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徐淮地区发育一系列推覆-褶皱带,以皇藏峪背斜为界,区域剖面分为具有明显构造差异的东部、西部构造带,其中东部构造带样式主要表现为斜歪褶皱,西部构造带为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构造变形强烈。采用物理模拟手段对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的控制因素进行实验研究,选取硅胶、微玻璃珠模拟不同性质滑脱层,石英砂模拟沉积脆性盖层,改变盖层与基底摩擦力、滑脱层深度变化等控制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剖面上滑脱层性质及深度变化控制区域剖面构造的强弱变化。皇藏峪背斜以东主要以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泥灰岩充当滑脱层,滑脱层深度大,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斜歪褶皱;皇藏峪背斜以西则以寒武系页岩为滑脱层,滑脱层深度小,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2.
逆冲拆离断层系统又称薄皮构造,一般可分为根带、中带、前锋带及外缘带四个部分。其前锋带又可划分出滑脱型、褶皱型、前冲型和反冲型等几类构造样式,各类构造样式还可再分成若干种。例举了各种中国西部存在的典型构造样式。在库车盆地还发现双重滑脱逆冲拆离断层前锋构造存在,在其他盆地仅发现单层逆冲拆离断层前锋带的构造样式。逆冲滑脱拆离断层前锋带构造环境中油气丰富(典型的如克拉2气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多层次滑脱构造与含油气远景探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汤良杰 《地质学报》1992,66(2):97-107
塔里木盆地存在4个滑脱系统、多套滑脱层、多个主滑面和次滑面。浅层次滑脱构造以中、新生代地层发生褶皱-冲断为特征;中层次滑脱表现为古生代地层的逆冲推覆、滑脱褶皱和牵引背斜;深层次滑脱为发育在基底岩系中的韧性剪切带。塔北、塔中和塔南隆起,发育有中、深层次滑脱构造,它们是寻找大型油气田的主要油气聚集带。库车、西南和东南坳陷发育浅层次滑脱构造,是寻找中、小型油气田的有利构造带。  相似文献   

4.
徐宿地区平面上存在3个推覆构造带,剖面上有两个不同深度的滑脱层位。推覆构造受到两次构造运动的作用。早期滑脱为后缘推覆,前缘重力扩展、滑动;晚期滑脱为从东向西的推覆。构造变形机制表现为滑脱系统边缘为压剪、内部为挤压。  相似文献   

5.
逆冲拆离断层系统又称薄皮构造,一般可分为根带、中带、前锋带及外缘带四个部分。其前锋带又可划分出滑脱型、褶皱型、前冲型和反冲型等几类构造样式,各类构造样式还可再分成若干种。例举了各种中国西部存在的典型构造样式。在库车盆地还发现双重滑脱逆冲拆离断层前锋构造存在,在其他盆地仅发现单层逆冲拆离断层前锋带的构造样式。逆冲滑脱拆离断层前锋带构造环境中油气丰富(典型的如克拉2气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古元古代拉伸构造模式——以胶北,辽东和吉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胶北、辽东和吉南地区元古代层状岩系和第一幕构造变形作用的详细研究和综合分析,并以此为典型实例,提出了古元古代拉伸构造模式,即隆起-顺层分层滑脱构造模式。该上部隆起和上部盖层及两者之间的拆离型韧性剪切带三部分组成。核部隆起常由岩浆隆起或基底隆起构成,上部盖层内发育有顺层分层滑脱构造体系,由底部主滑脱面和内部次级滑脱面,低级骨脱面及其间的流褶层和片理化带构成,靠近核部隆起的盖层表现为正向滑脱,而滑脱  相似文献   

7.
徐州—宿州地区滑脱构造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宿地区平上存在3个推覆构造带,剖面上有两个不同深度的滑脱层位。推覆构造受到两次构造运动的作用。早期滑脱为后缘推覆,前缘重力扩展、滑动、晚期滑脱为从东向西的推覆。构造变形机制表现为滑脱系统边为压剪、内部为挤压。  相似文献   

8.
博格达山北缘褶皱冲断带以横向分段、纵向分层、多期构造变形叠加、先存构造发育为主要特征,发育有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两套滑脱层,为探究这两套滑脱层内聚力强度差异及先存构造对冲断带新生代构造变形的影响,研究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在布设先存构造的基础上设计了无滑脱层模型和不同内聚力强度组合的双滑脱层模型共5组数值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双滑脱层内聚力强度相同时,上滑脱层在应力传播中占据优势;双滑脱层内聚力强度不同时,应力会优先沿弱内聚力滑脱层传递,且当下滑脱层内聚力较弱时,上滑脱层可能不发挥作用.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与实际地质剖面,认为先存构造控制了冲断带构造变形的总体样式,而两套滑脱层共同控制了冲断带纵向上的变形解耦,上部滑脱层内聚力弱于下部滑脱层是影响研究区新生代构造变形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北段阜平幔枝构造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阜平幔枝构造北东倾伏端,是轴部乌龙沟-上黄旗韧脆性剪切带与外围主拆离滑脱带的交汇部位,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控矿有利,矿床类型多样。笔者以上明峪主拆离滑脱带型金矿、镰巴岭上盘盖层裂隙型铜铅锌矿和支家地上叠断陷盆地中次火山岩裂隙型银矿为例,讨论了幔枝构造外围主拆离滑脱带、上盘盖层密集裂隙带和上叠断陷盆地次火山岩构造的成矿控矿作用,总结成矿规律,归纳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位于印度-缅甸山脉西部山前,由NNW—SSE向带状分布的多排背斜构成,其构造特征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本文通过钻井资料和二维地震反射剖面精细构造解析,尝试分析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重点关注若开褶皱带的滑脱层发育特征及背斜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若开褶皱带发育多个滑脱层:①底部滑脱层,位于约6.5s(双程走时)处;②中部滑脱层,层位存在变化,可能位于第四系底部或上中新统下方约2.5s处。在区域挤压作用下,若开褶皱带发育与底部滑脱层和中部滑脱层相关的滑脱褶皱,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底部滑脱层,而中部滑脱层影响了局部构造变形。生长地层记录显示若开褶皱带构造变形自东往西迁移,变形前缘形成于第四纪。基于构造分析结果提出了若开褶皱带褶皱变形的两种运动学端元模型:模型1中不发育中部滑脱层,滑脱褶皱发育于底部滑脱层之上;模型2中发育中部滑脱层,滑脱褶皱发育于中部滑脱层和底部滑脱层之上,形成上、下两套构造层。若开褶皱带背斜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受下伏滑脱层控制,背斜在走向上叠置、分叉可能暗示着背斜下伏滑脱层在走向上发生了改变。流体超压可能是影响若开褶皱带构造变形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胶北.辽东和吉南地区古元古代层状岩系第一系构造变形作的详细研究和综合分析,并以此为典型实例,提出了古元古代拉伸构造模式,即隆起一顺层分层滑脱构造模式。该模式由核部隆起和上部盖居及两者之间的拆离型韧性剪切带三部分组成。核部隆起常由岩浆隆起或基底隆起构成,上部盖层内发育有顺层分层滑脱构造体系,由底部主滑脱面和内部次级滑脱面、低级滑脱面及其间的流褶居和片理化带构成,靠近核部隆起的盖居表现为正向滑脱,而滑脱前缘则表现为反向滑脱,具有滑覆特征。该模式一般发生在大规模收缩造山作用之前,由于区域拉伸作用,导致壳下地任上隆,形成岩桨隆起或基底隆起,使上覆盖层岩系重力失稳,发生滑脱,内部横向构造置换强烈,形成透入性片理,且平行区域地层层理  相似文献   

12.
文中探讨叠合盆地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叠合盆地差异构造变形受控于多期构造演化导致的多期构造应力场转换、多种变形介质变化以及多方位边界条件的变化,主要表现为:(1)受关键构造变革期应力场转换制约的分期差异构造变形,早期一般受区域伸展作用形成垒 堑构造,中期由于板块聚敛活动形成冲断滑脱和潜山 披覆构造,晚期在叠置的前陆盆地形成褶皱 冲断带;(2)受大型主断裂带控制的分带差异构造变形,这些大型主断裂带一般与先存基底断裂或基底软弱带有关,不同构造带的变形强度呈有规律变化;(3)受多层次滑脱带控制的分层差异构造变形,深层次滑脱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与盆山耦合有关的滑脱拆离变形,中层次滑脱构造表现为基底层系的滑脱拆离,浅层次滑脱构造表现为与盐膏岩或泥页岩有关的塑性构造变形;(4)受构造转换带控制的分段差异构造变形,区域性转换带本身常成为重要的横向构造带,不同构造段之间变形样式和运动学过程具有较大差别,局部构造转换带往往形成有利的油气圈闭。差异构造变形与烃源岩发育、油气成藏期、圈闭形成演化、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及油气保存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五加山区段逆冲、滑脱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破碎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逆冲、滑脱构造的特征、形成机理和演化过程,阐明了逆冲、滑脱构造与控煤作用的关系及构造对煤层的破坏作用,为区内寻找新的煤炭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今后找煤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辽宁海城地区辽河群底部大型韧性滑脱带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海城地区赵家堡子-马风-什司县一带早元古宙辽河群底部地层和变质深成侵入体的详细构造研究,确认了辽河群底部与太古宙之间大型韧性滑脱带的存在。卷入滑脱带的地质体有辽河群底部浪子山岩组和早元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滑脱带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①吕梁运动早期沿太古宙与早元古宙接触带部位发生大规模拉伸顺层滑脱变形作用;②拉伸滑脱变形中晚期早元古宙深成侵入体沿滑脱带顺层同构造就位;③吕梁运动晚期滑脱带的收缩变形作用三大阶段。  相似文献   

15.
塔北地区变形样式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光亚  陈发景 《地球科学》1994,19(6):755-768
塔北地区包括库车前陆盆地和塔北前陆克拉通地区两大变形带,在库车前陆盆地,垂向上,主要受滑脱层发育及其展布、构造地层组合及岩层埋深等因素控制,深层一般为被动顶板双冲构造及断变褶皱,中层三角带、冲起构造,浅层为断展,滑脱及底辟褶皱;横向上,与挤压应力大小、地层岩石力学性质、滑脱层发育程度等相关,自造山带前缘向前陆克拉通方向,褶皱一般由紧闭,不对称或倒转变为平缓,开阔,并由断变,断展褶皱变为滑脱褶皱;变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深层次推覆-滑脱构造表现为前震旦系基底岩系中的韧性剪切带;中层次表现为古生界逆冲推覆、滑脱褶皱和牵引背斜;浅层次以中—新生界褶皱-冲断层带为特征。塔里木盆地大型隆起带的形成与中、深层次推覆-滑脱作用有关,它们是寻找大型油气田的主要油气聚集带。山前坳陷中发育浅层次推覆-滑脱构造,是寻找中、小型油气田的有利构造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丁香地区滑脱拆离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并初步厘定该地区的滑脱拆离属于江南古陆北侧、长江以南整体滑覆-剥离断层体系的后缘位伸带及中间过流带之部分。文章把丁香地区滑脱拆离构造划分出下伏系统。四个滑脱拆离层系及四个主滑脱拆离面和八个次滑脱拆离面。结合区域地质发展史,还对滑脱拆离构造的成因及其演化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湖北黄石地区的滑脱构造及其对煤层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黄石地区发育了一套滑脱构造。宏观及微观构造显示其运移滑动方向是自南向北的,它是江南隆起中段九岭幕阜山隆起北侧巨型滑脱系统的前缘滑脱挤压带。本文从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几方面论述和分析了该滑脱构造的特征和形成过程,并总结了本区滑脱构造的样式及其控煤型式。  相似文献   

19.
扬子板块北缘的大型深层滑脱构造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印支期开始,扬子板块相对中朝板块发生向北的大规模陆内俯冲作用。扬子板块北部的大型深层韧性滑脱剪切带便是这一作用的产物。该滑脱构造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深层滑脱构造。郯庐断裂形成于滑脱构造之后,为“陆内俯冲型”左行平移转换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20.
西南天山山前褶皱冲断带的变形与其东侧的柯坪冲断带的大规模薄皮滑脱明显不同,它以发育"堆垛"构造和基底卷入逆冲构造为特征,是什么因素控制了该冲断带的变形。本文基于地震解释剖面,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手段,单因素变量控制方法,设计了先存断裂模型,滑脱层模型和先存断裂与不同内聚力的滑脱层组合模型共5组数值模拟实验,分析西南天山山前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的控制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滑脱层岩石强度控制了其下先存断裂向上突破的难易程度,滑脱层内聚力较强时,沿先存薄弱带易突破滑脱层形成逆冲推覆构造;滑脱层内聚力较弱时,滑脱层将发育成逆冲体系的顶板断裂,阻碍滑脱层之下单元中先存断裂后期活动向上传播,易形成相互叠覆的逆冲片。弱内聚力滑脱层发育的地区,变形前锋向前陆方向传播得更快、更远,变形主要发生在滑脱层之上单元,易形成冲起构造和三角带,滑脱层之下单元构造变形相对较弱。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西南天山山前冲断带发育堆垛构造和基底卷入逆冲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发育上白垩统-古近系的膏盐层和前新生代的先存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