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辽南震旦系兴民村组类水母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辽南大连—金州地区棋盘磨、七顶山、杨屯等地,震旦系兴民村组(同位素年龄值650Ma)发现丰富的似水母状软躯体后生动物化石,此外在兴民村组上覆地层葛屯组中首次发现大量的宏观藻类化石。类水母化石计有3属6种(全为新属、新种)。从生物学特征看,这批类水母化石与澳大利亚前寒武纪末期埃迪卡拉动物群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保存特征亦较相近。我们认为这些类水母可能是与埃迪卡拉动物群为同一时期的产物。兴民村组类水母动物群的发现标志了我国前寒武纪生物演化史一次重要事件,并对我国震旦系的研究和我国南北方震旦系地层对比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35亿年前,地球上开始有生物存在,主要是兰藻和细菌。距今10亿年左右,开始出现软躯体动物所形成的遗迹化石。9亿年有蠕形动物的实体化石——淮南生物群保存。7亿年软躯体后生动物——埃迪卡拉动物群(西陵峡生物群、高家山生物群)大量繁殖,使晚前寒武纪的生物演化进入一个新阶段。6亿年左右,骨骼化动物——梅树村动物群(或托莫特动物群)的出现,开创了生物发展、演化史上的新纪元。使更多的生物能够以化石  相似文献   

3.
晚前寒武纪埃迪卡拉动物群在世界各大洲的普遍发现,证明这是动物生命进化的一个独特阶段.这个以软躯体、多门类(至少五个门)、体形大为特点的动物群,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发现于西南非,后在1947年由斯普里格在南澳大利亚州的埃迪卡拉发现较为丰富的内容.产出层位是在元古代晚期冰期沉积之后、寒武纪骨骼化石大量  相似文献   

4.
瓮安生物群中后生动物化石研究进展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瓮安埃迪卡拉(震旦)纪陡山沱期磷酸盐化生物群具有生物多样性特征,包含有蓝菌、多细胞藻类、疑源类、后生动物休眠卵及胚胎、可疑的海绵动物、管状后生动物和微小两侧对称的后生动物等化石类型,是迄今为止全球保存最为完好的晚前寒武纪磷质化石库。瓮安陡山沱组磷质岩提供了早期生命从简单到复杂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化石记录,展示了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以前早期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景观,为研究晚前寒武纪生物圈面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埋葬学窗口。近来,通过醋酸浸解法,在贵州瓮安陡山沱期含磷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疑似后生动物的实体化石(包含了所有已经报道的类型或与之相似的化石类型)新材料,为了解这些化石的内部构造特征,将一些化石包埋后制作了定向薄片。基于上述化石新材料,结合定向薄片的研究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详细介绍了瓮安生物群中后生动物化石研究的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最近T.克鲁西等在西澳大利亚斯迪玲山组中发现了埃迪卡拉动物群后生动物体化石,这是西澳大利亚的首次发现。因此扩大了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群的生物地层范围。在斯迪玲山组中两个点发现了埃迪卡拉动物群后生动物体化石。除了发现CyclomedusaSPrigg1947之外,还发现了痕迹化石BergaueriaPrantl1945。这些化石的发现表明,斯迪玲山组是不整合地沉积在太古宙伊尔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阿尔斑尼活动带的基底片麻岩之上,其时间跨度为590~540Ma。西澳大利亚斯迪玲山组发现埃迪卡拉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6.
王泽九 《地球学报》2009,30(4):415-420
邢裕盛教授是我国著名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家, 是我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和古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野外勤奋工作、实验室严谨治学的科学家。邢裕盛教授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及生物地层研究, 为国际上最早研究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的少数专家之一。自1962年以来开拓了中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领域, 发现和确定了一些前寒武纪后生动物和后生植物化石门类, 建立了中国晚前寒武纪各时代微古植物组合序列, 探讨了地球早期生物演化进程, 同时在全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中解决了一些重大地层问题, 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与国际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关于晚前寒武纪有生物存在没有任何疑义,不仅有动物,而且也有植物化石,起先在上前寒武系发现了无硬壳后生动物化石印痕;后来发现凝源类的角质外壳,或称为碳酸盐藻类一迭层石及核形石。每一种生物化石对于前寒武纪生物地层的划分和对比都起着很大作用。过去认为后生动物仅存在于晚前寒武纪上部地层中,并成带分布,不久前发现他们  相似文献   

8.
中国前寒武纪痕迹化石的分布及其古生物学、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生动物,这些痕迹化石的发现对于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冰期后所发现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纪晚期的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在震旦纪地层中的广泛分布,对震旦系及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对比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澄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和西伯利亚藻群中均有丰富的藻类化石。根据前寒武纪宏观藻类的分布以及凯里生物群和布吉斯页岩生物群中藻类和后生动物的相似性,论述了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生物地理分区的控制因素。对几个生物群中的藻类化石和后生动物化石的对比研究发现,在相近的纬度范围内,动植物化石组合特征非常相似;而纬度有明显差异时,藻类生物群及后生动物群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后生生物在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具有低的演化程度和分划能力,因此生物地理分 布的 主要控制因素是古纬度。而Schopf(1976)的生物地理分区模式不适合这一时期的生物地理分区。结合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后生生物化石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前寒武纪-中寒武世时期的生物地理分区模式。这个模式较好地解释了分布在北美大陆和华南大陆上的寒武纪生物群相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寒武纪生命扩张及澄江动物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现及其演化有较长的历史。地球的物理、化学条件是早期生命出现的外因。早寒武世西南地区地质、气候及富含营养的浅海水域是澄江动物群在后生动物演化的关键时期出现的外因。“寒武纪生物的扩张”应有恰当的翻译,同时对现代生物学的“适应辐射”应有清楚的中文解释。从新近发现看,早、中寒武世的澄江动物群及布吉斯页岩动物群与埃迪卡拉动物群具有一些联系,埃迪卡拉动物群并没有在寒武纪时完全绝灭。  相似文献   

11.
四川嘉定群介形类及其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四川嘉定群为海姆(Heim,1932)命名于乐山,长期被视为白垩系。1972年,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调队根据四川盆地西部地层系统将之划分为夹关组、下灌口组和上灌口组,并将夹关组和下灌口组归于下白垩统,上灌口组归于上白垩统,但一直无化石依据。1978年,四川省地质局和我所联合踏勘小组采获大量介形类化石,经笔者之一鉴定,改下灌口组为灌口组,归为上白垩统,改上灌口组为名山群,归为下第三系。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尔金山奥陶纪三叶虫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阿尔金山所发现的奥陶纪三叶虫化石12属、13种,其中8个新种作了详细描述和对比,根据三叶虫、头足类、笔石等对本区奥陶纪地层的划分作了探讨.笔者认为:环形山组的时代为中奥陶世早-中期,相当于新疆柯坪萨尔干组;额兰塔格组属早奥陶世中-晚期,可与华北下马家沟组,华南大湾组,北美白石组,西昆仑库维希组进行对比;尧勒萨依组应划归下奥陶统;拉配泉群应为中—上奥陶统.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赤峰早白垩世昆虫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东  朱会忠  陆有泉 《地球学报》1995,16(4):432-439
本文首次描述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的鞘翅目和异翅目昆虫化石4属5种,其中3新属5新种。这些昆虫化石通过与国内、外相关类群的对比,为该区的地层划分、对比和地质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最新的依据。由古生态方面分析,该区为湖沼环境,水体充沛,为古黑龙江流域的一部分。文中里阿龙虱科、沼梭科和中生五节蝽科的材料在国内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四平南部1:5万半拉山门、石岭街、下二台子、叶赫站幅的吉林省境内区调,首次在经过修订的下二台群黄顶子组下部条带状硅质大理岩中,采获丰富的小壳化石,初步确定为3属6种,其中4新种。属于辽北地区新确立的清河镇动物群辐射演化而来的新的动物群。从而,为这套地层的划分对片、时代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佐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玛米雪山北坡的腕足动物化石。玛米雪山北坡含此化石的地层过去划归白垩系,腕足动物化石在此地的发现是第一次,它对于本区地层系统的建立及重建本区地质历史和古地理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玛米雪山北坡腕足类化石、数量非常多,本文共描述了12个属15个种,其中新属1个,新种6个,它们是:Trichochonetes xizangensis sp.n.,Neo-chonetes gigantea sp. n.,Canorneilla semicircularis sp. n.,Ovatiamamixueshanensis sp. n.,Lissochonetes sp.,Marginifera sp.,Tib-etospirifer xizangensis gen.& sp. n.,T. mamixueshanensis sp.n.,Brachythyrina stranywaysi(Vern.),B.rectangula(Kut.),B.lataChao,Choristites cf. xianzaensis Yang,Neospirifer sp.,Punctos-pirifer sp.,Dielasma spp..并依据岩性和化石组合特征建立了一个新的地层单位—玛米雪山组,时代为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16.
重要地质遗迹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州国家地质公园5.3亿年前处于海陆边缘地带,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保存完好,对研究我国东部乃至东南亚地区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该文详细介绍了青州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类型,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龙门山地质公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门山突出的特色是内陆推覆造山。本文就其间最具代表性的龙门山中段建立地质公园进行了论述。将公园内半富的旅游景观资源分为三大类23亚类。按景观、景点、景区和旅游区四个级别进行分区;以导向性景观、重要性景观和配套性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笔者认为龙门山中段具有建立以导向性景观为主体,以重要性景观为重要内容,开展多功能、多层次为目的的地质公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质遗迹是近30亿年来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现象,是重要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演化进程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山东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等七大类。本文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地质公园形成演化历史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角砾岩型金矿床——种值得重视的金矿床类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角砾岩型金矿床量种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中国角砾岩型金矿床分为四种主要类型:与小侵入岩体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床,与斑岩系统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床;与火山一次火山岩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床;产在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上的角砾岩型金矿床,文章在对第类矿床实例进行矿床地质特征描述后,分析了战国角砾岩金矿床的找矿前景并指出寻找角砾岩型金矿床最有希望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角砾岩型金矿床——种值得重视的金矿床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角砾岩型金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中国角砾岩型金矿床分为四种主要类型:与小侵入岩体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床;与斑岩系统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床;与火山- 次火山岩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床;产在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上的角砾岩型金矿床。文章在对每类矿床实例进行矿床地质特征描述后,分析了中国角砾岩金矿床的找矿前景并指出寻找角砾岩型金矿床最有希望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