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新洲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姚德贤  曹建劲 《矿床地质》1997,16(3):254-259,288
新洲金矿带产于震旦系云母石基片岩的层间断裂带中,矿床中有金矿床带10条,第二,三矿化阶段为金的主要矿化阶段,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研究表明,金属矿和硫来自围岩,流体主要是变质水,矿床是产于区域变质岩系中,与岩浆热动力变质作用有关,属浅成中温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赛乌素金矿是产于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变质碎屑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热液来源复杂,可能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成矿早期的硫来自花岗岩浆,成矿晚期的硫有一部分可能来自地层,铅同位素特征表明铅来自地幔,因此推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3.
冀东金厂峪特大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厂峪金矿产于八道河群王厂组,矿体受刘村寨-双沟峪复式向斜控制,成矿与中生代构造作用及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复式向斜构造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热液沿构造薄弱带运移;热液蚀变及矿质沉淀。硫,氧,碳,铅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与矿床围岩具有不同的属性。  相似文献   

4.
辽北地区金矿床铅同位素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戴仕炳  刘连登 《矿床地质》1991,10(3):243-254
辽北太古宙变质地体上发育有三类金矿:太古宙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伴生金矿、太古宙同韧性剪切带变生(质)热液金矿和显生宙岩浆热液金矿。块状硫化物伴生金矿中方铅矿模式年龄平均为2610Ma,其产状反映为活化年龄;其黄铁矿含较多放射性成因铅,存在铅同位素后期增长效应,模式年龄不具计时意义。变生热液金矿中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特点为~(206)Pb变化很大,~(207)Pb变化很小,~(208)Pb也变化很小,结合黄铁矿产状说明存在铅同位素短期生长效应,而铅源自太古宙绿岩。显生宙岩浆热液金矿中铅同位素均不具计时意义,但各自组成等铅域,在铅构造图解上处于地幔-下地壳线附近。本区金矿铅同位素研究说明,尽管铅同位素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具计时意义,但结合矿床地质研究尚可标定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5.
河南祁雨沟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祁雨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熊耳地体,是典型的爆破角砾岩型金矿。本文全面总结并深入分析了祁雨沟金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资料,以氢-氧-碳同位素体系确定成矿流体由岩浆热液向大气降水热液演化,以碳-硫-铅同位素体系厘定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流体系统,以铅、碳同位素确定熊耳地体南侧的中-新元古代地层是不可缺少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之一。因此认为:在中生代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熊耳地体南侧的陆壳板片沿马超营断裂俯冲到熊耳地体之下,通过变质脱水-熔融作用派生了祁雨沟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其成因可由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即CMF模式)解释。  相似文献   

6.
云开隆起金矿带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陈好寿  李华芹 《矿床地质》1991,10(4):333-341
首次测定了云开隆起金矿带河台、新洲金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新洲金矿一条等时线年龄为431±121Ma;另一条年龄为133.1±12.5Ma。河台矿区获3条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21.9±14.1Ma、129.6±6.1Ma和129.3±4.1Ma。结合矿区岩石和矿物的U~Pb、Rb-Sr和K-Ar年龄以及矿石铅同位素年龄资料得出结论,自震旦纪以来(矿床围岩时代为震旦纪),本区经历了多期(主要是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地质作用,包括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混合岩化作用,金矿的形成和演化与这些地质作用有紧密的关系,但成矿作用主要在燕山中—晚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栖霞地区金矿床的硫、氧、铅等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指出区内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胶东群地层,成矿热液是以变质热液为主、有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参与的沸合热液;成矿温度在160℃-305℃范围内,属中低温热液矿床。金矿床的铅-铅模式年龄为800.1-1200.88Ma。  相似文献   

8.
蒋少涌 《地质论评》1988,34(6):515-523
对青城子铅-锌矿床矿体和围岩的氧、碳、铅、硫同位素系统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初始来源主要是海底火山喷发沉积提供。含矿岩系遭受了变质作用和热液改造作用。从矿床东区→西区,从下部地层→上部地层,碳酸盐岩的氧、碳同位素组成作有规律地递变。印支-燕山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对成矿有一定影响。氧同位素研究表明花岗岩为基底地层深部重熔的S型花岗岩,它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氧同位素交换水/岩值计算表明,成矿溶液以大气降水为主,混有少量岩浆水。因此,笔者认为该矿床为一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
李存有 《地质与资源》1994,3(2):123-130
高龙金矿是桂西北地区一典型的超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本文对其硫、氢、氧、铅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总结了同位素组成特征、演化规律,并结合野外地质研究,推知高龙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地层,成矿热液由雨水下渗形成的深循环地下水和岩浆水组成,矿床形成于开放环境,且越到后期开放程度越大,成矿时代大约为中生代,矿床成因为雨水下渗并淋滤围岩地层中的金形成深循环的地下含金溶液,与岩浆热液汇合,沿高龙隆起边缘环状断裂上侵,并在断裂中及围岩孔隙、裂隙中沉淀聚集、富积成矿。从而确定了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高龙金矿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华南金矿二元混合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华南六个有代表性金矿的成矿时代、断裂构造、围岩、侵入岩、中基性岩墙、成矿类型、成矿阶段,矿石组成、成矿温度、包裹体成分以及稳定同位素等多方面研究,发现华南大部分金矿具有共同特征;主要成矿时代为燕山期,远落后于围岩时代;是沿地壳级大断裂形成的后生矿床,六个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可分出高值区(组)和低值区(组),表明成矿物质有深浅两个不同来源;不同金矿氢、氧同位素指示成矿热液水为深源岩浆水与古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