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场信号作为舰船最重要的目标特性之一,对舰船自身生命力和战斗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从舰船电场的产生机理出发,阐述了舰船电场的分类及来源,介绍了国外电场探测系统、传感器技术、数据获取、建模分析技术等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同时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电场引信水雷、电场扫雷及电场防护装备技术情况,为国内电场引信水雷、电场扫雷及电场防护装备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促进。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机载激光雷达水下探测的原理与发展,包括激光雷达水下探测原理和激光雷达水下探测发展历程。对主要机载激光雷达水下探测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主流机载激光雷达测深系统及其发展趋势。在浅水小目标探测关键技术方面,对高功率密度激光器技术、高性能水下光学系统、大视场快速成像技术、小目标自主识别与精确定位技术和轻小型化技术等进行了剖析和总结。为进一步推进激光雷达水下高精度目标探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神秘中国海     
中国海军扫雷部队是一支具有神秘色彩的部队,因所担负的任务特殊这层神秘的面纱一直未被世人所揭开。中国海军扫雷部队是一支既年轻、又成熟、更飞速发展的部队。他的扫雷装备日趋现代化,战斗力日渐提高!这支神秘的部队从成立至今已走过了50年  相似文献   

4.
台湾从美国购买的4艘“进取”级远洋扫雷舰已于1995年2月5日驶抵高雄港,即将正式加入台湾海军服役。众所周知,台湾岛四面环水,海上交通至关重要,因而台湾当局一向把水雷封锁视为其心腹之患。台湾海军原有10艘美制“副长”级扫雷舰及一些近岸扫雷艇。进入90年代以后,这些扫雷舰艇日趋老化且装备陈旧,已无力胜任未来艰巨复杂的扫雷任务。为改变这种状况,台湾海军首先在1991年从德国引进了4艘装备有法国造扫雷设备和意大利产遥控扫雷具的现代化的MWV50型猎雷艇;紧接着在1994年初又与美国签约购买4艘美国海军退役的“进取”级远洋扫雷舰。“进取”级扫雷舰是美国海军于50年代大批量建造的一种远洋扫雷  相似文献   

5.
舰船辐射噪声是由舰船上机械运转和舰船运动产生并辐射到水中的噪声,是水下目标探测系统对运动舰船进行探测、识别的基础,亦是扫雷装备需重构的重要物理场信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基于舰船辐射噪声的来源和时频空域特点,将作为体积目标的舰船辐射噪声源简化为 3 个主要噪声辐射源,建立了“三亮点” 的体积目标辐射噪声模型,在保留目标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简化了重构算法的复杂性,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可以为实验室目标探测、识别研究和扫雷装备提供较为逼真的目标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海上执法装备相对于国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以系统的观点,对我国海上执法装备系统提出了发展思路、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扫雷转向基本要求出发,分析单舰扫雷转向的各种情况,给出转向规则及绘算方法,导出转向要素计算公式,为正确进行扫雷转向和航海绘算提供了参考依据。对于提高扫雷转向机动的准确性和扫雷作战效果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外鱼雷现状,探究其航程、航速、作战深度等总体性能指标,给出国外鱼雷对我国同类装备的启示:1)走系列化发展之路;2)持续提高自导性能、推进减振降噪;3)创新鱼雷战斗部技术;4)轻型鱼雷朝着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5)根据最大射程需求选择助飞鱼雷运载系统技术途径; 6)更高的航速、更远的航程、更大的作战深度已经不是国外鱼雷的发展重点。相关研究值得我国鱼雷装备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9.
作为抛弃式海洋移动观测平台,自持式剖面探测漂流浮标和海表面漂流浮标已经为国际上大量使用,该两类平台一般采用Argos卫星系统定位和传输数据。随着我国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及通信单元的小型化和低功耗化,北斗系统取代Argos系统,成为两类平台的数据传输和定位手段成为可能。文章简要介绍了自持式剖面探测漂流浮标和海表面漂流浮标的技术发展及我国北斗系统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采用北斗系统的C-Argo浮标和海表面漂流浮标的研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海洋调查活动的不断加强,国内外对海洋调查装备技术日益重视,已经把不断完善和改进海洋调查装备技术作为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学科方向。文章介绍我国海洋调查装备技术的发展历程,对影响我国该项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