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达遥感六十年:四个阶段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郭华东  张露 《遥感学报》2019,23(6):1023-1035
雷达遥感问世60年来已经历了4个阶段的发展,其在对地观测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4个阶段分别是单波段单极化阶段,多波段多极化阶段,极化和干涉阶段,以及以双/多站或星座、高时序高分宽幅、3维成像为代表的新阶段。本文结合作者长期在雷达遥感领域的研究经历,总结和回顾了雷达遥感的阶段发展和具有里程碑式的代表性技术;从观测技术、数据处理和应用角度阐述了新阶段雷达遥感的发展趋势,以及雷达遥感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的思考;最后着眼未来,介绍了月基雷达对地观测平台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邵芸 《遥感学报》2009,13(S1):95-100
简略回顾了近30 年来雷达遥感技术的发展, 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微波遥感研究室自成立以来在海洋、陆地生态系统、干旱环境监测、灾害监测评估等领域所取得的最新应用进展, 展望了雷达遥感技术与应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滑坡是全球发生最为频繁、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滑坡表面形变测量对于滑坡的早期识别、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雷达遥感具有非接触式大范围空间连续覆盖和高精度形变测量等优势,在滑坡地质灾害领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武汉大学干涉雷达遥感团队近几年在利用雷达遥感监测滑坡形变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雷达遥感在滑坡形变监测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分析、大范围滑坡隐患识别、复杂山区滑坡形变测量、大梯度滑坡形变测量、滑坡三维形变提取等。  相似文献   

4.
将卫星雷达遥感应用于滑坡灾害的探测与监测,不仅可以从空间尺度上大范围捕捉到滑坡信号,而且可以从时间尺度上以较长周期追踪滑坡的运动状态。但是,卫星雷达遥感本身的局限性和滑坡所处的复杂地形环境使这一应用面临一些挑战。对卫星雷达遥感技术的4个主要挑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①通过提高卫星雷达影像的空间、时间分辨率,使用较长波段雷达信号或采用增强型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可降低密集植被覆盖对相干性的影响。另外,采用像素点偏移量追踪或距离向分频干涉测量方法,可克服传统干涉测量中大梯度形变引起的相位失相干。②大气延迟对卫星遥感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地处山区的滑坡探测和监测,利用通用型卫星雷达大气改正系统可显著减弱干涉影像的大气信号并进一步简化时间序列分析,提高缓慢运动滑坡的探测和监测质量。③对于中等分辨率的雷达影像而言,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可提前量化分析雷达几何畸变(如叠掩、阴影等)引发的滑坡探测监测的适用性;而对于高分辨率的雷达影像而言,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无需外部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即可精确识别雷达影像的阴影和叠掩区并进行掩膜,从而大幅度提高数据处理效率。④针对高坡度地区残余的地形相位引起的解缠误差,可通过基线线性组合的方法予以减弱。此外,提出了一个基于多源对地观测的滑坡探测/监测系统框架,综合卫星雷达遥感与其他对地观测数据(如地基雷达、激光雷达、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搭建了一个自动化滑坡探测与监测系统。该研究旨在阐明卫星雷达遥感的优缺点,进一步深化其在滑坡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和推广,引出未来侧重发展方向的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用于热带农作物监测的雷达遥感的潜力。文中阐述和讨论了用于农作物的雷达后向散射理论,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研究,例如将雷达遥感应用于水稻、甘蔗、橡胶种植园和其它作物中,对有关理论进行验证。还给出不同热带作物的时间雷在特征,并与温带农作物的时间雷达特征进行比较,也比较了分析SAR数据的方法,最后对不同方法所取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在所有研究案例中,特别关注用雷达感进行水稻监测的案例,例如研究显示出  相似文献   

6.
侧视雷达影像距离-共面模型严密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春泉  张继贤 《遥感学报》2012,16(5):881-894
本文对现有侧视雷达遥感影像的几何构像模型在摄影测量应用中的不足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外方位元素作为定向参数,依次建立了像点坐标显函数形式的距离-共面(R-Cp)方程、地心直角坐标系中星载侧视雷达影像的距离-共面方程、以及星载侧视雷达遥感影像的严密定位模型,并进行了稀少控制点条件的星载TerraSAR-X影像定位试验。理论和试验表明,本文所建立的R-Cp严密定位模型,使得雷达影像像点量测坐标作为摄影测量观测值的属性得到体现,容易吸收和利用光学遥感影像基于共线方程模型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雷达遥感影像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的严密性、稳定性、可靠性及数据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极化干涉雷达遥感机制及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极化干涉SAR是目前雷达遥感的前沿领域,它是集极化SAR和干涉SAR于一体的新型对地观测技术。通过对极化干涉的基本原理和物理机制,极化干涉SAR的数据处理及与常规干涉SAR数据处理的区别,以及极化干涉SAR当前的几个热点应用研究领域进行了阐述,对极化干涉SAR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部矿区开采沉陷监测手段的局限性,以陕西彬长矿区为试验区域,通过对多期雷达遥感影像的差分干涉处理,获得研究区差分干涉图及形变分布图,并确定地面沉陷区与地下开采之间的关系,为复杂地貌条件下开采沉陷的雷达遥感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紫薇  于暘 《遥感学报》2009,13(S1):250-254
阐述了GNSS-R 海面前向散射机理和双基雷达遥感探测模式, 介绍了GNSS-R 信号接收、相关处理、海洋环境要素反演与试验验证方法技术, 综述了国际GNSS-R 海洋微波遥感技术发展概况, 展望了该项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在各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卫星数据源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分辨率雷达遥感卫星由于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的能力等特点,近2a来备受关注,并相继有高分辨率雷达卫星被发射上空。  相似文献   

11.
典型地物微波特性知识库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雷达遥感图像解译困难、应用门槛高,严重制约微波遥感应用的深度与广度这一困境,提出构建典型地物微波特性知识库,对微波遥感模型、基础测量数据、雷达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先验知识与应用示范等进行科学组织和集成,并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实现数据共享与信息表达。研究表明,知识库的构建能为微波遥感理论基础与应用研究提供模型、数据与专家知识等一体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极化雷达目标分解方法用于岩性分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翠珍  郭华东 《遥感学报》2000,4(3):219-223247
雷达遥感中地表不同岩石类别的后向散射一般判别不大,因此以散射幅度为主要探测因子常规雷达遥感数据不利于岩性分类。极化雷达以散射矩阵或Stokes短阵的形式,记录了更多的地物回波信息。信息源的增多,有利于提高岩性分类的精度。但是,由于不同极化状态回波信号之间的关性,极化数据不可避免地产生数据冗余,反而增大了岩性分类的误差。  相似文献   

13.
雷达遥感图像分类新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雷达遥感图像分类技术的发展过程,指出新的分类技术正朝着采用新特征(如雷达极化信息与干涉信息、多参数极化干涉信息、多时相信息、DEM与地理信息等),应用新理论(如小波理论、分形理论、模糊理论),设计新算法(如改进的最大似然法、上下文分类法、改进的神经网络分类算法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TerraSAR-X/TanDEM-X雷达遥感计划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德国航天局即将发射的TerraSAR-X雷达卫星遥感计划和将要在近期实施的TanDEM-X雷达遥感计划,分析了该计划的工作模式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易恒  汪长城  胡波  丁伟 《测绘工程》2012,21(2):9-13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olInSAR)是目前雷达遥感的前沿领域之一,它综合了极化和雷达干涉技术(InSAR)的特点.文中应用极化干涉相干最优化技术处理了Amazon雨林地区的真实L波段PALSAR全极化数据,得到该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与常规的单极化InSAR技术进行对比,证明了利用极化干涉技术可以显著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雷达遥感图像特别是SAR图像在农业、林业、军事、测绘和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对于连续成像的SAR图像,数据量大,处理时很难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本文通过利用网络共享内存(DSMs)软件JIAJIA的并行处理环境,进行了机械SAR图像几何纠正和重要地物分类提取等串、并行实验,证明了在这种软件技术支持下,开发图像处理系统,特别是针对SAR图像等遥感图像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卧龙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大熊猫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结合雷达遥感全天时、全天候观测优势,以及森林覆盖对栖息地生境评价的重要性,开展多时相、双极化雷达数据森林精细成图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对雷达数据进行辐射地形校正;然后选用5个时相ALOS PALSAR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进行森林精细成图。研究选取了5个多时相、双极化典型特征信息参与初始训练和分类,即HH_m,HV_m,TSD,HH_m-HV_m和HH_m/HV_m;接着通过对不同信息组合分类精度的试验与对比,获取了最优特征组合HH_m,HV_m,TSD,HH_m-HV_m。对应分类总体精度、森林及非森林类别用户精度分别为86.90%,82.34%和92.83%,显著优于单时相单极化数据分类结果(分类总体精度55.47%)。研究结果验证了多时相、双极化雷达遥感数据在自然遗产地森林精细成图中的有效性,并揭示了雷达遥感在多云多雨地区生境监测与评价中的潜力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和综述GPS、角反射器(CR)、水准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PS-DInSAR)数据融合的背景、研究进展和技术优势.着重介绍PS-DInSAR的基本原理,以及融合GPS,CR与水准数据进行PS-DInSAR的数据处理流程,讨论雷达遥感数据与这些非遥感数据融合的技术特点与方法,指出日前PS-DInSAR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迄今为止唯一获得地球表面航天雷达图像的Seasat SAR、SIR-A及SIR-B三颗成象雷达系统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对未来十年以ALMAZ ZAR、ERS-1 SAR、JERS-1 SAR、SIR-C、Radarsat SAR和EOS SAR为主的国际性主动微波遥感系统进行分析,指出研究过程中新的概念和趋势,展望了90年代航天雷达遥感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星载雷达遥感技术的优势及应用现状,结合我国西部横断山脉外业调绘片生产,介绍了利用TerraSAR-X及RadarSat-2影像制作数字正射影像的数据处理流程,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