,得到各水系划分数据集合;利用几何平均求得各水系集合新的中心剖面,重复剖面相似系数聚类过程,直至中心剖面不再变化为止。最后利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近海CTD温、盐产品对该方法进行试验,并对聚类得到的各类温度剖面展开讨论。结果较好的反应出各区域温度剖面特征,综合体现出东海各区域温度大小、海流、水团和水深特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温度剖面相似系数的水系划分方法。基本思想是:将各温度剖面视为独立样本,各深度数据为样本变量,先基于划分区域水文特征选取合理数量的水系中心剖面,再利用各样本与各中心剖面相似系数大小进行聚类,得到各水系划分数据集合;利用几何平均求得各水系集合新的中心剖面,重复剖面相似系数聚类过程,直至中心剖面不再变化为止。最后利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近海CTD温、盐产品对该方法进行试验,并对聚类得到的各类温度剖面展开讨论。结果较好的反应出各区域温度剖面特征,综合体现出东海各区域温度大小、海流、水团和水深特性。  相似文献   

11.
大陈渔场位于浙江中南部海域,是大陆沿岸水系与台湾暖流水系交汇区,水质肥沃°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适宜于各种虾类的栖息、繁殖和生长。据行家测算,大陈渔场大型虾类资源总量约7万吨,资源可捕量5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2.
南北水系中华绒螯蟹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南北水系中华绒螯蟹形态差异及物种有效性问题,采用形态学测量的方法,每只蟹选择56个测量点,测量南北水系蟹各60只的54个形态性状.主成分分析显示,南北样本可以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群体.t检验显示,54个所测量形态变量中有25个南北差异极其显著(P<0.01),5个差异显著(0.01相似文献   

13.
本文取自福建省海岸带及台湾海峡西部海域调查资料,通过温度与盐度之间、硅酸盐与盐度之间、硅酸盐偏差与浮游植物个数之间的相关分析,来研究不同水系消长及浮游植物的摄取对硅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盐含量变化主要受三种水系交错混合的影响,春季浮游植物的摄取也是显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埋藏古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1987—1989年浅地层测量结果表明,南黄海海底存在许多埋藏古河道、古湖泊、古三角洲,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据矿物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北部的古河道为古黄河水系,南部的为古长江水系,二者有可能一度汇合于南黄海中部。它们可能形成于2.5—0.9万年以前的低海面时期。成山角东部的下部地层中发现更老的古河道,可能为中更新世古黄河河床。在南黄海中部80m水深处发现了低海面时期的古黄河、古长江三角洲,那里约为2.5万年以前的古海岸线。  相似文献   

15.
苏育嵩  苏洁 《海洋与湖沼》1995,26(S1):16-22
根据1984年2月 - 1987年11月期间卫星遥感磁带资料,利用美国全球SST模式反演海表温图像,对黄海区表温及水系(包括流系、冷水带和海洋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黄海区存在暖水系与沿岸水系,冬季构成西部环流与东部环流。黄海夏季表层东西两侧存在两条南北向的冷水带,在冷水带中出现几个低温中心,其中以辽南低温中心持续时间最长(从4月至12月),黄海区海洋锋有冬季型与夏季型之分。  相似文献   

16.
东海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370米,最大深度为2719米。其陆架宽广,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东海处亚热带地区,海洋环境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于开展多种海洋开发活动。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两大性质不同的水系——东部的黑潮暖流水系和西部的沿岸流水系相互作用,左右着东海的水文特征。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入东海,它和许多大小河流夹带  相似文献   

17.
建湖冈西剖面全新世陆相沉积保存了区域水系调整的记录,对其进行物源示踪研究对了解全新世以来苏北盆地水系变迁、盆地演化以及我国东部陆海相互作用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建湖冈西剖面全新世以来的陆相沉积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龄测试,并将其与区域可能物源端元水系对比,结果表明:建湖冈西剖面沉积物碎屑锆石年龄分布较一致,主要表现为7组年龄区间:分别为200、200~350、350~550、700~1 100、1 300~1 600、1 700~2 100和2 400~2 600 Ma。长江、黄河、淮河及废黄河作为可能物源端元,其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差异。通过剖面与水系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的对比认为,自建湖地区成陆作用以来,该区域受到淮河流域的影响较大,废黄河对其有一定的影响,长江、黄河流域对该地区的物质贡献较少。  相似文献   

18.
1.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主要来自入湾水系区域。沉积物平均化学成分与水系区主要类型岩石平均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约相当于中性岩的化学成分。二者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来自陆源区的Na、K、Ca、Mg和P大量存在于海水或海水-生物循环系统内,从而导致沉积物中这5种元素的平均含量显著地低于陆源区。  相似文献   

19.
黄、东海域春季水团的划分、判别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黄、东海邻接海域5—6月份的水团进行了划分和分析。水团的划分是用经过改进的逐步聚类分析法。对划分的结果,再用Bayes多组判别方法进行判别分析检验。证实所划出的11个水团,具有统计学要求的差异显著性,回代判别成效高达90%以上,说明划分是有实际意义的。这11个水团是:沿岸冲淡水(D),黄海表层水(Y),黄海底层冷水(YC),黄—东海混合水(YE),东海表层水(E),东海次表层水(EU),黑潮表层水(KS),黑潮次表层水(KU),黑潮次—中层混合水(KM),黑潮中层水(KI)和黑潮深层水(KD)。 用地理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各水团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各水团特征的统计指标,讨论了它们的形成机制与分布变化特点。可将它们归并为三个水系:冲淡水系;混合水系和黑潮水系。对各水系、水团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它们具有逐级变性的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根管藻(Rhizosolenia)对黄东海邻接水域水系的指标意义。1987年调查期内共采到根管藻15种,3变种和2变型,占我国海域已报导的总种数的80%;在调查海域内出现了3个由不同种数和不同优势种组成的、具有不同生态性质的根管藻群落;这些群落的分布位置及其生态性质与现场海域不同水文性质水系的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