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庐山突峙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是驰名中外、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在学术上,由于已故杰出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倡导,庐山被看作我国第四纪冰川的标准地点。早在1931年,李四光教授带领学生考察,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尽管当时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李仍力排众议,于1937年完成《冰期之庐山》专著(1947年印行),详细论述庐山多种地形和沉积物并给予冰川成因解释,划分出鄱阳、大姑、庐山三个冰期,认为在前二个冰期,庐山存在大规模的冰泛,即山麓冰川,直达鄱阳湖边;在后一冰期,庐山有规模较小的山谷冰川。限于山上,未达山麓。以后李讲一步将这三次冰期与欧洲阿尔卑  相似文献   

2.
卞金忠 《第四纪研究》1985,6(1):107-112
李四光教授于三十年代初,在江西庐山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以来,迄今在江西其他地区甚少有古冰川遗迹的报道。1976年笔者在工作区内,见到了不少古冰川遗迹,大约分布在东经114°50′至116°34′和北纬25°45′至28°间。它对于揭示江西南部地区第四纪冰川孕育及发展规律,提供了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3.
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新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叙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中的新发现,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初步研究,得出在分析和研究庐山地貌和第四纪堆积时,应注意多种特征的集合。  相似文献   

4.
在前人研究和笔者长期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针对庐山跨世纪的第四纪冰川之争,介绍了庐山白垩纪以来由S形复背斜-地垒式断块山-变质核杂岩的成山过程、地层岩石分布状况及第四纪冰期时的山体地质结构与地貌;就庐山地区冰蚀地貌与冰期、间冰期沉积物争议问题介绍了观察结果与认识。通过更新世冰期与全新世亚热带湿润多雨气候形成的地貌与沉积物对比,揭示了二者的显著差异及泥石流与冰碛的不同;阐明了冰期后流水作用对冰蚀地形的强烈改造作用,以及庐山典型的冰蚀与水蚀复合地貌景观。最后指出,庐山第四纪山岳冰川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构造地貌、特凉的小气候等条件密切相关,特厚特硬的莲沱组砂岩是冰川遗迹保存的重要条件。因此,庐山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奠基之地和世界上中低纬度、中低山第四纪山岳冰川遗迹保存完美的唯一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照片1 许杰教授在观察冰川条痕石 照片2莲卿教授给青年地质工作者讲解冰川现象照片3王家坡u谷照片5西谷中的冰桌照"4大坳冰斗照片6庐山西麓羊角岭的冰碛庐山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学术会议照片选登@陈钢 @林景松  相似文献   

6.
庐山第四纪泥砾堆积物成因争论是庐山第四纪冰川争论的焦点之一。对新发现的庐山牧马场泥砾剖面进行了石英砂电镜扫描(SEM)和成因分析,并初步进行了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测定。石英砂电镜扫描表明该剖面泥砾堆积物为冰川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并在后期湿热化影响下导致部分化学特征明显;ESR测年数据表明该剖面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225.5±20)—(242.6±24)ka BP,与推测的时代(庐山冰期)基本一致。根据测试结果,作者认为庐山牧马场剖面具有第四纪冰川作用的痕迹,但其时代和规模尚有待探讨改进。  相似文献   

7.
川东南有第四纪冰川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关于我国东部第四纪有无冰川问题,从三十年代开始,其争论是很大的。川东南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李四光、侯德封、赵家骧、曹国权、景才瑞等作过研究。都肯定这个地区在第四纪时曾发生过冰川活动,且规模之大,遍及鄂西、湘西及桂北,大大超过庐山冰川。很多地质报告及教科书都沿用这一观点,有的还划了几个冰期。虽有人对此提出过某些质  相似文献   

8.
崔克信 《第四纪研究》1989,9(3):243-248
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首由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于1931年发现,并以专著“冰期之庐山”于1947年公布于世。此文发表后,赞称与反对者均有人在。1983年8月,作者在庐山疗养期间,从庐山地貌及其演化观点,对此问题进行了观察,草成本文以示支持李师的冰川观点。文成之后,未遑发表,现值李师百年诞辰之际,特以此文纪念恩师培养之情。  相似文献   

9.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总占地面积500 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质剖面。完整地记录了冰  相似文献   

10.
庐山古冰川问题与赣中低山区的现代泥石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第四纪古冰川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由于种种原因使这个在整个第四纪研究领域内带根本性的问题迁延至今未获解决。在八十年代以前,由于我国地学界对现代冰川沉积和泥石流沉积的特点缺乏认识,无法将庐山地区成因上有争议的混杂堆积(Diamicton)与之进行对比研究,因而,争论双方都不能从混杂堆积物本身的种种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