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晓春  谢鸿森 《地质学报》1999,73(3):250-262
在750 ̄1200℃、1.0 ̄4.5Gpa条件下对取自于大别山朱家冲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重结晶实验,并对其在高压-超高压区域的相关系进行了简要讨论。结果表明,在750℃时,斜长角闪岩随压力的前进演化经历了斜长角闪岩(Ga+Amp+Ep+Bi+Pl+Qz,1.0 ̄1.5GPa)、角闪榴辉岩(Ga+Cpx+Amp+Ep+Ph+Qz,1.75 ̄2.25GPa)、石英榴辉岩(Ga+Cpx+Zo+Ph+Qz,  相似文献   

2.
豫南─鄂北大别山北部高压角闪石榴辉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个高压角闪石榴辉岩带出现在豫南─鄂北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单元的最北部。榴辉岩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角闪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金红石。采用Powell等(1994)的Thermocalc估计的温压条件:压力为1.8-2.4GPa,温度为490-592℃。这个带的榴辉岩在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和温压条件上明显不同于该高压变质单元中其它带的榴辉岩。  相似文献   

3.
魏春景  崔莹 《岩石学报》2011,27(4):1067-1074
本文以大别山双河柯石英榴辉岩为基础,在NCKMnFMASHO体系中计算了P-T、T-M(H2O)和P-M(H2O)一系列相图。这些相图表明在地壳冷俯冲(地热梯度约为6℃·km-1)过程中饱和水的变质基性岩通过脱水反应导致矿物组合演化,随着P-T条件增加,约在2.2GPa(80km)处,绿泥石被滑石取代,在2.4GPa处,蓝闪石消失,在2.5GPa处,滑石消失,在2.9GPa(105km)处,硬柱石消失。相应地可出现硬柱石蓝片岩、蓝闪石-硬柱石榴辉岩、硬柱石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等高压-超高压组合。俯冲基性岩中即使含有很少量的水(如0.3%~0.5%),都会在超高压硬柱石榴辉岩相条件下达到饱和。因此硬柱石会广泛出现于经历冷俯冲地壳的变质基性岩中。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的折返过程受折返温度及峰期矿物组合的控制。当峰期矿物组合中含有硬柱石(±蓝闪石±滑石,T=540~600℃)时,其早期折返发生在硬柱石稳定域,受脱水反应控制,难以保存峰期矿物组合;晚期折返发生在绿帘石稳定域,岩石处于流体缺失状态,有利于保存硬柱石消失后的高压矿物组合。当峰期矿物组合中含有绿泥石、硬柱石和蓝闪石时(T<540℃),其折返过程中的脱水作用仅发生在硬柱石与绿帘石共生的狭窄区域,在硬柱石稳定域的早期折返与绿帘石稳定域的晚期折返阶段,都不发生脱水作用,岩石处于流体缺失状态,因此,虽然峰期形成的硬柱石难以保存,但峰期形成的其他矿物可能仅受轻微改造。当硬柱石消失 (T>600℃) 后,多硅白云母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中含有很少量水,在早期折返过程中的很大压力范围内,岩石保持水含量不变,更容易保留峰期矿物组合。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在减压至1.5GPa以下时,由于外来流体注入,发生部分水化,形成含有钠钙质、钙质角闪石榴辉岩, 它们一般不是平衡矿物组合。榴辉岩中名义上的无水矿物在减压过程中释放的水有助于榴辉岩部分水化,但不足以形成水饱和的斜长角闪岩。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河含柯石英榴辉岩的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河边达肯大坂杂岩之花岗质片麻岩中发现典型的含柯石英榴辉岩。榴辉岩主要由石榴石、绿辉石和少量(多硅)白云母、柯石英和石英、角闪石、金红石等矿物组成。石榴石中铁铝、镁铝和钙铝榴石分子含量分别为51%~59%、26%~31%和13%~19%;绿辉石中硬玉分子含量为45%~48%;岩石中残留有b0值极大的高压矿物多硅白云母(b0=9075×10-1nm);角闪石亦为高压类型的冻蓝闪石;最为重要的是确定了柯石英的存在。榴辉岩原始特征保存完好,仅遭受轻微的退变质作用和叠加变质作用。组成矿物可分为3个世代:(1)峰期矿物组合: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柯)石英+金红石;(2)退变交生组合:冻蓝闪石+蠕虫状石英;(3)后期叠加变质矿物白云母。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压力大于28GPa的超高压至大约730℃、170GPa的高压环境,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是一条重要的古板块汇聚边界。  相似文献   

5.
新疆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主要由泥质-长英质片岩组成,其中包裹榴辉岩、蓝片岩和超基性岩等透镜体。含柯石英泥质片岩具斑状/筛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多硅白云母、钠长石、钠云母、蓝闪石、冻蓝闪石、石英以及少量褐帘石、金红石和榍石,柯石英包裹在石榴石变斑晶内。根据岩石学特征和相平衡模拟的结果,识别出含柯石英泥质片岩经历了3期变质演化阶段:压力峰期之前的进变质阶段(Ⅰ),由石榴石核部到含柯石英区域的环带确定,特征为温度和压力同时升高,所限定的压力峰期条件为500℃、2.9 GPa,模拟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闪石+硬玉+纤柱石+硬柱石+金红石+多硅白云母+柯石英,与含柯石英的事实相符;压力峰期之后的升温降压至温度峰期阶段(Ⅱ),由石榴石含柯石英区域到边部的环带确定,特征为温度升高压力降低,所限定的温度峰期条件为560℃、2.35 GPa,模拟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闪石+硬玉+硬柱石+金红石+多硅白云母+石英,发生连续脱水反应蓝闪石+纤柱石+硬柱石=石榴石+硬玉+水,释放出岩石中约45%的水,导致柯石英转变为石英,纤柱石消失;温度峰期之后的近等温降压阶段(Ⅲ),由晚期矿物组合钠云母+钠长石+冻蓝闪石+榍石+石英的稳定温压条件确定(495~550℃、1.0~1.15 GPa),减压抬升过程中,在约2.1 GPa处,发生脱水反应硬玉+硬柱石=蓝闪石+钠云母+水,导致硬柱石消失,钠云母出现,在约1.1~1.25 GPa处,榍石取代金红石,绿辉石消失,钠长石和冻蓝闪石出现。阶段Ⅱ强烈的连续脱水过程十分利于矿物组合的再平衡,导致绝大多数压力峰期的柯石英转变为石英,仅有极少数因包裹在刚性石榴石中而得以保存。含柯石英泥质片岩及其榴辉岩透镜体经历了完全相同的俯冲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6.
用氧同位素温度计测定了西阿尔卑斯DoraMaira地块含柯石英—镁铝榴石白片岩的峰期变质温度。石英(柯石英较变后)的δ ̄(18)O(8.1‰~8.6‰,n=6),多硅白云母的(6.2‰~6.4‰,n=3)、蓝晶石的(6.1‰,n=2)、石榴石的(5.5‰~5.8‰,n=9)、ellenbergerite的(6;3‰,n=1)和金红石的(3。3‰~3.6‰,n=3)δ ̄(18)O(SMOW)值反映了同位素平衡。以石英—石榴石—金红石分馏为基础测定的温度为700~750℃。以对压力敏感的反应:镁铝榴石+朽石英=蓝晶石十顽火辉石为依据确定的最小压力为3.1~3.2GPa。为了通过对温度敏感的脱水反应:滑石十蓝晶石=镁铝榴石十柯石英十水,来稳定镁铝榴石和柯石英,在700~750℃时,α(H_2O)必须减小到0.4~0。75。当镁铝榴石在x(CO_2)>0.02(T=750℃,P=3.0GPa)不稳定时,α(H_2O)的减少不会是由于CO_2的稀释所引起的。当缺乏较多的外来流体稀释剂(即CH_4或N_2时,就需要有熔体相)。在α(H_2O)=1.O时,花岗岩的固相线温度为680℃/3.0GPa,在α(H_2O)=0.  相似文献   

7.
大别地区不同类型岩石的超高压结晶实验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春  曲玮 《矿物学报》1995,15(3):305-311
在3.5GPa、1200℃条件下对取自大别地区的不同类型岩石进行了重结晶实验,并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晶衍射和电子探针对实验产物的结晶特点、矿物组成及矿物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石榴橄缆岩的岩石成因与共生的榴辉岩相同;②榴辉岩的重结晶经历了从单斜辉石岩、石榴辉石岩到榴辉岩的过程;③超高压片麻岩主要由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和柯石英组成,不含斜长石、黑云母和绿帘石等常规矿物;④柯石英和文石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西段含蓝闪石-蓝晶石榴辉岩的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前对于大别山西段超高压榴辉岩仍存在一些不清楚的问题和模糊的认识,如蓝闪石和蓝晶石组合的稳定范围,峰期温压条件和矿物组合,以及早期退变质过程的矿物演化和流体作用。本文对取自大别山西段新县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单元内不同地点的超高压榴辉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平衡定量分析方法的 PT 视剖面图对它们进行了正演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含蓝闪石和蓝晶石榴辉岩处于相对低温或低压的蓝闪石榴辉岩和相对高温高压的蓝晶石榴辉岩的过渡区,其稳定的温压范围大致为温度590~700℃,压力1.7~3.3GPa,而且压力大于2.5GPa 时温度范围很窄,为600~640℃。由石榴石边缘成分和 PT 视剖面图确定的榴辉岩峰期温压条件为压力2.85~2.95GPa 和温度625~630℃,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 绿辉石 蓝闪石 蓝晶石 硬柱石 柯石英±多硅白云母。峰期之后,榴辉岩经历了快速近等温降压(ITD)的早期高压退变质作用,这是一个非平衡过程,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如下:柯石英→石英,硬柱石→黝帘石 蓝晶石,在相对富镁岩石中出现滑石,当水含量较高时可以出现钠云母,蓝闪石在原来基础上有一定量的生长,并且绿辉石和多硅白云母很可能只部分地发生了成分变化,而石榴石几乎未发生改变。这样形成了目前观察到的矿物组成为石榴石 绿辉石 蓝闪石 蓝晶石 黝帘石/绿帘石 石英±多硅白云母±钠云母±滑石,它代表了 UHP 榴辉岩在早期高压退变质阶段结束时所具有的矿物组成,这一阶段结束时的温压条件大致为2.0~2.2GPa 和600~630℃;早期高压退变质阶段是脱水过程,流体是内部缓冲的。  相似文献   

9.
榴辉岩中传统地质温压计新解:来自PT视剖面图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榴石-单斜辉石(GC)温度计和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GCP)压力计是确定榴辉岩形成温压条件的最常用方法,二者主要依据石榴石、绿辉石和多硅白云母中相组分之间的交换和转换变质反应.依据MORB成分计算的PT视剖面图表明,在不同榴辉岩矿物组合中,控制3个矿物相成分变化的相组分之间的变质反应不同.在低温含绿泥石、滑石和蓝闪石榴辉岩组合中,石榴石和绿辉石的镁含量主要受到含水矿物脱水反应的控制,并都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二者之间的铁镁交换反应并不起主要作用.因此,在自然界含有蓝闪石等含水矿物的低温榴辉岩中,由于绿辉石相对富镁而常常导致GC温度计结果偏低.在含有硬柱石的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中,石榴石中的钙含量受到硬柱石的控制,随着压力升高或温度降低,硬柱石含量增加,使石榴石中钙降低,此时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之间的转换反应对石榴石成分的影响会很微弱,由于石榴石相对贫钙而导致GCP压力计结果偏低.在含有蓝晶石的中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中,矿物成分的变化受到石榴石-绿辉石之间的铁镁交换反应和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蓝晶石-石英/柯石英之间的一系列转换反应控制,因此,GC和GCP温压计都能给出相对合理的结果.在低压普通角闪石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中的镁含量主要反应压力变化,有时并不指示变质作用温度.在含有蓝闪石等含水矿物的低温榴辉岩中,Thermocalc程序中的平均温压(avPT)方法可以给出比较合适的温度,但压力结果与GCP压力计一样也会偏低一些.在蓝闪石和绿帘石等含水矿物消失后的中温蓝晶石榴辉岩中,avPT方法难以给出合理的PT信息.相对来说,视剖面图方法能够给出最多的PT信息,是目前确定变质岩PT条件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Münchberg地块是一个角闪岩相变质的结晶基底,构造推覆于极低级变质古生代火山-沉积岩之中.榴辉岩呈透镜状或互层状产于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和大理岩之中.榴辉岩的原生矿物组合是石榴石、绿辉石、石英和金红石,可含少量蓝晶石、多硅白云母和黝帘石,峰期变质作用的温度为600~700℃,压力>2.5GPa,接近柯石英的稳定范围.在榴辉岩的抬升过程中经历了从榴辉岩到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退变质作用.退变质作用的早期为近等温降压过程,晚期为降压和快速降温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张泽明 《地球科学》1998,23(6):547-552
Munchberg地块是一个角闪岩相变质的结晶基底,构造推覆于极低级变质古生代火山-沉积岩之中。榴辉岩呈透镜状或互层状产于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和大理岩之中。榴辉岩的原生矿物组合是石榴石、绿辉石、石英和金红石,可含少量蓝晶石、多硅白云母和黝帘石,峰期变质作用的温度为600 ̄700℃,压力〉2.5GPa,接近柯石英的稳定范围。在榴辉岩的抬升过程中经历了从榴辉岩到角闲岩相、绿片岩相和葡萄石棣纤石相退变质作  相似文献   

12.
任云飞  陈丹玲  宫相宽  刘良 《地球科学》2019,44(12):4009-4016
硬柱石是大洋冷俯冲带的代表性矿物之一,富含水和Sr、Pb及稀土等微量元素,其形成和分解对于俯冲带流体活动、壳幔水和微量元素循环、地幔楔交代和熔融及岛弧岩浆作用等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硬柱石对温度和压力的改变非常敏感,在板片折返过程中很容易分解,因此目前全球出露的硬柱石榴辉岩极为稀少.总结了榴辉岩中早期硬柱石存在的识别标志,并据此确定柴北缘超高压带西段鱼卡地区的含蓝晶石榴辉岩和斜黝帘石榴辉岩是峰期硬柱石榴辉岩退变质改造的结果.该发现说明柴北缘成为继大别造山带之后全球第二例出露硬柱石榴辉岩的大陆俯冲型造山带.利用相平衡计算方法恢复了这两种榴辉岩的变质演化过程,其中含蓝晶石榴辉岩的P-T轨迹和峰期变质条件均与区内大陆俯冲型含柯石英多硅白云母榴辉岩相似,而斜黝帘石榴辉岩峰期变质温压则略低.锆石定年获得含蓝晶石榴辉岩和斜黝帘石榴辉岩的变质时代分别为437 Ma和436 Ma,与带内已有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时代相同,同时获得含蓝晶石榴辉岩的原岩结晶时代为1 273 Ma.相似的变质P-T轨迹和变质时代表明含蓝晶石榴辉岩与同剖面含柯石英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共同经历了大陆深俯冲作用.这一结果表明,硬柱石榴辉岩并非大洋冷俯冲带特有,决定榴辉岩中是否出现硬柱石的主要因素是原岩成分和变质条件.在鱼卡地区,榴辉岩的矿物组合中能否出现硬柱石的最主要控制因素是原岩中的Mg含量,由高Mg#的基性岩变质形成的榴辉岩峰期矿物组合中易出现硬柱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4500米的岩心主要由榴辉岩、斜长角闪岩、副片麻岩、正片麻岩以及少量的超基性岩所组成。岩相学研究结果表明,榴辉岩的围岩普遍经历了强烈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峰期超高压变质的矿物组合已完全被后期退变质过程中角闪岩相矿物组合所替代。采用激光拉曼技术,配备电子探针和阴极发光测试,发现主孔224件岩心中有121件(包括榴辉岩、斜长角闪岩、副片麻岩和正片麻岩)样品的锆石中普遍隐藏以柯石英为代表的超高压矿物包体,且不同岩石类型锆石中所保存的超高压矿物包体组合存在明显差异。(含多硅白云母)金红石石英榴辉岩锆石中保存的典型超高压包体矿物组合为柯石英 石榴石、柯石英 石榴石 绿辉石 金红石和柯石英 多硅白云母 磷灰石。黑云绿帘斜长角闪岩锆石中保存的超高压矿物组合为柯石英 石榴石 绿辉石、柯石英 石榴石 多硅白云母和柯石英 绿辉石 金红石,与榴辉岩所保存的超高压矿物组合十分相似,表明该类斜长角闪岩是由超高压榴辉岩在构造折返过程中退变质而成。在副片麻岩类岩石,如石榴绿帘黑云二长片麻岩锆石中,代表性的超高压包体矿物组合为柯石英 多硅白云母和柯石英 石榴石等;而在石榴黑云角闪钠长片麻岩锆石中,则保存柯石英 硬玉 石榴石 磷灰石、柯石英 硬玉 多硅白云母 磷灰石和柯石英 石榴石 磷灰石等超高压矿物包体。在正片麻岩锆石中,标志性的超高压矿物包体为柯石英、柯石英 多硅白云母、柯石英 蓝晶石 磷灰石和柯石英 蓝晶石 榍石等。此外,在南苏鲁东海至临沭一带的地表露头以及一系列卫星孔岩心的锆石中,也普遍发现以柯石英为代表的标志性超高压矿物包体,表明在南苏鲁地区由榴辉岩及其围岩的原岩所组成的巨量陆壳物质(方圆>5000km2,厚度超过4.5km)曾整体发生深俯冲,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该项研究对于重塑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俯冲-折返的动力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胶南造山带中高,超高压变质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胶南造山带榴辉岩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主要有绿辉石、镁铝榴石、柯石英、金刚石、金红石等。柯石英、金刚石均呈微晶状包裹于石榴子石、绿辉石中。柯石英多已转化为石英聚晶,并使包裹它的矿和拉生放射状胀裂纹;金刚石呈近等轴八面体等,其形成压力达3.5GPa以上。榴辉岩围岩中的高压、超夺高变质矿物主要有辉石类(透辉石、霓石、暗硬玉)、钠钙质-钠质角闪石(钠闪石、镁钠闪石)、多硅白云母(3T型)、钠长石、绿帘  相似文献   

15.
北秦岭官坡地区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岩相学及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北秦岭官坡地区的榴辉岩及含柯石英榴辉岩产在帮岭岩群的北侧,主要由绿辉石和石榴石组成,部分石榴石和绿辉石中含柯石英包体。此外还含有退变质的多硅白云母、角闪石、黝帘石和纳长石等矿物,根据变质矿物之间的替代关系及共生组合规律,榴辉岩退变质作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代表性矿物组合依次为:柯石英+绿辉石+石榴石;石英+绿辉石+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绿辉石+石榴石+石英;角闪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这四个  相似文献   

16.
榴辉岩相的重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超基性,基性,泥质,长英质,硅质和碳酸盐等不系列岩石榴辉岩相的典型矿物组合,重新确认了榴辉岩相的存在,榴辉岩相的P-T区间大致为1.0-4.0GPa和400-900℃可进步划分出低温,中温,高温和超高压等4个亚相,除少数地区蓝片岩相在空间上可直接过渡为低温榴辉岩亚相外,榴辉岩相与其它变质相不构成相系,它们之间属相变关系,最后对榴辉岩相的复杂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华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富铝岩石为陆壳岩石经变质而成,其典型的岩石类型为蓝晶石黄玉石英岩。矿物温压计估算其p-T条件为T=700℃,p=1.2GPa;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蓝晶石+黄玉组合在T=1000~1200℃,P=3.1~3.77GPa范围内可以稳定存在,是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产物。在蓝晶石石英岩中发现柯石英及柯石英假象,区域上其它岩石组合也有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证据。变质富铝岩石为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产物,从而证明陆壳岩石可以经历>2.0GPa的变质压力条件。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大别山南部宿松杂岩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3,他引:7  
魏春景  单振刚 《岩石学报》1997,13(3):356-368
宿松杂岩的变质作用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主期和晚期阶段。主期阶段的矿物组合在云母片岩中为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石英+磁铁矿±钠云母±绿帘石/黝帘石;在白云母钠长(二长)片岩和片麻岩中为石榴石+多硅白云母+钠长石+石英+绿帘石/黝帘石±冻蓝闪石;在石榴石钠长角闪岩中为石榴石+冻蓝闪石+钠长石+黝帘石+石英±钠云母±金红石/磁铁矿。根据多种地质温压计和变质反应可以推测主期变质条件为:T=520℃~580℃,P=1.2~1.4GPa,地热梯度为12℃/km,相当于高压过渡型。晚期阶段变质条件为:T=460℃~480℃,P=0.6~0.7GPa,为中压绿帘角闪岩相。宿松杂岩的变质条件介于其南部的蓝闪绿片岩相和北部的榴辉岩相之间,三者是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到不同深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曹荣龙  朱寿华 《地质学报》1995,69(3):232-242
安徽碧溪岭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2774±24Ma。它显示大别山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可能形成于晚太古代。榴辉岩多硅白云母的Ar-Ar等时线年龄(662±13Ma)也同样限定其退变质作用的上界年龄在寒武纪。同位素年代学结果与该类榴辉岩严格产出在由大别群组成的太古宙地块中的地质特征一致。我们相信,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变质地区可能是一个晚太古代的超高压变质带。大别山地区在中生代三叠纪时期处于南秦岭构造带的东延部分。大别群以及赋存其中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共同遭受晚期的区域动力变质事件。作者分别测得斜长片麻岩白云母Ar-Ar等时线年龄为192.6±3.8Ma,榴辉岩中低角闪岩相普通角闪石Ar-Ar坪年龄230.7±4.6Ma。它们代表大别群片麻岩和榴辉岩两种原始变质岩的印支期改造年龄。  相似文献   

20.
澜沧谦迈地区位于西南三江昌宁-孟连结合带中段。新近在该地区发现榴辉岩,与双江县勐库地区退变榴辉岩一样,谦迈地区榴辉岩也产于湾河蛇绿混杂岩带内,岩石新鲜,后期退变质作用改造弱,岩石学信息保留完整。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角闪石、绿帘石、石英等,直接围岩为白云(钠长)片岩和斜长角闪岩,白云(钠长)片岩主要由多硅白云母、石英和长石构成。根据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将谦迈地区榴辉岩划分为4个变质阶段,其中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硬柱石+蓝闪石+金红石+石英。初步研究表明,峰期榴辉岩相变质温度和压力分别为600℃和2.5GPa。新发现的榴辉岩为研究三江地区特提斯构造演化提供了关键性资料,该榴辉岩变质演化p-T轨迹的研究对探讨古特提斯洋的俯冲-造山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