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冯亮  李冰 《江苏地质》2022,46(4):398-404
广东紫金风门坳矿区富集Sn、W、Pb、Zn、Cu、Mo、Au、Ag、As等元素,但分布不均匀,具有叠加富集特征。通过在风门坳矿区开展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了2处矿致综合异常,结合各矿床(点)成矿特征,认为风门坳矿区成矿元素自北西向南东依次为Sn、W、Pb、Zn、Cu、Mo→Sn、Cu、Au→Pb、Ag、Zn,呈规律性水平分带。结合矿区3号勘探线矿化(体)特征,认为矿床成矿元素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分带为Sn、W、Pb、Zn→Cu、Zn、Ag→Sn、Zn。上述规律可为今后在该区继续开展扩大扩深找矿工作提供有利线索。  相似文献   

2.
甘炳艳 《江苏地质》2021,45(4):411-419
广东紫金风门坳矿区富集Sn、W、Pb、Zn、Cu、Mo、Au、Ag、As等元素,但分布不均匀,具有叠加富集特征。通过在风门坳矿区开展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了2处矿致综合异常,结合各矿床(点)成矿特征,认为风门坳矿区成矿元素自北西向南东依次为Sn、W、Pb、Zn、Cu、Mo→Sn、Cu、Au→Pb、Ag、Zn,呈规律性水平分带。结合矿区3号勘探线矿化(体)特征,认为矿床成矿元素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分带为Sn、W、Pb、Zn→Cu、Zn、Ag→Sn、Zn。上述规律可为今后在该区继续开展扩大扩深找矿工作提供有利线索。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沙锡拉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为明确找矿方向,对研究区进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用单元素异常、组合异常与因子分析对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数据进行评价。单元素异常显示,Ag、Pb、Zn与Sn元素的异常规模大、强度高。组合异常圈定4个异常,分为Ag—Au—As—Sb与Bi—W—Pb—Zn—Sn两类。因子分析将所分析元素分为五组,其中F1因子由Ag—Au—As—Sb元素组成,F2因子由Pb—Zn—Sn元素组成。根据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在本区圈定2个找矿靶区,BQ—1为Pb—Zn—Sn找矿靶区,BQ—2为Ag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
架上钨钼普查区位于赣东北地区,区域上具有良好的钨钼矿成矿地质条件。为了分析矿区成矿地质及地球化学条件,根据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显示W、Mo、Bi、Cu、Ag元素相对富集成矿的可能性较高,通过迭代方法,计算10种元素的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共圈定单元素异常219个,其中Au异常12个,Ag异常30个,Mo异常12个,Cu异常25个,Pb异常35个,Zn异常23个,W异常20个,Sn异常20个,Bi异常22个,As异常20个。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及各元素异常特征,圈出找矿靶区2处,其中Ⅰ级靶区1处(Ⅰ甲),Ⅱ级靶区1处(Ⅱ甲)。  相似文献   

5.
王占彬 《地质与勘探》2020,56(1):102-112
河北怀安朱家洼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银铅锌铁硫铁矿成矿带,为火山热液型金多金属矿。为查明该区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方向,在区内开展了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工作。通过对元素分布、元素相关性、元素异常等特征研究表明,Au、Mo为本区主成矿元素;各元素异常平面分布具有分带性,高温元素W、Sn、Bi异常位于骆驼山火山机构中心,中低温元素Pb、Zn、As、Ag等异常分布于火山机构边部及周边围岩中,成矿元素Au、Mo异常主要位于火山机构西侧围岩中。异常查证发现金钼矿化体2条,金钼矿化受火山机构和北西向构造带控制。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及查证成果认为,朱家洼矿区Au、Mo成矿潜力大,火山机构西侧围岩区是该区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6.
藏东达翁金矿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东段,其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研究该矿区找矿潜力,利用SPSS软件对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获得的Au、Ag、Cu、Pb、Zn、As、Sb、Mo、W、Bi等10种元素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运用元素异常NAP值累加方法和组合元素NAP值异常评序方法分别对各元素的成矿潜力及综合异常的找矿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区内矿化与中酸性岩浆热液有关,Pb、As、Sb、Ag、Bi是矿化体前缘晕指示元素,Au是主成矿元素,W是近矿指示元素,Cu、Mo是矿化体尾晕指示元素;Au的成矿潜力最大,Bi、Mo成矿潜力较大,Sb、Ag有一定的成矿潜力;区内共圈定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5个,其中HS-1综合异常找矿潜力最大,其次是HS-4综合异常。结合成矿地质特征和异常查证结果认为,区内具有寻找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斑岩型钼金矿的巨大潜力及热液型银锑铋多金属矿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郭敏 《吉林地质》2013,(1):113-119
大金山地区富集W、Sn、Bi、Mo、Pb、Zn、Ag、Au,但分布不均匀,具有叠加富集特征,按个元素异常下限进行异常划分,获得综合异常规模较大,呈环状分布,出现多个浓集中心。结合各矿床(点)成矿特征,认为大金山地区以"穹隆"为中心,成矿元素自内向外依次形成有规律的水平分带:W、Sn、Bi→Sn→Sn、Pb、Zn、Ag→Ag、Pb、Zn(Au)→Au。上述规律为该区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江苏新沂高流地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内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系统研究该区元素含量及组合特征,并进行找矿预测。异常结果显示该区Au、Ag、Cu、Mo、Pb、Zn、As、Sn等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其中Au、Ag、Mo 3个元素的异常强度和分带性均好,其形态分布受NNE向构造破碎和碱长花岗岩体等因素制约。在研究区共圈定了14处综合异常,通过异常评价,位于同一断裂带附近的3处异常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对综合异常开展地球化学剖面查证工作,结果显示其中1处Au、Cu等元素峰值均位于NNE向断裂带中心位置。结合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初步总结了研究区金、多金属矿找矿标志,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矿区地表及井下四个中段共采集地层和构造蚀变岩样品194件,分析Ti、V、Cr、Mn、Co、Ni、Au、Ag、Cu、Pb、Zn、W、Sn、Mo、Bi、As、Sb、Hg等18种微量元素含量,编制各元素地球化学0号勘探线横剖面图,综合利用地球化学图件分析法与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确定元素的轴向分带序列。通过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可知,石英闪长岩、构造蚀变岩中Cu、Ag、As、Au、Mo、Sn元素含量高,变异系数大,表明这些元素参与成矿蚀变作用。矿区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Zn、Cr1、Hg1、Ni、As)→(Pb、V、Mn、W、Cr_2、Ti)→(Hg_2、Sb、Co、Bi、Sn、Ag、Au、Mo、Cu),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横剖面图中主成矿元素异常高值带向下延伸未封闭、矿体向下未尖灭、特征前缘晕元素Hg、成矿晕元素Cu出现矿尾晕等特征,说明矿体向下仍有一定的延伸,预示着深部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入手,总结了综合找矿标志,指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组分单一,异常元素组合主要为Mo、Bi、Ag,次为W、Sn、Zn、Cu、Pb,仅有钼能形成较大规模的异常;矿床元素水平分带序列为(Mo-Bi-Ag)-(W-Sn)-(Pb-Zn-Cu),垂向分带序列为(Mo-Ag-Pb-Zn)-Cu-(Bi-W-Sn),并以w(Mo)/[w(Bi)×100]≥65,[w(Pb)×w(Zn)/w(W)×w(Sn)]≥25为判别标志,来预测深部盲矿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阿拉善塔布格地区主要地貌形态为荒漠、戈壁和山地,本文基于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成果,系统总结了塔布格地区地质特征,并对研究区内元素含量、异常组合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u、Ag、Pb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和浓度分带,多元素异常套合好,且与地质构造对应,异常查证发现含金石英脉,Au、Ag、Pb为主要成矿元素,As、Sb、Bi、Hg、Sn、Cu、Mo、Zn、W为成矿指示元素。综合地质成矿背景及化探异常特征,在区内圈定两处以金为主的多金属找矿靶区,认为后续工作主攻矿种应为金,主攻矿化类型为与韧-脆性构造变形有关的构造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12.
青海冷龙岭地区位于北祁连成矿段的东段,是形成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及岩浆热液型矿床的有利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的基础上,对青海冷龙岭地区Au、Cu、Pb、Zn等17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本区Ag、Pb、Zn、W、Sn、Bi、Mo、Ba、Cd等元素丰度明显高于青海省及祁连地区水系沉积物的平均丰度值;元素分布特征显示下奥陶统阴沟群除Hg、La、Ce相对贫化外,各元素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浓集,加里东期侵入岩中Ag、Cu、Pb、Zn、W、Au、Sn、Bi等元素富集程度较高,海西期正长岩内Ba、La、Ce等元素富集程度较为显著;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区内的主要成矿元素组合为Cu Pb Ag Mo Ba La Ce,Au具有独立成矿的潜力。结合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及富集离散特征,认为本区Au、Ag、Cu、Pb、Zn、Mo、La、Ce等元素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本次工作共圈定8个综合异常。根据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异常特征及查证成果,与该区域内浪力克铜矿床和青分岭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后,优选出干沙河和三道路圈—倒阳河2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罗桥锡多金属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表明,区内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高,其中强富集元素Bi、Sn、As的丰度系数大于10,Pb、W、Be的平均含量高于地壳丰度4倍以上。元素空间分带性较明显,由大义山岩体向西到泥盆系分布区,出现从高温元素W、Sn、Bi、Be(Mo)—高中温元素Bi、Pb、Zn、As—中温元素Cu的变化,反映有岩浆热液活动特点。主成矿元素Sn与W、Be显著正相关,W、Be、Mo、Bi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它们来自同一成矿阶段。当距离系数为15时,分别聚为W-Sn-Bi-Be-Mo-Cu-As和Pb-Zn两组。因子分析可将土壤元素分为高温与中温两个成矿元素组合,且高温元素与中温元素出现叠加,说明成矿的多期性;W、Sn、Bi、Be、Mo等高温成矿元素异常强度高、规模大,不同元素的异常套合好,尤其是W、Sn元素,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提出了5处成矿地球化学异常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以1∶1万物化探异常工作成果为基础,初步分析了贝岭矿区的物化探异常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矿区以Pb、Zn为主要成矿元素,成矿元素组合为Ag、Pb、Zn、Bi,并有W、Mo、Cu等多元素异常叠加;对1∶1万激电中梯资料分析得出,含矿岩体具有低阻、高极化率特征。通过分析物化探异常特征并结合异常区成矿地质条件,确定Ⅱ、Ⅲ异常为成矿最有利区段;布置6条激电测深剖面开展异常查证工作,在Ⅲ号异常区优选有利成矿部位实施了2个钻孔,均见到铅锌矿(化)体。根据矿区物化探异常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结合钻探工程验证结果,总结出该区的物化探找矿标志,指出Ⅱ号异常带应为下一步工程验证区。  相似文献   

15.
在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对梁家沟矿区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单元素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Ag、Pb、Mo、W为矿区具有一定潜力的找矿指标。结合矿区内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地球化学—地质成因和找矿远景分析,圈定矿区内冰冷沟、苇子沟和乔沟为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西藏谢通门县斯弄多铅锌矿区1:10000地质填图和1:10000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系统总结了矿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矿区不同岩性中Ag、Pb、As、Sb、Bi浓度克拉克值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元素分布型式具对数双峰分布,表明这些元素卷入了成矿作用;因子分析显示成矿具多阶段性,矿区主成矿元素组合为Pb、Zn、Mn,可作为找矿的指示元素;综合分析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在矿区圈定4个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区,其中Ⅰ号、Ⅱ号异常具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长塘岭钨多金属矿区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W、Sn、Bi等高温成矿元素异常强度低,规模小,吻合性差;而Mo、Pb、Zn、Cu等,尤其是Mo的异常强度高,规模大,且吻合性较高,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该区成矿元素异常主要受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二云母钾长花岗岩的接触带控制,为含矿热液沿不同岩性接触带充填交代引起的异常。  相似文献   

18.
槐树坪金矿床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是豫西熊耳山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本次研究对槐树坪金矿区地表及井下不同类型的较新鲜围岩、蚀变岩和矿石以及地表1∶20000面积性土壤采样,分析29项微量元素,从岩石和土壤两种采样介质来确定槐树坪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指示元素。一方面基于较新鲜围岩的元素含量特征确定每个微量元素在该区岩石中的异常下限,进而分别计算了蚀变岩和矿石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与异常下限的比值,即异常衬度。按照异常衬度大于1.4的标尺确定了蚀变岩与矿石中明显富集的微量元素组合。另一方面,基于Au与28项微量元素在较新鲜围岩、蚀变岩、矿石三种介质中含量关系散点图直观确定了指示金成矿的微量元素组合。综合二者确定出槐树坪金矿区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Sn、Mo、Bi、Cu、Pb、Zn、Cd、Nb计13项。针对地表1∶20000面积性土壤调查,采用上述岩石中异常衬度为1.4作为土壤异常下限绘制了槐树坪金矿区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剖析图,以槐树坪金矿区已探明鸡公山一带的主成矿段为模型确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Bi、Cu、Pb、Zn、Cd、B计11项。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在找矿指示元素组合方面土壤对岩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基于岩石与土壤介质中共同的10项找矿指示元素,构建了归一化的综合异常指标,以鸡公山矿段为标准对整个槐树坪矿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槐树坪矿区内马蹄沟、秦佛爷沟、姜疙瘩和天坪西4处具有类似鸡公山矿段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化探方法成矿指示元素组合——以豫西牛头沟金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佟依坤 《地质与勘探》2014,50(4):712-724
确定成矿指示元素组合是建立典型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关键步骤。豫西牛头沟金矿床是熊耳山地区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区矿体及蚀变带在地表出露,并严格受NW向断裂控制,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本文利用原生晕基岩和区域水系沉积物的化探数据分析,确定成(或找)矿指示元素组合,并提出利用中国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中位值来确定指示元素的异常下限。基于矿区原生晕基岩元素含量分析,牛头沟金矿成矿指示元素组合为Au、W、Mo、Bi、Cu、Pb、Zn、Cd、Ag、As、Sb、Hg、Co、Y、F,总计15项;根据矿区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普查得到的元素异常特征,该区找矿指示元素组合也为上述15项元素;而根据1:20万区域化探元素异常特征,牛头沟金矿区找矿指示元素组合为Au、W、Mo、Bi、Pb、Zn、Cd、Ag、F、Co、Y,共11项。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巴彦宝力道金矿区物化探综合找矿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忠  李峰  刘萍 《物探与化探》2004,28(3):224-227,232
巴彦宝力道金矿区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区内发育与金矿化有关的破碎蚀变带和糜棱岩化带。通过研究地质及物化探工作成果,建立本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成矿模式,采用相关分析和"格氏法"等方法,确定了矿床元素轴向分带序列为:As Sb Hg Bi Li Sr Ba Ag Pb Au Cu Zn Sn V Co Cr Ni Ti Mo W,前缘晕元素为As、Sb、Hg、Bi,主成矿元素为Au、Cu、Zn,尾晕元素为Ti、Mo、W。据轴向分带特征,确定金矿体剥蚀程度的判别指标为w(As)×w(Sb)×w(Bi)/w(Ti)×w(Mo)×w(W)。建立了找矿标志,为下一步地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