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贝勒库都克锡矿带是我国新发现北方地区第一条独立锡矿带.由与S型黑云母花岗岩有关的石英脉型锡矿及与A型花岗岩伴生的锡矿床和砂锡矿组成其成矿系列。成矿时代属海西晚期。准噶尔与野马泉两地块相撞焊接.于碰撞褶皱带形成区域造山期花岗岩.热量聚集熔化产生改造型含矿花岗岩株,局部拉张产生含矿A型花岗岩,二者经碱质交代-酸性淋滤成矿作用,使锡活化迁移集中富集而形成有关锡矿床。  相似文献   

2.
新疆贝勒库都克锡矿带含锡花岗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矿物、岩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的研究,重点讨论了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北方地区第一条独立锡矿带的海西期含锡和非含锡花岗岩的地质特征,确定了该区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其与锡矿化的关系,认定该区伴随海西运动出现I型、S型和A型三种花岗岩。与锡矿化有关的属S型和A型花岗岩,它们是在早期(造山期)I型和S型花岗岩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而隶属造山晚期—造山期后的产物。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含矿花岗岩与无矿花岗岩的综合判别标志,为该区及邻区同类锡矿的找寻与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山花岗岩S型/I型空间变化规律及含矿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山地区花岗岩十分发育, 出露面积接近总面积的30%, 形成时代以华力西期为主, 约占80%以上。笔者根据岩石化学判别统计, 本区花岗岩的S型/I型个数比例, 北带0.33, 中带0.54, 南带0.59, 说明从北向南, I型花岗岩逐渐减少, S型花岗岩逐渐增多。区内花岗岩类为重要的含矿岩石, 其中典型斑岩铜矿床与I型花岗质斑岩有关, 当出现铜铅组合时则与S型花岗质斑岩有关; 钼矿床有关花岗岩一般属I型, 当出现钨钼组合时则向S型花岗岩过渡; 钨锡矿床主要与S型花岗岩有关; 金矿床有关的花岗岩既有I型, 也有S型, 专属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曾普胜  李红 《地球学报》2015,36(4):419-433
以云南几个典型钨锡矿带为例,结合国内外前人成果,研究对比了层控钨锡矿床与含钨锡的"S"型花岗岩之间的关系,发现:含钨锡的"S"花岗岩均产出于早期地层富集钨锡甚至形成独立的钨锡矿床的地区,如元古界的云南西盟—缅甸完冷锡矿带,寒武系都龙—白牛厂钨锡矿带,石炭系腾冲—梁河锡钨矿带,三叠系的个旧锡矿带,新近系的薅坝地锡矿带等;而在地层中没有明显钨锡富集的层位,即使有地壳重熔形成"S"型花岗岩也不会有钨锡矿床产出,如云南西北部的鲁甸花岗岩、加仁花岗岩等。根据对层控钨锡矿床的成矿年代、矿石结构构造、容矿围岩变质属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证明所谓的"‘S’型花岗岩与W、Sn、Mo、Bi成矿关系密切"的认识,实际上是富集钨锡的早期层位在地壳加厚或受到构造热侵蚀时发生重熔,并使钨锡按照矿质沉淀的温度序列重新分配与富集的结果。因此,"S"型花岗岩并不具有含W、Sn、(Mo、Bi)的专属性,而富集W、Sn的地层重熔才是形成W、Sn矿床的关键。从众多的实例来看,层控钨锡矿常常与深源的(碱性)玄武岩关系密切,而不一定与"S"型花岗岩关系密切。只要有早期的层控钨锡矿存在,该矿层被任何一种火成岩穿切或吞噬,矿质都可能被迁移至合适的位置重新沉淀而成矿。因此深入分析和对比含钨锡的层位及其形成背景条件,是扩大钨锡矿资源量的关键;而层控钨锡矿与"S"型花岗岩接触带(特别是外接触带)及其相关的构造裂隙,很可能是矿质运移再分配并形成富钨锡矿的有利空间。层控钨锡矿卷入变质核杂岩,含矿层位可以被抬升至较浅部位,不仅利于开采,而且在中心部位的隐伏花岗岩体也可以形成富矿,是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骑田岭岩体成岩与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湘南骑田岭岩体主要由两阶段侵位所形成,早阶段侵位花岗岩组成骑田岭岩体的主体。年代学资料表明:骑田岭岩体早阶段花岗岩时代为155~160Ma,晚阶段花岗岩时代145Ma±,云英岩型锡矿床及新田岭钨矿的矿化时代为156~160Ma,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的矿化时代为137±5Ma、133±15Ma。地质特征表明新田岭钨矿和云英岩型锡矿与早阶段主体花岗岩侵位密切相关,而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尽管产于主体花岗岩中,但锡矿化作用却为晚阶段花岗岩浆侵位时的气水热液沿断裂破碎带蚀变所形成。据上述,骑田岭岩体早阶段主体花岗岩侵位时形成了云英岩型锡矿床和矽卡岩型钨矿床,而晚阶段花岗岩侵位时形成了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6.
西岭锡矿床岩体含矿性与成因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研究了西岭锡矿床自碎次花岗斑岩岩体的地质特征、含矿性、成因类型。认为自碎次花岗斑岩具有隐爆特征。岩浆来自上地幔至下部地壳物质的部分熔化,属于徐克勤教授所划分的过渡型地壳同熔型花岗岩类。岩体中锡含量是一般花岗岩类的10—22倍,并具有含锡岩体的有利岩石化学条件,铅同位素比值证实了成矿与成岩的紧密联系。锡矿床与自碎次花岗斑岩是同原的,应为斑岩型锡矿床。接触带和爆破角砾岩带是成矿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7.
腾冲-梁河锡矿带砂锡矿床的形成,与燕山-喜山期含锡花岗岩及原生锡矿有关。其分布和产出受原生矿规模、第四纪地理环境、新构造运动及当时气候条件所制约。据成矿地质条件及砂锡矿床特征,划分出变花岗岩风化壳型、残-坡积型、冲一洪积型、湖积型等四种成因类型,指出成矿远景区,预测了远景规模;对山寨火山堰塞湖盆第四系,建立了地层层序,划分了沉积相。对区内砂锡矿成矿机理和成矿模式作了论述,并对砂锡矿的普查勘探方法进行了总结。指出重砂测量是有效的找矿方法,浅井探和SZ-130-A型砂钻是勘探砂矿的适用手段。对确定砂锡矿品位的不同测试方法作了对比,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华南是我国最重要的锡成矿省,产有大量的与花岗岩有关的大型-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近年来,在湘南新探明一个超大型锡矿床—芙蓉锡矿床,其中,最重要的锡矿化产在骑田岭花岗岩体西南部的破碎蚀变带内,与绿泥石化密切相关。骑田岭花岗岩富含角闪石,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显示出准铝的地球化学特征,在花岗岩形成过程中发生过壳-慢岩浆混合作用。这些特点都表明骑田岭花岗宕并不同于一般的 S 型含锡花岗岩,而显示出 A 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定年分析表明,芙蓉锡矿床主成矿阶段的形成时代要晚于骑田岭花岗岩侵位年龄近20Ma。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发生过水-岩反应的大气降水在成矿流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硫同位素分析表明花岗岩和地层都提供了成矿所需的硫。因此,用花岗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分离出富锡的岩浆流体来形成锡矿的传统模式并不适合于解释芙蓉锡矿的形成。我们认为芙蓉锡矿的形成主要与骑田岭花岗岩的绿泥石化蚀变有关,循环的大气降水与花岗岩发生水-岩反应,富锡的铁镁矿物在蚀变成绿泥石的同时释放出 Sn 和 Ti 等金属到流体中,当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时,沉淀形成锡矿体。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锡矿化模式,丰富了华南与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9.
广西一矿田花岗岩型锡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田内花岗岩体呈岩株状,时代属燕山早期(196~164百万年),可分为三个幕相,是一个同源同期不同阶段侵位的复式岩体。岩石化学、微量元素与同位素资科表明,花岗岩具典型的S型特征。独具一格的花岗岩型锡矿床赋存于晚幕相含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体的顶突部位,与花岗岩型钽铌矿床紧密相连或彼此重叠,两类矿床既有联系,又有差异,是成矿作用演化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锡矿体呈似层状或皮壳状,矿石具浸染状构造。锡石产于造岩矿物粒间隙和微裂隙中,与岩浆末期—期后自交代作用有关,锡矿形成温度为440~230℃。锡石的氧同位素资料表明,含矿流体来自初始岩浆水。文章最后简拟了矿田花岗岩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广东信宜―贵子地区锡矿床主要分为花岗斑岩型、云英岩型、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绿泥石)型、磁铁矿矽卡岩型五种。花岗斑岩型锡矿主要锡矿体产于燕山晚期花岗斑岩体的深部内外接触带上。云英岩型锡矿产于钾长花岗岩岩体隆起部位内接触带上,与岩体接触的围岩为震旦系云开群兰坑组。磁铁矿矽卡岩型锡矿产于钾长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的层间裂隙中,含矿层位主要为震旦系云开群罗罅组内透辉石榴石矽卡岩。石英脉型锡矿主要产于钾长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旁侧的次级断裂和裂隙中。锡石―硫化物(绿泥石)型锡矿主要产于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体的顶部和外接触带变粒岩和片岩中,且受各种方向的构造裂隙或断裂控制。研究各类锡矿床主要特点及其控矿条件,分析该地区锡矿分布规律与找矿标志,对锡矿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寨锡矿区位于老君山花岗岩北部外接触带,矿体赋存于近南北向的断层破碎带中,含矿岩性为层状矽卡岩、片岩、大理岩等。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浆的侵入活动,为新寨锡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含矿热液。  相似文献   

12.
广西姑婆山锡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姑婆山锡矿田锡矿床类型丰富,其中以矽卡岩型、矽卡岩-蚀变断裂破碎带复合型锡矿床为主,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早期姑婆山花岗岩西南接触带2km范围内,且具一定的分带性,从接触带往外,依次为矽卡岩型→矽卡岩与蚀变断裂破碎带复合型→锡石硫化物型→石英脉型。矿床受成矿花岗岩、有利赋矿层位及构造复合等因素的控制,与成矿花岗岩关系尤为密切,成岩、成矿时间接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矿床为与花岗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
锡多金属矿床是南岭地区最重要的锡矿矿床类型。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该类矿床是陆壳物质重熔形成的花岗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成因上与改造型(S型)花岗岩类有关。笔者根据南岭地区6个与锡多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体的地质背景、岩石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锶、氧同位素组成,提出该类型含矿花岗岩是由下部地壳原有的中—基性火山岩和少量陆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经过40—50%分离结晶作用产生的酸性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属壳-幔源型花岗岩类(接近于B.W.Chappell和A.J.R.White的Ⅰ型花岗岩,明显不同于与钨、锡、铌、钽、稀土矿床有联系的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
滇东南锡矿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世瑜 《地质科学》1990,(2):137-148
滇东南锡矿带是燕山构造-岩浆旋回为主体形成的构造-岩浆-锡矿带。通过滇东南锡矿带矿床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揭示了锡矿分布模式。结合锡矿床产出地质环境、矿物共生组合、矿床特征、锡的赋存状态及其他有关资料,拟建了以花岗岩作用为成矿根本因素的“岩、位、带、层”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马楠  邓军  王庆飞  王长明  张静  李龚健 《岩石学报》2013,29(4):1223-1235
大松坡锡矿床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腾冲-梁河锡-钨多金属矿带内的典型锡矿床之一,与古永岩基有密切的成生联系.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手段对大松坡锡矿床小龙河含锡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进行制约,两件黑云母花岗岩样品分析结果分别为70.3±3.2Ma和75.3±4.2Ma,一件二长花岗岩样品结果为71.5±2.1Ma,代表了岩浆结晶年龄.LA-MC-ICP-MS U-Pb方法直接对锡石进行年龄测试在国内外研究报道尚少,本文首次对该矿床云英岩型锡矿石中锡石进行定年尝试,结果为75.5±2.6Ma,与岩体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小龙河锡矿床含锡岩体与古永岩基年龄一致,表明该含锡岩体可能是古永岩基的一部分.大松坡锡矿床的成矿年龄与含锡岩体年龄一致,表明二者同时形成,共系新特提斯洋俯冲构造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金荣明 《云南地质》2009,28(3):285-290
西盟锡矿群是云南锡矿主产区,存在五类锡矿床:“面型”云英岩型,大理岩型,矽卡岩型,断裂破碎带型及层间破碎带型。深入了解其不同成因空间、成矿规律、岩矿组合、赋矿条件,并结合隐伏花岗岩体特征,十分有利扩大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芙蓉锡矿田位于湖南省骑田岭花岗岩体的南部, 是一个新近发现的超大型锡矿田.与以往所研究的与S型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床明显不同, 这个矿田在时空上都与骑田岭A型花岗岩密切相关.该矿田矿石硫化物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测定值为0.14-2.95 Ra, 低于地幔的3He/4He值(6-7 Ra), 且高于地壳的3He/4He值(0.01-0.05 Ra).这表明芙蓉锡矿田成矿流体中的He具壳幔两端元混合的特点.该区一致的硫、锶及其他证据也都表明, 深部地幔物质确实参与了该区锡的成矿.骑田岭岩体属造山期后张性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类.芙蓉锡矿田就产在骑田岭岩体的内外接触带或岩体中, 其主成矿期与骑田岭岩体的形成时间相当吻合, 且两者均具壳幔两端元混合成因的特征, 所以其形成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均与中生代华南岩石圈的拉张、伸展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湘南地区锡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湘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加里东早期后隆起带,海西—印支期坳陷带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带。 2.产于隆起带的锡矿床是花岗岩型、云英岩型及石英脉型矿床。产于坳陷带的锡矿床是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及大理岩型矿床, 产于过渡带的锡矿床是斑岩—云英岩(?)型矿床 3.湘南地区(?)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存在着成因联系。成矿母岩是壳源型岩浆花岗岩类。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其分异演化特征对锡矿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川会理岔河元古宙锡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岔河锡矿床产于元古宙裂谷环境中,其形成与晋宁期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矿化及有关的矽卡岩化蚀变为含矿热液对大理岩等围岩交代的产物,皆围绕岩体接触带分布,并呈现良好的分带。含矿热液主要来自花岗岩,它提供了主要的流体和锡。锡的迁移、富集主要经历了岩浆结晶分异及围岩蚀变两个过程,分异作用是锡在热液中逐渐富集的主要原田,而云英岩化等蚀变中“脱载”出来的锡难以造成锡矿化。  相似文献   

20.
尖峰坡锡矿床的围岩蚀变和矿化,具有和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的层型分带规律。自下而上分为四带:A—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B—电气石、绢英、夕卡岩锡石金属硫化物带,C—夕卡岩—锡石磁铁矿金属硫化物带,D—透辉石、透闪石角岩弱矿化带。控制层型分带的条件是:①围岩化学性质的差异决定含矿热液的层型选择性交代,②各地层岩石的密度和孔隙率决定了层型分带的隔挡层与充填交代的空间,③层间滑动、层间剥离和层间裂隙,是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及矿物沉淀的场所,④隐伏花岗岩是锡成矿的载体或热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