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志强 《矿产与地质》2002,16(4):224-228
广西鹰扬关—张公岭位于博白—岑溪—鹰扬关深断裂带的北东端。区内银、金矿的成矿受地层、构造、岩浆热液 (或变质热液 )活动控制。主要矿床类型有破碎带硫化物型、破碎带黄铁绢英岩型、石英脉型。地球化学异常反映了该区的成矿特点。通过对银、金矿床地质背景、矿床分布规律及银、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提出了区内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胶东金矿集中区金矿储量大,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黄金生产地之一(杨敏之和吕古贤,1996)。区内发育有全世界范围内典型的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构造剪切带含金黄铁矿石英脉-黄铁绢英质碎裂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即玲珑-焦家式金矿(吕古贤和孔庆存,1993)。前人在此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杨敏之等对胶  相似文献   

3.
广西大王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质勘查工作和综合研究,发现大王顶金矿床金矿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体内、或是斑岩体顶、底部外接触带中;有构造破碎蚀变(花岗斑岩)岩型(产出黄铁绢英岩型矿石)及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两类矿体。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金矿床大类中的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研究区典型金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和矿床成因。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含矿围岩以浅变质的三叠系粉砂质片岩为主,金矿床围岩中广泛发育碳酸岩化(早期)和硅化(后期),前者以铁白云石化为特征,后者以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石英脉发育为特征。碳酸岩化主要发生在碳酸岩脉与泥质粉砂岩的接触带上的粉砂岩一侧,由碳酸岩脉侵入时的热液交代岩石中的泥质矿物而形成。金矿体的走向与碳酸岩化带的产状基本一致,金主要富集于硅化强烈、黄铁绢英岩化发育地段。碳酸岩化地层中具有较高的含金背景,指示成矿物质金来源于地幔,而矿化主要发生在黄铁绢英岩化和硅化带及石英硫化物脉中。结合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研究区金矿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后期热液的改造作用中金元素发生再次富集的结果。金矿的形成经历了碳酸岩脉侵入、地层发生铁白云石化并初步富集形成矿源层(岩)阶段和以硫化物石英脉为代表的热液期的大规模富集成矿两个阶段,矿床的成因类型因属于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罗家金矿为中低温热液黄铁绢英岩型金矿床。矿区NNE向断裂与其他方向断裂交会部位及其附近为金矿有利成矿部位,矿床具分带现象,花岗细晶岩脉与成矿关系密切。矿石类型以黄铁绢英岩型为主,含金石英脉型次之,矿石含金品位较高,并伴生较高的Ag,Cu等有益元素。通过对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的研究,在分析找矿标志的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查证物化探异常,加大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力度,以期发现新的金矿体。  相似文献   

6.
谢家沟金矿床位于胶西北焦家断裂带和招平断裂带之间。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与室内研究,查明了谢家沟金矿床的蚀变类型及空间分带,系统采集不同蚀变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岩石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Isocon方法分析探讨了热液蚀变过程中的元素迁移规律及其对成矿流体性质、矿质沉淀的制约。蚀变从中心到两侧分别为含陡立石英脉的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钾长石化;从早到晚依次为钾长石化、黄铁绢英岩化、含陡立石英脉的黄铁绢英岩化。钾长石化蚀变表现为钾长石和黑云母分别交代玲珑黑云母花岗岩中的斜长石和角闪石,K明显的迁入,Si轻微迁入,Ca、Mg为迁出,Fe轻微迁出。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叠加于钾长石化蚀变之上,主要表现为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等矿物在含H+、HS-溶液中失稳,被绢云母、石英替代,Fe、Mg、Ca为迁入,K、Na、Si表现为元素迁出。从钾长石化阶段到黄铁绢英岩化阶段,流体从碱性转变为酸性; Au迁移形式也逐渐由氯的络合物转化为硫氢络合物。随着成矿流体的不断演化,成矿流体与围岩不断反应,含矿热液化学性质不断变化促进了金的沉淀。  相似文献   

7.
乌拉山前大断裂控制着哈达门沟金矿带的延伸方向及含金石英脉、含金石英-钾长石脉体的分布格局。乌拉山金矿床的形成首先是金从地幔深处通过古海底火山喷发-沉积于太古宙老变质岩中,经过区域变质热液和大气降水循环热液、混合岩化热液,主要在角闪岩相阶段促进了金的活化迁移,沉积形成了变质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8.
戴屋金矿床位于大瑶山成矿带,其矿化主岩是寒武系浅变质细碎屑岩和板岩。岩石具较高的Au、As、Ag、Sb、Hg含量。区内广泛发育酸性斑岩类(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岩石。斑岩类岩石经历了明显的热液蚀变作用,主要的蚀变作用是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和绢云母化。蚀变花岗斑岩内存在Cu、Au、As(Ag)矿化。赋存于变质岩内的金矿化体分为石英脉型矿体和硅化砂岩型矿体。石英脉型矿体受近EW向褶皱和NEE、NWW向断裂控制,硅化砂岩型矿体具层(岩)控特点,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体类型表明,该矿床类似于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胶西北新城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潮  黄涛  刘向东  刘育  赵海  王旭东 《岩石学报》2016,32(8):2433-2450
新城金矿床是胶西北金矿集区中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其矿体受控于NE-NNE向焦家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系统,主要赋存于断裂下盘(黄铁)绢英岩与红化花岗岩体中。焦家断裂下盘分带性明显,自主断裂面向外依此发育主断裂面和断层泥、挤压片理带、构造透镜体带、密集节理带和稀疏节理带。其中,主断裂面和断层泥发育粘土化蚀变;挤压片理带发育面状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其内赋存黄铁绢英岩型矿体;构造透镜体带发育脉型(黄铁)绢英岩化、面状绢英岩化和硅化蚀变,其次级断裂内赋存石英硫化物脉型矿体;节理带(包括密集节理带和稀疏节理带)主要发育成红化和细脉型(黄铁)绢英岩化,沿节理面赋存细脉型矿体。碳酸盐化蚀变叠加于上述热液蚀变之上。焦家断裂带表现为以水平为主的蚀变-矿化特征,(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与金成矿关系最为密切。论文在厘定断裂构造分带与蚀变-矿化分带空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蚀变岩与新鲜新城花岗岩体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剖析了热液蚀变作用过程及其机制。选取TiO_2作为不活动组分,质量平衡计算表明,成矿前新城花岗岩体发生红化作用时,带入组分有Fe_2O_3、K_2O、Al_2O_3以及少量Au、Ag、Cu、Pb、Zn、Sb和Bi等,而被带出组分有SiO_2、CaO和Na_2O等;成矿期红化花岗岩体蚀变为(黄铁)绢英岩过程中,明显带入组分有SiO_2、Fe_2O_3、FeO、Al_2O_3、Mg O、K_2O、Au、Ag、As、Cu、Pb、Zn、Sb和Bi等,而被带出组分为Na_2O。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曲线表明,红化和(黄铁)绢英岩化热液蚀变作用影响REE迁移。REE分别在红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中带入和带出;Eu在红化过程中呈显著带入,表现为显著Eu正异常(δ_(Eu)=1.34),而在(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中活化带出,表现出Eu负异常(0.89~0.95)。成矿期发生(黄铁)绢英岩化蚀变时,Eu从氧化态Eu~(3+)转变为Eu~(2+),进入流体被带走,造成Eu负异常。金主要以Au(HS)~-_2形式在变质流体中运移。成矿流体沿片理面运移时,在挤压片理带发生黄铁绢英岩化蚀变,硫化作用使得流体还原硫活度降低,导致Au(HS)~-_2络合物失稳沉淀并赋存于黄铁矿和石英等矿物裂隙或晶格中,形成黄铁绢英岩型矿化;在构造透镜体带,成矿流体沿次级断裂面和碎裂岩裂隙发生蚀变形成脉型(黄铁)绢英岩,成矿元素在次级断裂面/裂隙内沉淀并形成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在节理带,成矿流体压力瞬时降低导致流体发生不混溶现象,使得Au(HS)~-_2络合物失稳沉淀并充填节理中形成细脉型矿化。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受吴川—四会断裂影响,在白沙与乐东一带形成潭爷岭断裂带,将海南岛分为东西两部分。主要构造控制了金矿床的产出。海南岛金矿类型有变质热液破碎蚀变岩型、沉积岩层问破碎热液型、花岗闪长岩破碎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火山岩型和砂金矿。作者从各种控制因素探讨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胶东大庄子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庄子金矿是我国首次发现赋存于胶东变质岩中大规模韧-脆性剪切带内的蚀变岩型及石英脉型金矿床.金矿化与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硅化和碎裂岩化有关.矿体受韧-脆性剪切带、黄铁绢英岩化、晚元古代晚期角闪岩相变质岩的共同控制.矿石矿物组合以自然金-金属硫化物-架状硅酸盐为主的组合类型.矿床属于在韧-脆性剪切作用下,与含金量较高的下元古界荆山群变质岩的形成、演化有成因联系的蚀变、重熔、交代中温动力热液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其中,破碎带蚀变岩型———"焦家式"金矿床是区内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占胶东已探明金矿资源量的90%以上。大尹格庄金矿床位于胶西北招平断裂带中段,是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发育有大规模的绢英岩化蚀变带(宽20~200m)和钾化/红化蚀变带(宽50~300m),蚀变岩型金矿体主要发育在招-平断裂带下盘的绢英岩化蚀变带中。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基础上,查清了大尹格庄金矿床蚀变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针对大尹格庄金矿床Ⅱ号矿体系统采集了不同蚀变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质量平衡方法讨论了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初步探讨了大尹格庄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过程和金沉淀机制。通过本研究得出:大尹格庄金矿床内主要矿石类型为黄铁绢英岩,以浸染状、细脉状为主要矿化形式。大尹格庄金矿床热液蚀变期在时间上可以划分为:钾化/红化→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钾化/红化蚀变为成矿前蚀变,在此过程中有少量热液钾长石的形成。在地球化学方面表现为Fe、Cu、Pb和Rb元素带入,Si、Al、Na、Ca、Ba、Sr、Cr等元素带出。同时流体-围岩通过交代反应使金从围岩中释放出来成为高价态离子活化进入成矿流体。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为成矿期蚀变,蚀变过程中与矿化有关的Fe、Cu、Pb元素表现为迁入状态,流体运移过程中,热液中的HS~-等组分损失,导致Au(HS)~(2-)络合物失稳分解,Fe~(2+)、Fe~(3+)被消耗形成黄铁矿,同时金大量聚集沉淀,此时完成了金由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3.
黄红华 《山东地质》2000,16(1):39-43
蓬莱荆家庄金矿床赋存在胶东岩群郭格庄岩组与燕山早期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接触带附近,矿体受NNW向断裂带控制,呈似层状。矿石中共生或伴生的有益组分有银、铜、铅、锌等。具较强的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硅化等矿化蚀变现象。各浅而富石英脉型多金属金矿床等。具较强的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硅化等矿化蚀变现象。各浅而富石英脉型多金属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五河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五河地区有钱台子、西坂、硖石三个小型金矿在开采,多处金矿点正在勘查。区内成矿地质件较好。太古界五河岩群西崮堆组是金矿有利的成矿围岩和矿源层。郯庐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控制金矿体分布,燕山期岩浆热液流体沿断裂系统充填为大量的岩脉和含金石英脉,形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热液锆石U-Pb定年与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时代: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英脉型金矿床是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对其成矿时代的精确测定却一直是一道难题.近年来同位素质谱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含金石英脉中热液锆石的U-Pb定年来精确限定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时代成为可能.但含金石英脉中的锆石组成通常较复杂,除有热液锆石外,还可能出现从围岩中捕获的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锆石成因和组成的这种复杂性,经常导致所获得的U-Pb年龄数据难以解释或缺乏明确的地质意义.因此石英脉型金矿床锆石U-Pb定年的关键是有效区分从成矿流体中直接生长的热液锆石和从围岩中捕获的岩浆锆石或变质锆石.通过锆石形貌、结构、微量元素组成(含稀土元素)、矿物或流体包裹体特征等的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可以较好地区分含金石英脉中的不同成因锆石.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的SHRIMP或LA-ICPMS锆石U-Pb分析技术对石英脉中的热液锆石进行微区原位定年,可以获得石英脉型金矿床可靠的成矿年龄.  相似文献   

16.
新疆哈巴河萨尔朔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兵  张少丽 《新疆地质》2001,19(2):130-132
萨尔朔克金矿产于中泥盆统阿舍勒组中酸性火山岩一次火山岩中,矿体产出形态及空间分布严格受NNW向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倾角60°~87°.矿石以蚀变岩型为主,其次为石英脉岩型,围岩为黄铁绢英岩化流纹斑岩.成因与古火山机构、次火山岩及构造带有密切关系,属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北山地区照壁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照壁山金矿床是北山地区中部金矿集中区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金矿化主要在黑云母花岗岩株内或沿其与志留系公婆泉群火山-沉积岩的接触带产出,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296±5 Ma.金矿体主要由含金石英脉,网脉和细脉浸染状块体组成,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自然金和银金矿,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绢云母.围岩蚀变自含金矿脉(体)向外,分别为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另外,沿岩体与火山-沉积岩接触带常可观察到黄铁绢英岩化.微量元素和硫、氧、氢及铅同位素数据表明:黑云母花岗岩是同碰撞造山期深源岩浆与地壳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岩)矿物质主要来自壳幔混合源,含矿热液是岩浆热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海西期花岗质岩浆活动不仅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热力来源,而且是成矿热液对流循环的"发动机",成矿体系温、压降低是导致金沉淀与富集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1斑岩型金矿床主要类型。1.1与二长斑岩有关的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以祥云马厂箐矿田、金厂箐金矿床为例。分布于红河-金沙江深大断裂与程海大断裂复合交汇部位的祥云马厂箐斑岩型金-多金属矿田范围内。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二长斑岩,呈岩株、岩枝、岩脉状侵入于下奥陶线浅变质砂岩中。金矿体一般由含金石英脉、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或含金蚀变岩组成,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大阳岔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斌  姜建军 《吉林地质》1999,18(3):54-60
大阳岔金矿床产于太古界龙岗群高级变质岩系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金矿化与黄铁绢英岩化关系密切,本文着重论述了矿床的矿体,矿化及矿石特征,进而探讨了该矿床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0.
江西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山金矿为赣东北地区一大型独立金矿床,其产出受金山顺层剪切带的控制,主要矿化类型有硅化岩及含金石英脉型两种,金的大量淀积晚于石英脉的形成.矿区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铅、硫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地层,氢、氧同位素资料证明成矿溶液为变质水,成矿温度为230℃~400℃,矿床属剪切带型中温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