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静校正技术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地震勘探中,尤其在复杂地表的地区,静校正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塔里木沙漠地区其静校正产生的原因、原始地震资料的特点及老资料处理存在的问题,对该区严重的静校正问题提出了3种静校正方法,即野外静校正方法、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以及反射波自动剩余静校正方法联合使用的观点。通过在塔里木地区地震资料的处理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认为解决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问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取决于对所在工区静校正问题的分析、有效的折射波初至拾取和静校正量的准确计算及应用。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证明,在处理流程中所采用的静校正联合使用的方法在本工区是切实可行的,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静校正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红霞  高林 《世界地质》2002,21(3):293-299
在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处理严重影响着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从我国西部沙漠地区和山地地震勘探的数据处理实例出发,对复杂地表地区的静校正如层析成像静校正,折射静校正等多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对比,讨论了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应用前提和条件,并说明如何针对不同的地表地震地质条件,恰当地选择静校正方法的一般准则。  相似文献   

3.
复杂地区静校正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安徽地质》2007,17(1):50-53
在地震勘探中,静校正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尤其在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问题更为严重.静校正问题影响地震反射波的成像,导致地震剖面出现假构造,在解释过程中给地质人员带来错误的认识.本文认为在解决静校正问题上,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优于传统的野外静校正算法.  相似文献   

4.
复杂地表条件的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对静校正有较高要求。折射静校正具有较好的静校正效果,但对于地表起伏大、纵横向速度变化剧烈的复杂地区则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建立横向速度变化大且基岩裸露的地震模型进行理论试算,分析了层析静校正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指出了层析静校正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层析静校正更适合复杂地表煤层气地震资料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用非线性遗传反演方法进行自动静校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姚 《地球科学》1996,21(1):89-92
静校正处理是消除近地层影响的一个重要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在近地表层纵,横向变化复杂,静校正量变化较大的地区,常规静校正方法和线性反演方法均不能解决问题,遗传算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模拟生物生化过程的较先进的非线性反演方法,对用遗传算法进行静校正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说明它是可以解决表层情况复杂地区静校正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生产中广泛使用的静校正方法几乎都是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的。在地表复杂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低速带厚度和横向速度变化较大,地表一致性假设往往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符,在这种情况下再运用地表一致性静校正,势必产生很大的误差。笔者利用模型正演方法着重讨论复杂地区地表一致性静校正误差存在的原因及这种原因跟基准面、炮检距、低速带和基岩速度、低速带厚度、反射面深度等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变化规律,提出解决复杂地区静校正问题的建议,以期改进现有的静校正方法,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山西黄土塬地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不稳、黄土厚度变化较大且高程变化剧烈,导致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通过对地震数据静校正处理,总结出了层析静校正和折射波剩余静校正的结合,能够很好地解决区内不同波长的静校正问题.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在实际的生产中较好地改善了叠加剖面同相轴的连续性,提高了勘探精度以及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静校正一直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重要内容,静校正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的资料处理效果。尤其是对于复杂地区而言,有时候静校正技术成为勘探项目是否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而在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由于近地表条件的差异,在进行了野外静校正的资料上仍然有残存的静校正量,影响叠加效果。一般残余静校正不是很严重的地区通过剩余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静校正方法相比,初至波层析速度反演不受近地表结构变化的约束,可以得到准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以山西某地活断层、新疆沙漠地区及瓦岗川地区的地震勘探为例,介绍了在地层埋藏浅、地表高程变化大或表层起伏小、但下伏老地层起伏大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拾取初至波旅行时进行层析速度反演,获得满足要求的速度模型;而对于近地表地形与下伏地层变化剧烈的复杂地区,其静校正需以初至波层析反演的表层速度作为初始模型,通过数据平滑等多次迭代处理,获得折射波静校正近地表模型,进而计算静校正量。实际应用表明,初至波层析速度反演可以广泛应用于沙漠、山地、沼泽和海洋等复杂地区的静校正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复杂地表区地表起伏大,表层低速带横向变化大,静校正是此类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和难点。层析静校正方法利用地震初至波射线的走时和路径反演介质速度结构,因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等优势在地震资料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笔者针对人机交互和全自动层析静校正技术做了概要描述,并给出了两种技术的实现过程,结合鄂尔多斯北部工区的实际资料,开展初至拾取、反演模型、静校正量、反射波剩余量、叠加剖面、闭合误差和长波长静校正等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论述两者在静校正应用效果上的优缺点和差异,为地震资料处理选择实用高效的静校正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戈壁、沙丘地区地震资料的特点,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高通滤波、倾角滤波、野外静校正、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精细速度分析、叠前去噪、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叠后去噪和偏后修饰等处理,提高了低信噪比地区地震剖面的资料质量,摸索出了一套戈壁、山前、沙丘等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通过对青海、新疆地区资料进行实际应用,证明该资料处理技术实用可靠,效果显着。  相似文献   

12.
针对LOTUS区块的地震资料,研究了复杂地表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的方法。在大量的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高程静校正与折射静校正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因地表起伏大、低降带速度和厚度剧烈变化引起的野外静校正问题。对于面波、低频干扰,规则线性干扰等造成的地震资料信噪比降低进行了针对性的压制和消弱。采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基本解决了因激发和接收条件引起的不同炮集记录上的地震波属性的变化。总结了一套适合该区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13.
复杂地区典型特征往往表现为近地表地质结构复杂,纵向、横向变化大,地下地质构造破碎,大倾角老地层出露。作者介绍了该类地区地震资料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处理好该类地震资料起决定性作用的静校正、去噪技术、频率补偿及偏移成像几个重要环节,并指出了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简述CGG公司处理系统折射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优势及适用条件,讨论了包括折射基准面在内的几个关键事项对折射静校正的影响,并通过在山地、沙漠、戈壁等复杂地表地区的应用实例分析了折射静校正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塔中、焉耆盆地和巴彦浩特等西部地区的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差,地下地质构造复杂。针对该类地区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突出、反射信号能量弱、各种干扰波极其发育以及偏移成像差的特点,在大量的分析、试验基础上,确定了一套以解决静校正、提高信噪比和改善偏移成像精度为主要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经实际验证,此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该类地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偏移成像的精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两个典型地形起伏的四个水平界面理论地质模型的计算和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用常规水平基准面静、动校正方法进行反射波法多次覆盖,不仅达不到较为理想的多次覆盖的目的,反而使之同相轴发生畸变并产生假的同相轴特征的主要原因及该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证明了滑动基准面静、动校正叠加方法在复杂地形地区从事地震反射波法多次覆盖技术勘探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在山区地震勘探中,由于地表高差起伏剧烈,不仅对地震波旅行时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导致水平叠加时共反射点与共中心点产生较大偏差,影响了叠加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时空校正的方法。它是根据几何地震学的基本原理,将炮点和检波点的位置沿射线路径校正到基准面上地震波入射和出射的位置,以去除地表起伏引起的反射点与共中心点的偏差,并对基准面以上的射线路径进行地震波旅行时间校正。处理效果表明,该方法为解决山区地震勘探的静校正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