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南旅游资源结构特征与开发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军 《热带地理》1996,16(2):175-182
文章对旅游资源岍予新的内涵,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基础,海南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社会文化旅游资源,两类交流蕴含了三种属性,即自然属性,文化属性和超自然一文化属性。本文在以上资源认知基础上,分析了海南旅游产品开发的交流基础和旅游资源结构特征,并对其核心旅游资源进行了开发性模糊评价,对海南旅游开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和湿地旅游资源的调查,阐述了湿地和湿地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其分布;分析了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文化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总结了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貌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认定和评价旅游资源是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该文以地貌旅游资源为例,研究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的构建及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并将此模型应用于舒城县地貌旅游资源评价,与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中的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进行对比研究,证实了特征值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琅岐岛的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海岛型旅游潜力大。本文通过对琅岐岛旅游资源的分析与评价,阐述琅岐岛旅游资源的特色,并提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旅游地貌资源的综合模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旅游地貌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自然资源。影响旅游地貌资源的因子主要有岩石,构造,侵蚀速度,资源组合,环境容量,知名度,愉悦感等。根据诸因子的相对模糊等级,采用模糊聚类,可以较方便地对旅游地貌资源进行综合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类型体系分类评价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陶伟 《干旱区地理》2001,24(2):141-145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增长的潜力所在,是一国家一地区进行资源保护、开发和管理,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依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资源全面普查的工作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评价研究,提供一典型的省级区域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案例研究,并论证了宁夏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7.
西藏那曲地区旅游资源及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那曲地区的旅游资源还是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在详细论述那曲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藏北野生动物保护及旅游开发区的构想,并进而确定了其性质,景区划分和重点景区的建设,对那曲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西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就广西旅游资源定量评介的方法进行探索,在大量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了广西22个市县旅游资源综合评分指标与序次,并将广西旅游资源划分为6个区,为广西旅游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部旅游资源的赋存环境及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资源原生多样,成景岩石各类繁多,面积大,分布广,由于 居多元民族,历史文化多元,前进轨迹多元,遗留习俗多元,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西部进行旅游开发,就必须对西部主体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析表明,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数量多。品位高,垄断性强,西部地区拥有全国统计的6类74种旅游资源。丝绸之路,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路南石林,西安兵马俑,喜马拉雅山等,不仅是世界级精品,而且是极品,据初步评价,西部地区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大约是其资源总量的1/7,西部大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兴安盟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宋玉祥  张毅 《地理科学》1997,17(2):169-175
沿边地区的开放和东北地区经济技术协作的推进,为兴安盟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机遇。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是振兴兴安盟经济的理想选择。综合评价了兴安盟旅游资源,提出了兴发盟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叠加法,对广州市分别进行洪灾危险性评价和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再结合洪水危险性和承灾体的脆弱性的权重,运用G IS软件生成洪灾风险综合评价图。通过对洪灾风险综合评价图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的看来,广州市洪灾的格局为:纵向南部风险高,北部风险低;横向东、西两翼风险高,中央风险低。评价结果可为广州市防洪减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区域规划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垚  陈雯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6):768-776
区域规划作为统筹区域资源,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重视。而实际上,区域规划在实施阶段却面临困境,已经确定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被修改甚至瓦解。规划在发挥更大作用的同时,也受到更多的批评。这是由于规划及其实施是一个长期过程,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了使规划达到最佳效能,必须时刻结合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评估,从而不断对规划产生反馈,进行必要调整。因此,规划评估是确保区域规划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不仅在宏观意义上有助于区域规划社会地位的建立和巩固,还有助于理解既有规划的不足,了解失效的原因,对区域规划的有效推进无疑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当前区域规划评估的研究与应用相对滞后。基于此,本文在回顾国内外规划评估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区域规划评估经历了从“当作终极蓝图的规划编制成果”到“整个决策到实施的过程”的转向,同时结合评估价值观的演变归纳了当前最为流行的评估方法,以及影响规划实施效果的因素,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3.
基于行为与结果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多基于项目实施评价或项目效益评价,缺乏可操作性。该文将实施者的行为过程与实施结果相结合,对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及内容进行界定,分别从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绩效(包括资金使用、管理规范、工程实施等情况)及效益绩效(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构建了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并以河南省两个典型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评价与效益评价相结合,便于较全面地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模糊数学方法在中国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30年来模糊数学方法应用在我国土地资源评价中的论文进行检索与分类统计,以常用模糊数学方法为主线进行应用进展分析与展望。研究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模糊数学方法在我国土地资源评价中逐步得到应用,研究论文分布在几十种期刊上,论文作者比较分散;其中,模糊综合评价、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应用相对较多,分别占检索论文总数的46%和26%。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应用在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等方面;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主要应用在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和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模糊数学方法将在土地资源评价、分类、规划、决策、预测和控制问题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应用。在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时应注意合理描述模糊概念、注重多种方法并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降水非均匀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经过对比各种降水非均匀性研究方法后,选择降水集中度作为降水非均匀性研究方法,结合正态分布函数、累积频率和百分位法,确定降水非均匀性等级评价指标,分析了1960-2013年中国降水非均匀性等级时空变化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结合正态分布函数、累积频率和百分位法,确定降水非均匀性等级评价指标,划分为7个等级:高度集中、中度集中、轻度集中、正常、轻度分散、中度分散和高度分散。2近54年来,中国降水年内分配趋于正常或分散的区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Precipitation heterogeneity has a nontrivial influence on human life. Many studies have analyzed precipitation heterogeneity but none have proposed a systematic graded index for its evaluation, and therefore, its true characteristics have not been expressed. After comparisons of various methods, the 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degree (PCD) method was selected to study precipitation heterogeneity. In addition to the PCD, normal distribution functions, cumulative frequencies, and percentile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 graded index for evaluating precipitation heterogeneity.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recipitation heterogeneity was performed, and its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China from 1960 to 2013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seven categories of precipitation heterogeneity were identified (high centralization, moderate centralization, mild centralization, normal, mild dispersion, moderate dispersion, and high dispersion) and (2)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precipitation in more parts of China tended to be normal or disperse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huma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7.
付晶莹  郜强  江东  林刚 《地理学报》2022,77(7):1662-1680
市域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关键一环,基于黑土资源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东北黑土区的市域国土空间规划需统筹考虑黑土保护与粮食安全双重目标。本文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为例,建立了融合格网尺度与行政区尺度的黑土区国土空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市域“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诊断了其耦合协调状况,并以区域发展的多元性、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为导向,提出了齐齐哈尔市黑土保护与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国土空间优化调控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齐齐哈尔市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三生”功能轻度失调和勉强协调地区占比有所增加。国土空间格局冲突表现为“三生”功能协同性弱,冲突强度地域差异明显,对黑土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存在一定风险。本文以多尺度下“三生”功能冲突诊断结果为约束,建立了“三生”空间格局优化配置模型。研究认为,东北黑土区市域国土空间功能提升要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基础上,坚持以黑土保护利用为导向,统筹“人—水—地”资源要素的组合与匹配,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分别从引导优势功能区发展、加强重点城镇建设、提高黑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城乡国土空间利用水平等路径来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的生态化管护成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目标。从土地评价发展历史出发,利用土地资源学理论,界定了土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含义是将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土地生态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充分发挥不同利益团体的协调能力,由政策、协议和实践来实施的土地资源多功能结构的生态管护。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的动态评价分析方法,注重空间格局与多生态过程。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土地资源动态评价技术路线,并以干旱区为例进行了3S指标体系的初建。该动态评价方法充分利用较为方便和经济的遥感历史时序信息为土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一带因受武广高铁隧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施工中大量抽排地下水的影响,诱发了多次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文章在多年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其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量法,按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对各评价单元划分等级,将金沙洲地区划分为4个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其中,武广高铁隧道通过的中南部地区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该区隐伏岩溶发育,地质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浔峰断裂(F3)、沙贝断裂(F4)及保利西子湾断裂(F5)3条断裂通过的东部地区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该区发育有不良岩土体,区内主要发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东南部大塱山组和中部测水组非可溶岩地层区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该区以埋藏型可溶岩分布为主,总体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小;西部丘陵地带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为非可溶岩区,不具备孕育地质灾害的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20.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系统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当前几种投资环境主流评价模型的优势与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系统评价投资环境的思想,包括现状静态综合评价、针对投资主体的对象性评价和预测评价,重点建立了基于投资环境空间衰变原理和多因素空间衰变测度模型,并采用多要素权重求和模型与主成分模型综合集成,完成了投资环境构成要素影响力的空间衰变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