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近年来发现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铁矿床,如老并铁矿床、乔普卡里莫铁矿床、叶里克铁矿床、吉尔铁克沟铁矿床等。由于这些矿床具有较为独特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特点而有别于世界上已知的铁矿床,因而将其命名为"帕米尔式"铁矿床。以老并铁矿床为例对"帕米尔式"铁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年代、矿床成因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帕米尔式"铁矿床主要赋存于布伦阔勒岩群黑云石英片岩岩性段内,该岩性段磁铁矿化现象较为普遍,普遍发育磁铁矿、黄铁矿、石膏、硬石膏的矿物同生组合,为一种特殊的膏铁建造;LA-ICP-MS碎屑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含铁建造布伦阔勒岩群的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沉积型磁铁矿矿床,后期受到一定的区域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该类型矿床的发现,对于丰富世界铁矿床的类型和同类型铁矿床的找矿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产思维  缪旭煌 《江苏地质》2017,41(1):134-137
安徽省濉溪县邹楼铁矿为接触交代型铁矿床,矿床地质特征与华北地块“邯邢式”铁矿类似,矿体位于燕山期闪长质侵入岩与下奥陶统萧县组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矿床规模较小,矿体个数多。邹楼铁矿物探异常特征较为明显,处于重力高、磁力高、电阻率等值线低阻扭曲部位。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物探异常特征进行总结,以期为该区乃至华北地块其他地区寻找类似矿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夕卡岩铁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是渗滤一扩散说;同时许多夕卡岩铁矿床也具有"矿浆"型铁矿床的特征。因此,部分矿床学家认为在夕卡岩铁矿床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类型流体的作用(林心多等,1989)。到目前为止,夕卡岩型铁矿床的成因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笔者通过对河北武安西石门铁矿床的研究来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河南舞钢铁矿田是中国超大型铁矿之一,探矿资源储量达6亿多吨(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大小矿床20多个,包括经山寺、尚庙、小韩庄、八台、王道行、赵案庄、冷岗、岗庙刘、铁山庙、石门郭等铁矿床。舞钢铁矿田中的铁矿床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太华群中,由于该区覆盖较为严重,研究程度相对薄弱。研究发现,此矿区一种赋存于赵案庄组中的铁矿床,被称为"赵案庄式"铁矿,一种产于铁山庙组中的铁矿床,被称为"铁山庙式矿床"。"铁山庙式"矿床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基本证实其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中部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床成矿带之一,该带的铁矿找矿与资源开发工作长期以来受到有关部门与企业的重视.据统计该带共有铁矿床(点)127处,已探明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8处,小型矿床1处,累计获得工业储量约4亿吨(张履桥,1982).这些铁矿床(点)主要分布于"包白线"两侧,交通甚为方便.本文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黑敖包、高腰海、合教、三合明、书记沟、杨六圪卜6个铁矿床,并指出这一地区铁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娄清  刘雨 《安徽地质》2016,26(1):28-31
通过对安徽省庐江黄屯地区铁矿以往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以及近年来在该区及周边区域开展的地质找矿等野外实地工作,系统分析了该地区铁矿床成矿条件,总结了成矿规律,为该类型矿床的成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新疆鄯善县南部铁矿带各矿床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特征等的对比分析,将鄯善南部铁矿带铁矿床划分为两类成因①火山喷发-沉积型铁矿床.②火山-矿浆贯入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8.
张红英 《西北地质》2000,33(4):15-18
本文通过对新疆鄯县南部铁矿带各矿床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特征等的对比分析,将鄯善南部铁矿带铁矿床划分为两类成因①火山喷发-沉积型铁矿床。②火山-矿浆贯人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张家山铁矿床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蚀变特征、矿石的矿物组合、化学组分等地质特征及成因的分析研究,认为张家山铁矿床应属风化淋滤型铁矿床,其原生矿床为铁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并厘定了该地区铁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华东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点)呈群落分布于皖北、赣中和东南沿海一带,查明的资源储量占全区铁矿总资源储量的1/3。选取"霍邱式"和"新余式"典型矿床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区内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具有"南新北老"的特征。二者古构造环境和成矿过程虽不同,但均为与火山作用相关的阿尔戈马型(Algoma)硅铁建造,火山活动为矿床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建国  马晓红 《安徽地质》2011,21(2):131-137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宁芜与庐枞火山盆地成矿对比等研究基础上,提出该区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盆地及外围地区铁矿具有"双层结构控矿"的认识,上部为玢岩铁矿、下部类似于"大冶式"铁矿;同时,总结了区域铁矿成矿规律,提出了区内铁矿勘查的下步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红山铁矿床成因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红山铁矿5个矿区矿石矿物组分及组构特征、矿层及围岩蚀变与沉积环境的分析表明,各矿区的铁矿体均赋存于青白口系第四岩组上部呈层状产出,不同矿区的铁矿层无上下层位之分,含铁岩系受背斜构造的控制.铁矿床属海相沉积变质成因.  相似文献   

13.
宁芜盆地卧儿岗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芳 《地质与勘探》2012,48(4):760-767
[摘 要] 本文在分析研究卧儿岗铁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宁芜盆地卧 儿岗铁矿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方向。卧儿岗铁矿位于宁芜断陷盆地NW 向和NNE 向断裂的交汇部位,矿 体主要赋存在浅成、超浅成侵入的辉石闪长玢岩体顶部,严格受岩体制约,认为该矿床属于玢岩型铁矿。 指出在卧儿岗铁矿深部仍有较大找矿空间,在宁芜断陷盆地NW 向和NNE 向断裂构造交汇处,并且发 育有辉石闪长玢岩的部位是寻找玢岩铁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安永康  缪淑君  李百祥 《甘肃地质》2010,19(2):62-66,70
红山铁矿床产于青白口系变质岩中,属低品位大型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此类矿床的岩矿石组合中磁铁矿石具有较强磁性,围岩几乎无磁性。矿床的航(地)磁异常一般呈条带状展布,延伸范围较大,且与铁矿层的走向基本一致。当矿体出露或埋深浅时,磁异常连续性好、梯度陡、强度高的单峰异常,并伴有一定的负值异常,当矿床埋藏深度大时,表现为强度不大的低缓异常,是磁测找隐伏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标志。经系统研究矿区以往磁测和勘探资料,提出预测隐伏矿及其赋存的构造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5.
鞍山—本溪地区含铁变质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鞍山—本溪地区是我国前寒武系条带状铁建造型铁矿的主要分布区,已探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同类型铁矿已探明资源储量的40%,是我国最大的铁矿石资源基地。通过铁矿带对比,依据变质岩石组合、原岩建造以及铁矿地质特征,将鞍山—本溪地区含铁变质地层划分为茨沟组、大峪组和西鞍山组。与绿岩带柱状剖面对比,茨沟组和大峪沟组相当于绿岩带中部岩系的上部岩组,西鞍山组相当于绿岩带上部沉积岩系。  相似文献   

16.
莱芜接触交代-热液铁矿赋存于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与燕山晚期闪长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通过对各矿床有益有害组分分析,以及对成矿母岩、围岩岩石化学特征、双交代渗滤作用和围岩蚀变类型等研究,总结出"三位一体"成矿模式,进而探讨了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勒诺尔铁矿是近年新发现的大型磁铁矿床,位于祁连山造山带中祁连陆块。铁矿体赋存于蓟县系泥硅质板岩中,矿体呈层状产出,与围岩整合接触,矿石主要为变余结构、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具有沉积变质特征。该矿床的发现对在中祁连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填补了该区铁矿勘查找矿空白。  相似文献   

18.
邯邢式铁矿是中国著名的铁矿类型之一.近年来,在邯邢地区采用深钻对白涧铁矿低缓磁异常区进行了验证,在孔深592.74~1 040.52 m处发现了厚度大、埋藏深、规模大、品位高的隐伏邯邢式铁矿,表明该区具有深部找矿的巨大潜力.通过对白涧矿区的综合找矿探测方法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对白涧铁矿深部隐伏铁矿的预测分析,证实了高精度重、磁方法相结合是寻找该类铁矿最有效的方法.EH-4电磁测深方法通过探测深部隐伏岩体的起伏变化,进而预测和发现盲矿体,是一种间接预测隐伏矿分布的有效方法.针对邯邢地区地表及地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磁、电干扰,该研究加强了实地干扰源的详细调查和室内资料的相关滤波、圆滑处理、位场的转换、异常正反演解释的研究工作,认为加强赋矿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和重、磁综合异常"五位一体"的深部综合找矿模式,是寻找邯邢式铁矿深部矿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解广轟 《地质科学》1965,6(3):278-283
超基性岩同围岩接触,一般都很少见到明显的接触变质和接触交代现象,特別是后者更为少见。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二:首先,超基性岩浆本身“活动组分”较少,如果沒有特殊有利的条件(包括岩体大小、侵入深度、接触面的形状产状、围岩成分以及构造条件等),这些组分不易集中,也就很难同围岩产生接触交代反应。  相似文献   

20.
湖北张福山矿浆-热液过渡型矽卡岩铁矿蚀变矿化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张福山铁矿属矿浆-热液过渡型矽卡岩矿床。蚀变矿化具有立体分带性(分五个带)。从矿浆贯入到热浪交代带是连续过渡的,成矿温度由高到低,矿石TFe/FeO的比值逐渐升高,CaO的含量由低变高,品位由高变低,蚀变强度逐渐增强,矿体与围岩由截然接触渐变为过渡关系。最后本文对矿床的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