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汉东  戴菊英  李继伟 《岩土力学》2006,27(11):2045-2049
黄河西霞院工程电站厂房地基为上第三系洛阳组黏土岩类地层。现场勘察揭示该黏土岩具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在开挖或遇水时风化分解较快,由岩石的性质转变为土的性质。为了更好地了解洛阳组黏土岩的工程特性,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和现场大型剪切试验。该黏土岩的黏土含量最高达53.7 %,黏土矿物成分以蒙脱石为主,含量在28 %~38 %,岩体的膨胀率为0.6 %~4.9 %,单轴抗压强度为0.11~1.04 MPa,凝聚力为132.2 kPa,内摩擦角为22.29°。研究表明洛阳组黏土岩具有典型的软岩硬土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黄陇煤田煤层采动引起的顶板水害问题,以煤层顶板不同覆岩结构采动导水裂隙为研究对象,概化了煤-软-硬-软-硬(组合一)、煤-软-软-硬-硬(组合二)、煤-硬-软-硬-软(组合三)及煤-硬-硬-软-软(组合四)4种典型的岩性组合结构,运用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等方法,分析了不同覆岩组合采动破坏特征和覆岩导水裂隙与覆岩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了覆岩结构对导水裂隙发育高度(简称“导高”)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采高条件下,煤-软-硬-软-硬型覆岩结构导高最小,煤-硬-硬-软-软型覆岩结构导高最大;工程实例表明,黄陇煤田煤层开采导高与采高之间并非简单线性关系,利用覆岩结构效应预测的导高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3.
硬土-软岩的厘定及其判别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我国大量工程实践和作者的研究积累,证明在中国岩石和土两种工程类型之间,确实存在着难以"一刀切"的过渡类型(即硬土-软岩),并根据其地质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4.
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快速工程地质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煤炭资源大规模的开发中,遇到了大量的软岩工程地质问题。据不完全的统计,软岩矿山多达几十个。但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实际存在的软岩矿山可能要在150—200个以上。由于软岩的不良工程地质特性,给煤炭资源的开发,造成了极大危害。 在六五计划期间,我国煤炭系统的有关科研部门  相似文献   

5.
石达民 《岩土力学》1993,14(3):19-28
本文首先介绍一种岩土自动化精密三轴压缩试验系统,并以此试验系统所得的一组实验结果为例,揭示软岩在微小应变(ε_1=10~(-2)—10~(-5))条件下所反应的应力-应变的线性关系,以及根据软岩在弹性范围内所测得的数据求出弹性模量。本文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软岩的弹性模量及变形系数开展分析和讨论。最后,本文将实验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相比较,从中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金沙江寨子村昔格达组半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测定了矿物成分、天然与饱和状态矿物颗粒微观结构;通过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昔格达组半成岩受水和围压影响的强度及变形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微观机制;通过对昔格达组半成岩、土、软岩强度指标与含水率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了昔格达组半成岩不同于土和软岩的强度特性,并给出了针对此类岩土体的工程分级建议。研究表明:(1)微观结构显示昔格达组半成岩有明显不同于土和岩石的弱胶结结构特征,在饱和后胶结结构易遭破坏;(2)昔格达组半成岩黏聚力、摩擦角均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平均模量在高含水率下随围压增加而增大,围压一定时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3)昔格达组半成岩、土、软岩的黏聚力大小为软岩>昔格达组半成岩>土,黏聚力对含水率的敏感性为软岩>昔格达组半成岩>土,摩擦角对含水率的敏感性为土>昔格达组半成岩>软岩;(4)将Φ50 mm×100 mm标准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在0.2~3 MPa,黏聚力在30~200 kPa的岩土体归类为硬土?软岩,建议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将其与岩石和土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第三系软岩的典型地层剖面,论述了第三系软岩的沉积韵律建造和沉积旋回特征;运用颗粒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差热分析,论述了软岩的粒度成分、主要矿物成分;通过物理力学实验,获得了软岩水理性、膨胀性和主要力学性质指标,证实第三系软岩具有与第四系松散土体相似的工程地质性质,属于极低强度的岩石.第三系软岩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是进行软岩工程设计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震会对核电站安全造成影响.随着核电站的数量越来越多,有必要关注在地震下核电站的安全.核反应堆厂房是核电站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其地震响应对核电站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直接法,考虑了 3种不同场地(中硬土、软岩、硬岩)在地震下的塑性变形和土的滞回阻尼,使用FLAC3D对土-核反应堆厂房模型系统进行了三维建模.为了捕捉上部结构...  相似文献   

9.
我国煤矿软岩的主要工程地质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大量新煤田的开发和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软岩问题已成为煤矿生产和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作者在做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主要软岩矿区软岩的工程地质性质、物质组成与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软岩的物质组成与工程地质性质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揭示了软岩工程地质性质极差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一些软岩支护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对于软岩的划分有不同意见。大部分工程地质人员把单轴抗压强度大于0.5MPa、小于20MPa的地质材料称为软岩。但是,对于具体分类指标和界限还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本文以砂岩为例,讨论了软岩的工程地质习性与微观结构关系,进而提出了软岩的分类指标界限和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1.
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子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立言  高锐 《地球学报》2001,22(6):491-496
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子库(简称SB1),系国土资源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库下属子库之一。经过需求分析,数据标准格式设计,采用Microsoft Access97作为开发平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子库,具备关系型数据库固有的一切功能。SB1由用户查询,维护管理和报表打印等3个子系统组成。SB1收录了1996年以前,即原地质矿产部和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工作者执行深部地质计划和前沿科技计划等专项计划获得的大量深地震反射剖面调查原始记录,处理成果与解释成果。经调研数据分布和保存状况,依照“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入库技术规定”完成了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收集,整理及登录。迄今为止,SB1共收录国土资源部深地震反射资料累计测线19条,剖面长度859km与入库原始记录数据量35.8GB;原始记录,数据处理等入库数据记录格式皆统一采用地震勘探专业通用的SEG-Y格式;并采用通用的刻录格式ISO9660共刻录数据光盘30张。SB1管理系统的库文件及其用户指南,管理员手册,系统盘说明等文档也已刻录成系统光盘,为数据共享以及其它应用提供了方便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朱唤珍  李夕兵  宫凤强 《岩土力学》2015,36(11):3275-3282
在重要的岩土工程中,确定大样本岩土参数的概率分布对岩土工程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积分均方误差最小计算得到的最优窗宽,提出了推断大样本岩土参数概率密度函数的正态信息扩散法。该方法基于信息扩散原理,从试验样本和信息论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样本提供的数据信息,而不是先假定成经典的概率分布曲线拟合检验,数学意义和物理意义更加充分和严密。以推断压缩指数Cc的概率密度函数为例,分析了窗宽对信息扩散估计结果的影响规律,说明了该方法在大样本岩土参数概率密度函数推断方面的合理性。用该方法推断了大样本岩土抗剪强度参数的概率密度函数,通过K-S检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岩土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系统初探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李元海  朱合华 《岩土力学》2002,23(1):103-106
岩土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系统(GeoMIS)主要以隧道、基坑和边歧工程施工监测为应用现象,运用工程可视化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全新思想,将数据库管理、分析预测与测点图形功能三者无缝集成,实现了以测点地图为中心的查询和数据输入输出的双向可视化,并提供监测概瞀和图形报表等完整的实用工具。系统功能齐全,交互灵活,无需其它应用软件系统支撑,对工程施工设计与科学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Engineering geophysics provides valuable and continuous information for the planning and execution of tunnel construction projects. For geotechnical purposes special high-resolution geophysical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The importance of applying geophysical methods in addition to usually used ge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exploration techniques is increasing. The main goal is to achieve an accurate and continuous model of the subsurface in a relative short period of operation time. The routin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methods will increase in the coming years. Due to the high acceptance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s at construction sites, much wider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s is expected.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ethods—geophysics, geology, and geotechnics as well as the so-called joint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will be of essential importance. Engineering geophysic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three phases: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tunnel planning, and execution of tunnel construction. If hazards are well known in advance of a tunnel project the safety of workers will essentially be increased and geological risks will be minimized by means of successful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5.
受特殊的丘陵地形、强风化岩石以及季节性强降雨的影响, 香港滑坡时有发生。根据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CEDD)土力工程处(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fice, GEO)的相关资料, 梳理了香港工程边坡防治进展的历史进程和关键防治技术, 对我国大陆相关工程边坡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辅助钻孔设计与轨迹监控是钻探工程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理论上、技术上和方法上对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钻探工程中的应用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十分必要。钻孔设计与轨迹动态监控系统以定向钻探工程钻孔轨迹控制参数设计和钻孔轨迹分析监控为主,同时包括钻孔轨迹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绘制、钻探工程综合技术图、钻孔地质设计书和钻孔地质柱状图等钻探工程技术文件的自动生成等模块功能,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及计算、图形绘制及生成等功能,通过软件编程和数据录入,自动完成钻孔设计与轨迹监控。该系统软件不仅适用于定向钻探工程设计与过程监控,还可作为钻探工程电子档案和钻探工程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软件经过了野外实践验证,并达到了预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cGIS Engine的工程勘察柱状图绘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柱状图的自动绘制作为工程勘察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GIS环境下的设计和实现是文章探讨的主题。这里将基于刚刚推出的ArcGIS 9.0全新开发环境ArcGIS Engine,先论述柱状图绘制系统中“模板”的设计以及以“模板”为基础的柱状图绘制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再详细阐述它们的实现方法,最后总结ArcGIS Engine的一些实用技巧。  相似文献   

18.
Brillouin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 (BOTDR), a newly developed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 technique, has been proved to be a very suitable and useful technique fo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by laboratory tests and practical projects due to its unique functions, such as distributing, long distance, ant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waterproof, etc. However, its application t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especially soil-slope engineering, has been less carried out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technical materials in the field. In this paper, BOTDR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monitor the deformation of a laboratory soil-slope model in small scale in order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and early-w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technique with monitoring the deformation of soil slope. Different types of optical fibers are planted directly in the soil-slope model or bonded to geotextiles and geogrids that are planted in the fillings of the test model. Strain measurements of the model slope under various loads are obtained by BOTDR. By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the abnormal strains can be obtained distributively,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abnormal strains can be located as well. The results show much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applications of BOTDR technique into soil-slope engineering. The test proves that the BOTDR technique can be used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artificial soil slope and is useful fo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the artificial soil-slop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9.
许强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6):1087-1095
第9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于2012年10月在青岛召开。本文以本次会议所发表的论文和参会者所作的主要学术报告为基础,结合作者对近年来我国工程地质学科发展情况的认识,对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认为,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促使工程地质学科发展呈现出如下新趋势、新特点:(1)研究领域从陆地向海洋进军,从山区向城市扩展。海洋工程地质和城市工程与环境地质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热门研究领域和方向。(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尺度从工程规模的中观尺度逐渐向整个地球系统的宏观尺度和向矿物颗粒、晶粒甚至是分子、原子结构的细观和微观尺度延伸和扩展。(3)工程地质学的探测试验仪器由主要从国外进口逐渐向自主研发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设备在本领域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最后,指出了工程地质学今后仍需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曾敏  赵信文  喻望  顾涛 《中国地质》2019,46(S2):110-122
本数据集依托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粤港澳湾区1:50 000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西岸的斗门镇幅1:50 000工程地质调查工作,编制了1:50 000工程地质图及说明书,并依据此次调查及采取的样品进行测试获取的数据建立了本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调查与实验测试两大类10种数据类型,其中遥感野外检查验证数据53条,基础调查数据168条,野外地质综合调查数据22条,工程地质调查数据77条,地质灾害调查数据23条,钻孔基本情况数据13条,原位试验成果数据583条,岩石样品试验数据36条,土工试验数据130条,野外照片数据669幅,共计1 774条数据。本数据集对查清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西岸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软土地面沉降、崩塌滑坡不稳定性斜坡等地质灾害具有数据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