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插值算法填补SRTM3 DEM数据空洞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雷达热噪声、斑点噪声和解缠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获取的SRTM3 DEM存在高程数据空洞,严重影响了该DEM产品的应用。SRTM3 DEM数据空洞的分布一般呈现空间随机性。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利用各种插值算法填补DEM数据空洞的优劣,从中选出一种最优方法来对SRTM3 DEM进行插值填补。  相似文献   

2.
由于ERS串行数据今天成为主要的干涉测量数据源,其DEM生成现时限于中等地形。一般来说,在高山区叠掩和阴影影响了SAR图像的可视性和分辨率。作为一个推理,这种数据用于分类和相位解模糊是困难的。预计SRTM X-SAR数据会给出更好的结果,由于其观测原理和高相干性,且它还能承受由一些极不利条件带来的问题。本文应用DEM进行了雷达照射条件的定量分析。同时阐明了根据不同的观测原理如侧视角和轨道倾角的综合数据的潜在好处。雷达阴影阴影是由坡度小于Φ-90°角引起的。这导致雷达测量原理时间空间连续性准则的崎变。在低(高背面)斜坡区间[x_1,x_2],地形在时间间隔[t_1,t_1]内未被照射且无信导返回。它总是取一附加时间/空间间隔[t_2,t_3],[x_2,x_3]根据阴影条件来覆盖。于是,阴影总是影响到斜坡及其紧随着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从SAR影像提取DEM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影像自动提取地形信息是雷达遥感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迄今为止,从SAR影像提取DEM的方法可以归结为四类:雷达角度测量,雷达立体测量,雷达干涉测量和雷达极化测量。对这几种方法一一作介绍,着重阐述雷达干涉测量提取DEM技术的原理,并给出DEM提取流程及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雷达立体测量(Radargrammetry)是使用SAR影像生成DEM的两种主动遥感新技术,前者利用反射雷达波的相位信息,而后者利用其灰度信息。本文利用ERS-1/2卫星对香港地区成像获取的SAR影像分别构成干涉像对和立体像对生成了DEM,并以外部DEM为参考,利用对比和统计方法分析了两种测量方法的精度情况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5.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获取地面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新技术.介绍利用InSAR获取DEM的基本流程,阐述相位解缠的理论方法以及基线估计中获取地面控制点的方法与原则,通过实验获取西部某高山地区的DEM,并与SRTM DEM作比较、分析,总结出其存在局限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SRTM DEM的InSAR高分辨率山区地表高程重建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体的叠掩和阴影现象造成的信号去相关,一直是InSAR重建山区地表高程的瓶颈之一.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粗分辨率SRTM DEM(约90m分辨率)辅助InSAR数据重建山区地表高程的方法.利用SRTM DEM模拟的干涉相位,对ERS-1/2干涉相位做去地形相位处理,得到残余相位.通过对解缠后的残余相位计算方差提取叠掩和阴影区域的噪声,并用平均相位近似恢复噪声区域的相位,然后将其转换为高程,并用SRTM DEM作高程补偿处理,从而实现地表高程重建.最后,定量比较了该方法与传统InSAR技术生成的DEM精度.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提高传统InSAR技术生成地表高程的精度,这对提高星载雷达数据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获取多分辨率山区高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组间隔仅为一天的高分辨雷达卫星COSMO-Skymed影像获取西部某山区4个不同分辨率(4m、10m、20m、50m)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由于西部高山空白区缺乏实测资料,所以以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SRTM)为参考数字高程模型(DEM)并从其中获取较为可靠的足量地面控制点,从图像中选取高坡度、低坡度、低相干性三个区域,分别从坡度、相干性、分辨率三个方面,比较、分析山区DEM的精度。研究表明: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技术获取的与SRTMDEM基本一致;低坡度区域比高坡度区域的精度更高;相比于低坡度地区,高坡度地区的高程差值对分辨率的变化更为敏感;DEM分辨率越高,与SRTMDEM的差值就越大,与SRTMDEM本身的分辨率较小有关;对于低相干区域,其可靠性有待商榷,即使其50m分辨率的DEM与SRTMDEM也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李新武  郭华东  李震 《遥感学报》2009,13(2):276-281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用干涉SAR生成DEM时,合适的入射角是获取高精度DEM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基于ENVISAT/ASAR多角度干涉雷达数据,SRTM 90米分辨率的DEM以及1:5万的数字化DEM数据,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比较和分析了干涉SAR在获取山区DEM时,入射角对DEM精度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对于ASAR的多入射角干涉雷达数据,在不同入射角条件下由于雷达叠掩和透视收缩的影响,获取的DEM精度差别很大,入射角带来的影响相当显著,比如IS2和IS4角度得到的DEM的精度差超过了6米.因此,在山区干涉SAR地形成图时,必须对入射角的大小进行严格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对于我国西部高山区,如横断山脉,高程起伏明显,常年被云雾覆盖,日照稀少,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地形图测绘存在较大困难,依赖单一方法获取的DEM往往难以满足测图的精度要求。为充分利用不同传感器和不同方法生成的DEM的优点,本文根据各方法的特点,结合小比例尺地形图中低精度的DEM,基于绝对精度等先验知识确定优先级别、相关/干系数确定融合权重,提出了一种包括雷达干涉测量、光学立体摄影测量、不同侧视方向像对雷达立体测图生成的四种多源DEM的像素级融合算法。在横断山脉地区使用所提融合算法进行了实验,获得了一个总体精度得到提高的无缝DEM,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为地形复杂的测图困难地区DEM获取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SAR干涉测量的相干性特征分析及积雪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雪盖面积是高山地区和季节雪盖区水文,气象模型的重要输入因子.SAR干涉测量不仅能够生成高精度的DEM,而且能够通过重复轨道雷达信号的相干性来探测地表覆盖的变化.通过分析比较四景重复轨道ERS-1/2的SAR图像发现,裸岩,裸地,灌丛等未受到扰动的地表相干性高,湖面,雪盖等变化明显的地表相干性低.积雪覆盖后的表面,其相干性急剧隐低,利用其相干性特征可以进行积雪划分.根据上述特性,利用地物的散射强度和SAR重复轨道的相干测量进行雪盖划分,分类精度达到82%,结果表明利用SAR干涉测量的相干性特征进行雪盖制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被认为是生成或更新DEM的有效方法,通过实地测量得到DEM精度虽高但成本高也费时,近年来,InSAR以其全天候、全天时、快速得到DEM而引起全世界地学人员的关注。但是由于处理过程复杂及条件要求严格,目前除购买高价的商业软件外,一般的研究人员很难投入到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去。本研究利用以荷兰Delft大学为主所研发的开源软件Doris来进行雷达影像生成DEM的研究。该软件是一套功能强大的干涉影像生成软件,作者详细介绍用Doris进行干涉处理过程并提取库赛湖区域DEM,最后对DEM精度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邓丽  范荣双  梁勇  张承明 《测绘科学》2012,37(2):129-132
获取高精度DEM是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和应用的基础,而最新发布的全球高分辨率SRTM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分辨率DEM数据获取相对困难的问题,对于水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利用雷达技术获取地面高程数据技术本身的限制,SRTM原始DEM数据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以雪野水库区域为例,利用ASTER数据通过分析两种数据高程差异的分布特点对SRTM高程数据无效区域进行了填充,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无效数据处理结果的精度,是一种有效的获取相对完整地形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COSMO-SkyMed对地观测系统,分析了高分辨率SAR传感器和Tandem观测星座与相干性之间的关系,并利用间隔1 d的COSMO-SkyMed Tandem数据生成了祁连山区的DEM。提出通过对无地形变化的差分干涉相位进行滤波来提取大气和轨道误差引起的测量偏差,探讨了实验干涉数据去相干的因素,并将生成的DEM与ASTER GDEM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利用TanDEM-X生成DEM的精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学者对TanDEM-X生成DEM开展了一些研究,其研究成果也显示了TanDEM-X生成高精度DEM的可行性。为了验证TanDEM-X/TerraSAR-X干涉生成的DEM能否满足测图要求,需要对其进行精度评价和分析。相对于C波段的ERS、ASAR和L波段的ALOS,X波段的高分辨率TerraSAR影像干涉条纹更密集,解缠更加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低分辨率SRTM辅助高分辨率的X波段的TerraSAR干涉相位解缠方案,提高了解缠的效率和精度。同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方差函数的方法对TDX/TSX DEM进行精度分析和评价。该方法通过对各个距离上的协方差值进行拟合,消除了高程误差异常对InSAR DEM精度评价的影响,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DEM的精度。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协方差函数方法来评价DEM的精度是可行的,对于试验研究区域,TDX/TSX干涉生成的DEM总体精度为1.42 m,能够满足1:10 000测图要求,为我国空白地区的测图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C-band和L-band雷达干涉数据西部冰川区域相干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涉雷达相干性问题是制约利用干涉方法提取中国内陆冰川相关参数的重要原因.本文在理论分析干涉空间失相干因素的基础上,从垂直基线、地面坡度和波长3个方面对比了雷达干涉数据在内陆冰川表面的干涉特性.以中国西部典型的内陆冰川(冬克玛底冰川)为研究区域,采用C-band的ENVISAT/ASAR和L-band的ALOS/PALSAR数据,对比分析二者在冰川区域相干性的差别,并给出了量化结果.研究表明,相比于C-band雷达干涉数据, L-band雷达干涉数据在内陆冰川区域具有更强的抗失相干的能力,更适合于内陆冰川相关参数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InSAR卫星轨道状态矢量内插方法,基于荷兰Delft大学开发的Doris雷达干涉软件分析了SAR卫星轨道数据误差对基线参数、参考椭球面相位、地形干涉相位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精度的影响。以西藏玛尼地区为例,采用ERS1/2卫星数据,利用Doris软件,分别生成了基于欧空局(ESA)粗略轨道数据和荷兰Delft大学精密轨道数据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以SRTMDEM为基准对其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粗轨数据获取的DEM明显存在系统偏差,而基于精轨数据获取的DEM与SRTM DEM吻合的很好,相对于前者,精度提高5倍。  相似文献   

17.
范军  李涛  左小清  陈乾福  张祥  禄競 《测绘学报》2019,48(6):737-746
在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中,干涉参数的准确性对高程精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干涉测量检校方法往往将影响量级不同的干涉参数组合在一起解算,无法精确获得每项干涉参数的修正量。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参数独立分解的干涉测量检校方法。首先,根据三维重建模型,确定与干涉SAR测高有关的参数;随后,在确保几何参数精度的前提下,对干涉参数的敏感度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采用独立检校算法解算每一项干涉参数误差,完成干涉测量检校模型的建立。本文选择陕西渭南区域4对TerraSAR-X/TanDEM-X数据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该试验数据,采用本文提出的参数独立分解方法,干涉测量检校后干涉结果的高程精度优于2.54 m,平原地区获取DEM的绝对高程精度优于1.21 m,山地地区获取DEM的绝对高程精度优于3.11 m,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我国平原及山区1:25 000比例尺的干涉SAR地形图测绘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InSAR干涉测量提取DEM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重点介绍应用ERS雷达卫星数据进行干涉测量提取DEM的方法及过程。首先介绍雷达干涉测量的原理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然后介绍干涉数据选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后利用ERS-1/2单视复数雷达影像进行试验,成功地提取DEM,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星载雷达干涉测量中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利用基于欧空局 ENVISAT ASAR 卫星观测数据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进行地面沉降活动监测时,如何简便地进行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来增强卫星反射信号的强度和获得较稳定的永久散射体,以便获得长时序、高相干性的卫星数据,从而实现对地面有效监测的目的.着重从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原理、技术思路、作业步骤和过程、数据效果等方面阐述如何在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中设计角反射器.为研究有关角反射器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高原  陈传法  杨帅 《北京测绘》2020,(5):585-588
针对现有插值方法对复杂地表模拟能力不足的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非平稳(神经网络)核的高斯过程回归(GPR)方法,并将其应用于SRTM DEM空缺数据填补。以山区SRTM DEM的模拟数据空洞为研究对象,将GPR模拟结果与传统插值方法(TIN、SPLINE和IDW)比较表明:GPR填补精度高于传统插值方法,且空缺区域模拟曲面较好的保持了地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