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我国在装配式建筑产业的材料和技术等方面已经相对成熟了,现在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全方位支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建议政府应营造完善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体系。一方面,在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安装及验收、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建立建筑产业化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研究出台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发展规划和导则,制定和落实各项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逐步引导更多企业进入装配式建筑市场,形成可持续的市场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指明了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意见》将建筑设计归属到建筑业发展系列,强调要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要大力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加快建筑业企业"走出去",以加快产业升级,增强企业核  相似文献   

3.
<正>自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动建造方式创新,以推广装配式建筑为重点,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以来,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三五"装  相似文献   

4.
正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带来了多个议案,均与工程建设领域有关,其中一个为《以工业化推动建筑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加快发展,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不断增强,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6%以上。陈锦石说,我国传统的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建筑业成为仅次于制造业吸纳农民工的第二大行业。然而,我国建筑劳动生产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建筑业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还不高。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密集召开及《关于推进建@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我国建筑业迎来实现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机遇。本期我刊专门策划了"聚焦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题,刊登了有关领导、领军企业高管及行业专家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思考,探讨了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的方向、路径,分享实践经验,以期为行业、企业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浪潮中快速适应、准确决策、稳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住建部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了"一个指导思想、四项主要任务、三大保障措施",并要求"加强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推进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设计、生产、运输、装配及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工业化建造",对建筑业企业在工业化建造中的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十分重视BIM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同时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办《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的陆续出台,装配式建筑发展驶入了快车道,这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发展、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期,我刊专门策划了《装配式建筑进行时》专题报道,刊登住房城乡建设部、行业协会相关领导及专家、业内企业对装  相似文献   

8.
<正>从去年年初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相继出台,在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目标安排和重要的任务。各地反应热烈、行动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省级推动实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意见。可以说,全面推进装配  相似文献   

9.
<正>近两年,装配式建筑热度不减,国家频出重拳。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地方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梳理出中央及各地方装配式政策要点及发展动态,以期为各地及行业企业推进装配式建筑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预制装配式建筑依然存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各地评价标准口径不一、预制装配式深化设计人员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缺失、推广使用竖向预制结构构件的进展十分缓慢、推广使用的轻质隔墙板技术有待提升的问题。对此,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NPC技术体系,在降低成本、施工便捷、安全等领域加大研发,不断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管理体系,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更好发展。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办《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全国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31个省(市、区)陆续出台了贯彻意见,各城市人民政府正在积极贯彻落实以上文件精神,让政策真正落地。以上海市为代表的一大批城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各方主体参与,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记者张颖报道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阐明了"十四五"时期建筑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作为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明确了七大主要任务,包括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健全建筑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培育建筑产业工...  相似文献   

13.
<正>"坚持分区推进、逐步推广"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产业技术条件差异较大,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发展装配式建筑。根据该文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表1、图1)以上三类地区中,有起步早、基础好、特色鲜明的,也有发展相对滞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为促进BIM和装配式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国家建设行业发展选拔和储备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满足建筑业转型升级需求,近年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教育创新中心开展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和装配式建筑专业技术人员技能等级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有数万名行业学员参加课程学习和考试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体量和规模不断增长,行业关注点从建造一栋楼发展到建造一座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各类建筑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人们对建筑的使用需求不断提升,逐渐覆盖全生命周期,乃至出现个性化、定制化需求。这就对建筑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要求已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品质需求,二是产业需求。在品质方面,对办公区域、工厂基地设施的品质要求正在不断提高,建筑内涵正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记者王艺静报道为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近日,住建部印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以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其中,《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  相似文献   

17.
正加快研发应用智能建造机器人,像生产汽车一样准确地建房子,不仅可以让建筑工地实现零伤亡、高标准、好效益,而且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子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大量成本。采用"建筑机器人+装配式建造"的模式,探索生产方式变革,有利于加速推动传统建筑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目前我国建筑业大而不优,落后的施工手段及施工方式削弱了行业效率及建筑质量的提升。"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代表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杨国强建议,通过将建造过程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运用建筑机器人、智能施工设备、建筑信息模型(BIM)、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能完成建筑高质置建造工艺的产业工人,理论研究和试验模型与现场实际建造的结构存在一定差距,薄弱点难以预估和防范。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不平衡,加之目前建筑平均成本普遍较高,因此在全国大批量推进存在很多困难。但目前各地不同程度追求"装配建筑占有比例",大力促进装配率提升。尤其是2017年年底新出台的国标《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门  相似文献   

20.
<正>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己成为国际建筑市场非常普遍的承发包方式,也是建筑业从粗放型向规模化集约型转变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推进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运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是重要的一环。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做好装配式建筑 进入2017年,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文件密集发力,催促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转型。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